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秘史:刘岱杀桥瑁竟是为了灭口?

初平元年(公元年),关东诸侯讨董,声势浩大,然而最终却落得个“粮尽而散”。虽说剧情很狗血,但如果仔细分析诸侯之间的关系,便不难发现,散伙其实是早就注定的结局。甚至整个汉末三国的势力分野,也早就暗暗埋下了伏笔。

一、陈留首义

我们知道,起兵讨董的提议,始于广陵射阳人臧洪。臧洪出身名门,才智出众,广陵太守张超专程请这位“海内奇士”出任郡功曹,功曹相当于太守助理兼人事主管,权限非常的大。当时不少太守都乐于请一位牛叉人物当功曹,委以政事,自己则甘作傀儡,不但轻松,还能博得知人善用之名。张超便是这样做的,广陵郡“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动任臧洪”。

“明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今王室将危,贼臣未枭,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

臧洪的慷慨陈词打动了张超,于是他带着臧洪到陈留去见兄长张邈,结果一拍即合。在张邈的引见之下,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也接受了臧洪的革命理念。

接着大伙便歃血而盟,由于各自谦让,结果主誓人推来推去变成了臧洪,联盟的主要参与者有五位: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曹操或许也在起事者之列,但由于当时没有官职在身,故而只能列席。

这个最初的讨董联盟,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领袖,但毕竟是张氏兄弟发起的,再凭借兄弟二人的实力,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张氏兄弟占有主导地位,并且张邈话语权最大。

不过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东郡太守桥瑁的加入。在《三国志臧洪传》中,一开始完全没有提到桥瑁这个人,到联盟成立时他却出现了。是他听到风声主动要求加入,还是另几位中有与他关系密切的人拉他进来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桥瑁的加入,是联盟扩大化的一个先兆,也是张邈话语权旁落的先兆。

二、三大势力

当时袁绍在渤海被冀州牧韩馥守得动弹不得,袁术刚出奔南阳,陈留的反董五人组不但是首义,而且是当仁不让的主力。

不过局势紧接着就发生了变化,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于是包括冀州牧韩馥在内的诸郡望风而动。联盟迅速扩张开来,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这六镇诸侯加入到联军中来,并共推袁绍为盟主。

除去上述六位,各地遥相呼应的更是不计其数,其中最积极的当属长沙太守孙坚。孙坚是臧洪之父——前扬州刺史臧旻的故吏,而且与董卓素有旧怨。孙坚北上之后,刘表填补了荆州的空缺,他在荆襄豪族的支持下迅速掌控了荆州局势,也与大家一道承认袁绍的盟主地位。

扩大后的联盟虽然实力更盛,但其实已经悄然分裂成三大势力,分别是屯兵河内的袁绍、盘踞南阳的袁术以及陈留的酸枣诸军。

而为这三大势力打头阵的则分别是王匡、孙坚和曹操,其中王匡还受袁绍之命杀了自己的妹夫胡母班,只因为胡母班是董卓派来的使者。

王匡

三位打头阵的先锋都和董卓的军队交过手,而且皆遭惨败,其中王匡在河阳津被董卓“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曹操在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孙坚则“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

孙坚

三、改换门庭

失利后的王匡回到泰山重新招募士卒,但他已经不愿意再做袁绍的炮灰了,而是准备改与张邈联合。

被打得灰头土脸的曹操回到酸枣,愤怒地指责“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的盟友们,结果张邈等人无动于衷。

失望的曹操只好“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和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馀人”,可惜到龙亢后发生了叛逃事件,跑得只剩五百来人,一路招募下来,最后也仅凑得千余人马。和王匡一样,曹操也对自己所在的阵营失掉了信心,他转投到袁绍旗下,屯兵河内。

曹操和王匡这两位先锋相当于互换阵营,不过孙坚还是矢志不渝的跟着袁术,他收拾残兵继续强刚董卓,终于“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并顺利进驻到洛阳。

由于曹洪与陈温关系非常铁,所以究竟是曹操出于袁绍的授意到扬州募兵,还是曹操募兵后才将陈温和周昕拉入袁绍阵营,我们暂时难以判断。但不管怎么说,陈温和周昕成了袁绍势力的一部分,并在日后卷入到袁绍、袁术兄弟之争,这里暂不赘言。

袁绍

四、重新洗牌

其实在曹操离开之前,酸枣联军已呈瓦解之势。

桥瑁为袁绍诈作三公移书,显然是袁绍一党。刘岱则一方面保持着与张邈的表面同盟,另一方面又“与袁绍、公孙瓚和亲”,以至于“绍令妻子居岱所,瓚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叭叭响。另外,在诸郡响应之后,袁绍堂兄山阳太守袁遗也进驻到酸枣。这样一来,首倡义兵的张邈瞬间便泯然众人矣。

不过张邈还不能算孤家寡人,除了弟弟张超以外,还有一位与他保持步调一致的,那就是济阴太守吴资。而且不久之后,形势又有了新的变化。

《续汉书五行志》注引应劭曰:东郡太守桥瑁负众怙乱,陵蔑同盟,忿嫉同类,以殒厥命。陈留、济阴迎助,谓为离德,弃好即戎,吏民歼之。

应劭的这段记载,显然与《三国志》中“刘岱与桥瑁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是同一件事。那么,陈留、济阴迎助的究竟是刘岱还是桥瑁呢?刘岱与桥瑁又发生怎样的矛盾呢?

应劭乃时任泰山太守,而且他后来投奔了袁绍,显然也是坚定的袁绍一党。但他却说“东郡太守桥瑁负众怙乱,陵蔑同盟”,我们不得不怀疑桥瑁的立场出了问题。

桥瑁领东郡太守多年,而刘岱兖州刺史是董卓擅政之后才任命的,桥瑁仰仗自己的资历与实力,对刘岱言语不敬甚至心生兼并之意皆有可能。加上桥瑁曾诈作三公移书,不排除他引以为功,四处宣扬。若如是,刘岱杀桥瑁,一则自保,二则树立权威,三则为袁绍杀人灭口。

汉末兖州区域图

张邈、袁绍、曹操这些人,相互都是知根知底的,不论与袁绍的矛盾是否公开化,桥瑁与刘岱的不和,张邈应该都是乐见的,必要时插上一手,从中取利也在情理之中。

应邵所说的“陈留、济阴迎助”这一句省略了宾语,从语法的角度来看,省略掉的这个宾语显然应该就是上一句的主语——东郡太守桥瑁。

正因为张邈和吴资迎助的是桥瑁,应劭才说他们“离德,弃好即戎”。当然,应劭这样说与他的立场密不可分,换到张邈的立场,又会是截然不同的说法了。史书上记载张邈“正议责绍”,或许就与桥瑁之死有关。

随着王肱领东郡,刘岱巩固了自己在兖州的地位,如果不出意外,他的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张邈。

那么,张邈又将如何应对呢?欢迎关注,我们明天接着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时期,讨伐董卓的联盟,是怎么促成的
十八路诸侯列表
臧洪(汉末群雄之一,共伐董卓,袁绍部下,后反袁绍,战败被袁绍所杀)
【秋雨轩品三国】三国第一义士当属臧洪!
结联盟臧洪歃血,举关东袁绍主盟——董卓(十三)
资治通鉴第六十一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