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坛中外大咖话卒中,脑细胞保护获关注!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卒中治疗争分夺秒,保护脑细胞,

就是在和死神抢时间!


我国住院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总体预后不佳,1年病死率高达11.4%~15.4%,死亡/残疾率高达33.4%~44.6%。其治疗可谓争分夺秒,应用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主要措施恢复血流是治疗的主流方案,考虑到缺血后脑细胞迅速坏死的病理机制,治疗方案中还需要尽可能保证脑细胞的存活。因此,在研究不同恢复血液灌注方案的同时,专家学者们也开始探索脑细胞保护药物在改善卒中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中国卒中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天坛脑血管病会议2022(CSA&TISC 2022)于近日圆满落幕,期间,关于如何在卒中治疗中争分夺秒,保护脑细胞改善患者预后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其中“卒中新语国际学术峰会”作为CSA&TISC 2022的脑细胞保护专场,另连线了长沙、南昌、青岛、郑州四大会场,以脑细胞保护改善卒中预后作为主题,国内外大咖从不同角度做了阐述,亮点纷呈,也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现撷取要点以飨读者。

天坛大咖共话:

脑细胞保护如何与卒中“抢时间”?

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主要恢复血流的措施,但溶栓治疗具有严格的时间窗和大量的禁忌症;血管内机械取栓可显著改善急性大动脉闭塞导致的AIS患者预后,但穿刺时间的延长可能会降低受益。在大会开幕式主论坛环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在“缺血性卒中研究新时代”的主旨发言中特别提及:卒中治疗需要形成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协同救治体系,其中,舌下片在院前急救应用前景很大,例如正在进行III期临床研究的依达拉奉右莰醇的口服剂型,有望让卒中救治更早一步,值得进一步探索。为了让卒中救治更早一步,抢时间(即在完全再通前尽可能多地保护脑细胞)仍然是最重要的话题。

大会开幕式中特别邀请了来自世界卒中组织(WSO)主席Marc Fisher教授,其明确指出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伴随其日益普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如何将细胞保护与再灌注相结合成为缺血性卒中患者和临床医师要面临的挑战,抢救缺血半暗带与减轻再灌注损伤是治疗的关键。Fisher教授强调“基于与缺血性卒中相关的复杂病理生理机制和级联反应,针对一系列关键机制的多模方法似乎是未来增强疗效的关键”。大会中特别提及了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的作用机制可以从多靶点进行干预,同时认为该药物的III期临床试验表明,依达拉奉和右莰醇组成的创新药物疗效肯定,安全性好,适用人群广泛,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依达拉奉注射液,可为AIS患者提供新的、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同时被国内外顶尖专家提及的依达拉奉右莰醇究竟有何独到之处?事实上,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是双靶点脑细胞保护剂,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

挽救缺血半暗带+血管再通+炎症控制,

多管齐下改善卒中患者预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杜万良教授从最前沿的国际进展角度进行分享时指出:“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是挽救缺血半暗带,主要是两类方法:一类是解决半暗带,尽快恢复血流,也就是再灌注治疗;另一类是锁定半暗带,使半暗带不再转为坏死脑组织,脑细胞保护治疗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
杜万良教授指出,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是目前唯一获批的多靶点脑细胞保护剂,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在“锁定半暗带”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作为AIS治疗主要措施,溶栓/取栓都必须面对无效再通的难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丽萍教授指出,无效再通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再灌注损伤、微循环障碍等因素相关——自由基损伤以及活性氧(ROS)的形成可能会直接引发细胞膜过氧化,损害脑细胞,同时ROS还会参与招募、激活白细胞的促炎分子级联反应;局部血栓和远端栓塞是卒中后微循环障碍的关键机制之一,血栓-炎症机制可能是解决无效再通的重要突破口
脑细胞保护剂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也可作用于炎症通路——一方面,依达拉奉能够清除多种氧化自由基,减轻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另一方面,右莰醇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缺血导致的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多靶点干预血栓炎症的形成。

