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不释卷

 李国文专栏

□李国文

明代的文学家陈继儒曾经说过:“吾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这大概也就是从人生识字开始,和书籍的缘分了。读书,追求真理;读书,懂得人生;读书,获得知识;读书,享受内心。因此,要培养自己天天读书的习惯。“手不释卷”四个字,就该是每个人永远的箴言了。

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元九书》说到他自己:“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

这个所谓的“缘”,也就是每个读书人的书墨之缘、文字之缘了。

读书是一种乐趣。读好书,读有价值的书,读那些裨益身心、怡情悦性的书,则尤其是近乎享受的乐趣。宋代尤袤谈读书:“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西谚称:“书籍为人类之友。”“书籍是人类智慧积累的长明灯。”这些至理名言,是一点也不错的。白居易能在襁褓时期,就热爱一文一字,过目不忘,那真称得上“早慧”了。

读书,也是一种性格和精力的磨练。得有时间,得有空间,得有最基本的条件,那就是可以阅读的书,除此以外,还得有视力,这四者缺一不可。但是,时间可以忙中偷闲,空间可以马虎将就,书也可以不拘一格,独是视力,确是半点也差池不得的呀。

因此,保护眼睛,珍惜视力,是每个读书人必须牢记的事情。原来,我不大懂得保护眼睛的道理,有点儿浪费自己宝贵的视力。这也不光是我一个人如此,很多人都这样大手大脚惯了的。年轻时,看书不觉累,好书在握,若不读完的话,总觉得好像一件事未竟,心中怅然。常常彻夜不眠地看书,哪怕灯光微弱,也不肯罢休,必读完后才放下书。于是,造成眼睛过度疲劳。久而久之,视力便下降了。后来,我去编刊物时,一看到密密麻麻的“五号字”,就相当吃力,必须戴老花镜。戴久了便头脑发晕,摘下眼镜则是懵然一片。等到明白应该爱护视力的时候,视力已不灵光了。

我很感谢中华书局“二十四史”那种分卷本,字体较大,看起来不怎么吃力,陪我度过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不过,那是从老伴儿所在单位的图书馆借阅的,读一本,还一本,再借一本,颇是麻烦。越是耐读的好书,越需反复咀嚼,才能品出其中滋味,读出兴趣,借来的书总不如自有的书那样方便。那时的我,经济相当拮据,想买也买不起。后来,不那么寒酸了,可想到“二十四史”好几百本书,又不能不考虑居室的空间。都让书给占了,也不甘心,只好舍而求其次,买了十卷精装的缩印本,字更小了,只能查检,不能阅读,后悔不已。从那以后,我对于那种大部头的翻译小说,诸如普鲁斯特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那七大本如城砖似的精装书,直到今天我尚未下定决心来读。一,是考虑到我视力负担的问题;二,是如鲁迅先生《病后杂谈》中所说:“看洋装书要年富力强,正襟危坐,有严肃的态度。假使你躺着看,那就好像两只手捧着一块大砖头,不多工夫,就两臂酸麻,只好叹一口气,将它放下。”

尽管如此,我也并不痛悔这种视力的减弱,精力的耗费,无论如何,现在稍稍能够体味一些人生际遇之苦乐,明白一些处世之道的深浅,倒是大部分获益于书籍的赐教。

读《旧唐书·白居易传》,才知道,读书多了有伤视力的事,非是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独有的事,而是古已有之。我一直以为古代书籍出版的总量,无法和现代社会相提并论。加之木版刻印,字体较大,看起来要省劲些。其实不然,读太多的书以后,同样也是会伤害视力,贻患不浅的。

白居易在信中说:“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古代诗人是如何下功夫读书为文的了。《旧唐书》里载了诗人的一段逸事,足以说明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

“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白居易能够使得这么一位自视甚高的前辈,破格相待,也正是厚积薄发,有了充分创作准备之故。要是腹中空空,墙头竹笋,那是糊弄不了明白人的。而真正的学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披星戴月,不知要比常人多费多少心血,方可得来。

顾况,唐代诗人,因为介于“盛唐”与“中唐”之间,老一辈诗人已离去,新一代诗人未出头,所以,他那时领袖文坛,威望很高。威望高,眼界自然高,眼界高,挑选也跟着严格,当时,很多年轻人求他引荐,都不得其门而入。白居易向他求教,也是那时的一种风气。因为除了科举之外,知名人士的推荐,也是不可少的。顾况一看他的名字,笑了,说:“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接着,看他呈奉的诗作:“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看到这里,顾况立刻改口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其实,白居易很清楚,才华很重要,努力更重要,他自己感叹过:“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由此可知,他的一生,全神贯注,悉心投入的事情,只是痴心读书,只是忘情写作。“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我询问过眼科医生,像白居易这种“飞蝇垂珠”现象,完全是由于眼睛长期极度疲劳所造成的。

但是,白居易并不后悔,他读了许多的书,写了许多的诗篇,也因此获罪于朝廷和达官贵人,以致贬到江州。他很想得开,无懊无怨。他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继续读他的书,写他的文章。就在江州,他还写了名篇《琵琶行》呢。

读书是一种文明的体现,一间没有书的屋子,好比没有了窗子,阴暗闭塞。只有提倡愚昧的人,才去鼓吹读书无用的谬论。其实,即使在某个以“交白卷”为荣的年代,青年一代又何尝放下书籍呢!后来涌现出来的许多“知青作家”,不都是在那个时候如饥似渴地从中外古今名著中汲取营养吗?

明代的文学家陈继儒曾经说过:“吾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这大概也就是从人生识字开始,和书籍的缘分了。读书,追求真理;读书,懂得人生;读书,获得知识;读书,享受内心。因此,要培养自己天天读书的习惯。“手不释卷”四个字,就该是每个人永远的箴言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安米贵居何易——大诗人在京立足凭什么
《千古才情万古对》之白居易无言巧对句
早慧的白居易16岁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中华勤学故事:白居易诗进长安
白居易:那个有着“诗王”之称的男人,却写着最简单的诗篇
离离原上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