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模拟试题2(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首先提出错简重订说的医家是()

  A.王肯堂 B.柯韵伯 C.尤在泾 D.方有执

  2、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其身疼痛的机理是什么()

  A.汗不如法,表邪传里 B.发汗后,表证不解,营阴郁滞C.发汗伤营,筋脉失养 D.发汗伤阳,余邪复聚

  3、 下列何项不是虚寒下利的阳复将愈的表现()

  A.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 B.下利,脉数而渴者 C.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者 D.下利日十余行,脉实者

  4、 桂枝加大黄汤中大黄的作用()

  A.攻下实热 B.泻热和胃 C.活血化瘀 D.清热凉血

  5、 下列何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

  A.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

  B.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

  C.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D.病人脉浮缓,身不痛但重者

  6、 比较三承气汤的组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大承气汤大黄用量最重 B.小承气汤无芒硝 C.调胃承气汤芒硝最重 D.大承气汤枳实、厚朴最重

  7、 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三见吴茱萸汤证,其呕的共同病机是()

  A.胃气虚冷,胃气上逆 B.肝寒犯胃,胃失和降 C.阳虚阴盛,寒浊犯胃 D.浊阴上逆,胃失和降

  8、 原文第97条的“邪高痛下”是指()

  A.病邪之势向上,腹痛部位在下

  B.胆热犯胃而呕逆,肝木乘脾而腹痛

  C.邪来自少阳为邪高,病及脾胃为痛下

  D.邪在上焦为邪高,痛在腹部云痛下

  9、 下列理中汤加减哪项是正确的()

  A.脐上筑者,去干姜,加桂枝四两

  B.吐多者,去干姜,加生姜三两

  C.渴欲得水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D.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一枚

  10、 下列何方用甘澜水作溶剂()

  A.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C.栀子豉汤 D.炙甘草汤

  二、多项选择题

  1、《伤寒论》中白虎汤适应证的脉象可见()

  A.脉浮滑 B.脉浮紧 C.脉洪大 D.脉滑 E.脉弦细

  2、下列哪几项方证可见心下悸()

  A.桂枝甘草汤证 B.真武汤证 C.小建中汤证

  D.茯苓甘草汤证 E.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3、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哪些方剂可用治下利()

  A.理中汤(丸) B.赤石脂禹余粮汤 C.甘草泻心汤 D.桂枝人参汤 E.黄连汤

  4、《伤寒论》中可用于治喘的方剂是()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大承气汤 C.麻杏甘膏汤 D.小青龙汤 E.麻杏石甘汤

  5、根据《伤寒论》原文,小承气汤可见的症状有()

  A.潮热B.心烦或谵语 C.小便数

  D.大便硬结 E.脉滑而疾

  6、属于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

  A.喜忘B.大便色黑易解 C.如狂或发狂

  D.脉沉而微或沉结 E.少腹硬满小便自利

  7、下列病症中当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是()

  A.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

  B.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而紧者

  C.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D.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者

  E.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8、根据《伤寒论》原文,烦躁可见于以下哪些方证()

  A.大青龙汤证 B.干姜附子汤证 C.茯苓四逆汤证

  D.小青龙汤证 E.半夏泻心汤证

  9、乌梅丸的方药组成()

  A.乌梅 细辛 干姜 B.黄连 当归 蜀椒 C.桂枝 附子 黄柏

  D.人参 白蜜 饭泥 E.桂枝 葛根 芍药

  10、下列那些方剂是去滓后再煎()

  A.半夏泻心汤 B.旋复代赭汤 C.小柴胡汤

  D.柴胡桂枝干姜汤 E.大柴胡汤

 三、判断题

  1、脾约证的临床特点是大便结滞近于肛门,硬涩难解。

  2、栀子豉汤可见胸中窒,心中结痛等症。

  3、霍乱是以呕吐下利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4、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5、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寒凝的厥证,若兼内有久寒者,于原方中加附子、干姜。

  6、白通汤即四逆汤加大附子、干姜的用量而成。

  7、桂枝加大黄汤证之“大实痛”的病机是阳明燥实结聚,腑气不通。

  8、服小青龙汤后,病症由不渴变为口渴是邪从热化的表现。

  9、白头翁汤、桃花汤、黄芩汤均可治热利证。

  10、大陷胸汤、栀子豉汤、茵陈蒿汤证均可见头汗出的症状。

  四、填空题

  11、 伤寒解后, , 竹叶石膏汤主之。

  12、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 , ,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13、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 ,渴而不呕,,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4、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 , ,小陷胸汤主之。

  15、 趺阳脉浮而涩, , ,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五、名词解释

  16、 下厥上竭 17、 潦水 18、 息高 19、 脚挛急 20、 周时

  六、简答题

  1、《伤寒论》中方后注明禁忌的有哪些,各是什么?

