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翼明 | 做人的文化与做事的文化

在美国待了十年,发现中美文化确有许多不同,其中一条是美国人讲究办事,中国人讲究做人;美国人花很多精力研究如何办事,中国人花很多精力研究如何做人。

办事容易做人难,所以别看美国科学多么发达,但美国人其实比中国人简单,如果斗心机,美国人肯定不是中国人的对手。跟美国人打交道,老觉得他们是一根直肠子通到底,不懂变通,又不圆滑,说话一是一,二是二。指桑骂槐、声东击西、言在此而意在彼、对人说人话对鬼说鬼话,这些中国人一般都很熟悉的技巧,美国人懂得的实在不多。而且美国人又特别老实,你说什么他相信什么,你说你在什么大学拿的博士,没人会质疑,除非有一天你自己露了马脚,他们才会大为惊讶,因为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一个中国人到了美国,会发现自己很多的长处用不上了,有时候简直觉得好像在跟小孩打交道,也只好跟他们一是一二是二的直肠子起来。但过不多久,发现这样活着也挺好,特别是觉得做人反而轻松起来,不累了。所以一个中国人去美国留学,而志在报效祖国,那么最好是学完就回来,顶多在美国公司做几年事,千万不可久呆。待久了回来就不容易了,因为原来与人打交道的技巧有点生疏了,竟发现自己竞争不过留在国内搞革命的同胞,那就不如留在国外,为外国老板打工,还活得轻松些。

人和事到底哪个重要?当然是人重要。没有人哪里有事?事是人做出来的,人不是事做出来的。那么做人和办事哪个重要?当然是做人重要,人都做不好还能办得好事?重视做人的文化和重视办事的文化,哪个文化更高呢?当然是重视做人的文化高。这样来比较中美文化之高下,其实是很清楚的,就是中国的文化高于美国的文化。一定会有人以为我在说反话,其实没有,我是很严肃的,一本正经的。近代许多学者特别是政治学者和文化学者,大谈什么“法治”、“人治”,说什么“法治”比“人治”高,美国是“法治”,中国是“人治”,所以美国比中国高明。我本来也赞同此说,后来却怀疑起来,为什么法比人高?法不是人定出来的吗?没有人哪来的法?什么是法治?什么是人治?法治就不要人吗?人治就没有法吗?毫无疑问,人比法重要,人通过法来治,法要靠人来行,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讲过:“徒法不足以自行。”这是明摆着的。

于是又有朋友会问:那为什么美国近代如此发达?而中国如此落后呢?这个明显的对比不正好说明我们做人的文化比不上人家办事的文化吗?我的回答是:你说的是近代的事,难道古代也是中国比不上西方吗?你没有看到从秦到明近两千年,中国几乎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吗?中国人无论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各个方面,几乎都雄踞世界之首吗?可见问题不出在做人的文化上,而是出在古今的差别上。古今的差别在哪里呢?中国古代的圣贤教导我们如何做人,讲的都是做人的根本,可惜后来子孙不肖,不再讲究做人的根本,却越来越注意做人的技巧。同样是做人,内容却大不相同,中国的文化于是乎向下坠落,终于被美国超越了。近一百多年来,中国人跟外国人打架,老是吃亏,于是从根本上怀疑自己做人的文化,努力引进西方特别是美国办事的文化。办事的文化本来就注重技巧,中国人学美国,办事没有学到,技巧却学到了,而且把技巧跟我们注意做人的文化嫁接起来,于是中国人做人的技巧最先实现现代化,而做人的根本却被当作封建的渣淬扫掉了。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正宗,读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仁、义、礼、智、信,四维八德,反复强调的都是做人的根本,孔、孟几乎从来不跟弟子讲做人的技巧,钩心斗角、巧言令色,都是孔、孟所瞧不起的。而我们今天呢?请你去书店逛逛,看看最畅销的是些什么书?什么职场指南啊、情场手册啊、商场战略啊、获得老板信任的十条要领啊、猎取男人的九大技巧啊、如何做到脸厚心黑啊…甚至把我们的四书五经、先秦诸子,都胡乱地化成今天生活中的作战技巧。我最近每次去飞机场,在机场书店里都看到广告屏幕上反复播放着某位学者大谈如何用《易经》管理企业,谈得口沫横飞。一本严肃的富于哲理的《易经》,被这位油腔滑调的教授任意胡扯,全说成心理战的技巧。现在最卖座的书,最叫好的讲座,几乎全是这一套关于做人技巧、关于心理战的东西,有的竟然还顶着“国学”的帽子!如果我们的国学只是这样,那就不学也罢。

