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说格律
  先说失替,我们知道有失替、失对、失粘一说,大家应该都知道具体定义。为什么只讲失替呢?因为他和孤平、拗是相关联的。掌握了失替和孤平,你才能弄明白为什么有拗体,什么是拗体和拗救。有一种说法,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所谓二四六分明就是律诗的一句当中,二、四和六的位置平仄是交替的且不能改变的。那是不是永远不能改变呢?不是。在哪些时候或者哪些地方可以改变,哪些是不可以改变的呢?首先我们要明白,对句之中,二四六的位置是永远不可以改变的。没错,永远。出句,二和四的位置也是永远不可以改变的(只说正体)。有二种情况下出句六的位置可以改变,那就是特拗和大拗的时候 。这个问题放一放,我们一会再说拗。说了二四六分明,自然不能不说一三五不论。所谓一三五不论,是有前提条件的,也就是有限制。那就是不能孤平。平平仄仄平句式,一就必须论,否则孤平。除非你拗成仄平平仄平。这就是小拗,本句自救。 小拗也放一放,一会一起说。失替我就说到这里,因为单独了解失替是不够的。下面我们说说孤平。
        我们知道孤平是律诗中的大忌,他甚至比落韵还严重,什么挤韵、连韵、出律、平头什么的,跟孤平比起来都是小毛病。国家级刊物,允许因为不可更改的人名或地名有一处出律,但孤平却是绝对不允许的。王力说:韵句中出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就是孤平。那么,仄仄仄平平是孤平吗?显然不是。启功说两仄夹一平就是孤平,那仄平仄仄平平仄是孤平吗?显然也不是。王仕祯说:凡平不可令单。就是一句之中没有两个平声相连就是孤平。那么仄仄仄平仄是孤平吗?也不是,这是小拗。王力、启功和王仕祯的孤平论都有局限性,且自古到今孤平也没有统一的定论。那么有没有一种又快又准的来判断孤平的方法呢?当然有。我交大伙一种方法,你不用问对错,只管去实践,保你屡试不爽,既快且准。 最新的孤平论来啦:凡平腰被两仄所夹,即为孤平。(五言的第二字,七言的第四字为腰,平声为平腰。)记住这个方法,然后去实践。用这个方法我们来实践一下:苏轼:白雨跳珠乱入船。是不是孤平? 高适:百岁老翁不种田。是不是孤平? 是,因为平腰被两仄所夹了。李白:寂寥无所欢。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 不是,平腰没有被两仄所夹。但他又不同于正格,他是小拗。正是江南好风景,是不是孤平? 不是,因为平腰没有被两仄所夹。那么如果我们把江南的江换成海呢?正是海南好风景。这是不是孤平?是,平腰被两仄所夹了。这里我要强调一点,这个理论其实包含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概念,就是出句孤平论。我们知道王力和启功把孤平定义争论的焦点放在了韵句上,那出句到底有没有孤平呢?答案是有且只有一种,那就是特拗句式时才会出现。什么是特拗,平平平仄仄句型变成平平仄平仄时,称之为特拗。切记,此时的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必须平,否则孤平。就是不能变成仄平仄平仄或者中仄仄平仄平仄。说到这里,小拗、大拗、特拗的句型都出现了。接下来,必然要讲拗体了。
        拗分为三种,小拗、大拗和特拗。我们先说特拗。我们知道格律诗有四种固定的句式:  
1.平平仄仄平
 2.中仄平平仄
 3.中平平仄仄
 4.中仄仄平平 
        诗句平仄句式的正格,诗者当变公式烂熟于胸,不可不知!但变格也应灵活掌握,不可全靠网络检索。我建议,想学诗不要用诗词吾爱检测工具,多有误导,小拗和特拗,诗词吾爱就很呆板的显示出律,而搜韵还是允许的。有一种变格,使用率之高,不少于以上任何一种定格,就是特拗。所以有人把特拗句称为准律句,也有人说其实是第五种定格,这么说都不为过。 
直接举例,五言例句:
儿童牧鹅鸭,妇女治桑麻。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从容玩游戏,说笑喜纵横。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特拗七言例句
行尽溪山有茅屋,青林深处一鸠啼。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大笑身居旮旯窄,狂歌面对雪梅红。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云捧楼台出天上,风飘钟磬落人间。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诗中个例不胜枚举,我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诗友们可自行去学习参考。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就是刚刚讲孤平的时候提到的,特拗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平,否则孤平。 有人说拗都是迫不得已,其实也不尽然。上面杜甫的例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以杜甫之才,难道他不知道正是江南风景好就合律了,就不用特拗了吗?肯定知道,但他为什么还要用特拗句呢?因为音律的需要。有时候拗能让节拍感更强。平平仄平仄,特拗其实是拗句本句自救类型。这就涉及了另一个概念,拗救。拗为什么要救,救的是什么?同学们自己先考虑,我接着往下讲。
        下面说说小拗。小拗有两种:仄仄平平仄,变成了仄仄仄平仄。出句小拗,对句可救可不救,最好救。例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字拗了用云来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无救一。难追古道竹林客,愿做文坛萤火虫。萤救竹。这样音律上才更协调。小拗第二种:平平仄仄平变成仄平平仄平。因为第一字用了仄声,那么按照原来的格式,仄平仄仄平,出现了什么问题?孤平。所以五言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变成了平声来救,这叫本句自救。通过上面的两种拗救,现在我们应该明白,拗救,救的是什么?拗救,其实救的是孤平和音律。
        最后我们说说大拗。在讲失替的时候我们说,格律诗一句之中二四六的位置是不可以变的,但有两种情况除外,特拗和大拗时七言出句的第六字(也就是五言出句的第四字)可以变。特拗我们已经说过了,七言第五字和第六字的平仄颠倒了来实现了本句自救。那么什么是大拗,大拗用不用救,怎么救?七言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第六字的平变成了仄时就是大拗。因为我们知道一三五不论,所以第五字的平变不变不重要,只要第六字的平变成了仄就是大拗,第五字不变也是大拗,变也是大拗。例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现在的格律是:仄仄平仄仄,中平平仄平。正常的格律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因为出句第四字的平变成了仄,(五言的第四字就是七言的第六字)注意出句的第三字平仄并没有变,但这也是大拗。大拗用不用救呢?大拗必救。怎么救?五言用对句第三字,七言用对句第五字变成平声来救。
举例: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需要注意一点,大拗不同于三仄尾。三仄尾不是拗,没有救不救之说。杜甫: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星临万户动,月傍九宵多。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三仄尾是把平平平仄仄句式变成了平平仄仄仄。大拗是把仄仄平平仄,变成了仄仄平仄仄或仄仄仄仄仄。
总结:
    1、一三五不论,需要一个前提,不能孤平;二四六分明,有两种例外,大拗和特拗。
    2、平腰被两仄所夹即为孤平,(五言第二字,七言第四字为腰,平声为平腰)。出句孤平有且只有一种。
    3、特拗是本句自救,但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平,否则孤平。出句小拗对句可救可不救,最好救;对句小拗需要本句自救。大拗必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四讲格律诗有关拗救方面的问题 作者:蔡宝瑶
格律诗平仄的变通、避忌和拗救
律诗中的拗救 _河北春秋
格律诗的拗救与拗救对照表 |《踏春》诗创作大赛通知
五言近体诗的拗救
格律诗词中“孤平”的概念究竟是什么,自己学习创作的话要如何避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