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隋文帝杨坚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只有三十多年而已。但隋朝却是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个朝代。而且隋朝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开国君主杨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杨坚的出身号称是弘农杨氏,也是一个大族。他们在东汉的时期曾经有过四世三公的辉煌。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开国功臣,被封为随国公,并且被皇帝赐了一个鲜卑的姓氏普六茹。杨坚不仅靠自己的军功,而且他女儿杨丽华成为了宣帝的皇后,杨坚的势力迅速上升。周宣帝去世后任命隋文帝杨坚为顾命大臣,在经历了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杨坚逐渐消灭了忠于北周的势力,然后他就把小皇帝一脚踢开,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因为杨坚原先的爵位是随国公,所以新政权的名称就叫随。因为杨坚讨厌随字中间有一个走之,怕自己的政权不能够持久,所以就把这个走之去掉了。后来杨坚还杀掉了北周皇族的所有近亲。从这一点上来说,夺权时候的杨坚确实有他残忍的一面。

不过,隋文帝在当了皇帝以后的作为却是可圈可点的。隋朝建立后,杨坚继承了北周武帝的开明政治,并对北周的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努力发展生产,隋朝很快就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而江南的陈朝则是君昏臣暗,一派亡国景象。公元589年,隋文帝派大军渡江,很快就消灭了陈氏政权。一个统一的新王朝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一次的统一是一次比较持久的统一,而且也是对后世影响比较深远的一次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杨坚的功绩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之中,位列前茅。

杨坚对后世的影响,也在制度层面。在南北朝后期制度上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北周时期曾根据《周礼》对国家制度进行了改革。而杨坚则在北周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主要涉及了五个方面。

独孤皇后

一是在中央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隋文帝改制之初,他是设立了五省:秘书省、内侍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不过秘书省负责的事情不多,内侍省则全是宦官,所以重要的就只有三个省。这三个省的职责分工是很明确的:内史省就是后来的中书省,设内史令二人,内史侍郎二人,负责出令,就是对政务提出处理意见,而门下省设纳言二人,黄门侍郎二人,负责封驳,也就是对内史省提出的处理意见进行审核。尚书省则是执行机构,经过门下审核过后的具体意见就可以交给尚书省执行了。尚书省设有尚书令一人,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各一人。而尚书省由于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所以它的下面设立了具体的执行机构,也就是六部:吏部、礼部、兵部、都官部(后来改为刑部)、度支部(后来改为民部)、工部。每一个部都有一个尚书,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度也没有被完全废除。首先说三公,司徒、太尉、司空成了很高的荣誉职务。而九卿则被以九寺的名义保留下来。如同我们说汉代的九卿不是九个一样,隋朝的九寺是十一个。它们是: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国子寺、将作寺。三省与六部是朝廷的政务机构,而九寺则是朝廷的事务机构,它们负责执行来自三省的决策。六部是尚书省的下属机构,而九寺则是直属于皇帝的。一件事情经过了中书、门下来到了尚书省,然后按事情的性质分到具体的六部中,六部再把这一事情分配到各寺中去。除此外,朝廷中还设置有御使台如则监察。后来隋炀帝曾对这一制度进行过一些调整,但并没有根本上改变这一格局。这一制度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唐朝基本上继承了这一制度。而六部的设置则为以后所有的专制王朝所继承。一直到清朝末期进行政体改制时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二是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整理,东晋、南北朝的时候,州越来越多,隋朝统一以后甚至有几百个州近千个郡、一两千个县。许多情况是一个州只管一两个郡,一个郡也只管一两个县。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机构重叠,不仅造成朝廷开支的增加,而且降低了行政效率,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正如当时人们所说的:“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文帝针对这一局面进行了很大幅度的整理,变三级机构为二级机构,废除了中间的郡,并对州县进行了一些合并。

隋唐长安城

三是废除了九品中正制,改革了官员的选拔和任命制度,九品中正制度则是察举制度的变形,只不过上品的人入仕后可以从很高的官员开始,而且升迁很快,而下品的人入仕后则只能从低级的官员开始,而且升迁很慢。在隋朝以前,州郡的长官是由朝廷来任命的,而他们的僚属则都是他们自己聘请的,也就是征辟。无论是察举制,还是征辟,地方上的人事权力都很大。这显然是专制帝王所不能容忍的事情。于是朝廷开始回收人事权,所有的官员都要由朝廷的吏部来任命,《隋书》卷二八《百官志》:“别置品官,皆吏部除授,每岁考殿最。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也就是说所有的官员都有任期,要接受朝廷的考核。朝廷把人事权力回收之后就面临着任命什么样的人来作官的问题。在隋文帝的时候朝廷经常以各种名目要求地方上举荐人才,这就是科举的先声。当然科举的源头应该推到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弟子员,对他们进行考试来决定他们的前途。到隋炀帝的时候正式设立了进士、明经、秀才等科来取士。不过在隋代最重要的是秀才科,整个隋朝也只有十几个人中了秀才。隋朝的科举是由吏部来负责的。但是隋代科举刚开始创立,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各科的人才仍然需要官员的推荐,考试的程序还很不完备,考试的时间和内容还很不固定,等等问题,需要到唐代才进一步完善。但是隋代所开创的科举制度,它的影响还是十分深远的。从此后科举成为平民入仕的主要渠道,尽管它有各种缺陷,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科举无疑是最公平的一种方式。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在我国古代的选举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它顺应了南北朝以来士族势力衰落、庶族势力上升的发展趋势。

