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经的逻辑》

今天解读的书叫《神经的逻辑》,这是一本利用神经科学,解读人们非理性行为的书。

人们的很多行为都是理性控制不了的,比如做梦、遗忘、走神儿,还有的人有奇怪的信念,比如坚信自己被鬼附身了,甚至被外星人绑架过,还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得了精神疾病,更是会做出各种非理性的行为。这些行为看似一团乱麻,无法用常理解释。但是在本书作者斯滕伯格看来,非理性行为完全可以用神经科学来破解,甚至这些行为本来就是研究大脑的突破口。

能找到这个突破口,还要从作者埃利泽·斯滕伯格的背景说起,他是一名医学博士,在耶鲁-纽黑文医院担任神经科医生。这个工作让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的大脑疾病患者。 斯滕伯格一边医治精神病患者,一边研究人的非理性行为,对于大脑的工作原理,就形成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人的大脑可以分成许多彼此独立又互相关联的系统,这些系统的特点和冲突,就是各种非理性行为的来源。

本书解读了很多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我会从中选取三部分解读这本书:

第一部分,我们来说说睡眠,会讲到“鬼压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人又为什么会做离奇的梦,这些现象反映了大脑的什么状态。

第二部分,我们分析记忆和失忆,具体说说那些混乱的记忆、失去的记忆究竟是怎么回事。

第三部分,我们重点来说人的“无意识状态”,许多时候,你会发现人们做事并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第一部分

下面我们开始第一部分,这部分,我们来说关于睡眠与梦的两个例子。听完这两个例子,你会发现,在睡梦中,人的理性不再工作,但这也正好暴露了一些大脑工作的机制。睡眠,是一个研究人们非理性行为的重要切口。

我们先从一个外星人绑架事件讲起。

作者曾经遇到过一个怪人,这个人是他的中学老师,她本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老师,唯独一点让人没法理解。这个老师坚持认为,自己曾经被外星人绑架过。不仅如此,她还经常详细地给别人讲,外星人在她睡觉时拿她做实验,提醒学生小心外星人。不用说,很多人都觉得她疯了,背地里嘲笑她。如果这样的人仅仅是她一个还好说,可研究者发现,这样的“外星人受害者”可有不少,他们的遭遇也很接近,都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外星人突然降临,在他们身上做实验,他们虽然有感觉,可浑身瘫软,动弹不得,醒来时被吓得不行。

听到这儿,你可能觉得怪瘆人的,难道咱们身边真有外星人在偷偷监视?还是因为这些人纯粹是疯了?在作者看来,喜欢做实验的外星人当然是无稽之谈,可是也不能说他老师这样的人只是在发疯,他们遭遇的其实是一种综合征,叫做“睡眠瘫痪症”。这种毛病你可能是第一次听说,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它的中文俗称,你对它就不陌生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鬼压床,感觉自己被什么东西压在了床上,有时还会觉得呼吸困难,动弹不得。

很多人都知道鬼压床,甚至感受过几次,却不知道这是一种叫做睡眠瘫痪症的毛病。这种毛病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你从深度睡眠中醒来的时候,是一边慢慢恢复知觉,一边恢复大脑对肌肉的控制。可是,大脑中控制知觉和肌肉是两个不同的区域,它们俩如果没有一起工作,那可就出问题了。如果是肌肉先恢复了,那还好说,但是如果是知觉先醒了,人就会感觉自己已经清醒了,肌肉却是麻痹的状态,不论怎么努力,身体就像被压住一样动弹不得。更麻烦的是,有些人还会呼吸紧张,甚至出现幻觉。遇到过这个毛病的人可不在少数,研究者估计,每一百个人里就有八个人曾经感受过睡眠瘫痪。只不过,许多人只经历过几秒或者几分钟的瘫痪,对身体也没什么伤害,都不能算是一种病。可是,有人却一下经历了几十分钟的瘫痪,甚至产生了幻觉,那种难受和恐惧实在是非常强烈。

