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治通鉴》解析周秦汉晋的治乱兴衰,为何无法挽救明清的灭亡?

千古奇书《资治通鉴》,自问世以来成为历朝历代皇帝,所必读必学的“执政参考书”,希望以该书之精髓充实其治国安邦之策,通过镜鉴前朝之兴亡,避免重走其由盛而衰的覆辙。然而尽管这本穷尽司马光心血的煌煌巨著,总结出了周秦汉晋等朝因为执政失策,而导致王朝倾覆之血的教训,但却依然无法阻止明清两朝走向灭亡之路?这篇文章将尝试浅析之。

周天子

一、周天子为什么会丟掉政权?分封制有利也有弊

从《资治通鉴》中浅析周朝败亡的原因,不禁让人产生了这样的印像:即周朝其实是因为过于迷信“分封制”的好处,试图通过封建诸侯于四方的方式,使诸侯们既能够坐镇地方,拓展周朝的版图以及影响力,而又能起到屏卫宗室的作用。周天子似乎是可以通过分封制,依靠礼乐典章制度来约束诸侯,以达成其“垂拱而治”之目的。

应该说分封制之所以盛行于西周,也是有其不得已的苦衷的。当初,周武王虽然乘殷商之败落,釆取直击朝歌的冒险手段,一举粉碎了商纣王的抵抗,灭纣而夺取了商朝政权。但是商朝的残余力量仍然是比较强大的,并且一些忠于商朝的方国,仍然不肯归附于新兴的周朝。因此周朝虽然取代了商朝,但是其统治基础却尚未夯实,统治秩序也尚未理顺。所以周朝需要面对的局面,是复杂而又不容乐观的!

周朝应该怎样做才可以迅速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统治秩序,并夯实统治基础呢?对于实力并不足以碾压商朝的周朝来说,便只能选择“分封制”这把双刃剑了!于是周朝统治者便陆续将宗室子弟、功臣良将、历代名君帝王后裔,相继分封于四面八方。利用被分封的诸侯们,对广阔的九州大地实行间接统治。借以弥补因周朝中央力量之不足,而对地方统治鞭长莫及的缺陷!

周代的仁义大旗

起初周朝的分封制是颇为成功的,在封国纷纷建立后,反抗周朝的异己势力便被迅速打压下去!周朝的版图也借此而得以拓展,其疆域要远大于商朝。周朝的文化远播于四海,周朝的武功震慑于八荒。诸侯们坐镇于地方,既可镇压异族叛乱,又可起到屏卫朝廷的作用。从此之后,周天子终于坐稳了江山。

然而“分封制”,也不是只有其利而无其弊,随之而来的隐患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一旦诸侯做大之后,必将因其实力的膨胀,而对朝廷的统治秩序产生威胁和挑战!倘若周朝中央拥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对各个地方诸侯形成震慑力,则尚可凭借礼乐制度和军事威慑,维系其天下共主的地位!礼乐典章和周天子手中的军队,是其赖以维系其统治的两只手臂,是缺一不可的!礼乐典章是“文”的一手,而军事威慑则是“武”的一手,文与武的作用相辅相成。在文武兼备的情况下,没有哪个诸侯国敢蔑视周天子的权威,更不可能对周朝朝廷形成某种挑战!

但是当西周政权因外敌入侵而垮台,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阳之后,因为天子的手中已经没有了足以制衡诸侯国的军事实力,兼之歧丰形胜之地的丢失,洛阳又处于四周诸侯国的包围之下,所以使得周天子风光不再,其权威遭到了严重挑战!故而才会发生郑国抗命敢与天子对敌,郑将敢于箭射周桓王肩膀之事!而在此事发生之后,周天子的威望更是一落千丈。从此越来越多的诸侯国,便不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周朝开始走向了因礼崩乐坏之路!

