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刺儿头

    “刺儿头”之谓,非喻人也,实指田野中的某些植物。以生存而言,带刺有若干好处,一是使路过的动物难以下口啃啮,保持“肉身的完整”;再有,若果实有刺,极易挂到动物的皮毛或路人的裤脚上,以无脚而行,不胫而走,岂不快哉,其繁衍流播全指此矣。

    为兔子挖野菜曾是幼时的我定期的劳动,每周总要有一次。田野里采灰灰菜、苦苦菜、车前草之类,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不过亦有少许烦恼,那就是时不时会有东西钩在上衣或裤子上。若着毛衣更糟,线会被倒刺“拎”出长长一缕,收拾不易。这种植物的果实形态如刺猬,浑圆,刺根根直立,倒钩锋利,一沾人身,大有不罢休之势,费不少周折才好卸下来。这种刺球也会开花,花为紫红色,顶端有白绒,无甚香味。而一旦开花,刺球的浑圆亦被破坏了,如小刺猬忽冒出头来,予人一惊,也是一乐。

    此植物即牛蒡,属菊科,既可食用,亦可药用。宋代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说,“(牛蒡)叶如芋而长,实似葡萄核而褐色,外壳如栗木小而多刺”,“根有极大者,作菜茹尤益人”。其中提到的“外壳如栗木”,大约是指板栗,以之形容牛蒡刺球的形状倒也贴切,不过多刺虽提,倒钩未及却也算是缺憾。

    牛蒡的刺球虽“勾人”锋锐,但其刺乃为软刺,是可以把玩的。摘下来,握在手中,稍一使力,软刺会弯曲,同时那些刺亦会轻扎掌心,麻酥酥,权且当做微按摩亦可。

    而田野里,另一浑身是刺却难以亲近的,是苍耳子。苍耳,又有卷耳、葹、苓耳、胡葈、地葵、枲耳、葈耳、白胡荽、常枲、爵耳等别名。其卷耳之称,容易让人想起《诗经》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之句,不过此卷耳非彼卷耳。“采采卷耳”中的卷耳属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而苍耳属菊科,全株均有毒,人畜须远离也。

    葹,这一苍耳的别称算是古老,《离骚》中曾云,“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指苍耳为秽草,可谓不客气。而“葹”易与“卷葹”混淆,实则南辕北辙,前者偏于贬义,后者却为佳草。《尔雅·释草》云:“卷施(即卷葹)草,拔心不死。”李白曾在《寄远》诗中写:“卷葹心独苦,抽却死还生。”鲁迅致陶元庆的信中说:“卷葹是一种小草,拔了心也不死,然而什么形状,我却不知道。”新文学作家冯沅君亦曾题名自己的小说集《卷葹》,用于隐喻之意。遍查不得其形,或许,卷葹是一种存在于想像中的植物罢。

    较之牛蒡刺球,苍耳子稍小些,也并非浑圆的球状,呈椭圆。刺不算长,却要硬许多,若被扎上皮肤,不是好消受的。苍耳子的刺也有倒钩,但短促些,因之其粘附性虽亦不小,比起牛蒡的刺球,却不及矣。

    苍耳子虽有毒,但在曼陀罗“刺球”面前,小巫与大巫之比。曼陀罗全株皆毒,尤以果实即“刺球”毒性最大,若误食,是要命的。这种刺球的形状有些像牛蒡果实,为圆形,不过尖刺虽利,却无倒刺,直立如针,怪吓人。有刺如此,路过的动物想下口亦无法,不过,那叶那花实在迷人,几乎是一种死亡之诱惑。阿育王经七曰:“曼陀罗,翻圆华。”法华光宅疏一曰:“曼陀罗华者,译为小白团华。摩诃曼陀罗华者,译为大白团华。”法华玄赞二曰:“曼陀罗华者,此云适意,见者心悦故。”慧苑音义上曰:“曼陀罗华,此云悦意华,又曰杂色华,亦云柔软华,亦云天妙华。”可叹曼陀罗花不长刺,以致孽缘太多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来就是刺儿头——苍耳
蓖麻、曼陀罗、苍耳、牛蒡、刺果甘草,容易混淆,功效不同
中药苍耳的介绍
被人用这个东西捉弄过的请举手吧!
单方苍耳子与菊花
苍耳子有什么医药功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