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必讳言“老之将至”
沈栖

  “不知老之将至”,素来是作为一种老人的精神风貌来赞誉的。曹孟德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体现“不知老之将至”的情怀;廉颇晚年请缨更是传为“不知老之将至”的美谈。其实,每个人都无法抵御地心的吸引力,衰老现象不可避免,“老之将至”乃是人生的客观规律。“不知老之将至”,这种不服年老、壮心未已的精神状态,与那种暮气沉沉、神情恍惚的窘况相比,当有霄壤之别。但是,倘若我们换一个视角分析一下老人应知“老之将至”,对老人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也许不无裨益。

  首先,应当承认“老之将至”,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人的生理机制、功能的老化和衰退,由此会引发多种疾病,青壮年时代的那种充沛精力和旺盛意志日渐式微,老人便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浩叹。据卫生部门统计,本市老人中,患有各种慢性病的占74%。常言道:“年龄不饶人。”说得直白些,就是身体(生理)不饶人。唯有承认了“老之将至”,才能鉴于自己年迈而衰老的身体状况不再像年轻人那般去“拼”,相反会更注意自己的健康,偶有小恙及时治疗,以期养怡体魄,延年益寿。古希腊哲人德谟克利特说得好:“身体的有力和美是青年的好处,至于智慧的美则是老年所特有的财产。”

  自觉认识“老之将至”的老人往往能自我调适心理,或言之,重建心理,正视人生。60岁以后安然体验老人的乐趣,虽清茶淡饭仍能食之如甘饴——清心寡欲,平易恬淡,不失为老人的健康心理。不要过分沉湎于过去,无论是喜是忧,过去的事情就如翻过的日历不复存在。同时,也不要把整个心思放在依恋下一代和再下一代身上,老人在健康心理的驱使下,应该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做些自己想做且有能力做的一些事情,无须勉强,不必做作,自由些,洒脱些,“潇洒”并非年轻人的专利!

  西方学者提倡“有意识老化”,设法扭转世人对老化的态度及安度晚年之道,这与我们所说的应知“老之将至”有某些契合之处。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80岁时写下一篇题为《论老之将至》的杂感,其中有一段以诗般的语言来论述人生道路,录之:“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应该像河水一样——开始是细小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滑下瀑布,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扩展了,河水流得更平稳了。最后,河水流入了海洋,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而后便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

  容颜的衰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种恐惧和绝望的情态。歌德说过:“成为老人的艺术算不了什么,真正的艺术在于战胜衰老。”奉劝“老之将至”者依然如年轻人一样,对生活多一份信心,多一份热情,多一份期待,因为你与年轻人一同生活在一片蓝天下,有权分享阳光、雨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00万住最顶级养老院,两个月后离奇去世:丁克的苦你无法想象
如果觉得人生太苦,可以多问问父母
罗素:论老之将至
老人要有一颗年轻的心
老人不要轻易放弃性爱
如何解除身体的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