做人重要的是根本,不是技巧,根本对了,即使没有技巧,或者技巧拙劣,也都没有关系。孔子说“敏于事而讷于言”,又说“刚毅木讷近于仁”,反过来,根本坏了,技巧越好越糟糕,“巧言令色,鲜矣仁”,“乡愿,德之贼也”。现在的中国人太懂做人的“技巧”,吹牛拍马、弄虚作假、拉关系、走后门,有越来越精之势,而缺的是做人的根本,仁义、道德、诚信、礼义、廉耻,大家都不讲了,也不信了。

做人的文化跟办事的文化各有千秋,理论上讲,做人的文化应该比办事的文化更精致、更高明,至少不应低于办事的文化,但如果做人的文化变成了只讲究做人技巧而不讲究做人根本的文化,那么这种做人文化就堕落腐败了,那就反而比不上办事的文化了。梁漱溟说:“中国的文化是早熟的文化。”确有道理。但早熟也就容易早腐,我们中国人能够逃出这条规律吗?难说。

想进中国传统文化之门的青年应该读哪些书

百余年来,在西方优势文化的进攻面前,中国传统学术被批判、被误解、被忽视已经很久了,许多有识之士都已意识到这种情形不应当再继续下去,青年们当中也有一些人开始有了了解传统文化的愿望,但大多数都苦于不知道怎样走进这道门,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知道从何读起。现代青年要学的东西太多,前人(例如张之洞、胡适、梁启超)所开的书单已经不适用了,这篇短文想用最简洁最平实的文字,介绍基本我自己认为最基本、最有用、不可不读的书,供青年们参考。

我认为中国的传统学术——有人称为国学——最基本的内容是五类:第一,经学;第二,诸子;第三,史学;第四,文学;第五,小学。经学是纲领,小学是基础,诸子、史学、文学,即我们今天讲的哲学、历史、文学。下面按这五类分别介绍几本书:

一、经学

(经有五经、六经、七经、九经、十经、十一经、十二经、十三经等说法,我们这里取五经)方面的书籍:

1、《诗经》。《诗经》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风》,在今人的《诗经》选注(例如余冠英的)中找一本较好的读一读,你喜欢的诗及常常看到被别人引用的诗,最好能背诵。

2、《左传》(全名是《春秋左氏传》)。《左传》古人常用,所以要读读,但无需全读,读选本就可以了。

3、《周易》。这本书非常重要,但对青年来说太深奥,知道有这么一本书就好了,等到年纪大一点再读吧。但如果聪明好学,自然也可以试试,懂多少算多少。

二、诸子:

1、儒家的书主要要读《论语》、《孟子》。《论语》是中国传统典籍中最重要的一本书,跟西方的《圣经》差不多,统共只有一万多字,要逐字逐句地读,彻底弄懂,而且要反复的读,最好是能够背诵七成到八成。《孟子》也要全读,但不需要全背,背一些重要的地方就可以了。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的《大学》、《中庸》,也至少要读一两遍,其中有些被后世常常引用的句子应当背下来。

2、道家的书主要要读《老子》和《庄子》。这两本书相当于儒家的《论语》、《孟子》。《老子》只有五千多字,要跟读《论语》一样的读,最好能背诵一半以上。读《庄子》跟读《孟子》一样,其中有很多有趣的寓言和故事,应当熟悉。