周朝最终衰亡之命运,在周天子失去对诸侯的军事威慑能力,从而无法维护旧有的礼乐制度和统治秩序的那一刻,便已经被注定了!周朝必将走向被分封制,带来的隐患摧毁的悲剧性结局!

大王

二、秦汉两朝因何而亡?秦因残暴,汉因统治阶级内部洗牌

如果说周朝的衰亡是个极端案例,是分封制造成的统治失序的结果。那么秦朝的败亡则是另一个极端,秦朝并没有推行分封制,因是因为接受了周朝的教训,转而实行单一的郡县制!然而通过阅读《资治通鉴》,还是可以分析出秦朝暴毙的原因的。

秦朝暴毙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因为皇帝不施仁政,不仅毫无推己及人仁爱百姓之心,反而继续坚持自“商鞅变法”后,便广为推行的以严刑峻法驭群臣、治万民的策略。而且因为秦始皇的好大喜功,在其称帝后的短短十余年内,急于求成的兴起了诸多浩大工程——修长城、建直道、营驰道、造阿房、筑骊陵……妄图毕其功于一役!在本应予民休息的时候,反而不顾天下疮痍未复过分透支民力。因此造成了百姓因苦于秦朝暴政,而始终无法真心归附于秦朝统治。

其次秦始皇在天下一统后,又急于对四周用兵。秦将蒙恬率30余万大军,向北出击匈奴,重新夺回了河套地区,而后又派任嚣赵佗等将率数十万大军南佂百越。虽然秦军达成了战略目标,成功的占领了这些地区。但穷兵黩武所付出的代价却是沉重的,秦朝的国力因此而遭到削弱,而百姓的负担也因此而加重。

秦始皇

秦朝百姓的处境不仅没有得以改善,反而与战国乱世别无二致!由此可知天下人又怎会对这样的王朝持有欢迎态度?又怎能不盼望残暴的秦朝政权早日垮台?而秦始皇所期盼“朕为始皇帝,后世皇帝以世计之,二世、三世,传千万世,至于无穷!”的江山万年永固之梦想,又怎么可能成真?故而秦朝之覆灭,是严刑峻法不施仁政与穷兵黩武相累加,致令天下万民共反暴秦的必然结果!

汉朝的分崩离析及其最终走向衰亡,有一个渐变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西汉亡于王莽,东汉亡于曹丕。两汉的衰亡历程虽不尽相同,但却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都是做为王朝一把手的皇帝先出了问题,然后才逐渐激化了,在王朝长期统治过程中,所累积下来的各种矛盾与隐患,最终积量变为质变。

通过王朝内部权力争夺的方式爆发出来,并由此而产生出巨大的破坏力,致使王朝的统治因此而崩溃瓦解!故而导致汉朝灭亡的不是外患,而是内部权力争斗。即便是东汉王朝末年爆发的“黄巾军大起义”,也只是起到了撼动王朝统治基础的作用,并由此激化了王朝内部的权力争斗。事实上黄巾大起义只是干扰了东汉王朝的统治秩序,远没有达到可以制王朝于死命的威力!

胡亥

三、西晋王朝因内乱引发外患而亡,南北朝的黑暗时代来临

西晋王朝灭吴而统一天下,既顺从“分久必合”的天命,而又符合人心思安的民愿。因此西晋王朝完全具备重拾前朝辉煌,再度在中华大地上构建起新兴的、大一统帝国的条件!然而其结局却是令人失望的:西晋王朝不仅没能持久存续,反而成了两次乱世承前启后的结点!西晋王朝虽然结束了天下百年分裂的不幸局面,但却又因其覆灭,而开启了长达几百年的东晋南北朝之黑暗时代!

西晋败亡的原因并非难以解析。其最主要的原因只有一个,而其他的都是次要原因,或者是受主要原因激发,才会被引爆的危机与大乱!在读《资治通鉴》时,每当看到西晋时代的混乱场景时,不能不令人对此而感到愤慨!

