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听他的话 你会感到震撼|ELON MUSK对未来的设想


【TED】Elon Musk: The future we're building — and boring

 

TED原视频:https://www.ted.com/talks/elon_musk_the_future_we_re_building_and_boring



可持续能源、SpaceX的火箭、AI、基因改造、特斯拉电动重型卡车、30层地下隧道交通网络......很难想像在硅谷,还有谁比 Elon Musk 的知名度更高。


前不久 SpaceX 刚完成回收火箭再上天的壮举,Elon Musk 又决心要 '入地”了!


在温哥华举办的 TED 2017 大会上,Elon和 TED 首席策划人 Chris Anderson 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Elon 和大家分享了特斯拉(Tesla)、隧道机器(Tunnel Boring Machine)、超级高铁(Hyperloop)、SpaceX,还有他对于未来世界的看法。



Boring(无聊)

不可思议的30层地下隧道交通网络

 

Chris Anderson:Boring(无聊),别误解,Boring是这个项目的名字。为什么你要开“挖掘”公司?


Elon:是的,我自己也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们试图在洛杉机下面挖个洞,其目的是着手建造一个3D隧道网,以缓解拥堵。目前,最令人心力交瘁的事情之一就是交通。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受此影响,交通拥堵消耗掉了人生中大量的时间,真可怕。洛杉矶的交通状况尤其可怕。


Chris Anderson:这个东西的首个片子,您今天应该带来了吧?我能放映一下吗?


Elon:当然。这是我们第一次展示我们所谈论的东西。我们来谈谈3D隧道网的重要性,涉及点。

首先,必须将隧道的出入口无缝融入城市的肌理。所以,就要装一个电梯,类似汽车的滑板,装在电梯上,占用两个停车位就可以将出入口接到隧道网。

然后,车子就开始上滑板,这里没有速度限制,速度能达到200公里/小时。






Chris Anderson:多少?


Elon:200公里/小时,或约130英里/小时。所以,你Westwood到洛杉矶机场只需5、6分钟。


Chris Anderson:初步做好后,就像一种收费道路。我估计这个能减轻地面道路的交通压力。


Elon:是的。我不知道大家看视频时是否注意到,隧道的具体层数其实没有限制。向下建造可以比向上深的多。最深矿坑的深度远大于最高建筑的高度,这样就可以通过3D隧道网缓解最严重的城市拥堵。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有人提出,隧道的问题在于,如果加一层隧道,能够缓解拥堵,但这新加的一层也会用尽,然后又回到起点了,又面临拥堵。不过,隧道可以想建多少就建多少,造多少层都可以。 

 

Chris Anderson:不过持传统观念的人认为,挖掘的成本大得难以置信,因此,会使这一想法不可行。


Elon:是的,其实他们也有道理。举例来证明,洛杉矶地铁站的延伸——2.5英里的延伸花掉了20亿美元。所以,在洛杉矶延伸1英里地铁要花掉大约10亿美元。这不是世界上最实用的地铁,所以一般来说,挖隧道的难度是很大的。我觉得每英里隧道的挖掘成本至少要降低十倍。


Chris Anderson:你们打算如何实现这一点?


Elon:事实上,只要做到两件事就可以实现数量及程序的改善,我相信还不止于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将隧道直径缩小两倍以上。根据规范,考虑到事故和应急车辆,以及给内燃发动机车辆充分通风等因素,单行道隧道直径要达到26英尺,甚至28英尺。但根据上述规则将直径缩小到12英尺,足够让电动滑板通过,那么就是将直径缩小两倍,横截面面积缩小四倍,隧道建造成本与横截面面积成正比,这是半个数量级的改善。

目前的施工,盾构机挖掘隧道占一半的时间。然后要停下来,剩余时间用来加固隧道壁。所以,如果将机械设计成能够连续挖掘和加固,就可以实现两倍的改善。两者结合就是8倍的改善。而这些机械还远未达到功率或热极限,可以大幅增加输入盾构机的功率。我觉得至少可以实现两倍的改善,也许最多可以实现4-5倍的改善。我认为通过采取一系列显而易见的步骤,我们可以在每英里成本方面实现超过一个数量级的改善。我们的目标其实是——我们有一只然叫Gary的宠物蜗牛,得名于《海绵宝宝》里的那只,Gary能够——目前能比盾构机快14倍。


Chris Anderson:你们希望快过Gary?


