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颊河畔的芦花

鲁斌

我的老家是鲁北平原马颊河(又称“笃马河”)畔的一个小渔村——李庄,名不见经传。但这里河道两岸那大片的芦苇却在十里八乡出了名,再从十里八乡传扬开去,名气是越来越大。近年来,城里人喜欢到乡下旷野亲近自然,玩味乡土,每到四五月间,不少人就开始来这里观赏郁郁葱葱的绿色芦苇海洋。待到入秋,一拨又一拨的人,更是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专程来这里赏“芦花吐絮”的美景。

我每年回家,都喜欢赶在秋季,一则尽享农家五谷丰登的喜悦;二则静观那百看不厌的“芦花吐絮”。

看到那芦花吐絮的景致,确实令人陶醉。

秋天的清晨,当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东方的红霞把晨雾染成了殷红色,绵延的芦苇丛,广袤的芦花吐絮,如雪似云,覆盖在马颊河的河床上,简直就是一幅壮美的图画,不由得使人生出无限遐想。若划一艘小船,穿行在被芦苇荡遮蔽了的河水上,水波涟漪,水草晃动。惊扰的鱼虾在水面上跳跃,水草交融处,不时地飞出成双成群的水鸟,使整个芦苇丛立马有了韵律诗般的生气,更加拨动了人的心扉。

我在少小离家的那些年份,会刻意赶在五月里回家,去触摸回味北方的绿色世界和金色年华(此时,大片待割的小麦,泛着金黄,波浪滔滔)。在家的那些日子里,我几乎每天清晨都要去河岸静观那绿海般的芦苇荡。

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由株株泛着葱翠的芦苇,挤挤挨挨的簇拥着,打造出一片绿色的海洋。走近前去,仔细看那一棵棵的单株芦苇,像一个个挺拔俏丽的淑女。进到芦苇荡深处,立马会有一股带有草根芬芳的清新气息,穿过你的鼻孔沁入你的心脾,感觉格外舒畅。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十几岁的时候,每年的春末夏初,我都会和村里的大孩子们一起,光着脊背,穿了裤衩或挽了长裤的裤管,天热时干脆光腚,拿了推网兜和水桶,到河套的芦苇荡捞螺蛳和捕捉小鱼虾,给家里圈养的鸡鸭喂食,高兴时伙伴们会在水里唱着儿歌,喊着号子打“水仗”,那场景,真是好不热闹!

马颊河源于河南濮阳,经清丰、南乐、河北大名县,在莘县的沙王庄进入山东省。

马颊河形成数千年。早在新石器时代至战国以前,由于黄河未筑堤防,处于平原地区的河道不受约束,漫流改徙不定,黄河干流在河北东南形成支流,“禹疏九河”于碣石入海,马颊河即是九河中的一河。东汉以后,黄河改道频繁,到南宋时,黄河改道入淮,其溢水仍不断流入马颊河。

都说马颊河有灵气,它自诞生发源那一天起,便注定了它的灵秀。“毛遂自荐”的故事,就是马颊河畔的平原武士毛遂在战国时期演绎的。

东汉末年,刘备先后在马颊河所在地平原两任县令,并在此演绎了一场“桃园三结义”的传世佳话。据传,当时刘备胸怀大志,但又为不能施展抱负,在二任县令期间,时常由张飞陪伴来马颊河芦苇荡深处的水边钓鱼取乐。

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和任继愈也都是出生在马颊河畔临清市和平原县的一代名流。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马颊河由西南向东北流淌,地跨三省十八县(市)注入渤海。

深秋季节,两岸大枣红,食而香脆、满口生津;爽快的农家客栈,会待你如上宾,以酒相邀,谈笑平生。

冬天里,河面宽处,那雪落的河面又是溜冰滑雪的好去处。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马颊河面阔水深,每逢冬天,水面结冰,特别是寒冬腊月,河冰厚达尺余,村里的年轻人喜欢到冰上嬉戏,有的人甚至把拉了板车载了重物的毛驴赶上了冰面,悠哉悠哉的把河冰当成了马路。还有的人带了钢钎,抡起铁锤,凿了一个个冰窟窿,再用鱼叉把大小不一命运不济的河鱼插刺上来。

现在,为沉沙澄水防洪,马颊河上游修了很多水闸,筑了很多水库,使得马颊河下游尤其是山东境内我的老家平原河段河床升高,水面变窄,那种河阔水深的境况少见了。但蔓延丛生,茂密浩荡,一望无垠的芦苇荡,依然给人震撼,令人回味;特别是那蔚为壮观的芦花吐絮,更是令人怀念遐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乡,那条渐行渐远的小河
水韵悠悠话汤河
河畔,那一片芦花飞扬【情感美文】
秋游宋金河
【年选征文.散文】蔡进步||家乡的芦苇
【晶莹美刊】土右河畔看冬凌 || 贾亮(2019第三期纸刊选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