晋武帝司马炎是这一切混乱的始作俑者,正是由于司马炎私心作祟,为保其司马家族的万年富贵,而肆无忌惮分封其兄弟子侄为诸侯王。不仅封其为王掌兵,而且还赋予其入朝参政权以及对地方的监督权!而朝廷却缺乏有效制约手段来约束诸侯王们,所以一旦诸侯王们失去了控制,则必然爆发出摧毁一切的巨大破坏力!

引爆西晋内乱的导火索,是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贾南风不反权欲薰天,而且野心勃勃。晋惠帝司马衷也不过是任其摆布的傀儡罢了,贾南风残害忠良、打压异己,甚至谋害晋朝太子的罪恶是众所周知的!正是因此才会发生了赵王司马伦诛灭贾南风,而后又有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成都王颖、长沙王司马乂、齐王司马囧等大大小小的王爷们,为了控制朝廷大权,而爆发了持续了16年之久的混战!

司马家的王爷

更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在司马家族的内乱中,除了琅琊王司马睿南渡长江,早早的窜身于吴地之外,其余的司马家族的各位王爷们,大多都在战乱中灰飞烟灭,死得连渣都不剩!而拜司马家诸王内乱之所赐,内迁的域外戎夷诸部,纷纷趁机而崛起。于是先有匈奴贵族刘渊,割据于西北建立起“汉”政权,后有李雄率领因饥荒而聚集的流民,在四川建立起“大成”政权。

而此时西晋政权犹存,晋怀帝仍然坐镇于洛阳,但却已经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力!随后洛阳被“汉”军攻破晋怀帝被俘虏,不久后被杀!虽然此后西晋余部仍然存在于北方各地,但却因戎夷势力的崛起,而被迫犬牙交错于其他政权之间。而后又伴随着苟安于长安的晋愍帝的败降,整个北方的局势便已经靡烂得不可收拾了!

从此之后北方便陷入到了各方势力,你方喝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混乱局面中。直到北魏政权大致统一了北方后,北方才暂时出现了宝贵的安定局面。然而在此之前,北方各部族因为战乱,遭受了巨大的人口与物质损失,社会生产力受到了严重破坏,社会发展一度因此而停滞。

通过阅读《资治通鉴》,可以得出西晋王朝之败亡,首先是起自于内乱,又因内乱而自行削弱实力,导致因力量丧失殆尽,而无法遏制因异族崛起建国,所带来的“外患”!西晋王朝的统治就这样不光彩地结束了,而苟安于江南的东晋王朝,却是既无力又无心北伐中原恢复故土!直到杨坚建立起大隋王朝,并随后发兵南下伐陈之后,才终于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南北朝时代!

年轻时代的司马炎

四、《资治通鉴》为何不能挽救明朝的统治危机?清朝为什么一定会退出历史舞台?

《资治通鉴》是北宋大家司马光所著,其记载的前代王朝之治乱兴衰,本应为后世王朝提供镜鉴其历史教训的参考,借以帮助其帝王兴利除弊,避免出现前车倒了千千万,更有后车步其辙的局面。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资治通鉴》一末能挽救两宋之覆亡,二末能力挽明清两朝之崩溃。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资治通鉴》徒有虚名吗?或者是该书己经不再适合明清两朝的实际情况了吗?

其实要是明清两朝的皇帝们,仅凭通读过《资治通鉴》就能够收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效果,那才真叫奇怪呢!为什么呢?因为就算《资治通鉴》是拯救封建王朝的奇书,那也得看如何运用,以及何时运用啊!

如果明清两朝的每位皇帝执政后,都能做到自警、自惕、自励、自察,勤于治国勇于纳谏,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而不狂乱,时刻保持心胸开阔而不狭隘,时刻保持谦虚谨慎而不骄矜,时刻保持进取而不颓废。那么即便是没有把《资治通鉴》摆在案头作警钟,其王朝的统治也不会因出现偏邪,而产生出隐患,并由此埋下将会导致王朝衰亡的危机!

