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识何如观点书
“学识何如观点书”,是唐代李匡乂在《资暇录》中所引的稷下谚语,意思是:一个人的学问如何,看他能否正确给古书断句。所谓“观点书”,是“观察给古书断句”的意思。古代没有标点符号,读古书,一定要明句读(dòu),只有明句读,才能正确理解书意。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了“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应该从师学习的重要。误断古书句读,乃是整理古籍、编写辞书引用书证的大忌,是所谓的“硬伤”。下面试举几处标点失误的例子加以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列“谁何”词条,释为“由近义疑问代词‘谁’与‘何’复合而成……可译作‘谁’”。书证是:“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史记·淮阴侯列传》)这里涉及家喻户晓的“萧何追韩信”的故事:韩信因不受刘邦重用而逃走,丞相萧何来不及告诉刘邦就亲自去追,刘邦误以为萧何也逃走了。等萧何回来,刘邦与萧何有如下对话,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史记·淮阴侯列传》是这样标点的(括号内是笔者所加的解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你)亡(逃走),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按最后两句应断为: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史记》的点校者把人名之“何”错当成疑问代词“何”了。《古代汉语虚词词典》的编者据此引用为“谁何”的书证,不察之甚。

  点校本《史记·匈奴列传》记汉文帝给匈奴单于修好的书信,其中一段是这样标点的:“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元元(善良)万民,下及鱼鳖,上及飞鸟……”按“一家子”是近代出现的词语,汉代绝不会有。这是点校者不了解句中的“子”乃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即“以……为子”),而把“子”与“一家”连读了。此引文当断为:“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元元万民,下及鱼鳖,上及飞鸟……”“子元元万民”,即以元元万民为子。上文有“今天下大安,万民熙熙,朕与单于为之父母”语,“为之父母”,即给民当父母。“子元元万民”,正与之相呼应。古代封建统治者总是标榜自己爱民如子,于是,“子万民”“子其民”就成了套语。

  点校本《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灌婴)以骑渡河南,送汉王到洛阳,使北迎相国韩信军于邯郸。”按“渡”指通过水面,“河南”如何能“渡”?当断为:“(灌婴)以骑渡河,南送汉王到洛阳……”“南”字属下,与“北迎相国韩信军于邯郸”相对,“南”“北”均为状语,表示趋向,义为“向南”“向北”。

  点校本《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将“去学剑”连读,把“去”理解为“往”义,不妥。按“去”在上古汉语中,只当“离开”(引申为去掉、距离等)讲;中古以后,“去”才产生“往”义。所以,上引文当断为:“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大致相同的内容,点校本《汉书·项籍传》是这样断句的:“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去。”显然更妥。

  《辞源》于“竞走”词条下引《世说新语·雅量》:“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编者以“折枝”属下,误。按“折枝”,义为压弯树枝,言“多子”之结果。当断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或断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亦可。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rizhilu999@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良、萧何在《史记》中被书写入世家,为何韩信却在列传内?
80个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古汉语常用字汇总(二)
《史记选读》部分常见成语整理
《史记》、《资治通鉴》等巨著里的纰漏、错误
以“千金”作喻的成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