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臣倾轧少主贪婪,谈谈刘裕北伐成果尽失的原因

引言

自从永嘉之乱后,中国的北方地区就长时间地被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所控制,汉族的百姓在这样的情况下受到了不少不公平的对待,因此他们对于东晋政府一直抱有期望,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北伐来收复失地,自己也能重新被汉人政府所统治。

西晋永嘉之乱

不过受限于国力以及东晋独特的政治形式,东晋政府在建立之后虽然进行了多次北伐,但是并没有取得什么实际性的成果。直到东晋末年,刘裕掌权之后,一方面国内的政治形势得到了肃清,另一方面北方的南燕,后秦等政权内部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给东晋北伐创造了极好的机会。

刘裕也没有让这些机会白白溜走,他先是征服了南燕,之后更是趁着后秦统治阶层内部出现矛盾的机会,对后秦进行了征伐。在王镇恶,沈田子等人的出色表现下,东晋政府军先后收复了洛阳长安两座重要的城池,让中原地区的百姓看到了统一中国的希望。但也就在这个时候,由于刘穆之的去世,刘裕不得不返回建康。其留下了几位大臣在长安辅佐自己的幼子刘义真,结果大臣之间出现内斗先后去世,这让长安城内的局势变得十分混乱,再加上赫连勃勃对长安发起了猛攻,东晋只得放弃北伐的成果,将长安城以及关中地区拱手送出。

宋武帝刘裕


刘穆之之死与刘裕的退兵

在北伐后秦的过程中,刘裕作为大部队的指挥并没有参与到太多战事之中,王镇恶敏锐的战术嗅觉让他仅仅凭借极少的人马就攻占了长安城,逼降了后秦皇帝姚泓。而此时已经获胜的刘裕并没有率领大军返回,而是继续进军到达了长安,并在那里留了下来,从这件事情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消灭后秦之后刘裕明显有着更大的追求,其希望能够以关中地区为基础,对刚刚收复的中原地区进行管理,并进一步达到统一整个北方的目标。

刘裕北伐路线图

这一点从刘裕对待关中百姓的做法中也可以看出,在消灭南燕的时候,刘裕虽然在谋士的建议下没有对广固进行屠城,但还是掠夺了不少百姓作为奴隶,并对城池进行了一定的破坏。而在进入长安城中之后,刘裕对自己的部下严加看管,禁止他们抢夺百姓的物资。

与此同时刘裕还和当地的百姓进行了积极的接触,了解当地的情况,这样的举动给予了关中百姓信心。刘裕建议东晋迁都洛阳的提议更是让中原百姓们看到了王室北归的曙光。从刘裕进入中原之后的种种举动来看,我们都可以得出确定的结论,那就是刘裕是想要以征伐后秦的战果为基础,进一步扩大东晋的疆域,并对中原地区进行治理的。

刘裕心腹刘穆之

但是刘裕的计划却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所打破,在刘裕身处长安的时候,其心腹大臣刘穆之突然病逝。在刘裕北伐的过程中,刘裕一直以来刘穆之帮助他控制东晋政府的决策,刘穆之的死让刘裕在建康的势力变得薄弱起来。虽然之后刘裕启用徐羡之代替了刘穆之的位置,但是他毕竟不能像刘穆之一样全权处理政事,重要的事务还要刘裕来过问。这让东晋的政府运转变得十分缓慢,而且刘裕也担心建康城中发生异变,自己的权力被司马族人重新夺回,便有了返回建康城的想法。

长安城墙

刘裕在离开之前,对长安城的防守进行了布置,他将自己的次子刘义真召到了长安,让他担任安西将军,都督雍梁秦三州军事。之所以其会让只有十二岁的刘义真担任如此重要的位置,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考量

  • 一是对于权力的把控。当时建康城内的情况还不甚明朗,如果长安城中的将领后面有了反对自己的想法,那么他很有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因此派自己的儿子来管理关中地区,才能让刘裕感到放心。
  • 另一方面刘裕收复关中的举动让当地百姓深受鼓舞,他们期望东晋能够一鼓作气平定西北地区。但是刘裕要离开的消息让他们十分沮丧,刘裕让自己的儿子坐镇的决定可以让百姓们看到刘裕继续开拓的希望,能够有效平息百姓的不满情绪。

东晋名将王镇恶

刘裕当然也深知自己儿子的能力是不足以胜任这个工作的,便给他留下了三名大臣辅佐其统治。其中包括在北伐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王镇恶,还有北府军出身的沈田子,毛德祖等人,参军王修被授予了长史的职位,负责帮助刘义真处理政务,之后刘裕便启程返回建康了。此事在《宋书·武帝本纪》中有如下记载:

