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职场上升迁最快的青年副总裁如何走上创业之路


 

暴风TV是一家智能电视企业,也是互联网电视黑马。暴风TV的刘耀平曾经对记者说,自己是个不关心关系的人,他甚至觉得“情商高”对人也是一种负面评价。

 

在讲究人情的中国,这样的人确实是异数。更令人惊讶的是,刘耀平成长得很快,毕业后三年内,他就成为一家有15000名员工的制造业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30出头的时候,他成为该企业当时最年轻的副总裁。

 

但是这个全公司上下公认的后备领袖、接班人,却在2014年选择了创业,创立了暴风TV。

 

和改革开放初期崛起的上一代企业家相比,复盘刘耀平这种职场优等生从就业到创业的十年之路,对今天的职场人士可能更有借鉴价值。  



当然要去北上广深,万一舍不得逃离呢


刘耀平1997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同时辅修了法学第二学位。


武汉是老牌工业城市,中国中部的交通枢纽,如果不介意盛夏的天气,这里可能是安家的好地方。

 

当初刘耀平的志向在房地产行业,毕业前到房地产公司的施工单位实习,和开发部门、工程部门、营销部门、物管部门以及业主都打过交道。毕业的时候,刘耀平一心想去深圳发展。

 

他大学时候去过几次深圳,“特别喜欢那里的感觉,年轻人由着性子成长。

 

刘耀平实习的房地产公司的深圳分公司不招应届毕业生,于是他拿到了两份深圳的OFFER,其中一家就是家电制造业的创维。

 

和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样,刘耀平最初想用创维作为跳板,先到深圳生活下去,再找机会转回房地产,没想到去了之后就喜欢上了这个行业,在里面一呆就是十几年。


 

创维的头三年并不轻松。按照刘耀平的描绘:“活下来基本靠执念。”

 

当时他在创维集团负责市场营销,不是打打电话骂骂业绩不好的销售这样的工作,他赶上了创维执行全套新营销方案的时机。

 

多年之后刘耀平仍然感激这段时光对自己的磨炼,刘耀平能使暴风电视成为以强执行力著称的企业,这段岁月功不可没。



年轻人需要魔鬼训练


那时创维的销售对象正由企业端向消费者端下沉。传统商场卖出一台电视的过程是这样的:商场进货—厂家送货—商场销售—回款。

 

创维要用自己的销售取代传统商场里的售货员。大锅饭时代过来的、不习惯谈钱的人提供了全新的营销思维。

 

难。

 

这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短短一年里,刘耀平被总部指派到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培训一线销售人员,他很多时候还要亲自到销售现场示范。

 

仅仅告诉他们“这么做”是不够的,刘耀平懂得了“跟我来”的意义。

 

“我觉得最难突破的销售单元,是北京的西单商场。”刘耀平说。当时在商场负责销售创维电视的,很多是北京本地的“大姐”,这些天子脚下的国有企业职工,对经验有莫名的自信。

 

有一位“老大姐”最有主见,刘耀平给她做培训,她还会对刚刚大学毕业的刘耀平“反培训”,振振有词地讲一通道理。

 

“她比我们能说,但99%是歪理邪说。”刘耀平说。

 

为了说服这位本地老大姐,刘耀平花了3周时间在西单商场监督卖货,直到把创维电视的销量翻了3倍,成为北京西单商场销量第二名。

 

老大姐被“震撼”了,反过来请刘耀平吃饭,虚心请教。

 

人就是这样的,认知的逻辑成体系以后很难改变。一旦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让他产生新认知,达成共识以后就会有力量。”刘耀平说。


2000年,大学毕业生“毕业分配”的制度被全面废除,但在许多年轻人眼中,安稳的体制内工作仍然充满吸引力,那个时代的公务员涨了工资,福利待遇都上上升了。

 

2001年毕业的刘耀平选择了深圳和私企,他对接受磨难有准备,对清闲安逸则毫无兴趣。

 

当许多“职场一年级生”忙着跑腿、打杂、给领导倒茶、帮师傅交电费的时候,刘耀平野蛮生长,在全国各地跟人打交道。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会让年轻人迅速成长。


