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曼蒂克消亡史》:大片夹击,还有如此讲究电影感的电影 | 观影

『 文学 点亮生活 』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每年在高票房低口碑的大片围剿之下,总有一些“黑马”会进入观众视野,它们的存在让资深影迷感到庆幸,庆幸于资本市场还未彻底让电影艺术沦为浅薄的娱乐产品,总有一些团队还怀有对电影的情怀。比如最近的以民国上海为背景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比如讲述产科故事的记录片《生门》。


本文则通过评论《罗曼蒂克消亡史》,来谈谈什么是电影的“讲究”和“电影感”。

当《长城》《我不是潘金莲》在5-6分徘徊时,这两部电影则以高分被影迷在网络推荐

电影插曲

《带我回上海》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Take Me To Shanghai John Hughes;íse Downes - Take Me To Shanghai

《罗曼蒂克消亡史》:

时代萧瑟,

此处有“电影感”格调

陈令孤


在这个娱乐为王的时代,影视创作的门槛在降低,水准也在降低,很多人看到一部电影后,感觉它虽然也在讲故事,但总是不太像电影,也就是缺乏“电影感”。那么,什么样的电影才能叫“电影”?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无疑是最好的答案。从本质来说就是用影像叙事,让画面说话,而在细节处会涉及到结构、构图、台词、音乐等元素的艺术化呈现。

 

1999年毕业于北影导演系,拍摄了短片《犯罪分子》,2006年执导了长片处女作《第三个人》,2012年黑色犯罪片《边境风云》上映。仅仅两部半作品,程耳就已成为新生代中最炙手可热的导演,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树立了一种超越传统却又雅俗共赏的风格。他的影片以犯罪暴力为题材,上承《教父》和《美国往事》所奠定的类型化标杆,下接昆汀的结构化创新和香港银河映像的镜头语言,再加上自己的生活感触渗入,让人在品味怀旧中又感到耳目一新。

电影中葛优的角色镜头有致敬《教父》意味

也正是凭借《边境风云》所建立起的口碑,《罗曼蒂克消亡史》顺利吸引到内陆最具实力的男演员葛优和女演员章子怡的加盟,其他众多的明星自然也不例外。不过,程耳之前执导的都是现实主义作品,而原名为《旧社会》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却将背景转移到了民国时代的上海。这种选择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他要借时代的转换来规避对犯罪片的严苛审视,何况很多影片都是这样做的。如今,这种看法无疑是错了,程耳并不是在隐遁,他就是想展现一个真实的民国,营造一个他心中的梦幻时代。

 

民国题材电影在新世纪后有很多,李安《色戒》、姜文《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许鞍华《黄金时代》、陈凯歌《道士下山》等,都是大导演对那个时代的想象性还原。程耳在创作中想必会有一定压力,但也意味着他底气十足。结果的确如此,之前这些作品,要么以戏剧化叙事为核心,要么执著于人物个性化塑造,其实都在利用民国这个背景,而不是直接去透视民国。《罗曼蒂克消亡史》却真正将民国的气质推到镜头前面,人物和故事隐身于背后,营造出一种沉郁浪漫、富有质感的格调,也就是“电影感”。


海报设计




虽然没有像前作《边境风云》那样有明确的段落标记,但《罗曼蒂克消亡史》依然采用的是分段结构,将一个个独具个性的场景串联起来,不紧不慢地向前推进,形成散文化的叙事。影片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分讲述的是“罗曼蒂克”,通过各具形态的人物故事,描绘了一个市井中藏龙卧虎、黑道上神秘叵测的上海滩。看似文雅又霸气十足的陆先生,来自乡下的童子鸡马仔,唠叨不停却谨守职责的管家王妈,只收车马费的冷酷杀手,被冷落却甘愿牺牲的姨太太……他们次第而来,将自身最具特点的部分展示过后,又自然地消失在银幕深处和故事的隐线里。

 

后半部分讲述的是“消亡”,日本人的侵入造成了人物的悲剧和时代的没落,这在前面已经有所铺陈。剧情走向的关键在于章子怡扮演的交际花小六,她在前面只有寥寥几个镜头,但是到了叙事中段,随着她和电影皇帝的风流事被暴露,自己将被流亡后,故事也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她情深以往的陆先生在完成“罗曼蒂克”的彰显后隐去面貌,而浅野忠信所扮演的日本妹夫开始走向舞台中央。类似《美国往事》的地下室的虐恋,将影片的暴力风格引向了黑暗的无底洞。

