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的隐味》

这个月忙,读一本轻松的书,《记忆的隐味》,是为凑单偶然看到买下的,当时这本书刚刚出版,正在推荐中,所以,在我想要寻觅一本可买的书时,很容易地看到了它。书的介绍是这样的“《记忆的隐味》记录了日本料理家高山直美踏足世界各地的美食体验、旅行感想,以及旧时的味觉回忆,是一本用味道来记录旅行、用味觉重温回忆的美食散文集,谨献给同样珍藏旅途之味的你。”孤陋寡闻的我,第一次听到高山直美的名字,这位大师是谁?

来看看作者介绍:高山直美,1957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曾任餐厅主厨,后来成为专职料理家、散文家,在日本料理界有着特殊的地位。她的料理源自与香气、味道、手感、声音等日常素材的对话,单纯却强有力,擅长发挥食材自然的味道,广受追捧。恩,一定是位很厉害的人吧!会做美食又会写美文的人一向是我景仰的。何况还有陈晓卿老师的推荐“高山直美是我非常敬重的一种日本料理师。”于是,很容易地,热爱一切美食书籍的我被吸引到,毫不犹豫下单买下它。

说实话,刚拿到书时,随意一翻,我是有点失望的,这样一本书,定价68元,好贵呀!(当然,是半价买的。)只有一百多页,其中还有好多页图片,当然,图片拍得相当精美、诱惑。再扫下文字,几十篇小文,短短的,还附有食谱。这样一本书,值得吗?

并没有马上看,放在床头柜上,在一个失眠的夜里拿起它,打发时间。没想到,很快,我就被打动了,除了图中令人垂涎欲滴、食指大动的美食诱惑,更多的来自文中食物背后的那些温暖的遇见和难忘的亲情回忆。记忆是跳动的、是一个又一个的片段,简单的食物,寻常的故事,平实的文字,但带给你的感受却绝不普通平常,有似曾相识,有深深感动,有无穷回味,有沉浸其中,当然,也不时会勾起你深藏心底的种种记忆。

作者写旅行中的遇见:“紧紧地拧,拧到皮儿破,连籽儿都混进果汁里去”,是秘鲁的柳橙汁;马尼拉的雨季,餐厅里面无表情的老伯端上的带着炸蒜头片的香、鱼露和柑橘的酸的味道的令人越吃越饿的粥;加德满都感冒时,驼背矮小的老奶奶用手势指点用热水冲的泡面,是“世界上最温柔的食物”;首尔严冬,热腾腾的汤和不停为作者加热煎饼的老婆婆;老太太做的番茄酱味炒面让她想起好友妈妈做的炒面味道。

让作者朝思暮想二十多年,秘鲁石头坡道上,穿着民族服装的老太太卖的黏到会拉丝,充满着甜味和苦味,还有食物始祖般的岩盐和黑胡椒的野性组合的马铃薯;马尼拉骤雨后暖乎乎有古早味道的椰奶甜汤;雪后,福冈有大暖炉的乌冬面店里淡淡味噌面味的乌冬面、丸子汤,边看电视边爽朗大笑的大叔们、阿姨们,害羞的打工高中生男店员。

在广岛,作者吃到老板在铁板直接煎来吃的鸡胗,“只用盐和胡椒调味,但是跟大块洋葱的甜味合在一起的鸡胗有着原始的香气。我不由得回想起严冬在韩国吃煎饼的摊子。”嗯,此时,我也有回忆,想起了在韩国时,下班路上和一起工作的韩国姑娘们在路边摊吃炒年糕的场景,再也不会相见的人们啊,突然好想念!

作者写亲情的记忆:祖母泡的一年四季当零食吃的蕗荞;曾祖母的“有药效”的绝不肯给任何人吃的梅子;父亲母亲吃夏橘,祖母吃番茄时各自喜欢的口味;挖花生的季节,秋季运动会时家里煮的花生;母亲总是买一位个子矮小踩着自行车卖纳豆的阿姨的纳豆,吃饭时,全家八口人围着矮圆桌,传递着装纳豆的大碗;每年岁末,祖母、父亲、母亲、小孩子们,全家一起分工合作制作麻糬,母亲总是憧憬似地夸赞祖母做麻糬的手势,“无论学多少年我都无法像你视线那样!”母亲用硬皮多籽酸得下巴要发疼的椪柑做成可口的饮料“椪斯”,母亲总是一边做着“椪斯”,一边给孩子们讲“蚂蚁庞斯”的故事。

在《暑假》一文中,作者写到小时候祖母家的杂物房,装梅干的大罐子,让我想起小学时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每一个暑假,院子角落的小窝棚,窝棚里有一口腌咸菜的大缸,常常在早饭前,奶奶会去捞出几块咸菜切来下饭,晚上小孩子们出门玩耍,摸到许多知了龟,回家洗洗丢在里边,过几日捞出来炸了吃,是那个年代最好吃的美味。

作者心思细腻,看到许多我们注意不到的东西,文中有很多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写到许多老太太:杂货店的老太太,“忽然出现一个用布包着头、驼背、矮小的老太太,夺过那包泡面,然后用皱巴巴的手指,一会儿折,一会儿敲,嘴里念叨着什么。她用手势做出抓水壶手把,浇下热水,而后吃下的样子,接着张开没了牙齿的嘴巴,笑得可爱。”剥枇杷皮的女人,“她小拇指的白指甲,既尖又长,根本不像欧巴桑的手。她剥着皮,被枇杷汁弄湿了手腕。”做煎饼的婆婆,“婆婆的手掌红红的,恐怕是冻伤发胀而致。她不停地动作,又继续弄热下一张煎饼。”

