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敲之有声 断之无孔 | 只有故宫太和殿才有资格铺它

▲太和殿内景


五百年前,有一种价比黄金的皇家御用细料方砖被墁铺在北京紫禁城的宫殿中。这种方砖造型方正厚重,色泽黛青光润,古朴中透着典雅与高贵。尤为特别的是,轻轻敲击这种方砖,能听见清越的金石之声,因此这种细料方砖有一个特殊的名字——金砖。这种金砖曾是大明皇宫最爱的建筑材料,永乐皇帝朱棣曾钦封其为御窑,故又称“御窑金砖”


▲御窑金砖


清代康熙年间,大清皇帝玄烨决定重修紫禁城,铺制太和殿时所用的材料就是这御窑金砖。整座太和殿共铺设金砖4718块,虽然已历经三百多年的岁月磨洗,但仍旧光亮如新。



只有苏州陆慕御窑村砖窑出产的金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砖。陆慕御窑村烧制金砖起始于1413年始,至今已有600年,每一块明清时期出产的金砖都有单独的款识刻印,标识着它们的身份。

除了作为建筑材料,金砖在古人手里还有一个绝妙的用处便是练习书法。由于金砖工艺对砖料密实度和吸水性独到而恰当的处理,用毛笔蘸以清水写字于书法练习砖之上,有笔墨写于宣纸时的渲染效果;以金砖替代纸墨,有“永久性书写练习纸”之称。



金砖的原料取自御窑村当地特有的黄泥土,这种泥土黏而不散、粉而不沙,被称为澄泥。烧制金砖的澄泥只选中层土,也就是去除了上面一层的浮土和杂土后得到的纯黏土,若挖得再深黏土就会含沙,含沙则松散不耐磨,故制作金砖只选取最优质的中层土。



在古老的制砖工艺中,一块金砖的诞生需要经过备料、制坯、烧窑、窨水等二十四道工序,是对工匠技术、经验、耐心和毅力的巨大考验。



金砖的制作周期是漫长的,在制作之前就需将黏土露天放置一段时间,以去土性,再加入适量的水泡开,形成泥堆。为了彻底去除其中泥块和石子,工匠们会把泥土一块块细细切下来,再用人工反复踩踏,这个过程被叫作炼泥,这样可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锤炼出最顶级的黏性。



这之后泥团会被制成砖坯,漫长的等待也随之开始了,因为金砖需要在门窗紧闭的室内经过7个月以上的阴干才可以入窑。这期间一但接触风吹日晒,砖坯当即开裂,会被直接报废。若以现代的科技速干,尽管能够缩短金砖的制作周期、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但是会令其失去“金声”,那它还能被称为金砖吗?原本普通的黄泥能被炼成金砖,秘诀就在于岁月的反复沉淀,这是金砖工艺中必须恪守的法则



金砖最为讲究的烧制方法所使用的燃料并非我们印象中的煤火,而是稻糠。金砖的炼制依靠的不是高温猛火,而是火力均匀的文火,并且需要连续焙烧整整两个月

金砖出窑前,还有一道特别的工序——窨水。所谓窨水,指的是一窑砖烧好后往窑里注水降温。当窑火熄灭后,窑工们就会沿着窑墩外高陡的砖梯把水挑到窑顶,从窑顶的几个小孔渗入窑中。一但窨水环节出了纰漏,则整窑砖都会报废,水下得过多则形成水伤,出砖无声,水下得少则砖色发黄。

窨水结束,出窑的金砖还需经过工匠们的检查,若一窑中有超过六块达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要求,则一整窑都被视作废品。正是因为要求如此严苛,制作耗时极长,金砖的产量始终不高,故宫中也只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才有资格铺上金砖



稻糠燃烧散发出的清香弥漫于砖窑,窑顶渐渐升起青白色烟雾,飘向远方的天空......古老的砖窑不慌不忙地保留着一丝烟火。御窑金砖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时间与金钱,而是一种工匠对于技艺的极致追求与理想。


享受不一样的文房美学,每个人都可以

水流的缓急决定了茶的品质,或许不只是传闻

一个新生儿,一出生就有十几岁,他的母亲竟然已经几百岁了

以心斋接物,怡心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访古探幽陆慕行--御窑金砖
揭秘故宫的地砖为何比黄金还贵:一块砖要造两年,一对要卖八十万
故宫的金砖,到底有多少块?
涨姿势| 故宫当年装修的时候地板多少钱一平?
朱棣当年有多狠?挖开故宫的地砖,发现了他隐藏近600年的秘密
故宫地砖损坏,工匠修复时发现一“秘密”,专家:朱棣心真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