Elon:对,我们希望快过Gary。他是个躁动的小家伙,快过蜗牛就算获胜。


Chris Anderson:不过很多人想象着,梦想着未来城市,他们想象未来的解决方案是飞行汽车,无人机等。在地面之上,上天难道不是更好的方案?还省去了所有的挖掘成本。


Elon:对,我也喜欢天上飞的东西。我是搞火箭的,所以我显然喜欢飞的东西。不是说对飞行器存在固有的成见,但飞行汽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它们有噪音,产生的风力也会很大;比如有东西飞过你的头顶,一堆飞行汽车到处乱飞,这会令人心烦意乱的,你不会这样想:“这样感觉真不错”你会想:“他们的轮载罩装得牢靠吗,不会掉下来的时候削掉我脑袋吧?”诸如此类的想法。 



Elon花钱买的爱好

超级高铁Hyperloop


Chris Anderson:所以,你对未来城市的展望就是地底下这些错综复杂的3D隧道网。这个是否会配上超级高铁?你几年前提出过超级高铁的概念,这些隧道是否会应用于超级高铁?



Elon:是的,我们对超级高铁研究过一阵子。我们在SpaceX边上建了一条超级高铁测试轨道,但只用于举办学生竞赛,激发交通方面的创新理念。它其实是继大型强子对撞机之后世界上最大的真空室(按容积),所以这件事做起来很有意思,不过这有点类似于爱好,我们建了一个小推车,来推动学生的座舱,不过我们想看看如果不推东西的话,这个推车能走多远。因此,我们预计能快过世界上最快的列车,即使是在0.8英里距离内,对此我们操持谨慎乐观。


Chris Anderson:那这样的话,刹车性能必须好。


Elon:是的,要么就撞的支离破碎,要么就开的非常快。


Chris Anderson:不过可以想象,一部超级高铁在隧道中行驶非常长的距离。


Elon:是的,看看盾构技术,要挖一条隧道,隧道壁必须有5-6个大气压的承受力,才能保证针对地下水位的密封性。所以,真空或近真空只有一个大气压。几乎自然可以想到,就建一个强到能抵御地下水位的隧道,就自然能够保住真空。


Chris Anderson:所以,您能否想象一下,要多长的隧道才能让马斯克未来的超级高铁运动?


Elon:我想,没有真正长度的限制,想挖多长就挖多长,如果要建一条从华盛顿到纽约的超级高铁,也许全程都要在地下,因为那里是人口密集地区。要经过大量的建筑和房屋,如果挖得足够深,就不会检测到隧道的存在。有时候人们会想,在我家地底下挖一条隧道可不是什么好事。如果隧道在你有地底下3-4个隧道直径那么长的深度,就根本检测不到下面在挖隧道。事实上,如果你能检测到地下在挖隧道,无论使用何种设备,你可以将这台设备卖给以色列军方赚一大笔钱,他们正在检测哈马斯的地道,也可以卖给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巡逻队,他们在检测贩毒地道。所以,现实就是地球非常善于吸收振动,隧道只要达到一定深度,就检测不到,除非有十分灵敏的地震仪,也许可以检测到。 

 

Chris Anderson:所以你就开了一家新公司来做这个事,叫“挖掘”公司。你在这上面花了多少时间?


Elon:大概2%-3%。 

 

Chris Anderson:你花钱买了一个爱好,这就是Elon的爱好。


Elon:真的就是爱好。基本上是实习生和兼职的人在做。我们买了些二手机器。有点周折,不过还是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当你不用车时让你的车替你赚钱


Chris Anderson:您更多的时间是花在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和交通上。之所以开展隧道项目,是否是因为意识到将来随着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车的普及,到时候任何时间路上的汽车数量都要比现在多?


