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职住分离与钟摆交通——一线城市新市民的无奈割舍

职住分离与钟摆交通

一线城市新市民的无奈割舍

编辑:谈建生

地理学社出品

2月11日,每日一练系列推出了“绿波带”一题,但第(2)问的投票结果出乎了小编的预料。下图为截至2月11日晚间的投票结果。

现将原文重发一遍。

绿波带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规定好交通路段的行驶车速,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调整各路口绿灯,以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是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功能之一。如图1,据此回答1~2题。

1.建设“绿波带”能

A.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B.增加城市车流量

C.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D.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2. 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  

A.通往飞机场的高速公路      

B.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

C.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

D.小城市郊区的环形道路

在解决第2题之前,我们做一个调查,请做过该题的铁粉们填写一下如下投票,没做过该题的可点击下图链接,做完题,做完该题再投票。

请投票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答案 

答案】1.C   2.B

期中第(2)问经深圳科学高中吴老师(公众号:谈天说地蚺蛇尖)指点,现将解析整理如下:

原文信息:“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调整各路口绿灯,以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这里的“某一个方向车流”为何具有优先路权呢?因为某一个方向车流太多了,所以为了保证减少拥堵,就要提高该方向道路的通行效率,减少红灯。

那么,为何这个方向通勤潮汐车流量尤其多呢?根源在于大城市中心城区房价太贵,外来新迁入的新市民买不起房,只得去较远的、房价稍便宜的卫星城买房子,而他们中大多工作地又在中心城区,所以早上上班和晚上下班会出现较大的通勤车流,其方向为早高峰郊区涌向市区,晚高峰市区涌向郊区。

这就是一线城市普遍存在的“职住分离”。

职住分离

首先看这道题。

 (2016·海南高考)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答案 

【解析】

1.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附近。细读图例,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和1.00-1.15,即四环与五环之间。故选C。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市中心地价高、服务业发达,就业机会众多。职住比>1太多,就业岗位多于本区域居住人口,就业岗位虽多,但该区域房价高,生活成本高,外来迁入人口难以购房落户,只得选择远郊区的卫星城,结果导致白天大量通勤车流涌入;职住比<1太多,就业岗位少于本区域居住人口,成了一片睡城,人们都去中心城区就业上班,加剧了卫星城的产业空洞化。二者的结果都是使得人们的出勤距离增加。故选B。

3.根据材料条件: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交通拥挤等系列问题,据此应采取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措施,选D。

职住平衡的基本内涵是指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居民中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相等,即职工的数量与住户的数量大体保持平衡状态,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勤交通可采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其他的非机动车方式;即使是使用机动车,出行距离和时间也比较短,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就有利于减少机动车尤其是小汽车的使用,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对中国城市而言,一般城市规模越大,职住分离也愈加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受城市发展政策和土地开发政策的双重影响。 城市职住分离首先是城市发展政策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前,城市发展一直采取控制大城市规模、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政策;到国家“十五”计划开始,城市发展政策在集约使用土地和培育有国际竞争力城市的发展前提下,从土地指标倾斜到各种特定的政策区设立,各种发展机会开始向大城市和城镇密集地区发展倾斜,在此政策的主导下,大城市空间和人口高速膨胀。在发展的供需关系下,大城市的土地价格迅速被推高

▲图片来自网络

城市交通系统通过网络建设和交通服务调整城市中不同地区土地使用的可达性,进而影响土地价格。正是由于交通设施的高强度投入,城市在可开发范围内的交通可达性大幅度提升,城市职住选址的自由度越来越大,新移民可以居住得越来越远,这些都加剧了职住分离

郑思齐和徐杨菲等以北京市为例,对城市职住平衡的现状进行了定量测算。他们利用北京市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对北京市城八区内共129个街道的居民人数和就业岗位数进行统计,测算各个街道的职住平衡名义指数(即该街道内就业者人数与居住者人数的比值)。并利用北京市第四次交通综合调查数据,对居民就业-居住的联合选择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职住”之间的实质匹配关系,测算各个街道的职住平衡实际指数。

▲图片来自网络

在北京城八区范围内,只有16.03%的居民实现了本街道就业,26.61%的就业者实现了本街道居住。而在建外街道所有就业者中,仅有4.62%能在该街道居住。其他统计数据也指出,像天通苑和回龙观这样的“卧城”,仅有不到20%的居民就近就业,80%的居民就业地集中在五环以内。

