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古代守城战杂谈,三国版“八百壮士”

三国最经典的一场守城战。莫过于张辽守合肥,以八百人,力挫吴军十万兵锋,然后逼得孙权无功而返。

八百对十万,张辽怎么敢这样做?又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迷们对这场战斗,多是熟得不能再熟了!

然而,古代守城战中兵法中的战术原则、细节等等,还是很值得聊一聊的。

古代战争,战斗主要形式无非三种。野战、攻城、守城。军事行动,全是围绕这三者而展开的。

守城怎么守?

有敌军大举来攻,我若拥兵困守城内,坐等敌军攻城。那么,任我有强兵与坚城,这城也是难守的。

因为敌军若来攻城,那么至少有多我三倍以上兵力。敌众我寡,困于孤城,军中士气就会逐渐低落,军士心气一散,这仗就不好打了,城也难守了。

故而,古代兵法中,论守城战有二。

一曰:守城必立寨。

就是要在城外立寨屯兵,以为犄角之势。

敌军攻城,我出兵袭其侧背,使其无法全力扑城。敌军攻寨,我城中之兵出击援应之,使敌无法全力攻寨。

这叫外无可战之兵,内无可守之城。但用此法守城,有个前提:就是守军须有充足兵力。若敌我众寡悬殊,那就不可行了!

那么敌我众寡悬殊下,怎么守城?这就是第二种方法了。

二:若敌大举来攻,而我军兵少,土卒多恐。则我当选锋拔锐,趁敌立足未稳,先以劲卒逆击敌军,以挫其兵锋。使我军心振奋,然后城可守。

张辽守合肥,用的就是这第二种方法。

因为合肥守军兵力只有七千。而孙权却集合东吴各路将领,聚大军而来,号称有十万众。实际,五万战兵,那是绝对不会少的。因为吴军的名将,几乎全来了。

所以,城外立寨、以犄角之势守城的方法,是不可行了。

历史趣味,全在于细节。下面来聊聊此战开始前后的细节。

护军薛悌与曹操的锦囊妙计。

“锦囊妙计“还真不是戏文中的桥段。

曹操在西征汉中前,意料孙权会趁虚来犯合肥,写了一道军令,置于锦囊之内,并封好,然后上写四字:敌至乃发。

这锦囊交给了驻合肥军的护军薛悌,明令,只有敌军来攻时,才能拆开锦囊。

曹操有既有命令,直接预先下达就是了嘛,为何要整得如此神秘感?这事,等等由张辽来解释了。

我们先扯一扯,这护军是个什么官职?

东汉的军事制度,每一军设护军一人。

职责:(1)将君王的命令督促执行。(2)应该就是替君王监察诸将之意。

东汉诸军中的护军,又与后来的监军不同,监军权力与将军同,甚至还能凌驾将军之上。而护军地位远低于将军,他是不能直接指挥军队的。只负责向将军提出建议,无决定权。将军可以否决护军,但护军也可以向君王直接汇报。

后世监军,大多是只读过些兵书,而无实际亲身战斗能力的文人宦官。

而东汉的护军,却也是能身临直接战斗的。屡有临阵先登斩将者。两汉士大夫,少有弱不经风的纯文人。这是又一不同之处。

接下来,孙权大军兵临城下。驻合肥的将领们要拆锦囊了。

合肥城中的七千兵马,分別由张辽、乐进、李典三将统领。

而敌军十万来攻,七千人守城。而且曹军主力让曹操带着西征去了。援兵不知几时有,城内军民们人心惶惶,那是难免的!

于是,三将与薛悌共拆锦囊,只见军令这样写道:孙权来攻,张辽李典出战,乐进守城,护军勿得与战。

诸将本充满了期待,以为锦囊内有妙策。结果一见此令,心道:

“得,没有援兵,这还是得靠我们自己死战。”,皆一头雾水,大惑不解。

唯有张辽说道:

”丞相远征在外,忧我等心存恐惶,则士无战心。如此等援兵来时,城早已为敌所破。故而,以锦囊置此策,为的就是安众人之心也。如今大敌当前,应趁其未合时,先行逆击,挫其锐气,然后我军士卒心定,则城可守。这本就是用兵之道,诸君尚有何疑?”

众人才恍然大悟。李典与张辽素有不和,此时亦赞同张辽,张辽还担心李典不服军令,李典慨然曰:”典何敢因私而废公事耶!”

