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三国:论“用人”,曹、刘、孙谁才是真正的最强王者

伟大的邓公曾说过,“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古往今来,莫不如此。汉高祖得张良,得以“旺汉四百”,而楚霸王“有一范增而不用”,终兵败垓下。“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是亘古不变的经验教训。

纵观三国近百年的历史,最终天下英才尽归曹、刘、孙三家,正如清代赵翼所说:

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

三国群雄

因此人才之争也成了三方势力的根本之争,三家对人才的招揽和任用更是无所不用其极。那么曹、刘、孙的用人水平到底高低如何呢?咱们今天一起来一探究竟。

曹操的用人之道——用心

曹家在人才资源方面有着其他两家无法企及的优势,首先,曹魏有着最大的人口基数,同时人才的聚集地——中原,也在曹魏的境内。但是曹营内“猛将如林,谋士如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曹操独到的用人策略。

奸雄曹操

如题,曹操用人在于“心”——心胸和心计。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曹操

首先,曹操对于人才的招揽有着极大的心胸,我们知道,曹同学的父亲是宦官的养子,所以曹操出身相对不是太好,至少对比于袁绍的四世三公还是很差的。所以曹操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唯才是举、不拘门第”的社会,这也深刻地体现在了他的用人上。

曹操曾经三次颁布《求贤令》强调“唯才是举”,以求更多的有才之人相助,同时在他著名的《短歌行》中也表达了他的求贤若渴: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用人“唯才”,把“治平尚德行,治乱尚功能”作为不拘一格降人材的指导思想。因此曹营中的降将也是最多的:五子良将中,徐晃降自杨奉,张辽降自吕布,张郃降自袁绍;五大谋士中,荀彧、郭嘉转投自袁绍,而贾诩则降自张绣。甚至曾经害死曹操爱子爱将的张绣,在曹营依然能担当重职,因此在用人的心胸上,当真无人可出曹操之右。

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曹操在用人方面,除了心胸无人能及,以权御人的心计更是登峰造极。官渡之战的大功臣许攸因为恃功自傲而被曹操借刀杀人;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因为反对曹操加九锡而被赐死;“才思敏捷”的杨修更是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曹操找个借口就杀了。

曹操——吾好梦中杀人

曹操虽然唯才是举,但是他对待人才的态度更像是把他们作为自己争夺天下的“工具”,物尽其用后,随时都可以“弃如敝履”。

小结:曹操对待人才心胸宽广、不拘一格,但是心机过盛、杀伐过多,无愧“奸雄本色”

刘备的用人之道——用眼

刘备在三方势力中出身最差、基础最薄弱,如果不是有一批有能之士对他死心塌地,刘备断不会“三分天下有其一”,因此,刘备的用人之道也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刘备

刘备

如题,刘备用人在于“眼”——“眼泪”和眼光

很多人在提到刘备时,通常调侃他“天下是哭来的”,历史上虽然没这么夸张,但是也充分说明了刘备的御人之道——仁义。古人崇尚“士为知己者死”,刘备一个织席贩履之辈,关、张、赵等熊虎之将对他忠烈一途;卧龙、凤雏等济世之才更是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蜀汉五虎将

前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不忘旧主,再有赵子龙“血战长坂坡”拼死护主,后更有诸葛亮“六出祁山”以酬三顾,如此种种,无不体现着刘备“仁义”的魅力。

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傅干

刘备摔子得人心

此外,刘备的厉害之处更在其“眼光”,陈寿评价刘备的时候曾说道“(刘备)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刘备在知人善任这方面丝毫不逊于他的祖宗刘邦,这里仅举两例:

其一,汉中之战后,刘备返回成都,需留下一名“重将”镇守汉中这一战略要地,当时多数人以为此位非张飞莫属,但是刘备却选择了魏延,后来的结果也证明了刘备的正确,魏延镇守汉中十几年,数次击退曹魏的进攻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魏延

其二,刘备临终之时,曾经告诫过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刘备独到的眼光,马谡失街亭,直接导致第一次北伐的失败。

挥泪斩马谡

小结:刘备善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同时以“仁义”治人,无愧“枭雄之姿”。

孙权的用人之道——用气

孙权对比于上面两位“长辈”,小日子过得相对滋润些,手下有一大帮父亲和兄长留下来的人才,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人才运用到极致。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权)——孙策

孙权

如题,孙权用人在于气——胆气和意气

孙权的用人特点在于敢大胆启用新人,这里以几次大战为例:

赤壁之战:力排众议,启用年仅34岁的周瑜作为军事统帅,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荆州之战:启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

夷陵之战:启用后起之秀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火烧连营,大破刘备。

赤壁之战

孙权用人的另一特点就是“意气”,面对自己启用的人才,孙权向来是“用人不疑”。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他对诸葛瑾的信任,诸葛瑾和他的胞弟诸葛亮,一个在吴,一个在蜀,所以在诸葛瑾身上常常有流言蜚语,都说他私通刘备,孙权却义正言辞道:

孤与子瑜(诸葛瑾)有生死不易之誓,子瑜不负我,犹孤之不负子瑜也——孙权

最终诸葛瑾被孙权引为“神交”,在东吴官至大将军,最终得以善终。

诸葛瑾

小结:孙权大胆启用新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无愧于大帝风范。

总结

曹操唯才是举、以权御人;刘备仁义当先、知人善任;孙权意气风发、大胆任新,三人均以英雄之姿对待天下英雄。但是同时曹操杀伐过重,刘备意气用事、孙权晚年昏聩,也都做不到尽善尽美。

三国群主

相比之下,我认为刘备作为白手起家的典范,终能凭借人才之力成为雄踞一方的霸主,相比其他两位可能更胜一筹,你认为呢?

我是李沐茗,为你解读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操的用人之道
从三国兴衰看用人之道
第二章?用人艺术(二.风格.5.各有短长:三国用人比较)
看三国君主的用人之道,各擅胜场,各有千秋
乱世重才:看刘备、曹操、孙权的用人态度及差异
博古通今:人才战略决定三国存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