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安即是归处》:因为世事无常,心安即是归处!

他通透,朴实,纯粹,平淡,一生不为外物所扰,遵从己心,寂寞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他的世界并不孤独,因心有归处,而淡定从容;因无畏无惧,而潇洒自由。他是季羡林,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学家,他的人生智慧像一盏明灯始终激励着在俗世挣扎的人们。

曾经,我不明白通透是什么意思,直到我经历了婚姻挫折,终于明白人生原来都是人情世故堆积而成,曾经迷茫纠结了许久,直到最后大彻大悟,才终究学会释怀,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只有不够宽广的心。通透一词,在我即将而立之年,愈发能够体会其意境。

季羡林先生尚且不能明白人生是何种意义,我等凡人又怎能体悟,于我而言,也许人生就在于忍耐,不可能永远顺心顺意,也没办法追逐真理,只有学会放弃,才能过的潇洒自在。我们的人生都是被动的,主动的自我鲜少能够发挥作用,试问人生风雨无处不在,又怎能恣意妄为!

一: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梭罗

骄傲的人会主动退出,不是因为善解人意,不是因为爱得不深,而是怕亲眼见到自己被当成弃选项。洒脱也是另一种执着、对尊严的执着。你不是寡淡薄情,你只是不屑于纠缠。 ——苏芩

俗世中,好人与坏人,究竟该如何定论,普天之下没有明确标准,我曾经以为自己是个好人,就是凡事多为别人着想,起初,刚嫁人时,我心想也许我没有过家人的疼爱,在这个陌生家庭,我是能够有所期待的,但是时光的渲染后,我愈发觉得我是异想天开。原以为一味的付出,能够得到青睐,不曾想只不过是别人口中的笑谈。

季羡林先生说的关于人的好坏分类,我并不是完全认同,因为我深觉我只是普通人,远不应该做的太过无私,自私一点反而能将日子过得弥足珍贵。“我认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我不知我是否是在断章取义,但是我确实不认为普通百姓需要做到如此高尚,就我而言,当我被人伤害后,我瞬间明白过来,我最对不起的是我自己,完全没有做到让自我开心,是最为伤人之事。

季羡林老先生迟暮之年尚且不能够明白人生哲理,我才而立,就想明白其意境似乎有些异想天开。最近时日,我总在想人生到底有何意义,想我孤身一人远嫁他乡,原以为全身心付出的家庭却总是被他人指手画脚,内心深处无尽的不甘心。有时候,深觉人性难测,为何我读书多年,要被不识几个字的文盲教导,善良是什么意思,委屈我自己让你们开心?这是无解的难题!

青春期时,经常能看到如此言论,人的一生,如若只是辛苦几年读书然后就嫁作人妇,相夫教子等待垂暮,一眼看到底的人生何其苍白。然而在我将近三十岁时,我心中思绪万千,居然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还深觉安贫乐道最为智慧。究竟是我改变了人生,还是人生改变了我,我时常疑惑。

季羡林老先生在《心安即是归处》一书中说道“其中不走运的则是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僵,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人生如此苍白无力,又如此引人入胜,也许芸芸众生中,并非所有人能够理解人生意义,亦或者并非所有人觉得理解人生意义有多重要,能够吃饱喝足就为人生,我不知如何述说这种理念,自己似乎也被局限在这样的言论之中,无法释怀。

二:我坚信人应该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廖一梅《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小时候成绩好,别人说你是好孩子,成绩不好,说你是差生,以至于让成年后的你喜欢听漂亮的话,有人接受你就开心,不接受就世界崩塌,多听听自己吧,你不是为了别人的评价而活。——张皓宸

读书在我眼中,就是将内心深处无数难以叙述的语言进行灵魂沟通,因为人活一世,很多愁思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儿时,我就喜欢读书,因为家庭冷漠的缘故,我深觉只有在读书世界里我才能找到真正自我。待到成年以后,这种感觉令人愈发难受,本以为嫁为人妇,就可以找到一生中挚爱,无论是生活还是灵魂都能够有所交涉,然而也许是要求太高,这样的理念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淡薄。

我生活在一个读书改变命运的家庭,又嫁给一个读书无用论的家庭,自身喜欢读书,而先生又鄙夷读书,这种矛盾的现实让我觉得一切都是压力,试图改变只能是无功而返。曾经我以为一切的矛盾只在于男人和女人的差别,慢慢体会到原来是志趣的差异。读书应当是这俗世最为美好的事情,但是遇到读书无用论的人身上,百口莫辩。

季羡林先生在《心安即是归处》中还说到“知识面越广越好,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好,否则很容易变成鼠目寸光的人。鼠目寸光不但不利于自己专业的探讨,也不利于生存竞争,不利于自己的发展,最终为大时代所抛弃”。抛弃与否无所谓,鼠目寸光无所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理论就是除非我心甘情愿接受的思想,否则其他一切都是谬论,这种思想深深毒害着人们,但是不自知的人们无法从中汲取教训,也许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在于浑浑噩噩。

季羡林先生的人生智慧,豁达情思值得我们所有年轻人效仿,也许这种人生智慧只有在陷入泥潭时显得愈发重要,但是期许我们所有人能够引以为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季羡林:早日离开红尘俗世,摆脱毫无价值的人生,才是最好的选择
[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我为什么劝你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一位九旬老者的忠告:人老了才醒悟,真正的“晚年”凄凉,不是没朋友,而是这三点,希望你们能早点明白!
随心周六 | 季羡林《心安即归处》:当下即是生活
夜读丨季羡林经典的7句话,干净通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