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街亭之殇——善于军计的马谡之死

引言

马谡,字幼常,侍中马良之弟。最初的时候,马谡是以小小的从事身份为刘备效力的。可是,自跟随刘备没多久时日,马谡就从县令、太守一路高升。而马谡其人颇有才气,善于军计,军师诸葛亮很是喜欢马谡。甚至是刘备死时告诉诸葛亮,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听他的战术似乎是个猛将,但是实际上是纸上谈兵,如果将来有一日要重用马谡,需得观察很久。

可是诸葛亮并没有听进刘备的遗言,不仅让马谡升官做参军,还经常一起讨论军事要务,不分昼夜。那么,被诸葛亮如此器重的人,最终为何会落得诸葛亮挥泪斩之的下场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重回蜀地,揭开马谡死亡的面纱。

马谡与诸葛亮

诸葛亮和马谡的关系,可以说是对其哥哥马良的感情寄托。诸葛亮向来与马良交好,甚至二人已经结拜为异性兄弟,只可惜马良离世太早,这也是诸葛亮心中的一大遗憾。而诸葛亮对待马良这个弟弟,也如亲弟弟一般。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之记载,诸葛亮时常与马谡谈论军机要事,越聊越投机,一聊就聊到天亮。而在诸葛亮举兵讨伐雍闿之时,马谡送诸葛亮出城,谈论讨伐事宜,一路相伴近十余里。诸葛亮在途中提出让马谡出计谋,作出战术如何战胜雍闿。

马谡也不负诸葛亮的器重,提出厚德者应当以民心为重,使反贼能真心实意归顺于蜀国的观点。诸葛亮认为马谡的方法会很有效,在战后也采用了这种战术——以仁慈的名义赦免了孟获。而这个故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擒七纵孟获'的历史典故。孟获被释放,一心辅佐蜀汉,而百姓们亦是认定诸葛亮扎心仁厚。从那以后,南中人心安稳,而这场安稳一直持续到诸葛亮离世。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来,马谡这个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很有军事头脑的,而且很有大将之风。按理来说,像马谡这样的英勇之才,一定会有好的战功,会有所成就,但是马谡实际上的结局并没有那么好。

街亭大败

马谡一生,留给后人最多话题、最多瞎想的就是街亭之战。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兵突袭魏国的祁山。在当时,诸葛亮手下可用的人其实很多,有战功累累的魏延、兵贵神速的赵云等人,下属们都以为诸葛亮会派出久经沙场的老将作为先锋,但是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诸葛亮破格派出马谡。虽然马谡此前已经颇有成绩,但是还是个新人,大家都不信马谡能做好这个先锋,为祁山之战捏了一把汗。

而魏帝曹睿派出善于用兵的张郃迎战,张郃率兵在街亭与马谡兵戎相见。两军对峙相持不下,但在此前,诸葛亮已经预见这一切,并且已经布下了战略计划,可是马谡并未听从诸葛亮的计划。马谡不顾先锋王平的劝告,放弃了本该派重兵把守住的水源,反而将更多的军队派在了南山。如此一来,军队的分布不均匀,而且分工也并不明确,布局很是混乱。在马谡看来,南山群山峻岭,地势险要,军队在南山之中并不再需要派兵驻扎在山脚下。可是,此时的张郃却阻断了马谡的粮草、切断了其水源。马谡的军队瞬间就慌乱起来,蜀兵节节败退,四处逃窜。正所谓兵败如山倒,诸葛亮的队伍战胜再多,但因为因为没有先锋,只能攻下几座小城就返程了。

马谡痛失街亭只是马谡个人的荣辱,可是作为军队的先锋,这将是整个蜀兵的损失。那么,违背军令、一意孤行的马谡,将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呢?

马谡的结局

在传记《三国志》中,不同的人物传中,对马谡的结局都不一样。同样的作者,同样的陈寿,同样是三国的故事,为什么马谡的死会这么微妙?有三种不同的结局?这三种结局究竟是什么?