同样的睡眠瘫痪,在不同的人心里,有不一样的解释。中国人叫它鬼压床,归结到了鬼的身上。在墨西哥,人们管它叫死尸上身。在英国,人们说这是灵魂出窍了。到了西非地区,人们却说这是巫术搞得鬼。在美国,作者的老师认为自己遇到了外星人。如果她能了解一些关于睡眠的神经科学,也许就不用紧张兮兮的提防外星人的入侵了。

讲完了外星人,我们再来看看梦。人人都做过梦,梦的内容经常离奇而生动。究竟什么是梦呢?不同的人有各种解释,比如,咱们中国人爱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说白天意识中的内容成了梦的材料。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梦反映的是无意识,或者欲望。还有人迷信,认为梦是对未来的预言。

在作者看来,要想解读梦,归根结底得从神经的逻辑上入手。神经科学家怎么解梦呢?他们借助的是科学仪器,检测人们睡眠时的脑电波。做实验的人可以带上特殊的帽子睡觉,让科学家观察做梦时脑电的变化。科学家发现,做梦的时候,有一条神经活动的链条,神经中一个叫脑桥的部分很活跃,这个部分会把神经的冲动传输到大脑后脑勺这个部分的枕叶。在作者看来,这个链条就是解梦的关键。

咱们先说说脑桥,它位于脑干这个部分,是人生命中枢的一部分。人在醒着的时候大脑要处理大量信息,脑桥的活动和这些信息比起来就像是微弱的背景音。可是睡着了以后,其他脑区都去休息了,这个不会休息的生命中枢却时不时发出动静。

咱们再说枕叶,枕是枕头的枕,枕叶就在大脑接近后脑勺的位置,平躺的时候,就是这个位置枕在枕头上。这个区域主要负责什么呢?它负责处理从眼睛传来的视觉信号,是人脑中的视觉区。只要睁开眼睛,视觉区就开始工作,人睡着了,它也本来可以休息了。可刚才我说了,脑桥时不时的动静会传输到枕叶的视觉区。枕叶无法分辨这些信号来自脑桥还是眼睛,它们做的就是照单全收,把信号加工成视觉图像,结果,栩栩如生的梦境就诞生了。

不仅如此,大脑还会动用记忆,把看过的东西填充到梦里,动用到其他感官,建造一个梦的世界。只不过,负责理性的脑区还在休息,于是梦的内容不管多么荒诞,在梦里都很难感觉出来。听到这里你就明白了,梦常常反映现实,那是因为记忆中的材料会被用在梦里。但是,梦无论如何也没法预言未来,因为梦归根结底是大脑中神经活动的反应。

这就是第一部分的内容。这部分,作者利用神经科学成果,解释了鬼压床是因为控制肌肉的脑区没有立刻苏醒,导致的短暂瘫痪。也解释了梦来自于睡眠中大脑处理杂乱的神经冲动。

第二部分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们来讲讲记忆系统的特点。记忆对任何人都不陌生,但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会记住什么,又会忘掉什么?还有,你记住的事情都一定准确吗?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奇特的病例,来分解一下记忆的构成。

作者曾经治疗过一个叫比利的病人,他得的病实在有点奇特。比利本来有体面的工作、感情很好的女友。可是突然有一天,比利开始不对劲儿了,短短的一段时间他就丢了工作,和女友分手,还欠下了不少钱。家人去探望他时才发现,比利已经没有了正常的精神状态,家里堆满了垃圾和坏了的食物,说话也颠三倒四的。没有办法,他们只好把他送到了作者的医院。治疗中,作者发现,比利偷偷吸食过毒品,这些毒品损伤了大脑,导致他生病。

