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的南苑

    如今的南海子公园和当年的南苑对比图

    西红门大红门
    原是南苑城墙大门

    明朝在南海子围墙上辟出北红门、西红门、南红门、东红门四座大门。清朝康熙年间,在明朝四门的基础上,添设五门,形成了九门之制。九座大门配置情形为:北、东、西各两门,南面为三个门。《日下旧闻考》载:南苑缭垣为门凡九,正南曰南红门,东南曰回城门,西南曰黄村门,正北曰大红门,稍东曰小红门,正东曰东红门,东北曰双桥门,正西曰西红门,西北曰镇国寺门。

    根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南苑全图》可知,每个门的规置也不尽相同:大红门、南红门、镇国寺门、双桥门为三个门洞,中间大两边小;西红门、黄村门、回城门为两个门洞,一大一小;东红门、小红门为一个门洞。北京城是坐北朝南,正阳门(俗称前门)是北京的正门,而南苑为皇家苑囿,面对北京城,坐南朝北,北红门(即大红门)为南苑的正门。

    大红门在明清时期是南苑的重要城门,它是帝王赴南苑必经和歇憩之地。清初六大画家之一王翚所绘的《康熙南巡图》第一卷中,描绘的就是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初八,康熙从北京外城的永定门到京郊南苑的情景,画面开始即为永定门,送行的文武官员,站在护城河岸边。浩浩荡荡的队伍在大路上行进,康熙坐在一匹白马上,由武装侍卫前呼后拥。前哨越过一座石桥后,抵近南苑行宫的大门——大红门。

    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皇帝在大红门内修建更衣殿,更衣殿是帝王进入南苑后更换衣服的地方。帝王身穿朝服,乘辇坐轿,出紫禁城来到南苑,进入大红门后,需要在更衣殿换上运动装即骑射服。后来乾隆皇帝又在南苑增辟马家堡、潘家庙、高米店等十三座角门,以便出入,但其尺度与九门都有差异。

    因为南苑以及大红门位置的重要性,大红门是接见大臣、展示君威的绝佳选择。康熙皇帝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闰五月在大红门举行隆重的郊劳礼,迎接平叛凯旋的将军。是年三月,内蒙古察哈尔部首领布尼尔乘北京清军赴前线围剿三藩之机,发动叛乱,起兵反清,康熙帝派大将军鄂札、副将军图海率数万人出兵追剿。出师两个月的大军迅速平定叛乱,解除清朝在三藩之乱时的后顾之忧。清军凯旋北京,康熙甚为高兴,亲率诸王贝勒大臣于南苑大红门行隆重的郊劳礼。

    1922年,冯玉祥将军在南苑驻军时为了表达抗日的心情,在大红门的门洞上题了三条大字标语,在东小门洞上题写“努力奋斗”,在西小门洞上题写“救我国家”,在中间门洞上题写的是“亡国奴,不如丧家犬”。1937年“七七事变”时大红门是二十九军与日军激战最烈的地方,抗日英雄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牺牲在大红门。

    南苑四行宫

    曾是皇帝休息的场所

    帝王在南苑中进行的更多活动是行围游猎、阅武军训等,都是骑马,因此,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布置一个用来休息的建筑场所,这就是行宫。南苑内除团河行宫外,旧衙门行宫、新衙门行宫以及南红门行宫相互距离都在10公里以内。

    旧衙门行宫是南苑内的第一座行宫,早年为明代旧衙门提督署,当时是上林苑内监提督办公之处。清顺治十五年(1676年),改为旧衙门行宫,简称旧宫。以满足处理政务、居住和读书的需求,此后一直沿用此名。乾隆曾有诗曰:“清时作行宫,明季乃衙门,不必其名易,于中鉴斯存。”旧宫古木参天,芳草如茵。

    在旧衙门行宫后殿,有一处著名的书房,名为荫榆书屋,乾隆从十二岁起就经常在荫榆书屋读书。这里苍松翠柏,古榆参天,翠竹千竿,玉兰怒放,是乾隆在南海子行宫内最喜欢的书房。乾隆九年(1744年),他在《荫榆书屋》诗序中曾写道:“荫榆书屋,在南苑旧行宫内曩时读书舍也,佳荫满庭,绿窗半榻,邈然有怀,率尔成章。我昔读书时,对榆写襟怀。我来读书舍,榆树依然佳。”荫榆书屋的额匾、楹联均为乾隆御笔,一联曰:“烟霞并入新诗卷;云树长开旧画图”。又联曰:“雨是春郊,亭皋开丽瞩;风清书幌,花竹有真香”。

    新衙门行宫和旧衙门行宫一样,也是由明代提督署改建而成,简称新宫,行宫内建筑并不太多,但“几清无俗氛,树古过乔枝”,清朝皇帝欣赏这里的雅致氛围,常在此赏花、读书。乾隆时,新宫在东西两侧新添了一下建筑,比以前宏伟了许多。

    南红门行宫是位于南红门内的一处行宫,行宫前后均有河水相绕,风光旖旎。在它附近有晾鹰台,因为皇帝常在晾鹰台行围大阅,大阅后常驻跸南红门附近,康熙到南红门行宫的次数非常多。

    团河行宫有着特殊的作用,并非仅限于满足帝王的游幸娱乐。它是为了疏浚团河水系而建,“行宫旧三处,此处实新增,为引团河顺,遂因别馆兴。”团河行宫就是用疏浚凤河、团河的土,因地制宜而建造的行馆。但团河行宫却是四座行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而且为了起到生态涵养的作用,行宫内花草繁盛,建筑典雅,尽显江南的精致妩媚,与宫外北方平原湿地风貌形成对比。

