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谷雨时节 说说“中国茶叶第一街”马连道

时近谷雨,正是品味明前、雨前茶叶最佳的时期,按往年的经验,京城的茶市也该热闹起来了。

说起京城茶市,不得不说说号称“中国茶叶第一街”的马连道。短短二十年,它从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一跃成为拥有着十几家茶城、3000多家商户,集聚了全国六大茶类、数千种名优茶的茶叶交易中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十分突出的。

百年前,北京遍地是茶庄,满城是茶馆,元长厚、张一元、正兴德等一大批茶庄品牌扎根在宣武,而当时广安门外的马连道,还只是一块荒无人烟的区域。

马连道是什么道?

马连道不是一条道,他原本是老宣武区西南角近一平方公里地域的总称。其范围大致是东起莲花河岸,西止湾子街,北起马连道北街,南到魏墙村。

1991年5月宣武区行政区划图中马连道所在的区域

这里原本荒无人烟,有着大片的沼泽地、苇塘以及几处零星的村落。名为“马连道”,是因为该区域内小道旁多生长马蔺草,也叫马莲、马兰花,转音得名。自清末起,人们便称此地为马连道。

其实,细究历史,早在金代,完颜亮迁都燕京,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更名“中都大兴府”,马连道地区便被划归金中都内。越过金水河,对岸便是皇城。

金中都中马连道就和皇城隔河相望

金中都是北京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都,历经800多年,这座古城留下的,只有3座夯土堆,其中一处便位于北京广安门外的马连道、蝎子门、高楼村、凤凰咀村一带。

马连道最先发展起来的是仓储和运输业

上世纪50年代,随着当时北京最大的货运火车站——广安门站的建立,出于物资储运的需要和运输上的便利,这里相继建起了粮食、百货等专用铁路线的大型仓库和大批厂库。尤其是马连道路两侧,就有粮食局、物资局、商业储运公司等的大小型仓库32个。

1906年的广安门站站舍

1956年,北京市茶叶加工厂也落户马连道14号,至此,马连道成为北京市最大的仓储基地

与此同时,这里也逐渐拓筑了街巷建起了居民区。不少街巷胡同的名字都是以马连道为主派生,比如,马连道北街、中街、南街、东街,马连道胡同,马连道路等,这几条街巷胡同如今也还依然存在。

1987年,广外地区十几个单位集资并出动民工,将马连道路修整一新。此时,马连道路两侧的单位自北向南依次是:华隆副食商场、华隆饭店、市运公司二厂、京广综合加工厂、京广烟酒店、储运公司马连道分公司、马连道乳品电机修理部、市百货公司供应站、北京市自来水公司广外仓库、北京市茶叶总公司、马连道粮食仓库、市物资局储运公司广安门仓库、市金属材料公司有色优钢供应站、宣武区锦艺装饰品公司、二商局食品开发公司、商业部第一招待所、太阳能技术开发公司、储蓄所、粮店、副食店、药店等。

马连道路

由这些资料可以看出,这时的马连道不仅有着诸多仓库和供应站,还有两家运输公司。尤其是过去国家处于计划经济的时期,为了平抑物价、保障供应,北京市一商局和二商局将大量货物储存在马连道的仓库里,于是,便有成批的商品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这让马连道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一个物流集散中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上世纪80年代,马连道逐渐出现了一些小市场,但毕竟市场基础不够,这些接连上马的小商品、建材、音响等各类型市场都没有太大发展。直到1995年,这里依旧籍籍无名人迹罕至

地利人和 茶市初具规模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75号文件,决定将茶叶的经营权彻底放开,允许个人进行茶叶经营。于是,一批眼光毒辣的福建和浙江茶商来到京城,在马连道落脚。

偌大京城,为什么偏偏是人烟稀少的马连道呢?

原来,当时马连道拥有着北京最大的茶厂——北京市茶叶加工厂,而且离广安门铁路货运站又近,还有着绝佳的仓储和运输条件。

北京茶叶加工厂便是北京市茶叶总公司的原身,过去主要是拼配、加工和包装茶叶。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年代,茶叶是国家二类物资,在北京只有北京茶叶加工厂一家经营茶叶。而且,北京茶叶总公司在全国的茶叶界也是龙头企业,不管是销售额、销售量还是技术设备都在全国前列。