随着治疗,比利的病情好转了不少,大部分大脑的功能都恢复了。唯独有一件事儿他做不到。他不知道自己叫什么,说不出今天的日期,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进的医院。听到这儿,你可能已经猜出来了,比利这是失忆了。但是医生发现,比利的失忆很不简单,就是他好像不知道自己失忆了。医生问他姓名和日期,他就随口胡说;问他为什么住院,他很自信的回答是因为膝盖手术,可医生拿了病例指出他没有做过手术,比利就找借口说这个病情需要保密。问题是,比利对于自己的答案特别自信,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话有多么荒诞不经。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经过分析,作者发现,比利的记忆系统中,有一个模块损坏了。人的记忆系统可以分成许多模块,就拿关于自我的记忆来说吧,就存在两个模块,分别是快照模块和故事模块。我们一个个来说。

先来看快照模块,它是怎么工作的呢?当我们经历各种生活事件的时候,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开始放电,一起放电的神经元会形成新的连接,也就形成了记忆。但是,人们记住的并不是事无巨细的信息,相反,记忆很像手机随意拍下的快照。只保存了最鲜明的一些信息,其他没有拍到的部分就不储存了。当我们回忆的时候,也是提取这些快照。作者发现,比利大脑中的快照模块出了问题,没法拍新的快照,也看不了过去的快照了。

那为什么比利却总是胡编自己的经历,还意识不到呢?这就要说到记忆的另一个故事模块了。当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只能提取一些快照,但是人脑会自动补全前因后果,把快照扩充成一个逻辑完整的故事。比利的大脑中这个部分完好无损,虽然他没法提取记忆的快照,但故事系统却照常工作,把各种杂乱无章的信息组织起来。于是,比利说的话就是一连串自信满满的胡言乱语了。

比利的运气不错,经过治疗,他的失忆问题也恢复了,有过这次经历,他可再也不敢用毒品找刺激了。

不过,他的病例揭示的这两个模块,却可以解释很多事情。举例来说吧,因为记住一件事要靠快照系统,人们总是更容易记住那些鲜明的事情。科学家们发现,记住细节的多少和情绪有多强烈有关。当出现强烈的情绪时,人们也会记住当时的许多细节。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通知一些人中奖了,这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情绪刺激。一年以后再联系这些人,发现他们确实记得中奖时的很多细节。可是,他们记得更牢的是“九·一一”事件发生时自己在做什么。那个刺激太强烈了,人的记忆系统拍下了最清晰的快照,这种记忆就叫做闪光灯记忆。

不仅是情绪强弱影响记忆快照,人们的主观偏见也会影响记忆的内容。科学家做了另一个实验,他们邀请球迷观看比赛录像的片段,其中一些来自他们支持的球队。结束后,让球迷回忆队员进攻和防守的情况。结果,球迷记住了许多自己主队的优势的片段,但是对于另一支队伍,记忆就差多了。看起来,记忆的快照模块还十分偏心。

快照模块会造成记忆的偏差,故事模块的问题也不小。科学家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找来一群人,第一步就是要他们回家,听长辈讲自己小时候的事儿。这些人不知道,科学家事先联络了他们的家人,大家串通好了,在这些童年经历里掺上了一份事先写好的故事。长辈会告诉参与实验的人,他小时候曾经在商场里走失过,后来被好心人找到送了回来,这个经历纯属子虚乌有。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让他们回忆这段经历。结果,三分之一听了故事的人,不但都自信地记得这次走失的经历,有的人还添油加醋,绘声绘色地回忆起这个好心人的长相之类的细节。

这可不是这些人故意给自己加戏,实在是咱们的记忆系统不靠谱。长辈讲述的故事,仿佛是在快照模块里加上了几张伪造的照片。快照模块本来就很难分辨真伪。到了故事模块这里更麻烦了,这个模块一定要把零散的信息拼凑成故事,甚至自己填充快照里没有的细节。于是,这段童年故事就从几张伪造的快照变成了一段细节丰富的经历了。