当时的领导对待下属极其严苛,制定的销售目标也很难完成。大批同事在苛刻的领导面前掉队,但刘耀平咬牙坚持了下来,他跟着领导学本事,自己也不断琢磨。

 

刘耀平发明了一套人体工程学融合社交礼仪的销售经,今天许多家电卖场仍然在使用:

 

始终和顾客保持60度角微笑交谈,顾客在销售人员面前停留的时间就会比较长;

 

销售员和顾客站在电视机的两边;

 

如果站到用户正前方,左脚往后撤时,用户就会不自觉地朝销售人员左侧转去;右脚往后撤,就会朝反向转去,这样就控制了人群的流动方向。

 

这种对细节的掌控和研究一直延续到刘耀平创建暴风TV的时代。



活儿做得好,领导都会挺你

 

领导做事雷厉风行,在培养新人上也不遗余力。一段时间内,刘耀平被选中作为接班人培养,成为整个营销部门事实上的“二把手”,领导也成了刘耀平亲密的朋友,“就像哥一样”。

 

刘耀平毕业后第三年就担任上海子公司的总经理,在这个向来都是外资品牌天下的大都市,他带领创维团队,做到了创维全国大区销量第一。并且他和永乐集团董事长陈晓保持了很好的关系;同时他还担任上海家电协会副会长,能把国美、苏宁、永乐的高层聚集在一起探讨行业发展。

 

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由此对这位毕业不满3年的年轻人印象深刻。黄宏生将刘耀平晋升为创维集团总部的人力资源总监。

 

几乎所有老领导都反对这项决定。当时的创维已经是15000人的大公司了,做人力资源需要阅历和老辣的眼光,“怎么找20几岁毛孩子做呢?”

 

刘耀平升任HR总监之后,重新制定了人员培养和评估体系。他主张鼓励人才“自生长”,不对他们的工作指手划脚。

 

他设立了分层培训体系,业绩好的员工进入同一个培训池,成长与晋升的机会相结合。这受到了很多一线员工的欢迎。

 

刘耀平还淘汰了传真机,建议大家少打电话。他主导建立了一套内部沟通的OA系统,令信息更加扁平,提升沟通效率。

 

所有的调整和人员调动都基于一个核心价值标准——业绩论英雄。“什么事情都可以探讨,但是最终一切都看业绩。”

 

这也是刘耀平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独当一面的关键。



真的有“不折腾会死星人”!


2013年,刘耀平拥有了令人羡慕的上半场人生,他是创维最年轻的副总裁,家电业也经历了四五年的持续增长。

 

“2009年金融海啸以后国家做家电下乡补贴,以及节能补贴,极大刺激了市场。”刘耀平回忆那几年,也把它看做家电业的黄金时代。

 

但他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的职业生涯中,业绩第一次出现负增量。尽管只是-1%。我以前创造业绩没有一次不超越公司预期的。”

 

刘耀平非常敏感,那正是中国电视业全行业大幅度下滑的开始。这个行业即将为经营模式的陈旧付出代价。

 

“这时候我觉得再不创业会死人,对我来说会死,内心会枯竭,没有能量进来了,人要死的感觉是很痛苦的。以前从企业可以获得能量,我们也是在这个岗位平台上奉献自己就可以了,工作就创造自己有价值的东西。”

 

刘耀平曾经一手打造了最早的互联网电视,但这个时候他发现热闹已经归于另外一批新入行的公司。

 

“再不创业不行了。”

 

刘耀平纠结了一年半多。自己心中纠结了一年,后半年他开始在圈子里跟人交流,听取别人的意见。

 

刘耀平最后得到了创维前任主席张学彬的支持,那天在一个朋友家吃饭,刘耀平又聊起大家的想法,朋友们纷纷评论:


“你这样的人不出来创业,人生绝对有缺憾!”