饭店里的老太太,“有个老太太,用坐在洗澡间的小椅子上一般的姿势,叮叮咣咣地用炒菜锅做着什么菜。还有一个老太太,在直接放置在地上的洗碗池边,忙着洗碗筷。”卖马铃薯的老太太,“老太太的手指皮肤干燥得都裂开了,但是动作特别灵巧,她剥好皮,露出嫩滑的黄色马铃薯,还冒着热气。”搅拌椰奶的老太太,“我注意到老太太在搅拌大锅里的什么东西,她看到我的目光,往锅里指着,似乎在介绍那一大堆食材。”

我猜,在看到这些老太太时,作者或许会想到自己的祖母、曾祖母吧。反正,我是不由得想起了带我长大的瘦瘦小小,裹着小脚,日日屋里屋外进进出出忙碌不休的奶奶,还有奶奶烙的好吃的韭菜盒饼。

也有老先生:蜂蜜店的老先生,“有客人进来,他理都不理地摊着报纸,只是稍微转动目光,隔着镜片扫一眼而已。”炸甘薯的老爷爷“他闭着嘴巴不说话,把那颗黑糖放在我的手掌上。”快餐店里高瘦的老伯,“他依旧翻着报纸,面无表情地看着我们,然后,又抬了一次下巴。”粥店的老伯,“他指着绿色柠檬,用手势做出拧果汁淋在粥上的动作,然后,又做出抱着看不见的大碗,用调羹吃几口的样子,以及无比好吃似的表情。”

烤了一辈子面筋的老先生“老先生双脚穿着跑步鞋,犹如跳动般走来走去。他一会儿往后看,一会儿往前看,一会儿又往旁边看;一会儿走到那边,一会儿又完全表情不变地回到原处,一个个动作跟流水般顺畅,好比拥有许多看不见的手。或者说,他的身体深处装着发条,通过脊背,一直控制到手指尖,简直就是为了烤面筋专门制造的机器人。”“我凝视他一阵子,不由得流下泪来。到底烤了多少年的面筋,才会变成这样的身体呢?”

我想起办公楼前的早餐摊,那个小伙子每天早上反反复复摊着一个一个手抓饼一个一个煎蛋,而事实上,卖包子的,卖油条的,卖煎饼果子的……甚至,一栋栋的办公楼里面的大多数人,也是如此,每天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作业吧。

《水果树》,思维无比跳跃,从到医院治疗疖子到吃枇杷,再到曾祖母院子里的无花果树,泡过梅酒的梅子,进而勾起更多的回忆,儿时剪下小女孩的画埋在柿子树下,家里养过的宠物猫。脑海中跟着浮现出一个个不同的画面,似乎毫无关联,这样的思绪变化却又似曾相识。想想,是不是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时刻,沉浸在回忆中,从这件事想到那件事,再想到另一件事。

那只宠物猫,从幼稚园起陪伴着作者一直到中学,常常在路口等待作者放学回家。中学时,突然变得脾气很坏,慢慢变瘦不吃东西,拒绝和人接触,直到有一天,“猫不见了,我跟哥哥一起到处找,在柿子树根的阴暗处,发现了它那如木板一般硬邦邦的模样。”文字到这里,是书中一页的末尾,依据我的惯性思维,接下来应该写作者此时的伤心、难过、不舍、震撼以及对自己疼爱的猫临终前行为的理解和触动,信手翻到下一页,是一张图片,昏暗的房间,窗帘半开,光亮从窗户透进来,被光照到的桌面上,一杯装在透明玻璃杯中的红色果汁,明艳艳的。再翻一页,是下一篇文《红茶海报》。

《绿色米饭》,作者在海外旅行时,从讨厌到真正爱上香菜的味道,甚至觉得沙拉里香菜的量吃起来不过瘾,导游推荐“你那么喜欢香菜的话,有一种绿色米饭,是加入大量香菜混煮的,但不是每家餐厅都会有。”看到这里,一定相信作者必定会吃到这绿色米饭,很想知道作者怎样描述这绿色米饭的味道吧,可是,结尾却是,作者在即将离开的巴士上看见了停车场里的自助餐厅,“然后,巴士发动,我的眼睛盯住了那张盘子——我确实看见了那张盘子上有被肉汁和鸡骨包围住的绿色米饭!”我不由得想,好遗憾啊!然后,又忍不住想,后来呢?究竟有没有机会再见到绿色米饭,并且,吃到它呢?

附上书中两首短短的、有趣的、让人回味的小诗。

《夏橘》

吃夏橘,

父亲总是蘸小苏打。

吃夏橘,

母亲总是撒盐。

吃番茄,

祖母总是撒白糖,

跟下雪一般。

《So的音》

幼儿园的时候,

大家都有自己的木琴。

在老师剪下的画后面抹上浆糊,

贴在木琴的键盘上面。

Do是“dounguri”(橡子),Re是“renka”(莲花),

Mi是“mikan”(橘子),Fa是“huusen”(气球),

So是“soramame”(蚕豆)。

胖嘟嘟的淡绿色蚕豆,

也长着黑色胡须,

每次弹So,我都觉得肚子饿。

自由的鱼生活笔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敖樱花|忆祖母之细粥
米煎饼——剩米饭的华丽变身
5月6日第五十二天记忆
加深那道关于你的刻痕
连载 | 《绿色记忆》之:太行猕猴(猴趣)| 作者:刘月凯
许瀚文|一卷有温情的菜煎饼(指导老师:孟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