刘丽萍教授还介绍道,为进一步验证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的疗效,王拥军教授牵头开展的TASTE-2研究已启动入组,将在全国范围内探索接受依达拉奉右莰醇再灌注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我们期待TASTE-2研究能够为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联合再灌注治疗增添新证据。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戚晓昆教授也从脑梗死的炎症机制方面讲解了脑细胞保护剂的潜能。戚晓昆教授指出:脑梗死后损伤机制复杂,炎症性的脑组织病理损伤与内源性保护(修复)同时进行,且炎症损伤在脑卒中发病后早期就可以出现。有横断面研究指出,早期炎症因子的高表达与残疾程度正相关,对患者预后有明显影响。
基于这一系列理论,戚晓昆教授提出:在AIS全程管理中,炎症控制应该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先前研究提示:右莰醇可通过M2型巨噬细胞表面的JAK-STAT通路诱导极化,进而协同抗炎,依达拉奉能够直接清除自由基,右莰醇抑制炎症反应导致的细胞因子和炎症蛋白表达以及激活GABAa受体,相比于单方依达拉奉或单方右莰醇,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具有更强的抗氧化应激损伤和抗炎的功效。
 

 

依达拉奉和右莰醇可协同增效,减少炎症级联反应

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协同救治体系,

脑细胞保护担任何种“角色”?

诚如主会场中王拥军教授所说的那样,脑细胞保护在院前、血管再通前、血管再通后均有其价值所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乐教授详细介绍了三个时期的脑细胞保护研究,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
张乐教授表示,院前的脑细胞保护措施主要是救护车内静脉注射硫酸镁,但研究结果显示,主要和次要终点均无统计学差异。再通前的脑细胞保护研究显示阿替普酶或阿替普酶联合芬戈莫得3天,第1天梗死体积扩张明显受限,出血体积较小,临床改善较大,提示脑细胞保护在再通前具有积极意义。

 

脑细胞保护研究贯穿卒中治疗全程,其中以再通后细胞保护为主导
在张乐教授的讲解中可以看出,再通后的研究占脑细胞保护研究的主流位置,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的研究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AIS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AIS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NIHSS评分、mRS评分等神经功能,显著抑制出血转化(从15%降低至2.5%),降低细胞因子血清TNF-α、IL-1β的水平,该摘要内容成功于2021年世界神经病学大会上发表。
除了针对性救治手段,妥善的支持治疗也可改善卒中预后。英国国家卒中医学临床主席、伦敦大学国王学院Anthony Rudd教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救治策略对预后的影响”学术报告就中指出:“卒中急性期治疗,患者获益较为有限,而一些相对基础却易被忽视的急性期护理措施却能够改善所有患者的预后。在卒中单元化救治中,注重适当补水、必要时给予氧疗、降压和关注体温等支持措施对减少死亡和长期残疾有重要意义,可能与预防并发症和维持内环境稳态有关。建议从整体上提升卒中患者急性期护理质量,为全体卒中患者带来与血管再通治疗同样强大的影响。”


总结

脑卒中救治是争分夺秒的战斗,再灌注是AIS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新药物的研发和获批,在院前、再灌注治疗前和灌注后的全程治疗中,脑细胞保护开始获得关注。基于院前急救的移动卒中单元和院内的卒中护理单元,脑细胞保护药物将成为与死神抢夺时间的有力武器。更重要的是,当无效再通发生时,基于炎症靶点的脑细胞保护药物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已被证实能控制炎症、显著改善卒中患者预后,对于卒中患者的抢救来说,不啻为一个重磅好消息。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直击缺血性卒中核心损伤,双靶点抗神经损伤药物点亮生命的“半暗带”
脑梗常用药丁苯酞和依达拉奉的比较
卒中治疗迎来新气象!“脑细胞保护”已蓄势待发
卒中(脑梗)的治疗
论文: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中大网校临床医学论文网
推荐意见一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影像评估专家共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