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贺林|逻辑的核心:我们如何推理


图|千巨万


这个专题前面谈了“概念”“判断”,今天我们谈谈逻辑学中最重要的东西“推理”,尤其是三段论推理。这样,我们对古典逻辑体系的全貌就有了基本了解。未来,我们会运用逻辑的这些要素来分析我们周围的问题。

 

今天的内容可能有点烧脑。

   

逻辑学是研究有效推理的,那什么样的推理是有效呢?我们就拿那个最有名的推理来看:

   

所有人都是有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是有死的。

 

这是由三个直言判断构成的一个演绎推理过程:标准的直言三段论。


一般的逻辑学教科书中会告诉你,这种三段论会有256种格式,其中有效的只有15种(还有两种说法分别是19种和24种,多出来的那几种三段论,其是否有效来自于是否满足一些特殊的条件)。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古典逻辑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给每一种有效的三段论都取了个特殊的名字,把它们烂熟于胸。当时的大学里有所谓“自由七艺”,“逻辑”就是其中之一。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能够快速地从对方的争辩中识别出无效推理,从而给予对方智力上的致命打击。


讨论这些有效的三段论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如果大家实在有兴趣的话,可以百度“三段论推理”。

   

而我今天只谈谈三段论推理背后的思维本质:


它一方面让我们从“已知”推出“未知”;另一方面让我们反思“已知”中的问题。


“已知” 推 “未知”


①  |  判断已知,不用推理


在《一千字简得不能再简的逻辑学》中,我们谈到,每个判断都把两个概念联系起来,有些判断很简单,通过经验来作判断就可以了:我看到玫瑰花,发现是红的,那么我就直接判断“玫瑰花是红的”。


  |  判断未知,需要推理


但在很多情况下,两个概念之间无法轻易建立联系,而导致判断失败。


比如我们看见“苏格拉底”,想知道他会不会“死”。但是,我们现在并没有看到死了的苏格拉底,经验已经不足以让我们进行判断了。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知道这两个概念都与第三个概念有特殊的联系(这种特殊联系要符合有效推理规则),那么我用第三个概念作为中介(中项),就可以建立这两个概念(端项)的关系。这就是三段论的本质。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用“人”来做“中项”,把“苏格拉底”和“死亡”这两个“端项”联系在一起。


“苏格拉底”和“人”的关系已知:“苏格拉底是人”;

“人”和“死亡”的关系也已知:“人都有死”;


以这两个已知的关系为前提,我们就可能推出“苏格拉底”和“死亡”的关系:“苏格拉底有死”。

推理的思维本质就是,把未知的和已知的做比较,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我们就能从已知推出未知,让未知加入我们的已知之中,从而扩展我们的知识。

 

  |  推理的具体应用例子


比如,我想知道我眼睛的颜色,在我的眼睛和某一种颜色之间建立联系,怎么办?如果不借助任何中介,我是没可能知道我眼睛的颜色的。判断失败了。


但是我可以照镜子,“我的眼睛的颜色”和“镜像中眼睛的颜色”相同,而“镜像中眼睛的颜色”是“黑色”的,以上都是已知的,所以我能从逻辑上必然地推出“我的眼睛是黑色的”。


在这个例子当中,“镜像中的眼睛”就成为了一个中介,我知道我的眼睛和它的联系,也知道它和某种颜色的联系,那么我就能建立我的眼睛和某种颜色的联系。

 

以上用三段论来表达就是:


● 我眼睛的颜色和镜像中眼睛的颜色相同;

● 镜像中眼睛的颜色是黑色的;

● 所以,我的眼睛的颜色是黑色的。

 

④ | 进一步的推理过程这部分有点难,可以跳过去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建立两个“端项”的联系,需要一系列“中项”为中介,如图:


“端项1”和“端项2”的联系未知,我想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建立一个以“中项1”为中介的三段论;


但是“中项1”和“端项2”的联系却未知,那么我们可以建立另一个三段论,以 “中项2”为中介,让“中项1”和“端项2”先建立联系……


这个过程可以不断重复,直到“端项1”最终和“端项2”建立联系:


这样,我们从已知出发,通过一步一步的推理,让两个关系很远的概念建立联系,让未知变成已知。


这个过程有可能很缓慢、很艰难,甚至要经过几百年、几十代人的努力。而有些判断现在还以未知的形式存在着,也就是所谓的“猜想”。

 

反思


推理,除了能帮我们把未知变成已知以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从我们的已知中找出问题来。


很多时候,我们把两个概念直接联系起来,建立一个判断,这种直接的联系到底有没有问题?通过推理,拉长和减慢我们的思维过程,帮助我们对这个判断进行反思。


我们怎么做呢?


我们要问一问,能不能在这个判断的两个概念中插入一些新概念,形成一系列三段论推理?


也就是说,我们要问一问,这两个概念之间是“怎么”一步一步形成这种联系的。有个词叫“know-how”,仅仅知道这两个概念有联系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追问,这两个概念是怎么取得联系的,我们必须要有合理论证的过程。


这其实是“逻辑思维”和“直觉”之间的重大区别(未来会专门来谈这个问题)。


比如我们说“怕上火,喝×××”“核桃能补脑”,逻辑首先要追问概念:“什么叫上火?什么叫补脑?上火与非上火有什么区别?补脑和非补脑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搞清楚了以后,再追问:“喝×××怎么就能不上火?核桃怎么就能补脑?”


这些问题如果回答不了,那么最开始的判断就大有可疑。

 

推理可以帮我们建立新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帮我们减慢思维速度,检验我们的已知,避免我们直接从一个概念跳到另一个概念那里去,从而让我们的思维更缜密更精确。


推理除了以上的演绎推理外,还有一种归纳推理,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推出特殊,而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推出一般。


很多学者认为演绎不过是同义反复,并不能扩展我们的知识,而只有归纳推理才能为我们增加新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西逻辑比较
成功的人,都是思维的高手:逻辑思维的几个底层逻辑(值得收藏)
北大逻辑阐述
作为逻辑学家的柏拉图
(21)中国思维科学工作者的伟大创举
人类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三段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