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绍与曹操的“十大比较”
曹操
袁绍

一、战略思想,袁绍不及曹操。

(一)袁绍的战略思想: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争天下,庶可以济乎?袁绍的这个战略思想中,关键词是'地盘和武力'

发展的结果是:袁绍虽然先拥有了'地盘和武力'但没有听从沮授的建议,错失了逢迎献帝的机会,从而失去了'政治上的正义大旗';同时,他又好谋无决,嫉贤妒能,导致郭嘉和荀彧这样的'顶级人才',都转投到曹操门下了,这样,由于他没有得到'正义与人才',到最后,他连已有的'地盘和武力'也丢的干干净净。

(二)曹操的战略思想: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曹操的这个战略思想中,关键词是'正义与人才'。

发展的结果是:曹操虽然初期'地盘和武力'比较弱小,但由于听从了毛玠的建议,先下手为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就高举起了'政治上的正义大旗';同时,曹操多次下达'举贤令',贯彻'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致使账下谋士如雨,猛将如云,这样,由于他得到了'正义与人才',最终逐步发展壮大,获得了更大更多的'地盘和武力'。

二、政治见识,袁绍不及曹操。

在汉灵帝五年,袁绍担任了中军校尉,曹操则担任典军校尉。大将军何进掌权之后,听信袁绍的建议,欲招董卓进京诛杀宦官。

曹操觉得为了惩戒宦官,根本不需要这样做,如果招董卓进京,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导致更大的祸患。

后面的历史进程,完全验证了曹操的政治见识,何进被宦官们设计诛杀,董卓荼毒京城,致使天下分崩离析,诸侯蜂拥而起,开启了汉末乱世的大幕,

三、政治谋略,袁绍不及曹操。

谋士沮授,多次提议要袁绍将汉献帝迎到邺城来,'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是袁绍始终犹豫不决,最终让曹操捷足先登,迎回了汉献帝,令袁绍后悔也来不及了。

有了'汉献帝'这张牌,曹操就拥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大棒,也拥有了凝聚人才的政治吸引力,体现了高于袁绍的政治谋略。由此以后,曹操挥舞政治和军事这两个大棒,远交近攻,招降纳叛,逐一击破,逐渐做大。

四、军事决断力,袁绍不及曹操。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决战于官渡。

许攸建议袁绍,一方面分兵和曹操相持,另一方面以精兵奇袭许都,迎奉天子。袁绍因沮授、田丰和许攸三大谋士意见相左而犹豫不决,最终也未能采纳许攸的建议。

后许攸投奔曹操,并向曹操建议偷袭乌巢,曹操临机决断,当即采纳了许攸的计策,并亲率精兵奔赴乌巢,一举斩杀淳于琼,火烧粮草,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就官渡之战而言,临机军事决断力,袁绍大不如曹操。

五、政治胸襟与气度,袁绍不及曹操。

(一)袁绍忌惮臧洪而杀害之。

臧洪,海内奇士,被当世之人所推崇,酸枣会盟时被推举为盟主。初期,袁绍见到臧洪,'甚奇之,与结有好,以洪领青州刺史'。后因袁绍忌惮其才能过高,难以驾驭,遂'以不服从命令'为由,进攻臧洪,并杀害之,其时,'在绍坐者,无不叹息'。

(二)曹操虽忌惮刘备,但仍收留他。

建安元年,刘备投奔曹操。程昱对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大略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曹操说:'方今收英雄里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遂益其兵,给粮食,使东至沛,收散兵以图吕布。

臧洪与刘备,一个当世之豪杰,一个当世之英雄;臧洪遭袁绍疑忌而被杀,刘备虽受到曹操疑忌,但仍被收留,且礼遇有加;袁绍'多杀忠良,以立奸威',却适得其反,虽除掉一人之患,但阻止了四海之民望,使得天下豪杰人人自危;曹操收留刘备,却事半功倍,虽留一人之患,但畅通了四海之民望,而使天下英雄望风归附。通过这个对比,曹操开阔的政治胸襟、恢弘的气度,非袁绍所能比拟也。

六、遇事担当精神,袁绍不及曹操。

(一)袁绍揽功推过,迁怒于人。

曹操与刘备在徐州打得难解难分之际,谋士田丰建议袁绍,这时应趁机偷袭曹军后方,但袁绍不予采纳。待曹操打败了刘备,已经巩固了自己的后方,这时候,袁绍却要发动官渡之战,要与曹操一决雌雄。田丰上书苦谏,力阻出兵,认为大好战机已经错过,宜待天时。袁绍心中不悦,认为大战在即,田丰出言不吉,竟将其投入大牢。其结果官渡之战,袁绍战败。此时袁绍不反思自己,更不担当过错,反而迁怒于田丰,派人持剑,将田丰杀死在狱中。

