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设计师应该了解的字体知识

2020年第10篇设计原创 
发现设计&生活的乐趣


一汉字的起源

1结绳说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是一种记事手段,不是真正的文字。

2契刻说

《释名·释书契》:“契,刻也,刻识其数也。”书契指绘画和契刻,仍是一种记事手段,不是真正的文字。

3八卦说
《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治。”八卦只是上古巫人用作吉凶占卜的一种特殊符号。
   
4河图洛书说
《尚书·顾命》:“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河图玉版》:“苍颉为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无扈洛洞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5仓颉造字说  

《论衡·骨相》:“仓颉四目,为黄帝史。”   
《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公厶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造字虽只是传说,但据考证,仓颉可能是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

二产生途径 

1刻划记号(契刻)

仰韶文化遗址里发现了刻在陶器上的记号:  以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为典型,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

专家对这些刻符的性质,主要有三种意见: 
①陶工随意的刻划 
②是文字 
③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 。

原始社会晚期的陶器刻符也许本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但它们与汉字的关系很密切,对部分汉字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似乎可视为汉字的萌芽。

半坡遗址陶符

半坡陶器符号特点:垂直与平行;平衡、对称、节奏美的造型;具有象形、会意性质。


马家窑文化刻符



特点:一器一符号

2象形符号(图画)

以大汶口文化和河南舞阳贾湖文化为代表 ,距今四、五千年
几个陶符:唐兰认为这些符号是文字,并且分别释为    (1)戊(2)斤 (3)炅(4)“炅”的繁体(于省吾释为“旦”)可以看成是脱胎于图画的原始。

3图形族徽

青铜器上的特殊铭刻象形性较强,位于器物的特殊位置通常只有一个或两个字。


  • 沈兼士:文字画
  • 郭沫若、唐兰:创立族徽说,反驳了“文字画”的观点,因为“文字画”是文字形成的前阶段。而族氏铭文出现在文字成熟、文明程度较高的殷周时期,视作“文字画”是极端不合理的,因为假如文字不是从图画里直接演变出来,那就得在这两者间有一道明显的沟畛,而事实上是绝对找不出来的。
  • 林沄、于省吾:记录氏名的文字 

三字体的演变

1 古文字时期: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
2 古今文字过渡时期:大篆、小篆和秦隶
3 今文字时期: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4 印刷字体时期:宋体、仿宋、黑体

1古文字时期

1.1甲骨文

甲骨文:  距今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
载体:龟甲兽骨文字、甲骨文、龟版文、龟骨文
用途:贞卜文字、甲骨卜辞
出土地:殷墟文字、殷墟书契、殷墟卜辞、殷契
书写方法:契刻文字、契文
发现者:王懿荣,
现状:1899年15万片,单字4000多个,可识2500多



 中间这块三角形牛骨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日协田”卜辞。意思是商王命令众人(农业奴隶)在田地上集体耕作,反映了商代农业生产的情况。 


特点:线条纤细,笔势方折,图画意味很浓。


构字方式自由多样,字形很不固定。


假借字大量使用,形声字已经产生,干支用字,形声字占27%。

  

1.2金文

时间:西周春秋时期
别称:又称钟鼎文、青铜器铭文
用途:主要记载王室的赏赐、土地买卖、战争、册命、祀典等一些重大事件。
特点:字体正规,字形整齐,笔划圆肥 ,时间跨度长,前后期特点不同 ,等距竖排,为方块字打基础。图为毛公鼎和毛公鼎文字。


特征优势
象形成分减弱,偏旁意识增强;


构字方式趋向规范,字形日益整齐;


固定,形声字大增,开始占有优势,辵旁的字金文比甲骨文增加了21个,其中19个形声字。

1.3战国文字

区域性分支 战国文字有金文(兵器铭文居多)、玉石文、陶玺文、货币文字、简帛文字等。
特点:字体草率诡异,简体俗体流行,书写随意,结构很不稳定 。
 图为各国文字和中山王壶文字

2古今文字过渡时期:秦系文字

包括大篆、小篆和秦隶。
广义的大篆:泛指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
狭义的大篆:指小篆以前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 ,这种文字保存至今的有籀文、石鼓文、诅楚文 

2.1石鼓文
简介: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石刻,四字一句,歌颂田猎、宫囿生活。
时间:先秦时期
名称: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
特征:字行方正、大方,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


2.2诅楚文

简介:战国后期秦人诅咒楚人的石刻文字


2.3小篆
时间:统一六国后
代表人物:李斯
别称:“秦篆”
特征:横平竖直、上下左右交叉、线条婉转通达、粗细匀称,基本形成方块字的体量。迄今所能见到的小篆标本:《说文解字》中的9353个字、峄山刻石(下图)、泰山刻石(下图)等实物上的文字