    团河行宫在抗日战争中被战火摧毁,1982年,在团河行宫遗址上建了团河公园,并将残存的建筑修葺一新。

    南苑机场

    清末曾在南苑建简易跑道

    实际上,作为皇家狩猎苑囿的南苑,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练兵和阅兵。顺治皇帝于1656年为南苑的阅武活动定制曰:“定三岁一举,著为令”。南大红门的晾鹰台是南苑阅武的主要场地,故此当地百姓俗称其为“点将台”。康熙曾12次在南苑举行阅武活动。乾隆皇帝大阅之前还有殪虎之典,即把虎由笼中放出,虎枪兵奋勇向前,与虎拼死相搏,直到把虎杀死。乾隆皇帝之后,因为南苑不再有大规模的工程,此时南苑就发挥着演武场的作用。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皇帝在南苑旧衙门行宫北面建神机营,共驻扎官兵一万四千余人。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节节溃败,后来南苑一度被荒废。但南苑的重要位置一直没有被忽略。民国初年,军队占据了南苑,将其辟为兵营。1916年10月10日,为纪念中华民国建立五周年,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特意在南苑营盘举行大阅兵。还特意修了一条永定门至南苑的小火车线路,专门接送应邀参加阅兵的嘉宾,这些嘉宾除政府要员外,还有各国公使。受阅部队由步兵、骑兵、炮兵等方队组成,还有数架飞机参加了阅兵。

    在此之前,清朝末年,南苑还和航空事业有关联。1904年,来自法国的两架小型飞机在此进行了飞行表演;1910年8月清政府筹办航空事业,在南苑校阅场修建了供飞机起降的简易跑道;民国初,留法归来的秦国镛向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建议购置飞机,开办航空学校,训练飞行员,作为建立空军的基础;1913年9月,北洋政府在南苑创建南苑航空学校,秦国镛任航空学校校长,学校招收陆军师范学堂毕业生40余人为学员,练习飞行。

    1917年7月,张勋在北京拥溥仪复辟,秦国镛致电讨逆军总司令段祺瑞,表示愿“率飞行员与讨逆军取一致行动”。秦国镛驾驶飞机,投下3枚小炸弹,令溥仪和议政大臣们惊慌失措。1925年,航空学校停办,它前后四期共培养了100多名飞行员,在中国航空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后来,在这里演变出南苑机场,在我国航空史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记。

    南海子麋鹿苑

    流落欧洲的南苑麋鹿

    如今,在南苑机场东南边、南五环和南六环之间,有一座南海子公园,公园里有个麋鹿苑,是我国较早成立的以散养方式为主的麋鹿自然保护区。传奇的是,这里的麋鹿正是当年皇家园囿里麋鹿的后代。这也是如今的南海子公园与当年皇家园囿为数不多的关联之一。这段经历背后有一段非常传奇的故事。

    麋鹿原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由于“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而被俗称为“四不像”。汉朝以后,中国野生麋鹿大大减少,元朝以后人工驯养种群大于野生种群,明末清初,野生种群绝迹,最后只剩下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人工驯养的不足300头种群。

    1865年秋天,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阿芒·大卫在北京南郊进行考察,经过南苑时,他发现了一群陌生的鹿。次年初,大卫用20两纹银买通了守苑的军士,换来一对麋鹿的骨头和皮毛。大卫于1866年4月将麋鹿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经过动物学家的鉴定,发现这是鹿科动物中的一个独立的属。大卫首次把麋鹿从科学角度公布于众,便轰动了西方各国。按照动物学界的惯例,应以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这种鹿,从此麋鹿这种在我国自古就声名卓著的动物有了新的英文名字:大卫鹿(Pere David's Deer)。

    大卫对麋鹿的发现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极大兴趣,从1866年到1876年的十年间,英、法、德等国的驻清公使及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等各种手段,共从北京南苑弄走几十头麇鹿,饲养在动物园里。19世纪末,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了南苑的围墙,方圆210平方公里的南苑沦为一片泽国,许多麋鹿逃散出去并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秋,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而那些流落于异国他乡的麋鹿,由于环境的不适应,种群规模逐渐缩小而纷纷死去。就在这时,人们发现,在英国伦敦北部的乌邦寺庄园内,有一群麋鹿。这是1898年,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出重金将原饲养在巴黎、柏林、科林、安特卫普等动物园的共计18头麋鹿,悉数买下后饲养于此。1914年,这里的麋鹿已达88头,二战时达到255头。1983年底,全世界的麋鹿已达1320头,均为当初18头麋鹿的后代。

    从1979年开始,我国动物学家呼吁,把流落海外的麋鹿引回中国,为麋鹿重建家园。他的倡议得到乌邦寺庄园的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的热烈响应。1984年11月,塔维斯托克侯爵决定将22头麋鹿无偿赠给中国。经论证后认为,明清皇家苑囿南海子旧址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地点。1985年5月,南海子麋鹿园开始兴建。如今南海子麋鹿苑内已经繁衍至800余头,种群数量得到恢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文史资料精选·大兴卷》
团河行宫今尚在(图文增订版):申哥寻访老北京系列之一百六十九
“飞放泊”中觅旧影 高申
南囿金风 甡甡其鹿——介绍青年画家王文涛的《南苑鹿鸣图》
北京麋鹿苑博物馆
南郊农场本是皇家猎苑 (摘自北京晚报) 记者:黄靓 陆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