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叡应对南北两面之战

魏国地盘较大,又占据华夏中心地域,因而边境线较长,他们边境战事当然较多,其中最大的外敌是吴蜀两国及其策动的境外势力,吴蜀两国的侵犯常常是相互策应、同时发生的,曹叡用守御待敌的策略对付蜀汉的侵扰,自然可以以寡敌众,他把关注的重点放置在与东南方吴国的争战上,而吴国对北方势力的策反自然需要他应对南北两面的战事。

228年五月,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以诈降手段诱骗曹休等三路大军进入境内进行伏击,其实就配合了诸葛亮兵出祁山、再攻陈仓的军事活动,魏国君臣这次上当受骗,导致战场上的全面溃败(参见1.6.6《曹叡的国家治理》下),战后曹休病逝,曹叡安排将军满宠接任扬州都督。《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资治通鉴﹒魏纪四》记述,在234年五月,配合西线诸葛亮兵出五丈原的第六次伐魏行动,东吴孙权在东线率军北上到达居巢湖(即今安徽巢湖),号称十万之众,向魏军驻守的合肥新城(今安徽合肥西十五公里的鸡鸣山东麓)发起进攻;同时吴将陆议、诸葛瑾统领一万余人进入江夏、沔口,到达襄阳;将军孙韶、张承带一万人马进入淮河和汉水,直指广陵、淮阴。东吴组织了三路军马共十多万军队,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攻势,又与蜀国的西路进攻相呼应,其规模和气势是前所未有的,这也是对魏国军事防守力量的一次考验。

当年六月,征东将军满宠率

部在新城抗击吴军,该城是满宠上任后在合肥旧城西部鸡鸣山东麓依山而筑的淮南前卫阵地,在遭受东吴大军来攻时,他向曹叡建议,准备弃守新城,把吴军引诱到寿春。曹叡不同意,他向满宠传令说:“过去汉光武帝派少量精兵坚守遥远的略阳(故址在今甘肃秦安东北约四十五公里),最终打败了强悍的隗嚣。我朝先帝东围合肥,南守襄阳,西边防御祁山,吴军来犯每每在这三座城下吃败仗,这都是军事上的兵家必争之地。纵然是孙权亲率大军围攻新城,新城也决不会陷于敌手。希望守城诸位将军协力作战,我将亲自前来与吴军决战。说不定等我到达新城时,孙权恐怕早已败走了!”七月中旬,曹叡给在关中对抗诸葛亮的司马懿发诏令让他继续采用坚守勿动的战术,做了这些安排后他乘龙舟亲自率军向魏吴交战的合肥出征。可以看到,曹叡本人是通晓兵法的,他对自己的军事能力大概也颇为自信,有几次对前线战场的作战结果预料极其准确,也表明他的用兵谋划能力确然不虚。六年前他安排三路大军讨伐东吴而中计失败,曹叡对此其实并不甘心认输,他是想要在孙权这次亲自领军来犯的作战中击败对手,一报兵败之恨,因而决定亲自出征。当然,在国家东西两线的对敌作战中,东线的敌人距离近,军力强盛,自然也是魏国防御和对抗的重点。

孙权军队围攻新城许多日,魏将张颖领军拒守力战,吴军难以攻破,不久听说魏国皇帝曹叡亲率大军督师作战,吴军于是锐气大减,在曹叡军队还有几百里远的时候就撤走了。孙权退走后,陆议和孙韶两路兵马也不敢恋战,吴军的攻势于是全部瓦解,果然如曹叡所料,在他没有到达新城时吴军就撤归了,只是对方并未在战场上造成重大损失,曹叡的复仇计划这次当然也未能如愿实现。

因为吴军退走,曹叡没有到达合肥前线就中途回返,当时司马懿正同诸葛亮在关中五丈原相持相熬,曹叡并没有如人们预料的那样西临长安督战,他认为:“孙权已经退走,诸葛亮必然破胆,大军足以制胜,我没有什么忧虑。”于是前往寿春,去为对吴作战中的各位有功将领封官授爵,其后返回许昌,去参加汉献帝在禅陵的安葬仪式。魏国当时面临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但在曹叡看来,抗御蜀军靠良好的守御战术就足以保证,不值得为此耽误自己正常的政务活动。诸葛亮在这年八月病逝五丈原,曹魏西部边境的一位凶猛对手在曹叡防御待敌的策略下耗尽毕生精力而倒下了。

合肥新城之战三年后的237年七月,东吴孙权又遣部将朱然率兵二万围攻江夏郡,荆州刺史胡质指挥魏军抗击,吴军出师不利后退回。当时军事活动和外交是连在一起的,孙权事先曾派使者走海路到高句骊进行联络,图谋南北夹攻依附魏国的辽东(治所襄平,在今辽阳)公孙渊。曹叡闻知孙权的图谋,便派幽州刺史毋丘俭率本部兵马,带领归顺的鲜卑、乌丸部族军队开到辽东南部边境,同时发诏令给辽东太守公孙渊,命他督师与毋丘俭配合,以击破孙权和高句骊的联合进攻。这里是由于孙权在北方的外交联络,魏吴两国的战争又延伸到北方之地,并且把辽东公孙渊与北方的若干部族裹挟了进来,南方的战争延伸到了北方。

曹叡安排的是维护辽东公孙渊以对抗吴国及其北方同盟的军事活动,但不知什么原因,

公孙渊竟然背叛魏国而投靠了吴国一方,大概他对毋丘俭率军队临近辽东边境一事心有疑忌,加上有吴国的拉拢策反吧。公孙渊由魏国的盟友转而成为魏国对手,他率众反叛,毋丘俭只得进军平叛。适逢大雨连绵下了十多天,辽河水大涨,军事行动难以开展,曹叡遂传来第二封诏令,让毋丘俭领军退到右北平(今辽河凌源西南,治今河北丰润)修整。乌丸单于寇娄敦、辽西乌丸都督王护留也带领部属随毋丘俭退到内陆,一场大雨暂时终止了双方的军事对抗。

不久,曹叡发来第三封诏令,宣布辽东的军队将领、地方官吏及士民百姓凡受公孙渊胁迫而不能向朝廷投降者,朝廷均宽大赦免。曹叡试图用向辽东民众免罪示恩的方式争取他们归顺,瓦解公孙渊的队伍,但又出乎意料,公孙渊自毋丘俭退兵后,他自封为燕王,设置朝廷百官,并称这年为绍汉元年,认为辽东是与魏国相并列的国家,拒绝臣服魏国,事态更加复杂。曹叡于是发出第四份诏令,责令青、兖、幽、冀四州大量建造海船,准备从海上出兵讨伐辽东公孙渊。北方辽东之地尽管遥远,但这次军事行动始终是曹叡亲自指挥的,由于公孙渊的政治冒险及双方一系列的不妥协行为,致使北方不久发生了一次更大规模的征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说三国:二二六 合肥新城
天鹰在世谈历史:司马懿的军事才能究竟如何?
三国时发生在渤海湾的一场伏击战(曹魏老黄牛田豫的悲催经历)
中国朝代大事记——三国之曹魏
魏国最有成就的皇帝——曹睿(二)
司马懿——三国时代的掘墓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