于是,张辽募集军中敢战者,选得壮士八百人,这就是古代的选锋,每临大战,便从各营中募选最勇武的锐士组成突击队。

选锋完毕,还连夜宰了头牛,以酒肉犒赏即将出战的士卒。平时,古人可不能随便宰牛的,军民也严是禁饮酒的。

下面,就是史书浓墨重彩记录的,这场八百人突袭十万人的战斗过程。

次日凌晨,张辽与八百选锋披甲执兵,出城直向吴军扑去。

张辽执铁戟,身先陷阵,手杀吴兵数十人,斩将二员,攻破吴军营垒,一直突至孙权麾盖之前。

麾盖,就是旗帜仪仗。君主与诸军大将,各有不同麾盖。

孙权左右,卫士众多,却为张辽勇武所震慑,俱大惊失色,手足无措,无人敢前出与张辽争锋。于是,拥着孙权退至一高坡之上守御,孙权以大将之尊,恐惧之下,也拿了杆长戟在手上,以作自卫。

张辽在坡下冲杀,大呼自己名号,并斥骂孙权曰:可敢下坡一战否?

孙权不敢动。又见张辽兵少,于是用旗号调动军队,合围张辽。前后聚围数重,围得密密麻麻。而张辽战意愈奋,左右冲杀,锐不可当,一次急前突击,便率随行卫士击破了几道包围。

而余部却仍在重围之中激战,见张辽已率卫士们溃围而出,众人齐声大呼:”将军欲弃我等乎?”

张辽闻部众呼声,又率卫士们返身,重新又杀入了重围中,与余众会合,军士振奋,并肩死战,挡者披靡。从早晨战至中午,吴人为之夺气,于是张辽率部突出重围返城。

合肥城中,守军鼓舞,畏战之意顿去。而孙权驻城下十日,见城已不可破,只得退兵回吴

合肥城外这场突袭战,规模不大,却是在战争史中,能被列为经典战斗前十的。中国文化,自古重排名。而张辽在曹魏五子良将中排名第一,那也决不是随便而成的。

合肥之战,就如同是对兵法中所言:“我孤军守城,遭强敌来犯,当先挫敌之锐气,而后城可守。”这一守城战术原则,做了一次教科书式的示范。

而大将的战斗决心、以及部队的训练有素。二者缺一不可。

这场战斗,还有几个细节,去探讨一下,也是很有味道的。

张辽的八百人,是步兵还是骑兵?

史书未明确说。只是含糊的说了句:文帝以辽所从破吴军应募步卒皆为虎贲。

于是,多以为张辽的八百壮士是步兵。

其实可以这样理解上面那句话。就是把八百人中的步兵,升为了虎贲,但其余还是有骑兵的。

按军事逻辑推演,若这八百人全是步兵,是很难完成这种任务的。

凡攻城的敌军驻地,离城起码四五里。因为要防城中守军逆袭,所以要与城池保持足够的预警距离。

而张辽选择凌晨出城突袭,就是为了保证袭击的突然性,方能趁敌不备,一举击破敌营防御工事,直杀入敌营中,打敌一个措手不及。

凌晨,乃人最疲惫懈怠之时。现代战争的突袭时机,一般也选在凌晨。这一点,古今一样。

还有,古代大军驻营,绝不是数万人挤在一座营垒中。而是以营为单位,每千人为一营,筑一营垒。诸营依次相连,一万人,就有十座营垒。大军十万,连营上百。这也是“营”字的由来。

如果张辽率领的突击队是步兵。

那么先徒步行军四五里,然后靠近敌营,发起攻击、破寨,再连续击破敌军数道营垒,直逼近孙权中军营。这是很困难的。

既为突击队,必然是披重甲的,以常规推测,士卒的铠甲负重连兵刃,负重将不少于三四十斤。

步行攻击,速度慢。攻破一座营垒之后,敌军其他营中的反应速度,将会超出袭击者的攻击速度。如此,是很难连破数营,直扺孙权麾前的。

如此,从早晨到中午,激战半天,然后又要击破反应过来之后的敌军重围,又穿营而出,再徒步急行四五里,返回城中。这的体力消耗,对承受力真是个极大考验。

且久战疲惫、一旦撤退时,让敌生力军咬住追击,那就非常危险了,弄不好,撤退就会变成溃退,众军士争相逃命了。

如果八百人全是骑兵。骑兵出动,动静大。要想不让敌岗哨发现,袭击敌军营垒,很难。破袭营寨壁垒,亦非骑兵之长。

如果八百人是步骑配合。那么骑兵远处待机,步兵隐蔽接敌。步兵袭破营垒,然后骑兵冲击,步兵再结阵推进,掩护骑兵。如此交替前进,相互支援,再交替而出。倒是有可能做到全功而退的。

古代步骑配合战斗,犹如现代战争中的步坦协同,步炮协同战术进攻。考验的,就是指挥员的能力与连队的训练。

那样的话,合肥这场突击战的成功,就完全取决于张辽的临阵指挥能力,与他麾下部众的训练水平了。

图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张辽止啼典故有何含义
张辽VS凌统,战神碰到了拼命三郎——第十二章:纷争(5)
三国时期,守城名将有哪些人?
张辽:了不起的“辽来来”(武庙七十二将系列)
名将张辽一战震江东、张辽威震逍遥津 DM
张辽的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