所以《资治通鉴》的真实作用,其实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倘若一个王朝已经因积弊过于深重而难以其拔,其朝政之腐朽、吏治之糜烂、人心之离乱,已经严重到逼近崩溃的临界点时,那么即便是有回天之术,恐怕也已经无能为了!而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是皇帝们把《资治通鉴》嚼烂了吞下肚,又能于事何补呢?

崇祯皇帝怒斥臣子

况且明朝之衰亡是和周、秦、汉、晋有所不同,明朝之亡乃是先由嘉靖皇帝之失政埋雷,再到万历皇帝时代点燃导火索,然后在天启年期加速燃烧,最终在崇祯皇帝执政后被引爆!崇祯皇帝虽然也有其性格上的缺陷,比如好猜忌大臣、刻薄寡恩之缺点,但却还算是一位,真心想要中兴大明的实干家。

只是令这位带有一丝悲剧色彩的皇帝无奈的是,经过了前几位皇帝的放任自流,大明王朝的根基已经腐朽了,大明王朝的枝干已经枯萎了,大明王朝的帝国战车在下行之路上愈滑愈快,即将撞入黑暗的深渊,历万劫而终究难复!故而大明王朝的灭亡,其最根本原因还在于皇帝之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确,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是所谓“天子”,代表着“天意”!

皇帝的话,拥有所谓“金口玉言”的效力,而且皇帝的一举一动无不引起臣民的关注,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而明朝的朝廷风气之所以会变坏,甚至于还漫延到了大明官场里的方方面面,是由于嘉靖、万历、天启几位皇帝的失政造成的,因为其由来已久,弊政丛生已堆积如山,这并不是崇祯皇帝所能力扭乾坤的!故而立国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便在内有农民起义,外有清军扣关,中有官场鼠蛀的深重危机中,不情愿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为什么《资治通鉴》也不能拯救清朝的覆灭呢?这是因为晚清时代局势,早已不是一部《资治通鉴》所能挽救的了!当此之际,世界己经进入到了新旧交替的时代,晚清正面临着所谓“三千年所未有之大变局”!欧洲先进国家己经相继迈入了资本主义社会,最差的国家也已经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而此时的大清王朝,却依然徘徊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泥沼中而无法自拔!

吴三桂投降多尔衮

且又因封建统治阶级,不甘心放弃旧有的政权、经济特权,死抱着封建专制的老古董不放,处处抵制改良图强,时时干扰变法维新。以至于晚清始终无法摆脱封建桎,真正走出不改良必将灭亡,缓慢改良必将丧失人心支持的怪圈。

因此洋务运动失败了,戊戌变法也失败了,清未新政因为是慈禧太后主导的,所以推行得还算是风生水起,然而遇到了内外阻力仍然是强大的,以至于直到辛亥革命爆发时,清朝的新政改良仍然难以见到实效!正因此清朝才会被赶下历史舞台,走向了其命定的必然归宿!所以清朝的灭亡,乃是因为历史进步所导致的啊,而这就不是一千多年前的《资治通鉴》所能挽救的了!

结束语:历代王朝的治乱兴衰,都有其独有的规律。兴起——繁盛——衰落——中兴——再衰落——灭亡,从表面上看这是许多王朝的倾覆规律,但是各个王朝的真正灭亡原因还是有所区别的。以上是个人通过阅读《资治通鉴》等书籍,获得的一点儿肤浅的感悟。

注:资料参考《资治通鉴》、《中华上下五千年》

慈禧太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朝因分封制而覆灭,后世分封制却屡次出现,为何不吸取教训?
揭秘:周朝灭亡是因为分封制 后世为何还屡次出现
论述晋朝为何恢复分封制
秦朝发明的郡县制,为何成为中国的“诅咒”,逃不掉王朝周期律?
古人为何要嫡长子继承?即使嫡长子无能,专家: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资治通鉴》开篇“三家分晋”隐含的领导力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