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疫后的“建安文学”

□赵柒斤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的一场大疫,夺走了许多无辜者的生命,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中的五位,这也间接导致文学史上声名显赫的“建安文学”步入低谷。

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第三个年号,从196年至220年。建安文学独具特色,诗词成果斐然,其表率作家主要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从建安十四年到建安二十二年的八年,是建安文学最繁荣的阶段。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总结道:“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意思说,曹丕、曹植在文坛上大显身手;王粲、徐干、应玚、刘桢等人,也争先恐后地驱驰于文坛。他们都爱好风月美景,邀游于清池幽苑,在诗歌中叙述恩宠荣耀的遭遇,描绘着宴集畅饮的盛况;激昂慷慨地抒发他们的志气,光明磊落地施展才情。他们在述怀叙事上,绝不追求细密的技巧;在遣辞写景上,只以清楚明白为贵。这些都是建安文学家们所共有的特色。

建安“七子”中,王粲文学成就最高,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他以诗赋见长,其创作的诗赋数量几乎等于建安其他“六子”的总和。《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词代表作。然而,才华横溢的王粲却死于瘟疫。《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曰:“(王粲)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

缘何“道病卒”?原来,建安二十一年冬,曹操整军备战,治兵而征孙权,十一月攻占谯县。第二年三月,战事稳定后,曹操领军还邺。途中,王粲染病而死。《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也记载了此次军中疫情:“建安二十二年,(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宋代著名类书《太平御览》引曹植《说疫气》描述了这场瘟疫的毁灭程度:“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室室有号泣之哀。”其实,建安“七子”中,除孔融、阮瑀外,王粲和其余“四子”均死于这场瘟疫。

曹丕登上“九五之尊”后,时常怀念昔日与建安“七子”诗赋唱和、互相赠答的情景,十分伤感。《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谓:“文帝《与元城令吴质》曰:‘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惧逝……”这场瘟疫,夺走建安“七子”中五位的生命,加上孔融、杨修、丁仪等被杀,后曹帝忙于政务,曹植备受曹丕猜忌、已遭软禁,这意味着“建安文学”的表率人物“三曹”“七子”已然解体,“建安文学”也逐渐步入低谷,风光不再,令人惋惜。试想,如果没有这场瘟疫,“建安文学”或许在文学史还能够更加繁荣,更加璀璨。

原创:赵柒斤

本文来源:福建日报2020年04月13日 星期一 第10版:读书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0596-2595655),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安二十二年大疫爆发,世上再无建安七子,曹丕参悟生死
透过东汉末年的大瘟疫,看建安文学中的生命与死亡意识
曹丕《与吴质书》中的疾疫
黄晓丹 | 你的命运, 你的命运警告我不要说凡人是幸福的
中国第一个文学天团,竟被疫情团灭了
建安七子分别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