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为什么不能好好写字??



当我们翻阅古籍或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总是困扰着我们,为什么古人经常不好好写字,一篇文章中总有一些通假字让我们读起来很不流畅。

些通假字会不会是古人写下错别字之后找的借口呢?

通假字是指人们在书写时,由于某种原因,借用音同或音近的甲字来表示乙字的意义的现象。

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通“悦”,是快乐的意思。

为什么在今天看来,本来有正确的字,古人却不写,偏要使用通假字呢?


我们还得回到文字使用的最初时期寻找答案。

在古文字时期,汉字数量甚少,用来写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就不得不用一个字代表几个词,出现了同形异词现象。

例如“ 之”字,本义是“往”,动词。

在甲骨文中这样写
“之”
↓↓

上面画的是一只脚,下面一横是表示出发的地点。


但在殷商时代,指示代词“这”就没法象形、指事,也不好会意,只有假借“ 之” 了。

《殷虚书契前编》中,
“之日允雨”

来源:梨视频·动历史 光明日报全媒体总编室联合出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写的“错别字”你都认识吗?通假字大全教你一字都不认错!
为什么古人要用通假字?比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怎么不直接用“凋”字?
初中语文:58个文言文通假字归纳,收藏打印,期中考试不丢分
【古代汉语】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区别
《石门颂》通假字异体字标注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吾知所以距子矣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所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