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捡漏王刘备促三国鼎立,曹操却为他人做嫁衣

东汉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王朝,同时东汉也是一个皇权式微的王朝;其实整个东汉王朝的皇帝们并非都是庸人、堕才;只不过是在几个关键节点时期,刚好出现的皇帝要么就是短命,要么就是精力没放在治理国家之上,这才导致的东汉末期外戚和宦官轮番干政的状况。

其根源就是皇权不够强势威信,而外权(外戚和宦官干政)反而钻了空子一步步地架空了皇权;不过到了东汉末期,这种局面已经由外戚和宦官之争,变成了割据诸侯之争,而天下早就不再是东汉集权的模式,而改变成为了诸侯独立状态。

东汉末期,诸侯割据状况

董卓之乱之后,东汉的局势变化极为迅猛,兖州地区的曹操挟持汉献帝,幽州的公孙瓒虎视眈眈盯着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而冀州的袁绍四世三公,却是一个胸无大志的统治者,淮南地区的袁术下的一盘好棋,却被称帝付出了代价,而东南部的孙策还在与江东诸侯作战,荆州的刘表专心的经营荆州,益州的刘焉年事已大,没有什么盼头了。

汉中的张鲁倒是有雄心壮志,但可惜自己是黄巾军余孽,根本没办法网罗人才,而西凉马腾虽然是名将之后,可惜凉州那个地方,地缘政治恶劣,实在无法一统天下,徐州的陶谦、青州的孔融都是安分守己的州牧。

因此,东汉末期董卓之乱之后,整个东汉土地陷入了常年的诸侯相争的阶段;而这时候,大家千万别觉得曹操已经有了雄心壮志了,这时候的曹操夹在四战之地,心里想的就是生存,挟持汉献帝只是为了给自己弄个挡箭牌(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尊王攘夷)。

董卓之乱后,北方中原局势

东汉末年诸侯,此消彼长,并非是实力和策略影响,而是时局的影响;你认为孙策带着几千兵马就能平定了江东?你认为曹操的策略十分的厉害,就能够一统北方?你认为刘备是皇叔的身份,天下士族就会承认?如果大家真的这么认为,那么《三国志》这部历史的钻研就太简单了。我们先分析一下天下诸侯在董卓之乱之后的形式如何?

  • 袁绍与公孙瓒在北方争霸,袁绍一家独大

首先,东汉板块最北方是两雄争霸,幽州的公孙瓒靠着鲜卑帮助,也曾一度称霸北方。不过,袁绍就靠着自己的身份,整个冀州的士族都支持他,再加上冀州是当时的天下粮仓,很明显袁绍是占尽了优势,再加上后来青州也被袁绍给占领了,袁绍的军队也一度达到了十几万之多,公孙瓒的灭亡是势在必得的。

所以,争霸天下需要具备的条件,袁绍已经大致拥有了;黄河以北,在公孙瓒灭亡之后,袁绍一家独大;接着看中原地区,中原局势极为复杂,司隶地区和雍州地区还处于混乱,谁都不想去染指,而司隶之东就是曹操的老巢,但是呢?

曹操周围的敌人很强大,还好北方敌人袁绍是他童年时候的伙伴,就扶持他,袁绍想的是让曹操帮自己先收拾其他敌人,然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曹操的强大是离不开袁绍的支持,曹操的西边董卓已经挂掉了,剩下的残余势力实在不够看,而东边就是陶谦的徐州,徐州说白了没啥战斗力,光有上万的守兵,这根本不够曹操打的。

陶谦在曹操的威胁下,将徐州让给刘备

但曹操找不出理由打他,再说旁边还有个袁术看着自己,袁术可是盯着自己地盘很久了。不过,陶谦不小心把曹操的亲人给杀了,这就给了曹操出兵的理由,于是乎陶谦也是一个软柿子,看曹操来,索性就把徐州给了刘备。

其实陶谦让徐州并不是他自己的意愿,而是徐州大量的士族的意愿,毕竟陶谦不是正统的皇室血脉,而刘备就是皇室血脉,在身份上,刘备有了足够的软实力;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刘备拿到了徐州后,曹操就没有理由打了。

后来在发展中,吕布来徐州,把整个徐州给占了,刘备窝囊的跑去小沛;吕布作死,自己招惹曹操和袁术,于是吕布也被灭了,自此开始,曹操在这时候已经有染指天下的想法了。

南方袁术被灭,曹操正式统一北方

那么中原、北方打得火热,南方为啥没动静。当然不是,东南地区也打的火热,袁术的想法和袁绍一模一样,他扶持孙策,想让孙策和江东的那几个太守打的两败俱伤,然后,自己坐收渔人之利。

不过这个梦还是破碎了,袁术还没有等到孙策一统江东,自己就糊里糊涂称帝了,这下孙策有理由反叛袁术了,没过多长时间,袁术就被曹操给灭掉了;所以发展到现在,东汉的局势呈现一超多强。

