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边守望

◎ 刘立杆

不管怎么揶揄或调侃,类似砍树这类微不足道的日常事件对朱朱来说,足以构成一次野蛮的入侵,一次毁灭。因为那些被砍伐的法国梧桐和雪松不仅搭起了“空中的拱廊”,也是他那座城市的“屋顶”。这无疑是他在南京遭遇的第一次重大的情感挫伤——十多年后,他在《一座分成两半的城市》中得以恢复平静,克制地复述了那一幕:“砍倒的树躺满了沿途路面,枝叶如同死者的须发和衣衫在风中抖动……我的手碰到一些毛茸茸的小梧桐果,它们禁不住捻动就开裂在掌心,露出了里边一圈嫩黄的、密匝排列的花絮,像来不及释放的金色射线一般。”

对我这样和风景乃至大自然基本绝缘的人,很难对《城边守望》的描述产生感应:“我躺在湖边的开阔地上时,对秋日天空的凝视终于让幸福感充溢了整个身心,那几乎是一次皈依。”在他眼里,南京东郊那片由水田、池塘、山林、农舍、陵墓、天文台和植物园组成的风景,就像“记忆和神话的片断”,不仅提供了一个精神场所,也使人可以凭想象缀连起所有消逝的时光。

这种追忆和冥想一点点勾勒出他那座城市的轮廓:“我逃向了那另一半的南京,我不要实体,只要倒影,不要现在,只要记忆,不要像透纳般将自己绑缚在高高的桅杆上,体验大海上的风暴,而是奥德修斯般堵上耳朵绕避”——虽然在我看来,这座城市还有另一种切割法,正如城中那些颓塌的宫阙下叠压着数个朝代的遗址:在一个横切面上,它一半是现实,一半是历史与倒影。

从中山门到后来的天堂村,现在紫金山北麓的仙林,此后他的家就始终绕着南京东郊打转转。他那种迷恋就像小狗撒尿一样,至少制造了某种喜剧性效果:每逢我路过那一带,就隐约觉得是在他的后院里转悠。

我觉得,中山门内那间小公寓多少代表了朱朱对南京及个人生活的迟到的确认。而这种确认也构成了一个时空的驿站,一个幻觉城市的基座——正如每当跟人说到中山门,他总忘不了补上一句,旁边就是王安石的半山园。那些年,他如此热衷于搜罗南京的“片断”:一本《南京旧影》,孔尚任的《桃花扇》,李煜的词,《板桥杂记》,克洛岱尔笔下的故都——甚至,城中那些旧地名也时常让他啧啧有声,叨叨个没完:估衣廊,桃叶渡,乌衣巷……以至于当我在同事书架上发现一本《南京地名源》,马上顺走转手送给了他。

从中山门开始,我和朱朱、王静以及他们同居的公寓变得愈加熟稔起来。除了合租者临时堆放什物的小房间,那所底层公寓的小客厅、厨卫和卧室,连同一个狭小的院子,全归他们使用——第一次,他在南京有了完整的家的概念。在新生活的气氛里,王静竭尽所能,使那个塞满房东廉价家具的小客厅变得舒适。客厅铺着桌布的折叠方桌不仅是餐桌,平时也用来写作和待客。桌上常年搁着一个绿色的玻璃小烟缸——而王静会用马克杯慢悠悠沏来绿茶。我感觉由于女主人的缘故,我们的谈话似乎变得更惬意,也更慢了。

王静无疑是我见过的最慢条斯理的女人。她对一切和艺术有关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对朱朱也非常耐心——甚至当她语带责备时,生气的口吻也由于拖长的音调变得温和起来。自带的优雅使她处理家务琐事时显得异常笨拙。我对他们搬到天堂村的第一次请客记忆犹新。我们饥肠辘辘地等她在厨房忙活,一个小时过去了,连一道凉拌菜都没有上桌,最后所有人都忍无可忍,跑进厨房各取所需——我对朱朱那首《厨房之歌》印象很深,某种程度上它隐晦地表示了与生活的和解;当然,那句“我们只管在饥饿的间歇里等待”也相当传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三朝都会南京游(2)
[转帖]南京诗人朱朱的作品
简约现代风格 低调彰显内涵
复式小公寓
「老照片」清末的南京*
40平小户型清新公寓,竟然还有工作室!|装修日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