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布衣大师阎道生(十一) 师徒情深

  阎道生回乡后,十里八乡的人们深慕先生在书画界的鼎鼎大名,纷纷领自己的孩子登门求教,所以,阎道生在家乡教授了一大批弟子。

  王庆坨镇的王猩酋因与阎道生关系莫逆,把爱子王湖托付先生,学习书画。少年王湖耿直聪颖,每日步行十多里至扬芬港学画。他以坚强的毅力和超常的悟性,成绩卓著。王湖擅水墨山水画,墨色层次分明,变化丰富,格调高古不俗。在三年大饥荒时,王湖多次来扬芬港探望年迈饥馑的老师,并从本不富余的口粮里挤出一点,让老师吃上一顿饱饭。本村于旭堂的长子于振仑,因其父与阎道生有故交,所以求学甚切,曾从阎道生寓居津市,侍从左右,形同父子。于振仑学画十余年,其山水人物画已具市场价值。为了养家,他也偷偷摹制老师作品出售。阎道生晚年贫病交加,多亏于振仑的照料。其他还有曹尔桓、刘浩元等二十几人,投帖阎道生名下,进德修业。

  阎道生的武学弟子中,以定兴李敦素为代表。李敦素是著名武术家李星阶的独子,很小就随父亲生活在中华武士会,他天性朴实纯真,颇得阎道生的喜爱。阎道生早年无子,在感情上,把李敦素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他为李敦素画过一幅《趣儿图》,流露出爱子之心。阎先生居家期间,在津购买书籍之类的琐事都是由李敦素代劳,同时张罗先生的卖画事宜。阎先生倾其所学,传与李敦素。除去武学、书法技艺外,影响最深的当数人品。李敦素一生具有强烈的民族正义感,生活中淳朴低调、淡泊名利,与阎道生高尚的人格熏陶有极大的关系。

  阎道生归隐后,一直和李星阶父子保持着联系。但这联系,多半由于战乱而只能限于神交,彼此遥望,互相惦念。在动乱的间歇才有暇传书,一封信要辗转多处。从现存的一封信的套封看,地址是定兴县车站庆丰货栈,然后再请人转到张祖庄村,可见十分不便。这时的阎道生把李敦素引为知己,在他们的叔侄情、师徒情之外,又增添了一种朋友之情。

  20世纪50年代初期,李敦素和阎道生各自生活在偏僻的农村,虽然相隔只有两三百里,但音讯难通,彼此十分挂念。有一年,东淀闹大水,大清河下游遭灾,好多农民逃荒到张祖庄谋生,在附近的村子里铡草。听他们的口音,与阎道生相仿。李敦素就找到他们打听,有谁来自一个叫扬芬港的水村,有谁认识一个叫阎子阳的老人?大家都摇头。李敦素仍然一家一家地问,无数次的问询感动了天地,真的寻找到一位子阳先生的同乡。这个人成了小小张祖庄的贵客,被村人待若上宾。他为李家带来子阳先生的消息,也带回李敦素对先生的问候。

  1958年,阎道生观摩天津市武术表演大会后,对形意拳之式微有所感触,寄李敦素小诗一首:“又作津门客,无聊只自知。空余长剑在,独恨故人稀。小技难投合,衰年不适宜。明朝趁天气,还去卧茅茨。”充满失落感。同年,著名武术家李子扬父子先后谢世后,阎道生致书李敦素:“吾去岁到津,知子扬三哥与春舫相继谢世,使人惊悼何如!吾们四五十年天津,一旦收场,岂不可叹!”

  1961年,阎道生病中致书李敦素:“若余者终日昏沉沉的,常不分朝夕与岁月,及至意悟形开,才知尚是人间。嗟乎!余之老态若此。千室之邑已不多有,若推而言之,亦可谓天下之大老也。一笑。垂念之情,意不能已。”

  《十剑谱》是阎道生之衣钵,由李敦素继承。2008年,此书在台湾地区出版时,李敦素之子李茂林在序中说:“多年来,这本剑谱上的人物,也是我最为熟悉的形象。他们超凡脱俗,藐然高远,俨然就是逝去的年代的一位位武林前辈们的化身。他们常常神奇地浮现在我眼前,鲜活起来,与我们同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雪中悍刀行》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卢 山:三十余年师徒父子情
唐代李冶诗文
追忆恩师李得平 ——写于太极拳大师李得平百年诞辰之际
为武林先贤造像
武式太极拳中兴侧记(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