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豪杰无数,唯曹操一统大业,为何落得“奸雄”?

公元155年,曹嵩激动的走向夏侯家的祠堂,他在祖上的灵位前再三跪拜,感激喜得一子。曹嵩战战兢兢地望向祖先的牌位,这次牌位竟纹丝未动。以往祭祀祖先的时候,牌位都会因为曹嵩认大太监曹腾为干爹并改姓的忘祖行为而抖动,而此次没有抖动,曹嵩觉得这是个好兆头,也许这个孩子长大能够光宗耀祖。

然而,曹操懂事后,并没有显露出任何的过人之处,并且曹操不爱谈经说道,反而放荡不羁,喜爱围猎比武。曹嵩渐渐发觉,当年祖先牌位其实陷入死寂,或许暗示着曹操长大后可能会毁了家族,因为在曹嵩的眼里,少年的曹操不仅游荡无度,竟还特别善于权诈应变。这让曹嵩心中充满了恐惧,而曹操年少的权诈也在日后被进一步放大为——乱世奸雄。

曹操明明最后结束了天下纷争,三国鼎立的乱局,为黎明百姓带来久违的安宁,如果安上一顶乱世奸雄的“帽子”,是不是太过武断?

大忠似奸曹孟德

熹平三年(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为官,年轻的曹操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身正派,同刘备一样,有一颗不畏权贵,匡扶正义的心。一到职,便申明禁令,严肃法纪,并将当时深受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以违禁夜行的罪名,将其在蹇硕的面前用五色棒活活打死,以正法令。曹操初次为官,凭借这一棒,一下子便在洛阳城里名声大噪,由于东汉末年是以察举制来筛选官员,因而京城里的官员大都累世富贵,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复杂不已,曹操也一棒搅乱了这乌烟瘴气的东汉政坛,并就此得罪了当时的宦官集团首脑蹇硕。由此看来,曹操最初,也是一个忠于律法,不畏权贵折腰的正直之人。或许有人还会这样反驳道,此时的曹操只是一个涉世还浅的“愣头青”,并不能说明什么,那么我们把时间线拉长,来到董卓入京。

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封丞相,权倾朝野,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当时朝廷旧部百官,无不恨极董卓,想要食其肉,寝其皮,并暗自称董卓为“国贼”,但面对董卓横行朝中,满朝文武却噤若寒蝉,胆战心惊。在《新三国》中,司徒王允借寿诞之名,聚集先皇旧部,探讨国事,可面对“内有董贼,横行于朝,外有群雄,称霸于野”的局面,他们非但没有像一个有识之士,想着如何匡扶汉室,反而一众哭泣起来。坐在末席的曹操,看着这帮只会“哭鼻子”的无能之辈,反而大声笑众人,并敢在众人面前大喊“弹指之间便可将董贼的首级取下悬于长乐宫门”。之后曹操不惜一切刺董,虽然失败仓皇出逃。但此时,在真正为汉室王朝担忧的人眼中,曹操已然是一位敢言敢做,国士无双,义薄云天之人。

可人心总会为时代所趋,若是和平盛世,明君以仁德治天下,人们自当仁爱待人,忠贞处事。

可在东汉末年,大汉王朝整个朝纲都早已礼崩乐坏,中央权力已然不由汉室所掌,大汉从此命途多舛,先有十常侍横行朝野,后董卓架空皇帝,把持朝政。中央的官僚体系也由里而外烂到极致,对地方的控制也日益减弱,地方豪强此时迅速崛起,各郡县也纷纷脱离中央,展现出军阀割据的局面。不知是否是连老天爷也看不下去这个千疮百孔朝代,还降下天灾瘟疫来加速王朝的破灭,昔日汉高祖刘邦建立的太平天下,如今只剩下动荡不安。在这个活下去都成问题的时代,有多少人还能遵纪守法,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一身正气,仍怀着仁德之心呢?何况曹操当时身处政权旋涡之中,若是一味地直挺挺,那你我现在还能知道历史长河中有过曹操这个人吗?或许曹操正如同大智若愚般大忠似奸吧。