Elon:正的。很多人认为,只要实现无人驾驶,车子就能开得更快,就能减轻拥堵。某种程度上来讲,确实是这样,不过一旦实现共享无人驾驶,用车成本就会便宜得多,面具可以从点到点,坐车的成本会优于坐公交车。比公交车票还便宜。所以,有了共享无人驾驶,驾驶量将会大幅增加,交通状况会更加恶劣。 

 

Chris Anderson:你创办特斯拉的目的是让世界知道电动化是汽车的未来,几年前还有人在嘲笑你,如今,不太有人嘲笑你了。不过,好像每家汽车厂商都在宣布了短期和中期的电动汽车计划?


Elon:是的,是的,我想几乎每家车企都有电动汽车计划。它们对此的认真程度各不相同。有些非常认真地完全转型为电动汽车,有些只是说说。而有些车企很奇怪,依在研究燃料电池,不过我觉得这个不会维持很久。 

 

Chris Anderson: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你现在就可以宣布胜利,可以说:“我们成功了”。让世界电动化,然后你继续专注于其它事情? 


Elon:是的。我会在特斯拉能呆多久,就呆多久,我们还有很多令人兴奋的事情要做。显然,Model 3即将来临。我们将发布特拉斯Semi半挂卡车。

 

Chris Anderson:好的,我们来谈谈这个。就说Model 3吧,它应该是在7月份推出吧。 

Elon:是的,目前看来7月份可以开始生产。 

 

Chris Anderson:哇。有一点是人们很感兴趣的,就是这款车有无人驾驶功能。不久前你们推出了这段片子,向人们展示这项技术是什么样的。 


Elon:是的。Model S现在显然也有自动驾驶了。

 

Chris Anderson: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


Elon:嗯,这是只用摄像头和GPS的情况。没有用激光光雷达(LIDAR)或雷达。这里只用了被动光学设备,就跟人用的差不多。整个道路系统的设计就是要通过被动光学设备或摄像头进行导航的,所以只要解决摄像头或视觉,就解决了自动驾驶问题。如果不解决视觉问题,就无法实现自动驾驶。所以,我们才如此专注于开发能够有效应对路况的视觉神经网。


Chris Anderson:对的。其它很多人走的是一条激光雷达导航的路线。而你最多就是用摄像头加雷达了。 


Elon:只用摄像头绝对可以达到超人的水准。只用摄像头,导航能力也可以比人眼好10倍。

 

Chris Anderson:现在正在卖的新车型有8个摄像头,还做不到宣传片里的那样。什么时候能做到呢? 


Elon:我想我们仍能如期在今年年底前实现一次从洛杉矶到纽约的越野旅行,完全是无人驾驶。

 

Chris Anderson:那么,你的意思是说,到年底前,会有个人坐在特斯拉车子里,不需要碰方向盘,只要输入“纽约”,它就自动去了。甚至都不需要碰方向盘——在2017年年底前实现。

 

Elon:是的,严格来说是今年11月或12月,我们应该能从加州的一个停车场出发,一路开到纽约的一个停车场,整个行程中不需要触碰任何控制部件。

 

Chris Anderson:真棒。不过之所以能实现这一点,部分原因是已经有一大批特斯拉汽车在这些道路上行驶了。你们正在积累这个全国道路的大量数据。

 

Elon:是的,不过有意思的是,我相信即使动态改变路线,车子也一样能走完那条路线,对此我很有信心。这很简单——如果你说我很擅长某一条路线,这是一回事,但关键在于一旦进入一条高速公路,车子要能够在一个国家的高速公路系统中前往任何地方。所以,这不局限于洛杉矶到纽约。我们也可以在那天把路线改成西雅图到佛罗里达,都是实时的。你本来要从洛杉矶去纽约的,现在可以改为洛杉矶去多伦多。

 

Chris Anderson:所以,先不谈规管,就单谈技术,要做到买了你的车,就可以双手脱离方向盘,睡一觉,醒来后就到达目的地,而且安全无忧,实现这一点还要等多久?