规范化的标志:
结构定型化

偏旁统一化
形体线条化


意义: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且小篆是古文字的最终形式

3今文字时期

3.1隶书

简介:“隶”本指隶人,即管理罪犯的官吏。;秦朝的隶书叫做秦隶或古隶,汉代就叫汉隶或今隶。
时间:形成于战国晚期,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
地位:“汉隶唐楷”
代表人物:程邈
特征:笔画造型最独特的,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很多字都会有一笔「波划」,也就是向右伸展的长横划。比如这里「十」字的横画就是如此,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传说:相传程邈因得罪了秦始皇而入狱的他,决定在狱中将功赎过。作为全国统一文字,在处理公务和书文时,仍然不便于速写,效率低下,所以潜心研究,历经十年最终创出三千隶字。秦始皇看了程邈整理的文字,非常高兴,不仅免了程邈的罪,还将他封为御史。由于程邈的官职属于「隶」,所以人们就把他整理的文字叫隶书。

3.1.1秦隶(扩展)

代表:青川木牍(下图)、睡虎地11号秦墓竹简(下图)的文字,秦简木牍还是尚未成熟的隶书。

3.1.2汉隶(扩展)

时间:西汉中晚期
秦隶到汉隶飞跃的标志:篆书结构归于消失;
意义:古文字阶段的彻底终结。
代表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下图)、汉熹平石经(下图)

 

隶书和古文字的根本区别:符号化、笔画化。
隶变:汉字形体从小篆到隶书的演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为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近两千年来的今文字的格局。

隶书对篆文字形的主要改造:
1改曲为直

2省并 
 


3偏旁分化


4偏旁归并


5. 偏旁的讹变又→左、右、有、友


6. 改变整个字的形体夜——从夕,亦省声;更——从攴,丙声。



4草书

草书,广义的讲,任何字体都有草书。草书是总名,大体分三种:
章草:从隶书演变而来,即隶草,兴于汉代
今草:从章草而来,张芝:“草圣”
狂草:从今草而来,兴于唐代,张旭、怀素

4.1章草

起于西汉汉章帝,因此被称为“章草”,盛于东汉,隶书草书,字字区别。
代表作:《急就章》又名《急救篇》

4.2今草

今草:从章草而来,张芝:“草圣”

4.3狂草

从今草而来,兴于唐代,“狂草”书法艺术,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经减弱,成为一种艺术作品。
讲究:间架、纸的黑白布置。
特点:不注重可读性,通过纵情狂放的书写来表达情感,从而将书法的艺术气质提升到巅峰。
代表人物:张旭以及怀素,人称「颠张醉素」下图为怀素《自叙帖》。

5楷书

别称:“真书”或“正书”由汉隶直接演变而来
时间:楷书始于汉末魏初,成熟于晋唐。 
特点:“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分类:1~3厘米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之间的为中楷
代表作:《爨宝子碑》(下图)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四大家:
唐欧阳询(欧体) 
唐颜真卿(颜体)  
唐柳公权(柳体) 
元赵孟頫(赵体)
 
楷书的独特风格:字形端正、易于辨认,整体由隶书的扁平转变为了方正形,笔画平直而又不失变化,空间结构较为均衡严整,充分展现了毛笔书写的优美特质。

特殊风格楷体:
北魏书法,魏碑体作为北派的书法,可以说是刚劲有力,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笔画如同斩钉截铁一般充满气势。
瘦金体:代表人物宋徽宗赵佶,纤柔文秀,笔画的棱角变化分明,钩捺张扬,瘦而挺拔。


6行书

简介: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跑。”
时间:起始于魏晋时期,历经隋、唐两朝,宋到达顶峰
分类:分为行楷行草两种。
代表作:天下三大行书《寒食帖》、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

《兰亭序》


4印刷字体时期
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据记载早在隋唐时代就已经存在雕版木刻印刷了。
 二十世纪初出土于敦煌的《金刚经》,为唐朝咸通(868年)年间印刷,是世界最早的印刷品之一,藏于大英图书馆。


4.1宋体

4.1.1介绍

简介:为雕刻快捷,工匠渐渐将书写感的笔画造型简化成了几何状,衍生出了宋体。
时间:源于唐宋,盛于明清又称“明体”
创作者:秦桧
特征:横细竖粗;端点装饰即「字脚」或「衬线」(易磨损);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衬线字体


宋体特征形成原因:
1视错觉:平衡这种相同粗细的一横一竖两线段放在一起,横线会比竖线显得更粗的视觉感受,字体设计时,通常竖划都会比横划设置要粗一些。
2雕刻本身来看,由于当时印刷用的木质雕版多用横纹,为了让笔画不易断裂,所以竖笔就会相对刻锝粗一点。
3工匠为了追求快速制版而形成的几何化笔划、转折,捺与钩的造型等,共同铸就了宋体的独特风格。

4.1.2现代应用

感受:历史人文感
应用: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
使用技巧:与衬线体相搭配使用,因为衬线体在笔画特征上相似,所以风格匹配不容易出错。


4.2仿宋

时间:北宋
来源: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体
特征:笔画粗细均匀,有长、方、扁三体;宋体结构和楷书笔法结合,横竖粗细相等;笔锋显露。
应用:政府公文、办公字体正文、批注
现代应用:同宋体