章子怡与浅野忠信饰演的角色也颇有亮点

如果说在旧时代的上海,暴力的呈现是直白的、有规矩的,比如剁手、活埋、枪杀等,是以一种道上认可的规则在行事,所要突显的是道义本身的残忍。那么到了战争时代,暴力就走向了对人性的异化,是一种毫无规则的变态行为。镜头在吃饭和固定姿势的性爱中来回切换,所谓的罗曼蒂克化作小六脸上的一滴清泪。我们在抗日剧中见惯了鬼子或呆傻或阴狠的形象,而本片中的日本妹夫,却是一个具有人性特征的恶魔,让人不寒而栗。

 

散文的精髓在于“形散神不散”,《罗曼蒂克消亡史》也是如此,虽然采用了场景拼贴式结构,但因为贯穿始终的浓郁格调和人物之间微妙的关联,并不显的凌乱。比如杜江扮演的“童子鸡”,仿若年轻版的陆先生,一个纯真的外乡青年,却果敢狠勇,必成大事。而在具体的情节上,程耳用“雾里看花”的方式来营造“水中望月”的效果。陆先生的原型是杜月笙,大老板和二哥对应着黄金荣与张啸林,此外还穿插着电影皇后胡蝶与戴笠的绯闻等。情节看似虚构,又和历史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给观众留下充足的解读空间,类似于《让子弹飞》。

 

程耳想传递的是民国上海滩的气质,而不是还原上海滩的样貌。影片在北京搭建外景拍摄,没有从既有的场景中去寻找久远的痕迹。为了凸显新意和诗意,影片一方面避免俗套,比如用舒伯特的钢琴曲和梅林茂的英文配曲,代替《夜来香》《天涯歌女》等惯常的民国歌曲,更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浪漫和生命的哀愁;一方面是放大生活细节,延续《边境风云》中对吃饭的重视,展现了马仔吃饼、陆先生吃讲茶、日本妹夫吃寿司等,把吃当作一种仪式。至于片中人物的纯正上海话口音,也因为刻意突显,进而成为美学形式的一种,强化了语言本身的魅力。

摄影构图呈现出的电影质感和诗意

在影像上,程耳也保持了他冷峻克制的美学风格,画面构图追求严格的对称,不管是人物的站位,还是人与物的组合,都追求平衡感,与影片的厚重气质相得益彰。比如平行视角下,日本妹夫站在车左侧,而另一边的车门开着,形成对称。同时,影片大量采用固定镜头和俯拍镜头,在观众与故事之间隔开距离,营造出一种静静凝视和客观审视的效果。暗夜里行驶在荒草中的汽车、街道边袖手等待的马仔、秋色凋零中挖坑埋人的杀手,步上楼梯时突然袭来的枪火......组成了一幅幅残酷又弥漫着诗意的画面,仿佛能嗅到那背后沧桑的味道。


影片结尾,陆先生到达香港,过海关时,他按照吩咐,低头摘下礼貌,两手平行举起,这是他在生命历程中的谢幕,也是一个时代在历史上的谢幕。程耳在片中借袁泉扮演的电影皇后的口,自喻这是一部文艺片,是拍给下个世纪观众看的。其实不然,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正是这种影片,因为我们对“电影感”忘却太久。


重要通知



本报微店订阅2017年报纸已结束,还需要订阅的读者推荐以下两种方式:


1、进入邮政官网报刊订阅(http://bk.11185.cn),搜索“文学报”,即可在线支付订阅。


2、直接去就近邮局柜台订阅报纸,可按季度、半年、全年三种方式订阅报纸。本报邮发代号3-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艺谋耗资10亿拍摄《长城》,却输给了这个只拍过3部电影的导演
《罗曼蒂克消亡史》玩神秘网友逐桢解构 杜淳被传力捧上位大银幕
抛开流量明星争议不谈,聊聊《无名》
再多争议,也掩盖不了《无名》的好
我有时候会想到你,你应该是在北方
程耳的电影是民国女子图鉴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