Elon:我估计还要两年。这里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将安全率提高到99.9%,因为只要车子在1000次里面撞了一次,你就不能放心入睡。当然,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没有什么系统是十全十美的。不过,如果说一辆车在你的100次,1000次生命中都不会撞车,人们就会想,哇,我就是活1000辈子都不会经历一次撞车,那或许就没问题了。 

 

Chris Anderson:睡觉也没问题了。我猜想你们的主要关心的是人们会过早地认为自动驾驶是安全的了,然后发生一起大事故,结果前功尽弃。

 

Elon:我觉得除极少数情况外,无人驾驶系统至少应当可以减轻车祸的严重程度。有一点需要承认,汽车安全是具有概率性的。我的意思是,如果是人类司机开车,总有一定几率由于自己的过失而导致车祸。这个几率肯定不是0,所以,无人驾驶的主要技术门槛在于,无人驾驶需要比人类出色多少,才能放心地依靠无人驾驶。 

 

Chris Anderson:不过,一旦引入安全的无人驾驶,将对整个行业带来巨大颠覆,因为你谈到过,到了那个阶段,人们买辆车,这辆车就可能送你去上班,然后自己开走,向其他人提供类似优步的服务,能为你赚钱,甚至还能覆盖你租赁这部车的支出,所以相当于免费得到一辆车,这真的可能吗?

 

Elon:是的。这肯定会实现的。这样就能实现共享无人驾驶车队,你买辆车,可以选择仅限自己使用,也可以仅限亲朋好友使用,也可以仅限评级为五星级的其它司机,可以选择在某些时段开放共享,在其它时段不共享。这些是100%会发生的,只是时间问题。 

 

Chris Anderson:哇。你提到了半挂卡车,我想你们打算9月公布吧,不过我有点好奇,你今天能有什么让大家看看吗?

 

Elon:我会给你看看货车的简介照片,它是有生命的。这绝对是一个我们需要特别谨慎对待自动驾驶功能的一个例子。

 

Chris Anderson:好吧。现在还看不到太多细节,但它看上去可不像是一个无害的邻家小卡车。看上去蛮凶悍的。这是辆什么样的半挂卡车?

 

Elon:这是一辆重型、长途半挂卡车。这是最高的重量级别,而且是长途的。本质上,它是要能够减轻重型货车的运载量。今天大家觉得这个不可能实现。他们觉得这货车没有足够的动力,或续航里程不够,不过随着特斯拉半挂卡车问世,我们要证明这不是事实,电动货车的扭矩能够超过任何柴油半挂卡车。如果来一场拔河竞赛,特斯拉半挂卡车能够把柴油半挂卡车拖上山。 

 

Chris Anderson:这真酷,短期来看,这些车不会没有驾驶员。卡车司机会喜欢开这些卡车的。

 

Elon:是的。所以真正有意思的是在电动发动机的情况下,扭矩RPM是平的,而柴油发动机或其它任何类型的内燃机发动机汽车,扭矩RPM曲线像山坡一样。所以,这会是一辆非常敏捷的车。可以像开赛车一样开来开去,没有变速箱,感觉上只有一个速度。 

 

Chris Anderson:这个可以拍一部不错的电影,我不知道是部什么片子,也不知道反响如何,不过这是部好片。

 

Elon:试驾体验很奇怪,我在开第一辆车的测试原型时,感觉很诡异,因为感觉非常敏捷自如,但这是一辆巨大的卡车。 

 

Chris Anderson:你已经开过原型车了?