职住分离,是北京城市结构的明显特征。北京上班族主要居住在五环外的回龙观、天通苑、门头沟、通州、燕郊和大兴,而就业集中区则位于中关村、西二旗、望京和国贸这4大区域。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2017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北京的高峰拥堵延长指数(市民高峰拥堵时期所花费的时间与畅通时期所花费的时间的比值)为2.033,仅次于济南的2.067,位居全国第二。北京到底“堵”在哪?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东边有燕郊、通州等广阔通勤腹地,且朝阳区是北京最为重要的就业基地之一,因此东部的主干道最为拥堵,从二环到六环,东部环路都明显比其他方向的路段拥堵程度更高。同样,北部天通苑、回龙观、昌平一带也是上班族的集中居住区,拥堵程度也明显较高。

这样,在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形成了巨大的通勤车流,拉长了通勤距离,付出了超长的通勤时间,随之而来的是“钟摆交通”,加大了交通拥堵,加剧了城市交通带来的空气污染。

钟摆交通

(2015·山东高考)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完成1、2题。

1.图示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

A.8:00    B.12:00    C.14:00    D.18:00

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答案 

【答案】1.A 2.D

【解析】我国道路交通都是靠右行驶,在各条进入北京中心城区的道路上基本都是右侧拥堵严重,因此判断为早高峰时段,住在郊区的人们进城上班,选A。

钟摆族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出现了潮汐车道,提高了通行效率,同样绿波带也是出于这一背景而设计的。

潮汐车道

2017年6月23日,北京市设置了更多的“潮汐车道”。“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晚高峰则反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潮汐车道”一般不宜设置在

A.交通拥堵的路段

B.车道较多的路段

C.道路的中央车道

D.车流量较少路段

2.有关“潮汐车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需通过可变隔离护栏改变车道

B.可以拆除道路中央的隔离设施

C.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

D.可以减轻北京市城市交通污染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答案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浙江省2017年学考选考考前押宝卷(1)地理试题

【答案】

1.D

2.A

【解析】

1.“潮汐车道”主要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车流量较少的路段不宜设置,故选D。

2.“潮汐车道”既可以通过可变隔离护栏改变车道,也可以不设置隔离护栏,车辆运行速度加快,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故选A。

“潮汐车道”方便“钟摆族”上下班。(“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对“钟摆族”的叙述最可信的是( )

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

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

C.“钟摆族”都自己驾车上下班

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

4.“潮汐车道”的设置目的主要是( )

A.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C.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答案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1.D

2.A

【解析】

1.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突破城市界限,工作地与居住地是两个不同的城市(双城化)。很多“钟摆族”工作在大城市,因大城市房价过高,生活成本高,城际铁路开通等交通条件的改善,选择居住在郊区卫星城或更远的城市。故A、B、C不可信,D正确。

2.“潮汐车道”是根据早晚不同时间段人流车流进城、出城方向不同来设定的。早晨进入中心城区方向交通流量大,出城方向则流量小;晚上出城方向交通流量大,进城方向则流量小。通过控制主干道车道行驶方向,来调整车道数,可提高车道使用效率。A正确。

“钟摆族”是指工作在城市中,生活在郊区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我国河北、新疆、北京、江苏等多个省份已经开辟了“潮汐车道”。读潮汐车道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

5.关于我国“钟摆族”的说法,最可信的是

A.郊区的就业机会逐渐增多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    B.“钟摆族”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C.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大城市房价高    

D.通过建卫星城可使城市“钟摆族”现象消失

6.关于“潮汐车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B.通过增加道路面积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C.图中左侧汽车向郊区行驶    

D.0-18:00时进城方向的车道数增加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答案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5.    C   

6.    B   

【解析】

5.我国“钟摆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大城市房价太高,是职场人士工作在城市中,被迫生活在房价和生活费用较低的郊区或者其他城市,C错A对;“钟摆族”加剧了交通压力,B错;通过建卫星城可吸引部分企业和职工,使“钟摆族”现象得以缓解,但不会消失,D错。

6.通过对“潮汐车道”定义的理解,它可以有效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但道路面积并没有增加,因此A对 B错;交通指示牌左侧显示的时间段正是下班回家的时候,所以图中左侧汽车向郊区行驶,C正确;交通指示牌的时间和箭头表示0-18:00时进城方向的车道数增加,D正确。

解析作者:谈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练】0325 必修2 城市的合理规划(二)
一分钟教你认全交通标志!
6个最难认的交通标志,据说80%的人都认不全
【涨知识】这些标志,据说老司机也犯迷糊!
不认识这5个标线 两本驾照都不够扣
不认识这 5 个标线 两本驾照都不够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