正是因为记忆系统不擅长分辨真伪,还喜欢编造故事,有经验的律师总是谨慎对待人们的证词。听了这些案例,你恐怕也要重新认识一下自己的记性了。

第三部分

下面我们再说第三部分,来重点分析一下人们的无意识状态。说起无意识究竟是什么,连最顶尖的脑科学家也有许多不解的地方。

我们分析的无意识没有那么神秘,你一定也经历过。比如,你是否记得自己每天出门后怎么回家呢?许多人都会发现,如果路程足够熟悉,自己可以完全不记得一路怎么走的,在路上躲避行人和车辆也不需要意识就能完成,人们完全可以靠无意识做完成很多事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来也简单,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只不过在作者看来,习惯也自有一套神经的逻辑。作者举了一个动物的例子。科学家用小白鼠做实验,训练它们在迷宫里找食物。食物总是固定放在迷宫的左边,最开始,小白鼠要在迷宫中找上一阵子,再拐到左边。多次训练之后,它们一进迷宫会毫不犹豫的向左一拐。这时,小白鼠已经形成了习惯,科学家把食物换到右边,小鼠也不会主动寻找,它们会先按习惯去左边,然后茫然的找上半天。下一步就是这个实验的高潮了。科学家找到了负责习惯系统的大脑区域,通过药物关闭了小白鼠的习惯系统。结果,那些养成了习惯的小白鼠进入迷宫后,再也不会一股脑拐到左边,重现变成了左顾右盼,就像没有经历过之前的训练一样。

我们当然没法让人类参加这种实验,但是习惯成自然这件事,人类也再熟悉不过了,过分依赖习惯甚至可能造成危险。美国的亚拉巴马州就出现过习惯造成的事故,这里的一个路口经过重新划线,改变了原有的交通路线,结果在短短的两周里就发生了八次车祸。不管当地政府怎么反复通知,也不管交通提示怎么鲜明,还是有许多司机在熟悉的道路上开车,更依赖习惯,而不是意识的参与,结果按原来的路线行车就造成了车祸。你看,开错车的司机和走错迷宫的小鼠很像。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交通路线改变时,市政一定要在道路上安放各种标志,强化提示刺激,让他们从依赖习惯系统中警醒,变成有意识地开车。

习惯系统说明,人可以无意识的做事,但是这些事必须足够熟练才行。可是有一个例子说明,其实人每天的生活都在依赖无意识。这个例子要从一个做了大脑手术的病人说起。

有一个叫达伦的病人,有二十多年的头痛经历,医生发现,达伦头痛是因为大脑右侧枕叶有严重的血管畸形,这个脑区咱们在第一部分讲过,就是负责视觉的脑区。要治疗这个病可不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是切除畸形血管,但是很容易伤害大脑。权衡了利弊,医生还是决定动手术,切掉了有畸形的血管,但同时也切除了一小部分大脑。

手术做完,折磨达伦的头疼立刻消失了。但是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凡是在自己左边的东西,达伦都看不见了。原来,枕叶的视觉区有个特点,人的右侧视觉对应左边的枕叶,左侧视觉对应右侧枕叶。达伦切除的正是右侧枕叶,结果就是似乎身体左边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医生和达伦一起做了一些实验,发现达伦的毛病更奇怪。虽说他看不见左边的东西,但是只要在左边开一盏小灯,达伦的眼睛立刻就会盯过去。要是让他指一指灯的位置,他也可以不假思索的指出来。可他自己却说自己只是瞎猜。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得分析大脑中不同的系统。达伦损坏的是大脑中视觉系统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他的眼睛并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这就意味着,从眼睛传进来的信号可以进入大脑。可是,切除的那部分大脑,让达伦不能有意识地去加工这些信息,因此,不论左边发生什么,达伦都说不出来。而达伦之所以可以指出灯光的位置,其实靠的是无意识。