曹操为何落得个“奸”字

曹操刺董失败后,仓皇出逃,本以为这大智大勇的行为将为曹操树立起豪杰英雄的形象,不料,曹操凭实力将其反转。

我们都知道,曹操与陈宫逃出京都后,便直奔吕伯奢家中,曹操心中吕伯奢是当时他最能信任的人,他知道吕伯奢不会在意他是朝廷逃犯。于是到了吕伯奢家中,只见一个花白的老人乐呵呵的出来迎接曹操,曹操也毫不隐瞒告诉吕伯奢自己的处境,吕伯奢听了之后当真不在乎,还为了给曹操接风,特意亲自去为曹操打上几两好酒。曹操与陈宫揪着的心可算松懈了些,但突然屋外的磨刀声引起了他们的警觉,本就生性多疑的曹操,将磨刀声与吕伯奢联系了起来,觉得吕伯奢是去报案,而他的家人则要杀他们,于是曹操一不做二不休杀了吕伯奢的家人,而后他们才在厨房发现正要被宰杀的猪,恍然大悟,但此刻已经晚了。

此刻虽已酿成过错,但真正令人可气的是在对待打酒回来的吕伯奢,他大可撒一个谎言,或者主动向吕伯奢交代清楚,也无需杀了他以减少吕伯奢的痛苦。即便这样确实减少了吕伯奢的痛苦,但并没有使吕伯奢得到善终。最后,曹操说出那句千古名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安慰了自己,也由此第一次给世人留下了“奸”的印象。

但最为另世人认为他是一个奸雄的原因主要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东汉末年,虽然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但儒家思想仍对人们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人们的心中,不论帝王表现如何,但对于弑主篡位,擅自称帝的行为,始终是天人共怒,人人得而诛之的。曹操虽一生都未称帝,但他迎汉献帝入许都,并借天子之手发号施令,足以让世人为他扣上“奸”的称号了。

怀着初心,南征北战

曹操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登上当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登过的碣石,心中也怀着同他们一样的渴望统一全国的雄心,慷慨激昂地写下《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首诗写出了曹操的壮志情怀,展现了他博大的胸怀、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这时,我们难道还能从曹操身上看的出“奸”?显然,此时站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忧国忧民,盼望全国一统,百姓脱离战乱之苦的豪情诗人。

曹操发兵宛城的时候,正值麦子生长旺盛之季,为了体恤百姓的血汗辛苦,过田前规定:

“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于是骑马的士卒都下马扶麦过田,排着队列,缓慢前进。可突然,曹操的马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曹操当即要随行的官员治自己的罪,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就要自刎,众人见状赶忙以群龙不能无首的理由而拦了下来,于是曹操割发代首,以正军规。此事让我们看到的是曹操严于律己的明君形象,与曹操深知君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并身体力行之。

我们从这些方面再观曹操,不难发现曹操深谙治国之道,也不乏一代枭雄应有的豪情壮志,曹操从一开始刺董以来到结束三国鼎立,他始终坚持自己“挽江山于即倒,救苍生于水火”的初心,虽过程中的手段有些令人不快,但他的初衷从一而终。从这方面看来,曹操足以称得上“乱世英雄”。

END

我们如今身处一个快速崛起的中国,正值中国澎湃发展之中,享受在一个中国前所未有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声临其境曹操所处的乱世,更加没有经历过极其严苛的人性考验,同时不论何时,我们都无法逃脱时代局限性。因而,我们不能单一地评价他是一个奸雄,或许“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才是对曹操最好的评价吧!

世间苍渺,难得相遇,欢迎关注,共观青史名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解三国21治世能臣:曹操是如何年少机智和棒杀蹇硕叔的?
乱世奸雄曹操和他身后三国「曹魏」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 刘瑞: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与易中天说曹操
谈《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