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时候你能不假装自己只是在假装诗人?

接下来要写的感受很杂。

因为我碰上的这一位据说是后现代的作者——诗人本勒纳。本十多年前即以几部诗集出名。他2011年问世的小说处女作《离开阿托查火车站》获得美国图书杂志“相信者奖”并被《纽约时报》、《卫报》等评为年度最佳图书。第二部小说《10点零4分》2014年又被《大西洋月刊》、《卫报》、《纽约时报》等列为年度荐书。

《离开阿托查火车站》


借他小说《10点零4分》中的说法:他的小说,是一种介于虚构与非虚构,在二者之间跳来跳去的东西。这跳跃性,令人在喜欢与厌憎之间摇摆。比如,作者很喜欢美国诗人惠特曼;可是他的主人公帮另一个青年处理酒醉后的沮丧和狼狈,也时刻联想着美国诗人惠特曼。一本薄薄240页的小书,惠特曼常常出没,我觉得太过分了。而且,书里有许多大词,当然也随时智波奔涌,妙语如珠。我不是很想说作者装腔作势还因此沾沾自喜,不过,印象如此。

《10点零4分》


本勒纳,近年欧美文坛当红学院派炸子鸡之一,美国人,1979年生,差一年就够得上80后。一张圆中带方的脸,眼神流露天然正义感。不是我喜欢的长相(注:本人有喜爱弗吉尼亚伍尔芙长鼻侧脸的历史,对作者之相有影响的焦虑)。这位布鲁克林学院中的文学教授,左右开弓诗歌、小说、评论都写,业界十分看好。去年得一位80后同事推荐,我读了本的成名作《离开阿托查火车站》。书不长,讲一个美国文学青年(同时也是2004年马德里阿托查火车站炸弹案的目击者)拿到个创作奖金到西班牙旅居作诗歌研究,在当地诗人圈混的故事。然而,爱撒谎的诗人主角作张作致得我几次三番弃读。同事指出:作者并不要求你喜欢他的神经质的不靠谱主人公。显然我和同事是不同类型的读者。同事还义正词严地指出一个似乎解释一切的理由:这位小哥是后现代的!害得很久不碰文学理论的我,只好又去温习片刻“后现代写作”的特征。

本勒纳

后现代写作要点包括:很自我,不为特定读者群写作,不相信绝对真理,相信多种可能;互文性——每个文本从内容到形式像个关系网,杂交、仿作、多处用典。读者的作用大,欢迎多样阐释。世界碎片化,人物反英雄,没理想没激情,只管自嘲加反讽。题材都离经叛道就对了。《离开阿托查火车站》是这个路数。

一本书,不足盖棺。在自我检讨与评论怂恿的双重作用下,有了第二次握手,握住本的《10点零4分》。

本勒纳是个写来写去总在写自己的作者。然而和写来写去写自己的西尔维娅普拉斯,以及普鲁斯特完全不同,泾渭之别在于本勒纳有一支无比自恋的、不歇气儿地闪烁精英光芒的笔。此番,本的主人公还是作家,且和作者同名,也叫本。基本情节线是:33岁的本住在布鲁克林,写着一本题为《10点零4分》的小说。本有个死党——但是属完全不产生化学反应的那种好女友—— 由于担心自己大龄未婚错过生子的黄金时间,要求本捐精。中间各种,多属思想活动和呓语,谈不上情节。博物馆、艺术馆和诗人的名字经常出现。自然,思想活动也附带一些床上运动,女友最终成功怀孕。由于情节十分简单,读者只好将注意力放在语言啊思想啊哲理啊这些地方。这些地方,犹如日光下的湖水,波光粼粼,湖心荡着一个自命不凡作者的巨大投影。阅读遭遇如下:本的笔下,章鱼不叫章鱼,而叫“头足类动物”,藜麦称为“安第斯藜科植物”,性爱叫作“碰撞”。拿后现代作品特征去套套,挺是那么回事——叙述语言成主体了嘛。

《纽约书评》这么推荐《10点零4分》:就算他余生啥也不写,这本书也是属于未来的。

《10点零4分》读罢,自我感觉对后现代小说的辨识力大幅提升。虽然一面暗暗发誓再也不去碰本勒纳的小说;另一面,却对这作家的诗歌和评论写作生出了好奇心。

本勒纳的诗歌,于我却是个惊喜。之前扰乱小说的跳跃、无所事事的机智过头和作,突然全有了合理的生机。本勒纳以为诗歌就是用来探索写作的可能性以及为何而写。如《奉献》,题目引人预期内容是献给某人某事,且每段开头用上“for-为了”,实则不尽然。诗中每个“for”是语义含混的,除“献给,为”之外,又可理解为“因为”,从而引出开放的诠释。我不自量力,虽信奉诗不可译,为说明之便,只好强充解人,硬译若干段:

为崩溃的距离/为这人形/未能人性化的/规模。

为工作/这工作一事无成却让我们/将它更紧地联系到/墙

……

为了这地址模式/形同战争/是沉默的,而我们继续庆祝着/双重性

为了被光污染的/城市,被暖污染的/世界

为了我是一朵/罂粟田里的/假花

为这雨/对建筑结构/影响甚微/为这建筑/是对我不再起作用的/冗长演讲,

……

为了我害怕在/十字路口/左转

……

为了我睡过头/为我因前方的/长梦而穿上一层又一层,那重复出现的/梦,梦到不同结尾的梦醒/她将陪我同行/为阿瑞亚娜。/为阿瑞。

将通常期待的奉献对象,延宕到诗的最后。这首献诗涉及个体、环境和政治问题,含混造就空间感,“for”又将原因和结果并呈——试将“为了”以“因为”置换,诗也一样有味道。

《离开阿托查火车站》中的诗人主角亚当怀疑诗和艺术到底有用没用。看来作家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在研究一个基本命题。作家借亚当之口表示,把诗抽离开具体的诗,放到不同的媒介中,如引用到散文或小说中,反显其美。或者这是他两部小说的主人公都与诗纠缠不清的原因。

据说新出版的本勒纳评论集《诗的仇恨》旨在说明:每首具体的诗都是诗无法完美的证明,诗之存在就是诗的失败。其评论还认为“安迪沃霍尔就是一个现实版的惠特曼”——玄乎着呢,我不懂,所以今年的目标是去找来看看到底咋回事。

《诗的仇恨》


“什么时候你能不假装自己只是在假装诗人?”《离开阿托查火车站》中一位女文青问男主角诗人亚当。这是非常本勒纳的句式。如果你对情节(我是客气的,基本没情节)和可读性不挑剔,同时有兴趣挑战词汇量和作得灵光四溢的句式游戏,那么,去和本勒纳后现代一把也不错。

 文| 深苔


·END·
 

青阅读

和你一起特立读行

微信号:qyuedu

青阅读年度好书Top15  我们一起特立读行

2016青阅读Top50好书榜

青阅读推荐2017值得读的10本书

赫敏女神去年读了39本书,你呢?

BBC推荐2017值得阅读的10本书

懒人必备| 一句话看懂文学名著

设计师眼中2016中国最美的10本书

立春日,品一口花点的春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什贝利 ∣ 离开阿托查火车站
作家阿毛作品精选四卷本出版发行
〔平台签约作者〕我本秋花·诗歌‖那个长眠汨罗江的诗人(外一首)
外国诗歌赏读(18)
诗人余怒博客
【探索诗歌】上海 戴长鑫:小诗十首||摘星照梦326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