  2、桂枝人参汤证与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证治有何异同?

  3、试述竹叶加石膏汤和白虎加人参汤的异同。

  4、谈谈太阳蓄血证的因机证治。

  七、论述题

  1、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及白通加猪胆汁汤的作用和主治的侧重各是什么?

  2、试述《伤寒论》小柴胡汤的加减法及其意义。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此题审查对《伤寒论》学术发展史的掌握情况。

  2.C.此题审查对桂枝新加汤证病机的掌握。

  3.D.此题审查对少阴虚寒下利预后判断的能力。

  4.C.此题审查对桂枝加大黄汤证病机的理解。

  5.D.此题审查对桂枝汤治疗范围的掌握。

  6.A.此题审查对三承气汤组方剂量的掌握。

  7.D.此题审查对吴茱萸汤病机的理解与掌握。

  8.C.此题审查对小柴胡汤病机的理解与掌握。

  9.D.此题审查对理中汤加减化裁的掌握情况。

  10.A.此题审查对《伤寒论》中某些方剂特殊煎服方法的掌握。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此题综合考查对《伤寒论》中所载白虎汤主治病证脉象变化情况的掌握。

  2. ABCE。此题综合考查对《伤寒论》中不同心悸证的主治方剂的掌握。

  3. ABCD。此题综合考查对《伤寒论》中不同下利证的主治方剂的掌握。

  4. ABCDE。此题综合考查对《伤寒论》中不同喘证的主治方剂的掌握。

  5. ABCDE。此题综合考查对小承气汤临床表现症状的掌握。

  6. CDE。此题考查对太阳蓄血证临床表现的掌握。

  7. ABCE。此题考查对小柴胡汤主治病证的掌握。

  8. ABC。此题综合考查对《伤寒论》中不同烦躁证的主治方剂的掌握。

  9. ABCD。此题考查对乌梅丸方药组成的掌握。

  10. ABCDE。此题考查对小柴胡汤等5个方剂煎药方法的掌握。

  三、判断题

  1.不正确。此属润导法证的临床特点。脾约证的临床特点是大便干结,甚则干如羊屎,但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不见潮热、谵语、腹满痛等证。

  2.正确。栀子豉汤不仅可治疗心烦、心中懊憹,反复颠倒等,也可治疗无型郁热阻滞气血所致的胸中窒,心中结痛等证。

  3.正确。霍乱是以突发性呕吐下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突发性是辨别是否霍乱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4.不正确。按《伤寒论》原文,此证应用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5.不正确。应是加入吴茱萸和生姜,而不是附子和干姜。

  6.不正确。白通汤应是四逆汤去甘草加葱白而成。

  7.不正确。此证“大实痛”系因脾络郁滞较重,不通则痛引起。

  8.不正确。服小青龙汤后由不渴变为口渴是温解之余,津液一时不足所致。

  9.不正确。桃花汤所治之利非热利。10.不正确。三证均可见头汗出,但机理不同。

  四、填空题

  虚羸少气 气逆欲吐者 四肢拘急不解 脉微欲绝者 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 但头汗出,往来寒热 按之则痛 脉浮滑者 浮则胃气强 涩则小便数

  五、名词解释

  1.下厥,阳衰于下,厥从下起,故称下厥;上竭,血从上出,阴从上竭,故称上竭

  2.地面流动的雨水。

  3.指呼吸表浅,气息浮游与上,是肾不纳气的表现。

  4.脚,汉时指小腿,脚挛急指小腿拘急挛曲,难以伸直。

  5.指一昼夜24小时。

  六、简答题

  1、 论中明确指出服药后禁忌的有桂枝汤、乌梅丸、大陷胸丸、小建中汤、瓜蒂散和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其中桂枝汤方后注明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乌梅丸方后注明禁生冷、滑物、臭食等;大陷胸丸方后注明禁如药法;小建中汤方后注明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瓜蒂散方后注明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后注明虚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2、 两者均为太阳病误下而成,皆属外证发热,里证下利的表里同病,皆可称之为“协热下利”。然桂枝人参汤证为误下邪从太阴寒化,证见利下不止,心下痞硬,口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证属表里俱寒,治宜辛温解表,温中止利。葛根芩连汤证为误下邪从阳明热化,故有利下臭秽、发热、喘而汗出、溲赤、苔黄等里热证,证属表里俱热。治宜辛凉解表,清热止利。

