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侠文学,三代大家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梁羽生和金庸翻开了武侠小说的新页,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新武侠小说可以划为三代。第一代主要以金庸、古龙、梁羽生为代表。第二代主要以温瑞安和黄易为代表。第三代主要以乔靖夫和郑丰为代表。近日,韩云波、林保淳、王铮等武侠文学研究专家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大致梳理和分析了各个阶段代表作家的创作特点及成就。

梁羽生: 打响新派武侠小说先声

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梁羽生1954年在《新晚报》开始连载的《龙虎斗京华》打响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声,在引领开创武侠风气上独占鳌头。1984年宣布“封刀”。30年间,梁羽生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代表作品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2009年1月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西南大学中国侠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韩云波认为,梁羽生把武侠这种通俗文学雅化了,用新文艺的笔法来写武侠,使武侠小说富有诗意和美感,故事也很曲折动人。此外,梁羽生在小说的武侠文学价值体系中坚持正义力量,注重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他看来,梁羽生在艺术上将古典诗意,比如将武功、诗词这样一些具有中国传统审美特色的元素融入武侠小说,其笔下人物超凡脱俗,有一种空灵剔透之美,更将这种美发挥到极致。

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林保淳则告诉记者,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有鲜明的特色,尤其是在写情方面,细腻深刻,绸缪宛转,让读者有深刻印象。比如《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就相当出色。

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金 庸:

新派武侠小说“武林至尊”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曾利用自己小说名称的首字所创作的一副对联。具体作品包括《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只有《越女剑》并未纳入其中。

金庸,原名查良镛。作为香港武侠文学泰斗,金庸自1955年在香港《新晚报》上连载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引起轰动。到1972年9月《鹿鼎记》连载完结,便宣布正式封刀。近20年间,金庸所写的每一部武侠小说,几乎都被奉为经典,奠定了新派武侠小说“武林至尊”的地位。在他的笔下,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周伯通、令狐冲、任盈盈、萧峰、段誉、张无忌、韦小宝等小说人物形象,独特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谈及金庸的创作,韩云波认为,整个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一个含蕴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变革、升华、提高的富于文化哲理的武学宝库。全部武侠小说,还显示了金庸对中华文化的悟解与追求,具有内在的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可循。

“金庸和梁羽生都非常善于借用历史。可是梁羽生被历史绑住,而金庸游刃有余,在历史写实和虚构当中,尤其是《天龙八部》,通篇以正义为主,可是还深入挖掘非常重要的,也是与其他武侠小说强调民族主义所不同的地方,即借助萧峰的经历思考民族主义的內蕴问题。”林保淳则强调,金庸能够把武侠小说的文学内涵和思想境地延伸到一个很高的层面,这是其了不起之处。此外,金庸武侠小说不仅能博得普通读者的喜爱,作品思想都有文学评论家来专门研究。“金庸小说替武侠小说找到了‘文学身份证’。单凭这一点,倪匡对金庸的评价‘古今中外,空前绝后’,我相信是绝对成立的。”

古龙:以“求新求变求突破”为口号

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的古龙,原名熊耀华,1985年9月在台因病逝世。对于自己的武侠小说的创作过程,古龙曾经自述分为三段时期:早期写的是《苍穹神剑》《剑毒梅香》《孤星传》《湘妃剑》《飘香剑雨》《失魂引》《游侠录》《剑客行》《月异星邪》《残金缺玉》等等。中期写的是《武林外史》《大旗英雄传》(铁血大旗)、《情人箭》(怒剑)、《烷花洗剑录》(洗花洗剑)、《绝代双骄》,有最早一两篇写楚留香这个人的《铁血传奇》。然后才写《多情剑客无情剑》,再写《楚留香》,写《陆小凤》,写《流星·蝴蝶·剑》,写《七种武器》,写《欢乐英雄》。古龙说:“一部在我这一生中使我觉得最痛苦,受到的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因为那时“一直想‘求新’、‘求变’、‘求突破’”。

“古龙虽以‘求新求变求突破’为口号,但他所主张借鉴的主要还是19到20世纪前期的西方经典作家如司汤达、海明威、斯坦贝克、毛姆等,他也并未标榜任何‘主义’或‘派’。”韩云波介绍说,古龙本人生长于下层社会,他只是江湖中的一个浪子,红尘中的一介平民,他所关切的,并不是朝廷庙堂的“大事”,而更多的是普通人的“人性”,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平民世界的日常生活,曲折地变幻地反映在他的小说里。

倪匡:让武侠文学从纸上延伸到影视剧

“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倪匡在这副自撰对联中所指的便是其平生最得意的两件事。

倪匡,原名倪聪。虽然倪匡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科幻系列小说创作上。但事实上,倪匡还写武侠小说,以《六指琴魔》为代表,想象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国期间代写《天龙八部》连载。此外,由于上世纪60年代末,武侠影片大行其道之际,倪匡转而从事剧本创作,让武侠文学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异彩,让武侠文学从纸上延伸到影视剧,其剧本代表作有张彻导演的《独臂刀》。