 

Elon:是的,我在停车场里开来开去,感觉真疯狂。开着一辆大卡车,却可以做出各种特技动作。 



对未来事物发展的展望

太阳能玻璃屋顶


Chris Anderson:这真酷,那么,看完了一张十分凶悍的家伙的图片,再看一张不那么凶悍的家伙的图片。就像《绝望主妇》里的房子一样,这个又是什么?


 

Elon:这张图显示的是我对未来事物发展的展望,道路中有一辆电动汽车。如果你从电动汽车与房子中间看过去,你可以发现房子一侧有三块Powerwall,房屋屋顶是太阳能屋顶,所以这是一个太阳能玻璃屋顶。我得承认,这房子其实是假的。 

 

Chris Anderson:这些屋顶瓦片,其中有些基本上是用太阳能,能够——

 

Elon:是的。这些太阳能玻璃瓦片的材质和色泽可以非常精确地调整,玻璃中有某种细百叶片,从街道高度或接近街道的高度观察屋顶时,无论瓦片背后是否有太阳能电池,所有瓦片看上去都一样。从地面上来看,色泽是均匀的。如果从直升机上向下看,能够看穿瓦片,可以看到部分玻璃瓦片背后有太阳能电池板,而有些没有。这个从街道上是看不出来的。 

 

Chris Anderson:将电池板安装在可以经常照到太阳的瓦片后,就可以使屋顶的价格非常经济,对吗?比单纯的屋顶瓦片贵不了多少。

 

Elon:是的。我们相信屋顶价格加上电力成本——太阳能玻璃屋顶的成本要低于一般屋顶成本加电力成本之和。换言之,在经济方面,这是件无需费脑筋的事情,我们觉得这个方案能行,而且能持久——我们考虑过提供无限期保修,不过人们会想,这听起来简直是胡扯,但实际上它是加固后的玻璃。房子倒塌后,什么都不剩,但玻璃瓦片还在。 

 

Chris Anderson:我觉得真酷,那么说,你们将在几周内推出这个,分为四种不同的屋顶类型。

 

Elon:是的,我们会先推出两个,最初是两个,另外两个将在明年年初推出。 

 

Chris Anderson:你们预计部署规模有多大?你估计最后将有多少住宅会安装这种屋顶?

 

Elon:我觉得最终几乎所有住宅都会安装太阳能屋顶,关键在于时间跨度,或许要四、五十年。平均来说,一个屋顶每20-25年要更换一次。不过,我们不会一下子更换掉所有屋顶。不过,最终来看,比方说15年后,几乎没有什么住宅会不安装太阳能屋顶。 

 

Chris Anderson:这里是不是有个心理模型的问题,大家没有意识到,由于成本和太阳能经济数据的变化,大多数住宅屋顶照射到阳光其实已经足够满足其全部能源需求。如果可以捕捉能量,这些能量就足够满足其全部需求。那样就几乎不需要用电了。


Elon:这取决于你所在的地区,以及住宅相对屋顶面积的大小,不过可以说美国大多数住宅都有足够大的屋顶面积,来提供住宅所需的所有能源。


 

超级工厂Gigafactory)


Chris Anderson:所以,汽车、半挂卡车和住宅经济成本的关键在于锂离子电池价格的下降,特斯拉在这方面进行了豪赌,在很多方面,这几乎是核心能力。你意识到要具备哪种能力,必须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厂,使全求锂离子电池的供应量翻倍,这具体是什么?


Elon:就是超级工厂Gigafactory,Gigafactory目前还在建造中。完工后,能够大致看到一个钻石开关的整体形象,等到全部完工,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钻石,至少这是背后的设计理念,并且面向正北。这是个小细节。最终将具备每年生产100千兆瓦小时电池的能力。也许会更多,目前已经在生产中了。



Chris Anderson:你们推出了这段视频。这是快进版本吗?实际速度到底是多快?


Elon:这是放慢后的版本。全速开工时,你得用闪光灯才能看到电池。不然只能看到一片模糊。 

 

Chris Anderson:你关于未来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在未来,我们在使用能源时不再有负罪感。跟我们谈谈这个吧。要实现这个愿景,还需要建造多少超级工厂?