4.3黑体

历史:只有短暂的一百年左右


特征:笔划粗细均衡,包括点、撇、捺这些笔画都是等粗的造型,字形方正均匀,稳中有力。
应用:电子屏幕显示或报刊中的文章标题。但随着制字技术的改进,和字体家族的出现,不同自重和宽窄体让用字更加灵活,适用于正文的黑体字形自然也变多了。
别称:“黑体”在日文中被称为哥特体”。

四造字六法

《说文解字》是由许慎手编的我国第一部字典。在这部字典中,他将汉字的构造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规律,即我国古代所谓的“六书”理论。

1象形

概念:根据具体事物来画出简单概括的图形符号
特征:强调外形特征、符号性明显
局限:难表达抽象的概念


2指事
概念:在象形字相应部位加上抽象的标志符号或者纯粹运用符号来指示所要表达的意义
局限:指事同样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在汉字中所占比例较少。


3形声

概念:是一种组合型的造字法,字的形旁是表示这个字的意思或类属,而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构成:许多左右和上下结构的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在汉字中数量最多,占80%以上。
举例:樱,形旁是左边的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所以整个字的发音也是ying。


4会意
概念:由若干符号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通常是动词、形容词,或者也可以是没有具体形象的名词,这类意义比较抽象,很难用象形的方法来表示。
意义:这种造字法还是比较有趣的,仿佛是在用各个部分来叙说一个故事一般。
举例:酒字,它是以酿酒的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


5转注

概念:字与字之间形义关系的一种归类,建立很多同义字。
举例:说「老」与「考」。在古时候,本来在口语里有 「lǎo」 这个字,而没有考,就是说本已制造了「老」字来记录这个读音。后来口语里起了变化,「老」念成「丂」,写成就是上图下方这个字,而后,又在「丂」的上面注一个同义的「耂」字,它是我们现在用的「老」字的旧写法。那么组合后,就写成了现在的「考」。「耂(老)」对于「丂(考)」,就是同义相受。「耂(老)」、「丂(考)」的基本意思都是「年纪大」,它们是同义字,当然也是转注字。
如“云”字,本为云彩、云气,借作动词当“说”“谓”之意,在“云”字上加“雨”头,则为本意“云”,这是一字多义;


6假借

是指借用一个字来表达不同的意义,而在读音上也可以有变化。


五文字结构

1汉字的基本结构

上下结构:如备、莫、霜
左右结构:如村、社、婚
全包围结构:如图、围
半包围结构:如匡、风
独体结构:如田、人
品字结构:如晶、磊


2专业术语
  • 字身:来源于铅字印刷,指除去顶部刻有自形的部分

  • 外身框:字身周围的框

  • 字面框:字体实际距离的框

  • 原始字距:两个字面框之间的距离

  • 重心:文字在字面框里的视觉平衡焦点

  • 中宫:原来指书法九宫格中间的那个,现在延伸为重心周围的区域,通常用中宫分析汉字结构

  • 中宫密集称为中宫收紧、松散称为中宫放松。

  • 字白:笔画之间和外围的白空间统称为字白,未封闭的称为字谷,被笔画包围的部分称为字腔。

  • 字形:文字的结构

  • 笔形:笔画的造型



3拉丁字母的基本结构

指 26 个英文字母,分为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


  • 基线:是一条水平线,所有字母都排在此线上。
  • 高度:对大、小写字母而言,指字体的高度或者字体主体的高度,与小写字母“X”的高度相等,故字母“X”被用来作为衡量所有字母高度的标准。
  • 上位:小写字母字体高于(X高度)的部分。
  • 上位线:通过所有高于(X高度)部分的笔画连成的与基线平行的线。
  • 下位:小写字母字体低于(X高度)的部分。
  • 下位线:通过所有低于(X高度)部分的笔画连成的与基线平行的线。
  • 凹位:字母中封闭的空间和或者凹陷的部分。
  • 衬线:字母主要笔画的顶部或底部突出的笔触(有一些字母没有衬线,称为无衬线字体)。
  • 字干:字母的主要笔画,通常指直线笔画
  • 字碗:比如COB里边的曲线笔画
  • 自怀:字母所包含的内部空间
 
按照基本结构分类:
  • 圆形字母 (O、C、D、G、Q)
  • 对称字母 (H、A、N、M、T、U、V、W、X、Y、Z)
  • 不对称字母 (B、E、L、P、R、S)
  • 特殊字母 (F、K、I、J)

笔画形状
1   竖线(十线);
2   横线;
3   倾斜干线;
4   月弧;
5   空心圆球;
6   曲弧;
7   拱弧;
8   圆点;
9   连结弧;
10 饰弧(字脚);
11 饰弧;
12 竖饰线;
13 楔尖;
14 钩;
15 吊核;
16 字尾;
17 内含空白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中考】中考传统文化全解析 - 汉字演变史
古文到小篆隶书到楷书 汉字的演变总体由繁难趋向简易
汉字真是这么演变过来的?又学了一招!
中级导游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1)
寻奥探幽 [http://503006188.qzone.qq.com]
书刻字体的演变和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