达伦的毛病是眼睛看得见,可大脑却非说看不见。这种病介于盲人和不盲之间,科学家给它起了个名字,就叫盲视。达伦病不是盲视的第一人。曾经有过一个盲视病人,中风损坏了整个视觉区。这个病人已经完全失明。但是科学家发现,如果不给他导盲杖,他完全可以自己凭感觉躲开路上的障碍。

盲视的例子说明,人的很多反应并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信息无法进入意识,可不是没进大脑。我们虽然说不出信息是什么,但是大脑和其他神经系统却照样处理了这些信息,甚至能做出合理的反应。

不管是大脑中的习惯系统,还是盲视这种疾病都说明,意识系统只是人脑的系统之一,人们可以不用意识完成许多事情。而为了避开习惯系统,人们有时也会主动调用意识系统,有意识地避免习惯掌管我们的行为。

总结

好,本书的主要内容我们就讲完了,我们再回顾一下。

在第一部分,我们分析了两种睡眠中的现象,一个是因为控制知觉的脑区醒了,控制肌肉的脑区没有跟上,导致人们发生短暂睡眠瘫痪,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鬼压床。另一个是睡眠中大脑混乱的神经冲动,被大脑加工成栩栩如生的梦境。这两个例子说明,一些看似奇特的现象,其实可以用大脑活动的特点来解释。

第二部分,我们分析了记忆,记住人生经历和事件的记忆也分成多个模块,一个模块类似于拍快照,喜欢在情绪强烈时多记住东西;另一个模块喜欢编故事,在回忆的时候,总是将杂乱的信息梳理成逻辑一致的故事。我们对于过去的回忆经常不靠谱,容易丢失细节,甚至加入虚假的记忆,这是记忆多个模块的特点决定的。

第三部分,我们分析了无意识的功能。人们可以靠习惯系统,不经意识参与就完成许多工作。甚至有人一只眼已经失明,可这只眼睛似乎又看得见东西,能自己躲开障碍物。这说明意识只是大脑的功能之一,在意识之外,人脑还要处理大量信息,做出反应。

《神经的逻辑》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听了这本书你应该已经发现了,咱们的大脑分成多个系统和模块,它们之间互相独立,又各自联系。这种划分,不是简单分成什么语言、记忆、情感之类的功能,而是按处理的信息划分,多个模块合作才能负责一个大脑的功能。许多奇特的大脑现象,都源自不同模块工作的特性。

另外,咱们的大脑一方面很强大,另一方面好像又不大靠谱。这个感觉也没错。咱们的大脑能做到一些超级计算机都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它不是工程师精心设计的结果。相反,大脑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经历了漫长的演化。科学家发现,许多人类祖先的脑结构,还保留在咱们的大脑里。演化就像是一个懒惰的工匠,在原有基础上层层叠叠的加装新功能。结果,就是大脑中有不少私搭乱建的连线,容易出现什么鬼压床啊、梦境啊、虚假记忆的毛病。

最后,大脑的这些小毛病为什么没有被演化给消灭掉呢?这就要说大脑演化的另一个特点了,那就是省事儿法则。如果一个毛病不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演化的力量就没必要优化它。相反,一个功能已经够用了,再优化的意义也不大。就拿咱们的记忆来说吧,事无巨细什么都记住可能比记忆某些快照更精确,但是对于生存的意义不大,反倒是多遗忘一些细节,让大脑的效率更高。

在《神经的逻辑》这本书里,作者还分析了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想象力等等奇特的现象。如果你有兴趣,你欢迎你读读原书。你会发现,不论是诡异的行为,还是奇特的心理现象,背后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力量,都可以用神经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析,找到它背后的“神经的逻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不知道的!!关于大脑秘密的20个已知事实!!!
人类为什么失去三岁之前的记忆?科学家说出了真相
华人科学家Cell文章揭秘:你为什么能对某些人的手机号码过目不忘?
科学家认为人类部分记忆来自肚皮
《重塑大脑,重塑人生》大脑的重组跨越了区域
为什么年幼的时候不记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