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齐白石、黄宾虹齐名,竟不被人熟知

近现代中国写意画中有三座奇峰,一是齐白石的花鸟图,二是黄宾虹的山水图,三就是关良的人物图。

他常与前二者并驾齐驱,但熟悉他作品的人却很少。

黄宾虹曾说过“五十年后才有人懂我的画”,现在他的画被国际认可,拍卖价格也水涨船高,成为山水画的一代大师。

关良也被人这样评价过:“三十年后才受认可”,但关良并不如黄宾虹一样逐渐被普罗大众所熟知

可这并不能改变关良对于中国画改革的重要地位。他的人物画西为中用,一笔一划恰似儿童,却又不是儿童。

>>>  关良  <<<

稚辣有原始美,带点童趣

刘海粟曾评价过关良的画,称:“稚辣有原始美,带点童趣。

是的,关良的画看起来像小儿胡闹着涂画一样,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形象,但又歪七倒八,没个“正形”。可这偏又展现出关良深厚的艺术水平,像是梁楷画《泼墨仙人图》、毕加索画简笔画一样,肆意挥洒,质朴清新。

>>>  关良  《白蛇传 断桥》   <<<

关良自幼便爱涂涂画画,到了稍长一些就东渡到日本学习油画,师从藤岛武二和中村不折。

那时的日本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诸如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派、野兽派等风格轮番在日本美术馆里展出,这些风格虽与关良在学校学的不一样,但他仍旧喜爱观赏,特别是梵高、高更和塞尚的作品,并因此走进了新的艺术世界。 

>>>  关良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图》  <<<

回国之后,关良在上海的几个美术学校教授油画,闲暇之余他就涂画下上海的风貌,他的笔触看似毛毛躁躁,却极有趣味,与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一起,并称为“中国早期油画四大家”

在上海教书的日子里,关良还结识了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国画画家,经由他们的介绍,关良逐渐对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良醉心于梁楷、八大山人和石涛的笔墨,喜爱他们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久而久之,关良便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画和西洋画两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相似之处以及它们之间的各自的特点和区别又是什么呢?

于是,他开始寻找新的绘画方式,思考怎么才能在作品中体现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

>>>  关良 《贵妃醉酒图》  <<<

国画别开一生面

创作须有载体,笔倒是知道该用什么,那画却又该画些什么呢?

关良想到了戏剧。

他从小就爱看戏,在英国圣公会的金陵中学学习时,就常溜去附近的戏院听戏。

>>>  关良   《苏三起解》  <<<

但是一开始,关良选择用戏剧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时候是犹豫的。

因为他本身学的是西洋画,对中国画不是很拿手,再者怎样才能在戏剧中找到一个刚好的画面来展现也是较为困难的,郭沫若便鼓励道:“旧剧脸谱及装束,本身已富有画意,良公以此为画材,为国画别开一生面,甚觉新颖可喜。且笔意简劲,使气魄、声容活现纸上,尤足惊异。

于是,关良下定决心,要将戏剧与国画相结合。他常拿着速写本跑去看戏,将舞台上演员的音容笑貌、神情姿态一一涂画下来。甚至为了更好的画出戏剧人物的姿态,去戏院里学戏,从“锣鼓经”开始,唱、念、做、打,一并学来,学完《捉放曹》再来《击鼓骂曹》,甚至还登台唱过几场,更结识了许多戏剧名角。

这种基础为了他以后戏剧人物画的创作奠定了生活与情感上的准备。

>>>  关良 《太白醉写蛮书》  <<<

梅兰芳曾写过一篇《漫谈戏曲画》,其中有一段话专论关良:“他的画在表现方法上继承了国画的优良传统而自成一派,重神似而不求形似。”关良的邻居“南派武生泰斗”盖叫天也对关良的画赞不绝口,他常说“关先生的画是活的,看上去很神。

因为关良在选择戏剧的展现画面上与旁人不同。

盖叫天演武松时,不论“打店”还是“打虎”拍出来的照片往往是一个“亮相”——锣鼓点子敲定了,照相也照好了,架子是好看,就是“呆乎乎”。

关良则不同,他选取戏中人物最传神的动作表情入画,画武松他不等“蹦、登、仓”落定,而是在'“蹦、登”还没有“仓”的时候就画下来了,所以关良的画能不生动吗?

>>>  关良  戏曲人物画  <<<

三十年后才受认可

然而关良也与同时代的画家一样,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紧紧的相连在一起。

1926年,关良追随郭沫若戎装北伐。他随从大部队冒着烈日酷暑越过大岭,脚都磨出了水泡,但忍痛坚持从不掉队。每到一地,他即在墙上刷大标语,作粗笔头宣传画,还带领大家搭戏台,用演讲、相声、快板、花鼓戏等短小节目鼓舞士气,宣传革命。

抗战期间,他取道香港、滇越公路,奔赴大后方任教,辗转于西南。

>>>  关良  《王佐断臂图》  <<<

条件是艰苦的,但关良依然苦中作乐,创作了一大批绘画作品。

解放后,文化部门对关良的画褒贬不一,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不贴合实际生活,太虚幻,笔墨像是儿童涂画一般。齐白石多次为关良辩护,说关良的画是一种创新,而且自成一派。画家李苦禅带学生去参观关良的画展,许多学生说,关良先生为什么不把人物画得标准些?李苦禅说,“良公的画法叫得意忘形。

关良的画似不雕琢而实则深藏匠心,以“少少许胜人多多许”。他在画面上也抓住了“简”与“神”这两点而写出了自己的意趣:单纯、朴素、简括、传神、生动、有趣。他用若不经意的线条不仅表达了剧情中人物之间的关系,重要的是还表现了画家意念中的美感

有人还说关良的画“场地小而气象大、手法厚,反见以短击长、以小见大、以简驭繁之妙。

>>>   关良 戏曲人物画  <<<

这之后,便是时局动荡的十年,京剧是“帝王将相”,肯定是不能留的。带袖章的小兵们说他绘画基本功不扎实,在弄堂口摆着桌子,让他从头开始学,去临摹中学生的图画课本,以此来羞辱他。还向他说道“睁开你的狗眼看看!你看看你画的是个什么东西。连个形也画不准,还好意思叫画家!”在抄家前,关良含泪的将数以百计的画浸泡在洗衣盆里,用力地把画搓到稀烂,甚至为了家人不受牵连,一度发誓不再创作。

虽然“四人帮”粉碎后,关良又拾起画笔,但想画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可身体已经不允许关良再进行更多的创作了,留下的是深深的遗憾。

>>>  关良  《晴雯补裘图》  <<<

千百年来,戏剧都是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下九流”。但关良却借此展现了别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借西学之法,在传统中翻新,让中国画与文化精神相融合,绘画与戏曲相结合,重新找到了人的价值所在。

正如香港画家方召麟所说的那样,“关良的画都要三十年以后才受认可。”

而现在,我们也终于发现这个被时代遗忘的大师和他别样的国画水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近现代画家三座大山之一,首创戏剧人物画
曾与齐白石黄宾虹齐名的他,终于在30年后的今天被人忆起
近现代10大国画大师作品欣赏
国画大师作品卖了3.45亿,不会画的他滴一堆颜料却卖了9.6亿
传世经典:笔墨淋漓气势磅礴,黄胄国画精品欣赏
中国画坛三座奇峰:齐白石花鸟、黄宾虹山水,还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