温瑞安: 在现代时尚与古典传统之间有融会与纠结

温瑞安195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1970年在马来西亚首次尝试武侠创作,发表“四大名捕震关东”第一部《追杀》,从此走上武侠创作道路。1973年到台湾大学中文系留学之后,又创作了“白衣方振眉”、“神州奇侠”、“今之侠者”三个系列,作为对四大名捕的补充。上世纪70年代是温瑞安武侠的第一阶段,表现的是神州结社的少年豪情。后温瑞安遭逢冤狱,1981年1月19日离开台湾到了香港,开始了他武侠创作的第二阶段。上世纪80年代的温氏武侠是武侠的“突变”阶段,从1981年写《杀人者唐斩》开始,由于人生经历的变化引起的心态变化,温氏武侠开始酝酿“突变”。其长篇代表作有《四大名捕》系列、《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短篇代表作有《空手道》等。

韩云波介绍说,温瑞安早期武侠创作所受到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是古龙式的新潮风格,另一方面是心向中华的赤子情结。这使他的武侠在现代时尚与古典传统之间,既有融会,亦有纠结,现代与传统结合成为一种既不同于金庸又不同于古龙的新的武侠风格。在经过入狱、驱逐这样的人生大磨难之后,温瑞安离开台湾,来到更具有后工业时代大众文化氛围的香港。经过人生的酸甜苦辣,经过数年的覃思顿悟,温瑞安在1985年说:“笔者曾经是非常醉心于‘现代主义’的人,二十岁以前在大马写作时,深以‘现代艺术’的精神为荣。赴台以后,对民族本土文化作出了回顾与反省,便逐步地修正了自己‘剑走偏锋’式的‘现代’。”

黄易:分为“玄幻”和“异侠”两大类型

被网友称为“九十年代的武侠旗手”的黄易,原名黄祖强,不喜张扬,其经历较少见于报道。黄易直到1986年才开始进入武侠创作,此时正是温瑞安“现代派武侠”喷薄欲出之时。其代表作有《寻秦记》《大唐双龙传》《覆雨翻云》《破碎虚空》等。黄易的创作,按他自己的设计,可以分为“玄幻”和“异侠”两大类型。前者带有较强的科幻色彩,后者带有较强的武侠色彩。在很多时候,二者常常交融在一起,难于严格区分。

韩云波指出,黄易创作有三大特色:一是专业创作特色,同于温瑞安、古龙而异于金庸;二是幻侠双修特色,此前虽有倪匡在科幻之余创作武侠,虽有古龙、温瑞安武侠捎带奇幻风情,但他们都有十分明显的偏重,而黄易是幻侠双修、齐头并进;三是自主运作特色,与金庸、温瑞安相似而与古龙不同。

乔靖夫: 把自己对“武”的体会写进小说

乔靖夫,15岁开始习空手道,达至啡带级别。其代表作有被誉为近十年来最好的武侠小说《杀禅》《武道狂之诗》。按照被倪匡誉为“卫斯理专家”的王铮的话说,乔靖夫本身是练武之人,又酷爱写作,于是想把自己对“武”的体会写在小说中,传递给读者。“乔靖夫笔下的武功走的是写实路线,拳拳到肉,绝无以前武侠小说中那种神奇的功夫。”

郑丰:深得金庸以来武侠小说之精髓

郑丰,原名陈宇慧,出生在台湾,现居香港,其家族背景显赫。祖父是国民党上将陈诚,父亲是台湾“监察院”前院长陈履安。这位年轻的女性武侠小说家曾凭《多情浪子痴情侠》获得2006新武侠小说大赛中华武魂奖、最受欢迎作品奖。

韩云波介绍,郑丰《多情浪子痴情侠》的语言和故事都深得金庸以来武侠小说之精髓。作品采用双主角模式,显示了作者对宏大结构的驾驭能力。而两位主角对“情”的不同态度,形象地表现了武侠小说长期以来的“浪子”和“游侠”两种观念,并在二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描写中,完成了20世纪武侠小说一直为此困惑而未得完善解决的文学任务。作品的故事是精彩的,文化背景是广阔的,描写武功、智谋、帮会等等,皆有可圈可点之处。语言运用纯熟,读来不费力气,不显枯燥。

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还记得我们的武侠梦么?
中国四大武侠小说家,两个已仙去,一个封笔四十年,一个还在创作
台湾武侠小说创作的发展与流变(3)
金古温梁黄,你知道新武侠五大宗师吗|大宗师|新武侠|温梁
黄大侠,你会穿越回来继续写书给我们看吗?
“金古梁温”四大武侠小说宗师品鉴,文学素养最高的不是金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