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汉王朝最后的忠臣——司徒王允

王朝通史论东汉:第十三期——汉末忠贤王司徒

公元192年,洛阳城内杀机四伏,战神吕布慌忙逃出城去,不知所踪。一批批凉州兵前赴后继向宣平城楼奔去,像是有一出好戏不容错过一般。宣平城楼之上,汉献帝颤颤巍巍地望着跪倒在身前的司徒王允,叩拜完后,王允被李傕、郭汜所率领的凉州兵,当场斩首。

王允,这位生于世家大族,穷一生之力为大汉效忠的大司徒兼尚书令,最终死在了大汉最后一任皇帝的眼前,时年五十六岁。其最为人孰知的功绩,在于设巧计诛杀董卓,然而其余事迹却鲜为人知。更为人所不知的是,司徒王允毕生为汉尽忠,论鞠躬尽瘁不输孔明。然时事弄人,东汉至此,王允亦是无力回天。

豪气干云,王司徒少年怀大志;鞠躬尽瘁,汉灵帝不识真英才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也。

王允出生于豪族世家,少年好学,素有大志,同郡人郭林宗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由此可见,少年时期的王允就已经是一匹学富五车的千里马,这也成为了其十九岁便入仕郡中的先决条件。而素来怀有大志向,绝不委曲求全屈的王允,在郡中却接连犯下了两件滔天大事。

王允时年十九岁,满腔正气和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下,入仕便招惹到了小黄门赵津和太守王球。其时之大汉天下宦官当道,各地多有阉党势力之触手,王允所在之地亦是如此。当时小黄门赵津寻衅滋事,十里八乡内为非作歹,实为县之祸患。没人敢招惹赵津,因为阉党势力极大,故而赵津愈发放肆。王允顺势杀出,率人逮捕赵津,随即斩首示众,百姓拍手称快,宦官却深恶痛绝。

董卓焚宫残留物

如果说宦官在内庭,对于王允干涉不大,那么郡守则至关紧要。很荣幸的是,王允得罪完宦官,便把郡守得罪了。当时天下官吏一般黑,能纵容小黄门闹事的郡守,定非有识之士。与王允同郡有一浪荡子弟路佛,此人无品德无学识,却向郡守买来了补吏一职。买官卖官,在豪气干云的王允看来,属实下作,于是乎王允冲到太守面前吵了起来,差点动手!

复还仕,郡人有路佛者,少无名行,而太守王球召以补吏,允犯颜固争,球怒,收允欲杀之。

一个小吏,敢和太守发生争执,还差点动起手来,起因却是郡守买官卖官,由此可见少年王允不仅刚正坚毅,还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此时的王允心中埋藏着的还只是个人的理想报复,对于大汉王朝之天下倒还缺少点情怀。但很快,年岁不满三十的王允构筑起了家国情怀。

当时群雄并起,黄巾作乱,被三公推举入仕的王允被征拜为豫州刺史,领荀爽、孔融为从事,以皇甫嵩、朱儁为左右中郎将,前往平乱

影视剧王允

看遍了百姓的苦难,翻阅了大汉之盛世,通晓了孔孟忠孝之道,王允的忠汉情怀逐渐发展并巩固了起来。怀揣着满腔抱负,一心想平定叛乱恢复大汉锦绣河山的王允,到任之后便大破黄巾军,俘虏敌军十余万。

第一战,王允便击溃黄巾大军,使豫州归治,实属真英才也。当时作战之际,王允身先士卒,与军士齐头并进与敌作战,夺取了胜利,可谓是鞠躬尽瘁。然汉灵帝却不识真英才,就在王允取胜之后不到一年,汉灵帝便将其罢官下狱!原因很离奇,当时大破黄巾军后,王允搜出了一封中常侍张让私通黄巾逆党的信,王允当即交于了皇帝,而这一举动便意味着王允就此结怨于张让。

于是乎:而让怀协忿怨,以事中允。明年,遂传下狱。会赦,还复刺史。旬月间,复以它罪被捕。

也就是说,因为那封信,张让处处挑唆皇帝惩处王允,而汉帝也将王允的战功抛之脑后,以莫须有之罪惩处于王允,真可谓昏君不识真英才矣!

大义凛然,狱中尽显忠臣本色;蛰伏隐忍,协和吕布诛杀董卓

被张让陷害入狱的王允,早已没有了当年那股刚强之气,却平添了不少忠臣之风。被捕入狱之时,很多人劝他向张让服个软,求求情,保全自己而后另作图谋。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这也的确是最好的办法。然真若采取了这种措施,那么王允也就不能称之为王允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般刚直的王司徒,为气节连死都不惧的他,却在董卓入朝后成为了心腹大臣,颇受董卓爱护,而事实上王允却是在蛰伏待机准备杀了董卓。从不惧死亡只为气节,到奉承董卓隐忍不发,王允的变化可以“出奇”二字形容之。而从此次狱中行,更能看清楚王司徒之气节。