1988年6月成立的北京茶叶总公司茶叶市场,成为了马连道茶叶一条街的立市之源。

最初,外地的茶商们只是在附近租些仓库,将茶叶存放在这里,自己满京城地去推销。随着业务的扩展,上门来选购的商家越来越多,便逐渐发展成了一个个批零兼营的店铺。

到90年代初,全国各地都有茶商看到了马连道蕴涵的商机,于是纷纷北上,云集于此,茶市也初具规模

终于,在1992年,马连道成立了茶叶批发市场。自1996年起至1999年,京马茶城、京闽茶城等也陆续建成开业。

这样一个民间茶商自发聚集的阶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末。1999年开始,随着茶商的集聚,马连道开始有了茶叶一条街的雏形。

政府介入 十年跃居中国茶叶第一街

1999年,北京市商委和宣武区区委、区政府看准了马连道的茶叶特色,开始投资整治路面、灯光、绿化等市政配套。2000年,政府开始介入马连道的发展,并对其进行扶持。

截止到2019年,马连道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九届“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节)”,为茶商们搭建了一个交易、宣传和展示的舞台,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一种有利的外部环境

硬件设施的提升以及政府的扶持,打消了因外部环境而有所顾虑的茶商。毕竟,1999年前的马连道,不仅街道窄,也没有铺柏油,连排水沟都是露天的。茶商们都是在道路两侧临时搭建的棚子里做买卖,整个茶市看起来既零散又不成气候。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一点都不过分。

2000年,马连道茶城开业,最初试营业的时候一层只有1/3的茶商,但是因为商城的管理部门一不收租金,二不收管理费,什么费用都没有,还和茶商们直接签了5年的长期合同。

就这样,不到两年,2.8万平方米的马连道茶城驻满了370多家茶商,整个商城以茶叶、茶具、茶艺、茶教育为主题,成了马连道茶街的标志。据有茶商回忆,当时最红火的时候,商城门口从早到晚都挤满了来拉货的卡车。

2000年9月28日,北京市商业委员会正式命名马连道为“京城茶叶第一街”,它成为被首批列入特色商业街的重点地区。

由于茶叶的集群发展,生意越来越好,2004年北京茶叶总公司把自己的仓库改造成了茶城,2005年马连道最南边的鞋城也改成了茶城。如今的马连道路,南北一条街茶香四溢,成了名副其实的茶叶一条街。

2010年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上,马连道正式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茶叶第一街”,并授予了牌匾。至此,在马连道悬挂了10年之久的“京城茶叶第一街”牌匾被“中国茶叶第一街”取代,成为马连道的新地标。

中间的这十年,便是马连道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最兴旺的生意是批发,最红火的时候,茶城门口每天从早到晚都挤满了拉货的车辆。据了解,当时每个茶商每天的批发量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有的上十万元。那时候不是缺市场,而是缺货源,价钱也好。

这十年的繁荣,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很快便蔓延到中国,波及到茶市,首当其冲的便是马连道的“京城茶叶一条街”,其中,最受影响的便是竞争极为激烈的普洱茶,想想昔日马帮进京何等风光快意,再看后来茶商落寞收场又是何等悲凉。

从云南而来的马帮抵达北京居庸关长城

大势所趋 马连道将疏解

随着电商的崛起,传统商业模式受到了极大冲击,马连道也是如此。不管是交通还是营业时间,多多少少都和现在人们的消费习惯有些不匹配。

新时期的马连道,到底该何去何从,政府在2016也已经给出了答案:疏解

疏解的主要是街区的批发、仓储、物流和粗加工等非首都功能,另一方面则是鼓励企业加强和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加快向新媒体和数字版权、衍生版权领域拓展,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而疏解的后的茶城则会移至冀津,预计今年会完成一期的建设。

也就是说,今年的一期建设如果能如期完成,是否就说明马连道的疏解就已经提上日程了

马连道夜景

想当年,北上的茶商或肩挑背扛、或慕名而来、或误打误撞来到这里,安营扎寨,用他们的勇敢、智慧和辛劳一点一点地改变着马连道,也改写着自己的命运。他们中有的早已功成名就,有的早已黯然离场,但更多的仍在为未来打拼。

茶城一旦告别马连道,茶城不再是原来的茶城,马连道也将不是原来的马连道了。

但是,历史的洪流滚滚而过,关于茶、关于茶商、关于茶城、关于马连道,新的故事,将继续上演……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即将告别的马连道?中国茶叶第一街的二十年风雨
全国各地茶叶批发市场名称和详细地址(最新)
随笔||家住北京马连道
中国各地茶叶批发市场名单及地址电话联系方式(部分)
茶事丨不产茶的老汉口,何以博得东方茶港的百年名号?
生意不好做到底是为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