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份工作提不起劲,所以业绩一般;对该门学科不感兴趣,所以学不好。类似于这类推托的话总是不绝于耳,这是弱者给自己找的借口,对外的解释。强者与弱者的思维差别:只做事,只问价值,不问喜好。
很多人把兴趣当作行动的前提,认为“喜欢才能做好”,其实这是本末倒置,颠倒了因果逻辑。不可否认,兴趣会让人对事情更上心,但成功往往是因为熟练而非兴趣。不是来了兴趣再行动,而是能力积累后自然有兴趣。
强者的成功从来不是等有兴趣了才采取行动,而是盯着目标破浪前行。成功是因为把一件事情做好,兴趣产生的前提同样是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算开始的时候没有兴趣,待你事情渐渐做顺了,兴趣就来了。
一个人之所以对某些事提不起兴趣,是因为做不好或担心做不好带来的挫败感在作祟,让他彻底消除这种失败的可能性。这是人本能的自我防御机制,对自我的一种保护,为避免失败,产生回避不擅长领悟的心理。
这就像一个写作总是被退稿的人,即便有表达欲,也会抗拒动笔;一个游泳总是呛水的人,即便想下水,也会犹豫。如果一开始就以“没兴趣”为借口放弃,就永远无法进入“挫败-积累-擅长-热爱”的良性循环。
强者的目的性极强,执行力也超强,不管遇到什么事,只要符合自己的目标,便会全力以赴把这件事做好,而在不断突破的过程中兴趣就产生了。强者做事逻辑,锁定目标,全力执行,让能力和兴趣自然生长。
做任何事,考虑的不是兴趣,而是你的目标是什么?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当你透彻醒悟后,你的执行力便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让你更容易达成目标。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远远比“以兴趣为驱动”更可靠。
兴趣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你做这件事能收获喜悦感,得到心理满足。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你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逐渐萌芽的。很多成功者都是在奋斗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兴趣和提升能力的。
强者都是目的性极强的人,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做事都极其高效。他们很少会有内耗、借口,几乎每个行动的背后都有目的。普通人在“要不要做”、“能不能做好”的纠结中消耗精力,强者只思考“如何做成”。
这就像一场考试中,普通人考虑时间够不够,挑自己喜欢的先做,而学霸直接从头顺到尾或从尾倒到头,直接干就行,用行动代替内耗,自然更快做完试卷,得到的分数也更好,他们从不在借口上浪费时间。
客观条件总是不尽如人意,但主观的妥协和放弃才是不能取得进步的重要原因。强者同样会面临资源不足和被刁难等情况的出现,他们不会因此而畏惧不前,而是能迅速调整策略,持续向目标靠近。
观察强者的行动轨迹可以发现,他们做事从来都不会毫无目的,每一个行为都暗藏深意。这种“事事有目的”的思维,让每一分钟都产生价值。弱者往往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成功自然很难。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长为强者,强者总是那些万里挑一,能承受巨大压力的人。只是,不管你是什么人,在面对一件不得不要做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用“目的性思维”,带着目的把一件事情去做成。
那如何培养“目的性思维”呢?首先就是要明确核心目标,你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能带来哪些价值?其次要会拆解任务,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制定可行性计划;最后用结果倒逼行动,提升执行力。
别再守株待兔等待兴趣垂青,真正的成长始于主动向目标发起进攻。兴趣是弱者裹足不前的借口,目的是强者披荆斩棘的利刃。学会用目标校准方向,用行动浇灌能力。人生不是先找到热爱才行动,而是在行动中锻造出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