(二)曹操推功揽过,勇于担当。

建安十二年,曹操准备出兵征讨乌桓。许多将领提出反对意见,只有郭嘉认为可行。曹操最终采纳了郭嘉的意见,但取胜回来后,曹操对当初的'劝阻者',悉加厚赏,并做自我批评:'出兵乌桓,实属冒险,虽然侥幸获胜,全靠上天保佑,不能作为常规之策。你们的意见才是万全之策,所以加以赏赐,以后不要害怕提相反的意见。'

袁绍为了维护自己虚幻的'英明正确'形象,一旦打败仗,就会把当初反对打这一仗的人杀掉,以维护自己的所谓的'英明正确'的形象。只有当他打胜仗,他才不会杀反对者,目的是为了让反对者留下来,以反衬并显摆他的英明正确而已。

曹操打仗即使胜利了,也会奖赏反对打这一仗的人,打败仗更会奖赏反对者。

袁绍推过揽功,不敢担当,其结果引起众叛亲离,终为曹操所灭。

曹操推功揽过,勇于担当,从而很好地树立了威信,赢得了将士们的拥戴,一步步走向了胜利。

这一反一正,岂不令人反思乎?

七、带领团队的能力,袁绍不及曹操。

(一)袁绍以'威'驭人,以'疑'驭人,以'短'驭人,导致团队内部相互争斗,四分五裂。

从表面上来看, 刚而犯上,贪而不知,专而无谋,果而无用,似乎袁绍团队内部的争斗,是这几个谋士的'性格缺点'造成的,其实不然!根本的原因在于袁绍,在于他用人外宽内忌,求全责备,偏听偏信,意气用事。田丰直言劝谏,他觉得遭到了冒犯,便囚禁田丰,企图以'威'驭人;沮授建议缓攻,他觉得扰乱了军心,便软禁沮授,企图以'疑'驭人;许攸被揭发有贪污问题,他觉得许攸有'短处',便斥责打压许攸,企图以'短'驭人。

(二)曹操以'道'驭人,以'法'驭人,以'长'驭人,造就团队内部的信任和包容,戮力同心。

荀彧一心向汉,曹操便利用这一点,让荀彧竭忠尽智,此为以'道'驭人;行军骑马踩踏青苗,曹操便'割发代首,以震三军',此为以'法'驭人;郭嘉'不治行检',被陈群多次批评,却依然如故。然而曹操重其才,不仅不斥责他,反而愈加重之,此为以'长'驭人。使得文臣武将安心用命,一致对外。

袁绍以'威'驭人,却使人不畏;曹操以'道'驭人,而使人诛心;

袁绍以'疑'驭人,却使人不服;曹操以'法'驭人,而使人服心;

袁绍以'短'驭人,而使人不安;曹操以'长'驭人,而使人安心;

其实,按照曹操的用人逻辑,袁绍的谋士个个都是好样的:犯上却敢直言,贪婪却有奇计,专横却有忠心,无用却有公心,这样,袁绍是以'短'驭人,而否定其'长';曹操是以'长'驭人,而包容起'短'。两人的用人思路大相径庭,直接影响了团队的战斗力:袁绍团队相互倾轧,四分五裂,曹操团队彼此合作,越战越勇。

八、严明法度,袁绍不及曹操。

(一)'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致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造成'百姓不能真心亲附,甲兵难以持久强盛',所以袁绍终为操所败。

(二)曹操重法治,'以猛纠宽',以法治国,以法治军, 化乱为治。

颁布《修学令》,以教化民众;颁布《败军令》、《存恤从军吏士家室令》,治军体现既严且仁,彰显'德刑并重'; 颁布《置屯田令》,以达到'强兵足食';颁布《抑兼并令》,以抑制豪强兼并土地;制定了三国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新律》,为两晋及隋唐以后完备的封建法律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九、政权交接过渡,袁绍不及曹操。

袁绍废长立幼,使得在自己死后,袁谭与袁尚因争夺继承人之位内斗不止,纷争不断,才导致了后来袁绍势力的迅速破灭。

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之间,难以抉择,但最终还是听从了贾诩的建议,忍痛割爱,坚持立长不立幼,最终选择了曹丕,使得政权稳定过渡,并最终建立了魏国。

十、才华与学识,袁绍远不及曹操。

曹操能文能武,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

文学方面,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朴实无华,但慷慨大气;悲凉古直,而气韵沉雄。

而袁绍,未见其有什么著作或诗歌传世也。


后记:综上所述,袁绍也堪称一代英豪,但曹操在多个层面,都处于'碾压'袁绍的地位,真有'既生袁、何生曹'的历史喟叹了!

不仅如此,在屯田政策、后宫治理等方面,曹操也比袁绍高明许多,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自己比较一下,以对曹操有一个更加立体、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官渡之战形势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官渡之战前,袁绍一方谋士也多有良谋,可惜未被采纳
三国时期十大谋士
三国九大谋士
曹操一生最精辟的12句话,高瞻远瞩,大家风范,收藏后终身收益
是不是叫许攸的都跟曹操过不去?曹操杀害许攸后十五年又出来一个
算死孙策,活着的时候诸葛亮都不敢出山,郭嘉到底有多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