3、其他各家暂时都可不读,当然,真有兴趣的可以随自己的意选读几种,例如《荀子》、《韩非子》。

4、魏晋时有两本书值得一读:《世说新语》、《颜氏家训》。尤其是《世说新语》,一共一千一百多则,记载了许多有趣的人和事,常被后世诗文用作典故,所以值得仔细地读,反复地读。

三、史学

1、《史记》。这是中国史书的祖宗,也是最好的一本史书,而且有很高的的文学价值。这本书应当全读,特别是其中的本记、世家、列传部分,值得反覆熟读。

2、《汉书》。这本书应当读,但不一定要全读,其中不少的内容跟《史记》有重复。可注意的是它的文字风格跟《史记》很不一样,对后世也有相当的影响。

3、《资治通鉴》。此书能通读一遍最好,如时间不允许,可先选读自己感兴趣的或跟自己研究有关的时段。

4、其他史书都可暂时不读,如有兴趣,可先读《三国志》和《后汉书》。

5、《史通》。此书不是一般的史书,应当归入史学理论一类,如《文心雕龙》之于文学。读史书到了一定的时候,应当翻翻此书。

四、文学:

1、文学的书太多,可以选本读起,建议读:

(1)《古文观止》。其中的名篇要能背诵。还有一本《续古文观止》,也可以读读。 

(2)《古诗源》。好的要能背诵。 

(3)《唐诗三百首》。至少背一百首,能全背最好。

(4)《宋词三百首》,至少背五十首。

2、如有精力和兴趣,可再读:

(1)《文选》。选读自己感兴趣的。

(2)《文心雕龙》。这是中国古代一部很了不起的文学理论书,是用骈文写的,今天的青年不容易看懂,但应该有这本书。翻一翻吧,懂多少算多少。

(3)《李太白全集》。可用清王琦注本。

(4)《杜甫全集》。可用清仇兆鳌的《杜诗详注》。

3.小说在传统文学中原来地位不高,但现在却变得很重要了,以下几种是应当看看的:

(1)《红楼梦》。

(2)《三国演义》。

(3)《水浒传》。

(4)《西游记》。

(5)《儒林外史》。

(6)《唐人传奇》。

(7)《聊斋志异》。

五、小学:

小学包括文字学、声韵学、训话学,如果不是决心做古代文化研究的学者,那么声韵学和训话学都可以暂时不去管它,但文字学应该略备常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清段玉裁曾为此书作注)应备一本,先挑其中的常用词条目读读,如有兴趣再读全本。

以上各书都要读原文,但开始时可以使用现代学者的注本。为了具备读古代典籍的基础,我建议在读古书的同时读王力的《古代汉语》,此书共四册,约两千页,我认为是现代学者写的此类书中最好的一部,如能认真地、一字一字地将此书读过三遍,则读古书就没有多大问题了。此外,王力的《诗词格律概要》(还有一部详细一点的《汉语诗律学》)也是一本好书,想学习或学作古体诗词的都应当好好读读。

最后,凡读古书,不可不准备基本的工具书,特别是《词源》,一定得有。读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就查《词源》,切不可以偷懒。《词源》翻得越多,读古书就会越容易。其他工具书也要陆续购置,多多益善。

翼明附记:

上列书单“文学”栏中漏掉了《楚辞》。《楚辞》可以说是南方的诗经。《诗经》产生于北方中原诸国,《楚辞》则产生于南方的楚国。《楚辞》的重要作者是屈原与宋玉。屈原的《离骚》、《九歌》等作品不可不读,能背诵一部分最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翼学宫】唐翼明 | 现代青年不可不读的国学典籍清单
想进中国传统学术之门的青年该读些什么书
南怀瑾:这几本书你背熟了,将来会自己开悟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语文常考的古代文学常识以及名著名言,建议收藏
古代中国文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