 

那天刘耀平喝了很多酒,喝到很晚,第二天就下了决心。



没挤过地铁,怎么好意思谈创业


刘耀平用了一年多时间组建团队,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缺失的经验,创建暴风的过程,就是从0到1的过程,而他加入创维的时候,创维是一个几十亿级别的公司。


刘耀平寻找合伙人,他的妻子张罗着租办公室。

 

以前出行,有人定行程,有人接送,不用操心。离开创维的时候,司机和秘书都没有了。

 

创业后的刘耀平出行坐地铁,有时会开回自己那辆老别克。

 

他不穿西装,就像中关村华强北创业街的年轻人一样,穿T恤,背程序员背的双肩包。

 

“这是一种仪式感,我要彻底把过去那段历史放下,这个动作是我刻意的。”

 

重新开始挤地铁的时候,刘耀平获得了一个创业者的视角、思维和状态。

 

“以前我有很多错觉,挤了地铁,才知道OPPO、VIVO能打动那么大的人群,车接车送的人生里,你看不到这些。”



哭吧哭吧不是罪

 

“裸辞”创业并不轻松,刘耀平压力很大。


刚开始做互联网的时候,刘耀平总觉得格格不入,就连和投资人交流,也觉得“大空费”太多了。后来进入互联网、资本圈交流,慢慢明白过来,无非看三样事:赛道、选手和周期。怎么描述这个赛道,选什么样的选手赛车,怎么设定周期节奏,这都是学问。


纵观互联网巨头的发展轨迹,刘耀平察觉到,互联网电视已进入下半场,而未来的赛道在于人工智能,并且一定要好玩,不好玩没得做。


一切都绷在弦上。


“最初经常睡不上觉,人没有到位,钱没有到位,节奏那么紧。”


刘耀平开始快马加鞭地拉投资,摸清了产品和市场逻辑后,他和暴风集团CEO 冯鑫、蔡东青等投资人一拍即合。然后快速锁定人才、反复交流,从康佳挖来了技术过硬和人文功底不错的裴来隆,又挖来干过互联网视频创业、懂互联网运营的侯光敏,组建了核心团队。整个团队扩展到近700人,其中研发团队300人。“暴风TV”正式成立,人工智能电视的设想落地,开始稳步推进。



扎进工作的刘耀平同时不得不承受对家庭的愧疚。太太曾经跟他说,“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总不在。”创业时他的情绪和状态的变化,孩子也感觉得到。


“他会问我,‘爸爸,创业是不是很恐怖?’”

 

创业本身并不恐怖,但创业过程中难免会焦灼和挣扎。


刘耀平哭过。


暴风 TV 在研发和运营中有各种内部挑战的环节,有时大家意见不一,推进不下去。想到自己想做的东西,比如人工智能搞不下去了,他就非常痛苦和沮丧,会发火,也会流泪。


流过泪之后,他“会尽量告诉自己,不要进入这个气氛,不要生活得这么重。”

 

现在刘耀平也学会了时时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尤其是职业生涯头几年自己的心气:

 

“在那几年,我发现了体内逆流生长的力量,怎么形成的到现在不知道。”


刘耀平和团队研发出了暴风人工智能电视 X5 ECHO,他们想要掀起互联网电视“人工智能上半场”的高潮。


看起来过不去的坎儿,在他看来似乎没那么难。


“说句大道理就是迎难而上,往小了说,就是‘这个事我拼命搞一下’,那种内心动力一直很足。”

 

“到现在,也是足足的。”




没看够?再来两篇


人与人的差距,取决于25到35岁这10年

当爹不努力,令狐冲怎么能看上你家女儿



 熊太行 


人际关系洞察家,得到 App《关系攻略》专栏作者,《西游记》深度研究者。前杂志主编。原创自媒体「就叫熊太行也行」创始人。


转载请注明来源、ID并带上这段话

微博请搜索「就叫熊太行也行」



菜单栏多了目录,你发现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鑫:退出长视频战场 未来三年只讲暴风电视
首台互联网电视的缔造者,十年后如何掀起行业风暴?
2018买什么电视好呢?不同尺寸电视推荐
擅长死磕,让他将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家庭必备视听利器——创维人工智能电视
老兵刘棠枝 领航创维“新变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