首先是《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作为马谡的挚友,诸葛亮与马谡可谓是惺惺相惜,如果马谡的兄长马良还活着,说不定在马良的带领下,马谡会进步飞快,而兄弟二人可能还会成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可是在军队之中,军令如山,哪怕是诸葛亮作为军师,哪怕是诸葛亮有私心要护着马谡,但是因为马谡违背军令导致蜀兵出师不利,诸葛亮为了给蜀国全体军民一个交代,也只能下令斩马谡。所以,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记载,诸葛亮带兵回到汉中,整顿军务后立马就下令将马谡斩首示众,以示军威。而连同马谡一同作战的副将们,也因为协助不利,而被诸葛亮斩杀。虽然斩杀马谡是迫不得已,但是其死后,诸葛亮还是亲自去到马谡的家中,为马谡流泪、为马谡哀悼,还对马谡的家人加以问候,一直在厚待他的子女。那一年,意气风发却兵败街亭的马谡,享年三十九,正是大好年华。

其次,就是《三国志·蜀书·向朗传》的记载。在向朗传中,向朗对马谡亦可谓是重情重义。传说马谡在兵败后,并没有举兵返还,而是为了躲避自己的责任,逃走了。向朗明知道马谡逃走,却不加以阻拦,知情不报,诸葛亮将向朗的职位免去。因为书中由此记载,在民间也是流传了很多故事,百姓们孜孜不倦,其中流传最久被人说的最多的就是马谡逃离后,改名为宁随,一生忍辱负重,直到诸葛亮归天后又重新回到军营,为蜀国效力。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传闻,也是老百姓对英雄人物的向往。

最后,是马谡的兄长马良,在《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并未有以上两种煽情的记载,只是写道,诸葛亮将马谡罚下监狱,而马谡最终病死在狱中。

马谡,在三国的故事中并未有出色的事迹,也没有杰出的成就,何以在一个作者笔下会有如此多的结局呢?究竟,马谡是死于诸葛亮的斩杀令还是死在狱中,亦或是为蜀国效力?

争议分析

马谡的结局有很多,但是在小编看来,这一点也不矛盾。众所周知,《三国志》是一本传记,做到了良史实录、记事翔实,故而陈寿断不会瞎编出马谡的几个截然不同的结局,故而,这几个看似矛盾的马谡之死实际上有着某种联系。当我们将此三种记述结合起来,可以看出来一个完整的马谡之死:街亭一战,马谡战败,为了躲避被追究责任,懦弱的马谡选择了逃离。而他的好兄弟向朗,因为知情不报而被诸葛亮革职查办。

蜀国原是带着一举拿下魏国的愿望出兵的,但是马谡的战败使得全军无功而返。所以朝中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最终将在逃亡的马谡追回。被追回的马谡被诸葛亮下令将打入大牢,经过群臣的议论和诸葛亮的决断,最终马谡以及街亭之战中的几位重要负责人一起被斩首示众。

以上的结局,是小编将几种结局结合起来,但是看上去也似乎是最说得通的结局。马谡,作为诸葛亮器重的人,也有一定的军事才能,马谡的死对于诸葛亮来说是种遗憾。而在小编看来,马谡一意孤行,不重军令。如果街亭之战,马谡侥幸能赢,说不定在后来的军旅生涯之中,马谡会变本加厉,给蜀国造成更大的损失。

当然,马谡的死并不能说明马谡是个庸才,能被诸葛亮看中,马谡自然不是庸才。而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于马谡的死诸葛亮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如刘备所说,如果要重用马谡,需要培养一段时日,而诸葛亮因为太过于着急培养将士,在如此重要的战役中任命马谡作为先锋。正是诸葛亮的决策失误,北上一统天下的愿望也难以实现,如果不是因为这一场战役的失败,蜀汉的历史有可能会更久,而诸葛亮答应刘备的承诺也能实现。

直到今天,大家说起'挥泪斩马谡',不光是对历史的惋惜,也是对马谡纸上谈兵的嘲讽。

参考文献: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三国志·蜀书·向朗传》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资治通鉴·卷七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再冤枉诸葛亮,让马谡去街亭确实有错,但没有杀他
三国死亡事件调查——马谡之死
马谡真是被诸葛亮下令处死的吗?
读三国笔记之诸葛亮斩马谡
此人和诸葛亮情同父子,却遭刘备下令排除,最后将蜀国推向灭亡!
马谡丢失街亭并非他无能,核心原因有2点,若是魏延王平来守,照样无法克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