隋唐洛阳城

四是制定了《开皇律》,先秦的时候法家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叫李悝,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叫《法经》。整个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都是按照《法经》的体系制定的。但是这些法律的具体规定我们现在基本上是看不到了,因为都已经亡逸了。隋朝建立以后在总结前代法律实践的经验,制定了新的法律,就是《开皇律》。现在《开皇律》也已经看不到了,不过隋代的法律基本上被唐朝所继承。而唐朝的法律现在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由隋朝开创的这套法律制度的影响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国界,许多东亚国家的法律制度都受到隋律很深的影响。这套法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十分简洁,名例律、卫禁律、职制律、户婚律、厩库律、擅兴律、贼盗律、斗讼律、诈伪律、杂律、捕亡律、断狱律,共十二章,总共只有五百多条,是北周律的二分之一,是萧梁律的四分之一。其次就是体现了宽轻疏简的主张,体现“以轻代重,以生代死”的原则。在隋朝建立之初,隋文帝就下令废除了鞭刑、枭首、车裂等酷刑。在开皇律的制定过程中,裴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后来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今之律大略皆隋裴政之所定也,政之泽远矣。千百年间,非无暴君酷吏,而不能逞其淫虐,法定故也。”

五是发展了府兵制度。府兵制度起源于北周时期,而隋文帝对府兵制度的改革拉开了府兵制黄金时代的帷幕。隋文帝在全国设立了十二个卫: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侯、左右领、左右监门、左右领军,每一卫设立一个大将军,两个将军。这些机构有不同的分工,比如左右卫负责皇宫的保卫,而左右武候则是负责皇帝外出时的安全内保障。但是这些人并不掌握军权,所有的军队调动都要由皇帝的命令来决定。每次出兵打仗时的统帅都是临时的,出征归来后把军队还给各地的军府。隋文帝对府兵制度的改革重点是实行兵农合一的政策。每一个成年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这当然是以均田制为它的经济基础的。这一制度的设立有效地解决了军权过于分散而产生的战乱倾向。

影视作品中的隋文帝杨坚

然后,我们再来谈谈隋文帝的个人施政特点。隋文帝即位后,一方面极力提倡儒学,致力于提高儒家思想的地位,以维护统一,提倡汉儒的思想、习俗、礼仪,包括帝王正统化的礼仪程序、恪守孝道的儒家伦理以及经学教育,使南北都能达成共识。于此相辅相成的是法家思想。隋文帝认识到治乱世必须用法,他的重要辅佐大臣高熲被《通典》的作者杜佑赞誉为管仲商鞅一类的人物。以法治国,进行制度改革与建设,成效卓著。杨坚出生于寺庙,由一个尼姑养大,后来杨坚称他为阿阇梨(意为导师)。其妻子独孤氏一家也是虔诚的佛教徒。隋文帝的崇佛不是个人的信仰,而是针对北周武帝灭佛引起百姓反感而采取的政治手段,他的许多与佛教有关的活动都突出了他作为理想的君主和佛的捍卫者(转轮王)的作用,以及向臣民示范的乐善好施的施主(大檀越)的作用。鉴于南北朝时期无论北方与南方佛教信仰都风靡一时,隋文帝的这种举措显然有助于漫长的分裂局面的结束与统一局面的形成。

在这种混合意识形态的指导下,隋文帝推行廉洁政治和温和政治。所谓的廉洁政治就是政府要厉行节俭,不使财政开支过大,百姓负担过重。《隋书》说他:“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他提倡官吏廉洁奉公,严惩贪污。发现贪污,或示意别人行贿,一经查实,立即处以死刑。他以身作则,发现儿子秦王杨陵生活奢侈,勒令禁闭。太子杨勇奢侈好色,便改立杨广为太子。所谓温和政治就是法律要宽轻疏简。

隋文帝在历代的帝王中,是一个比较重视节俭的皇帝。他即位之初,就宣布“犬马服玩不得献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隋文帝也有一些缺陷和不足。最大的败笔就是继承人的选择问题。一开始,根据礼法其长子杨勇被立为太子。但是,太子杨勇不善于伪装,尤其是在好色这方面更为母亲所不喜。其母独孤皇后不仅把老公看管得很严,而且对儿子们要求也非常严。杨勇虽然比较仁厚,但好色这一点着实让母亲反感。相反,杨广却伪装得非常好,赢得了母亲的欢心。在独孤皇后的坚持下,隋文帝杨坚废黜了太子杨勇,另立杨广为太子。

隋文帝泰陵

仁寿四年(604)隋文帝卧病在床,一次看到宠姬宣华夫人仓促从外面进来,神色有异,问她出了什么事。她说太子无礼。隋文帝大怒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便叫柳述、元岩,让他们召回杨勇。杨素得知,就立刻告诉了杨广。杨广立即矫诏逮捕了柳、元二人,派亲信张衡入寝殿侍疾,把宫人全部赶走。隔不多久隋文帝就死了。时年六十四。《资治通鉴》的《考异》中还曾经引用了马总的《通历》中说当时是“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

隋炀帝杨广

《隋书》作者在列举了隋文帝的主要政绩以后,称赞他为“近代之良主”。并且指出他素无学术,诛废功臣,听信谗言,用法严峻等缺点,虽不失为持平之主,但未说明隋文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范文澜则有一个很好的评价:“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多年的战事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秦隋两朝都有巨大的贡献,不能因为历年短促而忽视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坚——终结三百年乱世,功在千秋
杨坚篡周当皇帝,靠什么开创出隋朝“开皇盛世”?
隋朝官制简表
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隋朝重建大一统后的改革有哪些?(一)
中国历史概述(卌四)——隋朝(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