'十一月,前将军刘穆之卒,以左司马徐羡之代掌留任。大事昔所决于穆之者,皆悉以谘。公欲息驾长安,经略赵、魏,会穆之卒,乃归。十二月庚子,发自长安,以桂阳公义真为安西将军、雍州刺史,留腹心将佐以辅之。闰月,公自洛入河,开汴渠以归。'

南宋重臣徐羡之

按理来说,刘裕给刘义真留下的这套臣僚班子能力是十分突出的,如果他们能够精诚合作的话,守住长安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由于王镇恶和沈田子等人关系不佳,因此在刘裕离开之后不久王镇恶就被沈田子杀死,后来沈田子和王修也相继被杀,导致刘义真身边既没有战将,也没有贤臣,那长安城的失守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重臣相害,朝堂空虚

在东晋消灭后秦的过程中,王镇恶和沈田子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是由于王镇恶是第一个进入长安城并逼降了姚泓的人,因此其被视作首功之臣,这让沈田子一直记恨在心。而且王镇恶的出身和沈田子等人不同,王镇恶的祖父是前秦名相王猛,其在苻坚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严明刑法,消弭民族矛盾的种种举措让他在中原地区百姓中有着十分崇高的地位,因此王镇恶在当时也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前秦名相王猛

而沈田子则是东晋人士,出身低微,其祖父和叔父们都是参与了孙恩之乱的叛贼。他本人也是依靠跟随刘裕南征北战才获得了当时的地位。由于中国南北方分裂时间过久,因此南方百姓和北方百姓之间存在一定的不信任感,这也体现在王镇恶和沈田子之间。沈田子以及其身边的北府军将领一直怀疑王镇恶有不轨的企图,再加上沈田子对于王镇恶的厌恶,其对于王镇恶的怀疑日渐加深。

东晋将领沈田子

在刘裕离开之后不久,胡夏国主赫连勃勃在王买德的建议下对关中地区发起了进攻。当时负责镇守渭阳沈田子本应率军抵抗,但是其却因为惧怕而撤退带了刘回堡,丢掉了渭阳城。这让王镇恶大为光火,沈田子在得知王镇恶对自己的表现不满之后,进一步坚信其将要对自己有不利举动。于是沈田子假装邀请王镇恶到傅弘之的军营中商讨军情,在王镇恶前来之后就将其杀死。此事在《宋书·王镇恶传》中有如下记载:

'虏甚盛,田子屯刘回堡,遣使还报镇恶。镇恶对田子使,谓长史王修曰:'公以十岁兒付吾等,当各思竭力,而拥兵不进,寇虏何由得平!'使还,具说镇恶言,田子素与镇恶不协,至是益激怒。二人常有相图志,彼此每相防疑。镇恶率军出北地,为田子所杀。'

东晋名将傅弘之

傅弘之逃出之后将此事告知了刘义真和王修,沈田子认为他们能够理解自己的做法,但是其在面见刘义真的时候却被王修抓了起来。王修指出其擅自杀死重臣的罪过将其处死,让毛修之代替了他的职位。在沈田子被杀之后,王修派遣傅弘之领兵出战,在池阳击败了夏军的统帅赫连璝,缓解了长安城中的危急形势。

如果说王镇恶的被杀是由于自己的大意以及南北方将领的互不信任,那么沈田子的被杀就是因为其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在他看来,王修这样的南方臣子一定和自己一样感受到了王镇恶的威胁,因此自己除去王镇恶其实是帮助东晋军中的南方集团稳定住了形势。但是他没有看到在当时相比于王镇恶的反叛,胡夏的进犯才是真正的威胁。而且之前刘裕的种种行为也确定了发展北方的方针,此时还纠结于阵营差别的沈田子其实已经犯下了大错,这也是其被王修处死的根本原因。

强悍的胡夏军队

在沈田子和王镇恶相继被杀之后,刘义真身边的辅政大臣王修就成为了关中地区权势最高的官员。当时刘义真对于群下的赏赐往往没有节制,王修常常出面制止,这引起了刘义真左右侍从的不满,他们诬陷王修和王镇恶勾结谋反,借刘义真之手除掉了王修。

王修之死让长安地区的政局发生了剧烈的震荡,一方面刘义真身边没有了可靠的谋臣,让政治秩序出现了混乱。另一方面,三位辅政大臣先后被杀让其余官员变得人心惶惶,他们担心相似的命运迟早有一天会落到自己的头上,因此其中的不少人都逃出了长安城,这让当地的官僚体系出现了人手不足的现象。

越来越糟糕的朝局让年少的刘义真十分害怕,但是这时的他没有选择重用傅弘之等大臣,而是将部署在长安周边的防御力量全部移入长安城,这让其西边的地区在很短时间内就被胡夏的军队所占据。在咸阳被占领之后,长安便彻底变成了一座孤城。