Elon:大概需要100家。 

 

Chris Anderson:我觉得很赞。你知道如何让世界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建一家超级工厂,需花费50亿美元,或者50-100亿美元。这个项目真是酷,而且你还计划今年宣布再建两座。


Elon:我们今年会公布2-4家超级工厂的具体地点,也许会建4家。 

 

Chris Anderson:你不再对这里情有独钟?建在哪里呢?北美大陆?


Elon:我们需要面向全求市场。 

 

Chris Anderson:我想问你一个关于政治的问题,你现在是一个委员会的成员,如果这个委员会向一个人提供建议,这个人说不相信气候变化,有很多人认为你不应该做他的顾问,他们希望你不要做他的顾问,你对他们有什么话说?


Elon:我想,首先,我只参加了两个咨询委员会,具体形式也就是在房间里跑来跑去,询问人们对事物的意见,每月或每两个月开一次会,这就是我的全部贡献。不过,鉴于房间里有支持应对气候变化或社会问题的人,我便利用这些会议表示支持移民,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如果我没有那么做,那些议题之前未出现在议程中。也许不会有什么实质措施,但至少发出了声音。 


Elon向往的未来

人类能在星星之间穿梭

 

Chris Anderson:我们来谈谈SpaceX和火星。你上次来这里时,你谈到了一个看起来无比宏伟的梦想,你要开发能够重复利用的火箭。然后你不去着手做了。最后花了很长时间,跟我们讲讲来龙去脉,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Elon:这是我们一个小火箭推进器,从非常高的太空快速返回,刚在高速状态下发射出来末级。我估计其速度能达到4马赫左右,就是末级发射的速度。

 

Chris Anderson:所以这是快速版——还是放慢版。


Elon:放慢版。 

 

Chris Anderson:我还以为是是快速版。我的意思是,这真棒,你先失败以后才最终知道该怎么做,然后就成功了,经过了5-6次的失败?


Elon:8-9次。

 

Chris Anderson:有史来第一次,你实现了已着陆火箭的重复飞行。


Elon:是的,我们实现了火箭助推器的着陆,然后对其进行飞行准备,再次飞行,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轨道助推器的再次飞行。所以,我们猜到只有能够做到快速和完整,重复利用才是有意义的。比如飞机或车子,就可以快速、完整地重复利用。波音飞机飞完一班再飞下一班之前,你是不会把它送回原厂处理的。 

 

Chris Anderson:对的。由此,你有了一个宏伟的梦想,就是在10-20年后送大量的人员去火星。为实现这一点,你设计了这个令人惊叹的火箭,跟我们讲讲这个东西有多大。从视频来看,这是个人。而这就是那个运载工具。如果这是栋摩天大楼,那就像是一栋40层的摩天大楼,我这么理解对吧?


Elon:也许还要高一些,这个东西的发动机推力真是——大约是土星5号登月运载火箭推力的4倍。

 

Chris Anderson:土星5号的4倍,土星5号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箭。

 

Elon:是的。就是一个火箭。以波音747类比,747的推力大约是25万磅,所以每1000万磅的推力,就相当于40架波音747,所以这个火箭所有引擎全开时,推力相当于120架波音747。 

 

Chris Anderson:所以这是设计用来逃脱地球引力的机器,我记得你上次告诉过我。

 

Elon:是的。这个火箭能够搭载一架满载的747,一架装满燃油,乘客和货物的747。

 

Chris Anderson:据此,你最近公布了这个行星间运输系统,其外观就是这样。这是你预计30年内会实现的场景?还是20年内?人们走入这个火箭。

 

Elon:我希望在8-10年实现。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内部目标更雄心勃勃一点,不过我觉得——虽然这个火箭看上去很大,相比其它火箭已经算很庞大了,但我想相比未来的太空飞船,这个只不过是一艘小船。未来的太空飞船才是真正巨大。

 

Chris Anderson:为什么我们需要在你的有生之年在火星上建立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我记得你好像说过你要这样做?