影视剧中的汉末权臣
史料记载:司徒杨赐以允素高,不欲使更楚辱,乃遣客谢之曰:'君以张让之事,故一月再征。凶慝难量,幸为深计。'又诸从事好气决者,共流涕奉药而进之。允厉声曰:'吾为人臣,获罪于君,当伏大辟以谢天下,岂有乳药求死乎!'投杯而起,出就槛车。

也就是说,被张让再三陷害的王允,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各方势力都在为救出王允而努力着。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那些拿着毒药让王允服药自尽之人,意思很明显,即你王允不跟张让求情,那你喝毒酒死去的好,否则进了廷尉府就有辱斯文了。

而此时的王允,贤良中正之忠臣本色可谓是尽显无疑,那一番话何尝不是其一生的写照,所谓身为人臣,生死皆当由皇帝裁决。但王允没有说出来的是,当皇帝大权旁落之时,自己则有辅助皇帝重掌大权的义务,虽然没有说,但他做到了。

献帝继位,王允迁尚书令,代杨彪任司徒,同时兼行尚书令事。不就之后董卓进京,霎时间朝政尽归董卓之手,此时的王允并没有向年轻时那般火急火燎的反对。反而是对董卓一味的顺从,久而久之让董卓将其接纳,让董卓认为王允是自家人,而王允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诛杀董卓使皇帝重掌大权。

王允,从少年时起一直到中年,都是一如既往的刚直,而且眼中揉不得沙子。少年时期看见郡守卖官他敢于彻底顶撞,不惧死亡。中年入仕他恪尽职守,从不阳奉阴违更不会违背为臣之道。被诬陷入狱他不会求情,更不会自损气节。但在董卓掌权后,他为何不仗义执言,为何不顶撞董卓,为何阳奉阴违一反常态呢?

蔡邕之女蔡文姬归汉图

不了解东汉末年那段历史的朋友,不了解王司徒生平的朋友,乃至于以一部小说看待历史人物的读者朋友,定然会被影视剧所诱导,将王允看作小智有余而大智不足、居功自傲的人,但结合史料和王司徒对待董卓一事之前后反差,我们能得出清晰的结论:王允者,东汉最后一位忠臣也!

董卓势力庞大易擅权,在迎其入京前王允便有预料,只不过迫于形势他也无可奈何。而董卓一到任后便失控,这更让王允感到大汉王室面临的巨大危机。所以此时的关键在于铲除董卓,以确保汉室安定,而只有投入董卓阵营才是最好的办法。相比于个人气节,王允更愿意保全大汉天下,故而一反常态投董卓。当然,然最终结果已是人尽皆知。

初平三年四月,王允以吕布为内应,率军击杀董卓,最终董贼死于吕布刀下,王允名垂青史。而这一战也成为了分水岭,人们普遍以为杀了董卓之后,王允便成为了居功自傲、骄横跋扈之人。当然不排除王允的傲气,但这种傲气也是人之常情,试问年逾半百还挽救了一个王朝,谁还能没点傲气呢?更何况,王允极力处置李、郭二人,也是为了局势快速稳定,唯有手段不周而已。这一点,断不能成为黑王允的例证。

将死之时,一番忠心天地可鉴:死去数年,汉朝献帝仍在悼念

将王允划归到骄横跋扈队列当中的例证,无非其对吕布的不屑和对大文学家蔡邕的处置,的确这两点是事实,也的的确确是王允所为。但就因为这个,便能冠之以骄横跋扈之名吗?绝对不能。王允确实在处置蔡邕的时候用错了方法,因为蔡邕曾被董卓礼遇,在董卓死后,蔡邕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未被诛杀的董卓余党。而王允千方百计的处置蔡邕,却是会让那些真正的董卓余党心有余悸!但谁能知晓,蔡邕也是自作孽呢?

在蔡邕被处置之后,坊间传开了王允将要对凉州兵马动手的小道消息,这种消息究竟是何人所传,究竟是源于何人,至今已无从考证,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王允就此走向了覆灭。于是乎,便有了开篇那192年的宣平城楼之事。

很多人将灭亡大汉的罪名,强加在了王允的头上。吾不知其所想,何以为先!要知道,王允是真正意义上忠于汉室的最后一人,其后绝户矣!就连汉献帝,也对王允十分悼念,迁都许昌后,汉献帝派遣虎贲中郎将前去祭奠王允。

王允的最后一刻

结语

最为东汉末年卓越的政治家,王允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为了大汉社稷,王允从一开始的刚毅不屈,逐渐转变为了一个懂得蛰伏待机的阴谋家,这是何等的毅力!后世史学家对于王司徒,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最后,让我们欣赏一下罗贯中先生眼中的王司徒:

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

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

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

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七十回 元恶伏辜变生部曲 多财取祸殃及全家
旷世奇才蔡邕:命运多舛逃12年,听琴辨杀机,60岁因一声叹息丧命
后汉孝献皇帝纪二卷
他是大汉最后一位忠臣, 却因错杀一位读书人, 青史永留骂名
三国人物论:评价
三国最出色的谋略家为何瞬间惨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