  3、 太阳蓄血证时因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里化热,热与邪结于下焦而形成的。其证治可分三类。一是血热初结,热重而势急,瘀初成而轻浅,症见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表邪已解者,治用桃核承气汤泻热化瘀;二是血热瘀结,瘀凝而势重,热敛而势缓,症见少腹硬满,如狂或发狂,或身黄,脉沉微或沉结,小便自利,治用抵挡汤破血逐瘀,荡涤邪热;三是血热互结,瘀成形而势缓,热虽有而热微,症仅见有热,少腹满,小便利者,治用抵挡丸化瘀缓消。其中少腹急结、少腹硬满,是因血热互结,气血凝滞所致;如狂,发狂,是因心主神志,又主血脉,今血热结于下焦,血分瘀热上扰心神,使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而致。脉沉微或沉结,是邪热在里,瘀热有形之邪阻滞,脉气不利的表现。身黄是瘀热互结,壅遏气机,使肝胆疏泄失司,胆汁代谢异常所致。小便自利,提示病不在气分,膀胱气化功能正常,以此与太阳蓄水证鉴别。

  4、 白虎加人参汤证,病机为燥热炽盛,气津两伤,病位以胃肠为中心。症见身热,汗自出,大烦渴不解,时时恶风或者背微恶寒,脉洪大。治法辛寒清热,兼益气生津,方药在石膏、知母、粳米、炙草之中更加人参。竹叶石膏汤证,病机为病后余热为清,气津两伤,其热势以远不如白虎加人参汤证炽盛,但病程较长,气津慢性耗伤,且气机上逆,病位又关系肺胃。症见虚羸少气,气逆欲吐,可伴有发热,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虚数等。治以清热和胃,益气生津,方药上与白虎加人参汤相比,竹叶石膏汤减去苦寒的知母,加麦冬、竹叶之甘寒,全方功用已由白虎加人参汤的清热生津转化为育阴而清虚热。此外,由于参草佐以半夏,故益气之中还兼有和胃降浊之功。可见,白虎加人参汤和竹叶石膏汤证虽然都有气津两伤,但二者的病机、病位、病程、证候均有所不同,故其治法、方药各有所异。

  七、论述题

  1、 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甘草组成,功能为回阳救逆,主治阳气虚衰,阴寒内盛之证症见下利清谷,手足厥逆,恶寒蜷卧,脉微细等。通脉四逆汤药同四逆汤,而重用姜附,功能为破阴回阳,通达内外,主治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之证,症见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等。白通汤由葱白、附子、干姜组成,功能为破阴回阳,宣通上下,主治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戴阳于上戴阳证,症见下利,脉微,恶寒,厥逆,面色赤等。白通加猪胆汁汤由白通汤加猪胆汁、人尿组成。功能破阴回阳,咸寒苦降反佐,益阴和阳,主治阴寒太盛,既格阳于上,又格拒辛热之药而不受。症见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心烦,面赤等。

  2.胸中烦而不呕者,是邪气扰心,胃气尚和,故去甘壅之人参以免留邪;不呕去半夏、加瓜蒌以清心除烦;如渴是邪热伤津,故去温燥之半夏,加重人参用量以益气生津,并伍用天花粉清热生津;如腹中痛是土被木乘,脾络失和,故去黄芩之苦寒,加芍药于土中泻木,和络缓急以止痛;如胁下痞硬,是邪气郁遏少阳较甚,去大枣甘能壅满,加牡蛎软坚散结,消滞除痞;如心下悸,小便不利,是三焦决渎失职,水饮内停,以水饮得冷则停,得淡则利,故去苦寒之黄芩,加淡渗之茯苓;如不渴,外有微热,是太阳表邪未除,无里热伤津之象,去人参壅补,加桂枝以解外;如咳者,属寒饮犯肺,去人参、大枣甘温壅气,生姜辛温之品,加干姜温中化饮,加五味子敛肺止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气主方白虎汤类
《伤寒论》:协热利:桂枝加人参汤方证(三十七)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第二十四方)
经方大师胡希恕讲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白话中医》栏目第一期:经典伤寒论
《伤寒论》七方加减辨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