超级诸侯就是袁绍,钱、粮、将领、谋臣和军队都有,但这厮就是傻乎乎的要等待时机,这下曹操笑得咧开了嘴,当袁绍醒悟过来去打曹操,曹操这时候已经有一战之力了,于是乎,袁绍也被灭了,曹操正式的一统北方。

曹操先后解决凉州之乱,迫降荆州

江东的孙策挂掉了,孙权继位,并且慢慢地统一了袁术的一些地盘和南方的一些土地,吴国版图大致形成蓝图了。地处中心的刘表呢?其实到目前为止,曹操心腹之敌主要就是西凉的马腾和荆州的刘表,其他的敌人压根看不上。

东汉末年的强势诸侯,其实就是察觉时机准确才能够不断壮大,曹操就是这样的人,如果发兵攻打荆州,刘表在的时候,那么曹操胜算会低一些,并且孙权和马腾都还在威胁自己,后来解决了马腾,马超差点杀了曹操,又历经很久解决了凉州之乱。

到了这时候,曹操还等了几年,他就是为了等刘表挂掉,后来刘表真的挂了,整个荆州都陷入分裂的局面,刘表的旧将跟着刘琦分掉了江夏,而士族跟着刘琮分掉了大部分荆州。于是曹操看准时机,一举动用了几十万大军,看着阵势,刘琮根本都不敢对抗,于是直接投降了。

其实也不是刘琮不想打,他可没有三国演义说得那么“妈宝男”,他也是有点东西的,荆州当时的军队三分之一都被刘琦拿走了,剩下的根本抵抗不住曹操,与其鱼死网破,还不如保护荆州一方安定,刘琮就这样献上了荆州。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捡漏王刘备占领荆州

那么解决了凉州和荆州,曹操可以说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到了这时候,骄傲自大也害了他;刚长途奔袭还没怎么修整,曹操就带兵去打孙权,于是赤壁上的一把邪火烧掉了曹操大半生的积蓄,曹操为此元气大伤,而曹军刚退,刘备这个“捡漏王”迅速地通过刘琦的号令一统了荆州,这波操作让孙权和周瑜目瞪口呆。

大家看的没错,历史中孙权和周瑜,并非那种无利不起早的人,因为他们是主力,刚打完曹操,也元气受损严重,这时候和刘备开战不实际,刘备在道义上还是实力上,其实也不比孙权弱。

这时候就讲究谁捷足先登了,刘备逃跑速度惊人,抢地盘的速度也是极快的;那么到了这时候东汉末期的局势已经明朗了,北方就剩下曹操和公孙越,而南方是刘备、孙权二强相立,旁边的益州和汉中还在对掐中。

魏蜀吴三国鼎立,魏国才是正统

后来刘备统一了汉中益州,曹丕让献帝禅让,于是三国彻底建立;这就是历史的“魏、蜀、吴”,不过大家要记住的一点就是,魏、蜀、吴不算是正统的王朝,也不算是正统的王国政权,比如刘备的“汉”,自称是东汉皇族,但魏国和吴国都不承认,历史家业不承认其正统性。

因此,刘备的“汉”只是割据型政权,并非正统国家;而孙权的“吴”是因为他的老爹和哥哥是“吴侯”,于是他称为“吴王”,这一点史学家也是不会赞同其正统性的,毕竟正统的国家就是东汉。

但东汉禅让给了曹氏,也就是魏国,魏国才是名副其实的正统国家,这也是为什么刘备的“汉”被称为蜀汉,孙权的“吴”,被称为东吴,而曹丕的“魏”则是单名“魏”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东汉末期的统治者汉献帝刘协才是正统的帝王,他禅让帝位给曹丕,曹丕就是正统的君王,蜀汉和东吴只能算是割据势力。

小结

因为蜀汉、东吴在法理上不具备正统性,这也是后期为何蜀汉和东吴人才凋零的一个原因,因为但凡讲究正统的文人都跑到魏去当官了,没有哪个会去两个不正统的国家当官,在那当官是无法青史留名的。

三国局势的确立,也意味着中原文明陷入了分裂的境地,虽说三个统治者都是中原人,但其分裂的统治也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极为深重的毁灭和影响。首先就是人口的锐减,东汉末年的人口相比较三国时期的人口,硬生生的锐减了40%,可见战争对国民生产是造成极大的影响。

而三家最终归晋,这也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三国的确立,魏国争取到了正统,就靠正统的名号,魏国所拥有的正统性将是未来决胜天下的核心,可惜的是正统的果实最终被司马家给窃取,曹操辛苦一辈子,打下的江山,却为司马家做了嫁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备投靠了那么多人,为什么还是有人愿意收留他?
刘备“不懂军事”为什么还能建立蜀国
汉末各路诸侯的兴亡之路
十八路诸侯109:曹刘孙第一次集体冒头,194年兖州扬州争夺战异常激烈
汉末最有希望统一三国的人物,曹操暂居第三,榜首毫无争议
城里的套路深,那三国里最会玩套路的领导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