胡夏国主赫连勃勃

在刘裕回到建康之后,其留给刘义真的几位辅政大臣先后被杀,这让长安地区的政治形势急转直下,给了赫连勃勃夺取长安以及关中地区的机会。在刘裕离开之前,其就已经看出了北府军团体和王镇恶之间的嫌隙,但是他却希望双方互相牵制,来保证朝局的稳定,没有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得不说这是刘裕的一个重大失误。而刘义真杀死王修的举动更是将关中地区的局势彻底推向了深渊,可以说长安的再次陷落和刘裕父子都有一定的关系。

刘义真的逃亡路与北伐成果的丧失

在长安城被包围之后,年轻的刘义真并没有出城与胡夏大军决一死战的勇气,当时他更在意的是如何逃出这个凶险的地方,不过没有刘裕的命令,他还是不敢擅离职守。在刘裕得知胡夏围困长安的消息之后,爱子心切的刘裕派遣朱龄石前往长安接替刘义真,并传达了让其返回江南的命令。

东晋将领朱龄石

在朱龄石到达长安之后,刘义真便立即动身离开长安,但是他在离开之前还搜刮了长安城中的财物,并打算将这些物资一并运回江南。当时傅弘之负责保卫的任务,他多次提出带着这些财物会拖慢行军速度,是十分危险的行为,但是刘义真不为所动。

东晋军队大战追兵

后来胡夏军得知了刘义真出逃的消息,便派遣赫连璝率领三万人追击刘义真。傅弘之等人为了保护刘义真不得不与夏军权全力拼杀,最终因兵力不足被擒,刘义真的队伍也被赶上。不过由于天色已晚,刘义真得以幸免于难,躲在草丛之中。后来其被参军段宏寻得,两人便一道趁着夜色逃离了夏军的追捕。此事在《宋书·武三王传》中有如下记载:

'日暮,虏不复穷追。义真与左右相失,独逃草中。中兵参军段宏单骑追寻,缘道叫唤,义真识其声,出就之,曰:'君非段中兵邪?身在此。'宏大喜,负之而归。'

在刘义真离开之后,由于其残暴贪婪的行径引起了长安城中百姓的不满,人们开始帮助胡夏的军队攻击东晋将士。朱龄石见大势已去,只得逃离长安城,跑到了潼关,而长安也被赫连勃勃所取得。

刘裕北伐取得长安是东晋历史上最重要的战果之一,但是刘裕处于保护自己政治地位的目的,让年幼的刘义真防守长安。由于刘义真和其左右侍从的贪婪,让长安城再次失陷,东晋和刘裕的政治形象也被严重破坏。在北方百姓眼中,东晋的政治正统性遭到质疑,他们对于南方汉人政府的信任出现跌落,这为之后南北朝的分立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刘裕对于权势的贪图葬送了北伐的成果,更葬送了其统一中国的可能。

胡夏军队攻陷长安


结语

刘裕作为东晋末年的枭雄人物,其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战略眼光都是独一无二的。其发动的北伐成功地击败了后秦并夺回了包括长安,洛阳在内的大片失地。如果能够对这些地方进行妥善治理的话,那么中国的统一可能就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由于其对权势的执念,他在刘穆之去世之后选择回到建康,并选择让自己的幼子刘义真镇守长安。这样的决定让长安城的政治局势变得十分不稳定。虽然刘裕为长安留下了王镇恶等出色将领,但是其对于将领之间的矛盾视而不见,反而希望以此来平衡他们的权力,保证刘义真的地位。这样的选择最终还是遭到了反噬,王镇恶,沈田子相继被杀,让长安地区的防御力量大大折损。

而受到限制减少的刘义真更是在小人谗言的影响下杀死了长史王修,让长安的政治秩序彻底崩溃。没有人管束的刘义真开始劫掠百姓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让他以及其继任者都无法再在关中地区立足。刘义真的糟糕统治断送的不仅仅是北伐成果,更是东晋以及之后南朝统治者的声望,这对于占据帝王正统的南方帝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参考文献

1《宋书·武帝本纪》

2《宋书·王镇恶传》

3《宋书·武三王传》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翰林史苑 独家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攻占长安到败北长安 刘裕吃了什么样的苦头
你杀我,他杀你,离成功最接近的北伐就这么毁于窝里斗(刺客系列)
北伐!北伐!复见汉室王师,关中父老泪涕零
名叫镇恶的这位猛将立下不世奇功,但险恶的人心他又如何镇得住?
从荡气回肠到狗血落幕,刘裕的关中方略问题出在哪里?
赫连勃勃大败晋军入主关中,他的死改变了历史走向,刘裕无可奈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