 

Elon:我觉得要有一个令人憧憬和向往的未来,这很重要。总要有一些理由,让你每天早上起来时有所期待,让你有生活的动力。为什么要活着?意义是什么?什么激励着你?你对未来有何期待?如果我们出不了地球,如果我们未来不能进入星系,成为一个多行星的物种,如果我们不能拥有那样一个未来,那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件令人感到无比压抑的事。

 

Chris Anderson:人们觉得,这是个二选一的问题:这个星球上有那么多迫在眉睫的事情,比如气候,比如贫穷,有很多问题。星际探索感觉有点偏离正题了。你不应该把心思花在这种事上。你应该努力解决当下的问题。你关于可持续能源的工作做得不错,不过你为什么不专注于那个呢?

 

Elon:我从概率论的视角来看待未来。未来有各种可能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影响这些可能性,令一些可能性加速发展,令另一些可能性减缓发展。我还可以带来一些新的可能性。无论未来如何发展,可持续能源一定会诞生。即使没有特斯拉,可持续能源也会产生,这是出于一种必需。如果没有可持续能源。就意味着只有不可持续的能源,最后,这些能源会用尽,然后经济规律必然会驱动文明去探索可持续能源。


特斯拉这类公司的根本价值在于其加快可持续能源的发展,有了特斯拉,可持续能源发展得更快。所以,对于特斯拉这类公司的要本价值,我觉得如果它可以令可持续能源的发展速度加快10年,可能超过10年,这将是一件大事。我觉得这是特斯拉的根本价值。然后,就是成为一个多行星的物种,成为一个遨游太空的文明。这不是会必然发生的。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我觉得可持续能源是必然会发生的,但成为太空文明不是必然会发生的事。


看看探索太空的历史,1969年,我们能够送人上月球,然后我们有了航天飞机,航天飞机只能带人进入近地轨道,然后,航天飞机退役了,美国无法再送人进轨道了。这就是趋势,这个趋势就是倒退。人们会产生一种误解,认为科技会自动进步。科技不会自动进步,只有在很多人的努力下,科技才会进步,事实上我觉得科技本身具有退步倾向。看看古埃及这样的伟大文明,他们曾经能建造金字塔,但后来却忘记了。还有古罗马,他们建造了不可思议的引水渠,后来却忘记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Chris Anderson:听你讲话,了解你做过的那么多不同的事,你对一切都具有独特的双重动力,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一个是为人类长期福祉而努力的渴望,一个是有所做大成就的渴望。感觉上你需要其中一个来推动另一个,通过特斯拉,你希望实现可持续能源,所以你制造了这些超级性感的车来实现可持续能源。我们需要太阳能,于是你创造了这些漂亮的屋顶。我们还没谈到最新的那些事,我们还没有时间谈,但你希望拯救人类不受恶意人工智能的威胁,于是你计划创造这个非常酷的人机界面,让我们都具有无限记忆和心灵感应等能力。对于火星,感觉上你说的是要拯救人类,要有后备计划,同时也要启发人类,这就是一种启发方式。

 

Elon:我觉得美和灵感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我要申明一点,我不是想成为任何人的救世主。我只是想展望未来,希望不用为未来感到悲哀。 

 

 

-The End-


小多推荐


论争改变世界——量子特性,一个“怪诞”的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斯拉的 2016:销量不及格、遇连环事故,进击的“钢铁侠”依旧有条不紊
特斯拉员工匿名讲述:我竟然在“地狱”里找到了信念
电动汽车的续航标准出来了,特斯拉 Roadster2续航力超1000公里
特斯拉将在100天内建造有史以来最大的电网电池,否则将损失5000万美元
Bloomberg Businessweek || 埃隆·马斯克的太阳城计划是对特斯拉未来最大的威胁...
为什么说特斯拉越来越像中国花木兰?|灵机e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