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中的三类十五种浪费现象

人们把物资、时间等不能尽其用,白白损失掉的现象称之为浪费。浪费现象对于国家建设、人们的生活危害之大,是人所共知的。学校的教学有没有浪费的现象呢?同样也存在着浪费的现象。所谓教学浪费,是指那些不从实际出发,既费时间,又不见效,学生一无所获的现象。它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室邓治安老师将教学中的浪费现象,举例了如下三类十五种:

第一类、由于教师教学思想不端正而导致的教学浪费。

1.教不管会。

有的教师只知道学生上课,至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则不予重视。不留心学生的学习实际,不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不进一步调整教学。结果是课堂欠债越来越多,已知和未知的距离越来越远,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吃力。

2.教不适度。

有的教师为应付统考,增加了教学难度。如给一年级小学生讲什么名词、动词、形容词……低年级学生搞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高年级学生作文要求语言优美、文字精练等,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3.欠债不补。

教学中,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没有达到计划要求,教师不能自觉地去弥补。比如,按大纲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就应达到“正确地朗读”,但不少高年级学生仍达不到;按大纲要求,低年级学生就要学会说“完整话”,但有些中年级学生尚不会说完整话;按大纲要求,中年级学生要形成段的概念,学会分段和概括段意,但有些高年级学生,仍达不到这些要求。对这些教学欠债现象,有些教师不注意弥补,总是在欠了债的基础上去教新知识,影响了教学效果。

4.“回勺”课。

这是指那些为应付上级检查而上的重复课。本来课已经上过了,该讲的讲了,当练的练了,可是上级来检查,拿新课又怕出漏洞,于是,就让教师把讲过的课再重新讲一遍。这样的课,教师教起来轻车熟路,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关”轻易而过,上级满意而走,学生却收益甚微。

第二类、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导致的教学浪费。

5.浅题深教。

如有的教师讲“粥”字,说:“什么是‘粥’呢?就是用少量的米,加多量的水,经过熬煮做成的食物。“还有的教师讲“胳膊”一词说:“‘胳膊’不是从肩膀到手腕这一段。”“粥”、“胳膊”等词,本来是孩子们呀呀学语时就已经了解的,根本不用讲解,可是教师却用复杂繁琐的定义法去教给学生。这种教学,白费了力量,空耗了时间。

6.机械训练。

这是指那些一味看重作业量而忽视揭示规律和培养学习兴趣的作法。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将同一个字写十遍乃至更多遍;让学生整篇整篇地抄写课文。既不提示写字、阅读等方面的方法、规律,也不考虑怎样保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是不但浪费了学生许多时间,而且学生原有的学习兴趣也因乏味的训练而消退了。

7.讲而不透。

指的是教师对概念及知识或训练要领的讲解没有恰到好处地揭示出概念及知识要领的真正内含,使学生一知半解,对知识的运用,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8.练而不实。

有些课堂虽安排了一些练习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练习并不扎实,有的热闹一阵,有的草草收兵。比如,有的课堂安排学生讨论,多数学生还没有发言,“讨论”就结束了;有的要求学生练习朗读,既无示范,又不做具体指导,学生空忙一阵,没有掌握要领。这样的练,或图热闹、或做样子给听课的人看,学生所获不多。

9.重复训练。

指的是教者教学时缺乏计划性,哪些技能练过了,哪些技能需要反复练,心中无数,以至出现了已经掌握了的技能还要机械地反复地练的现象。如某些关联词语,低年级就学了练了,到中高年级还要进行组词、造句;某些标点,虽大纲作了年段的安排,但教学中也有随意安排的现象。这些重复训练,没有在更高的层次上训练学生的能力,无疑也是浪费。

10.学练不一。

比如有的班,课堂上学的是分清主次,而课后练的是组词造句;课堂学的是记事文章,课后写的是记人的作文;有的课文明明是主人公在想象,而作文时却要求作者去想象……这种学练不一的现象,实际是教学缺乏目的性的表现,它把知识和能力割裂开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形成能力又无基础。同样,白白浪费不少精力。

11.不加联系。

“联系”是教学中“通达彼岸”的桥梁。有了这个“桥梁”,学生才能由旧知到达新知,由已知到达未知。否则,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就成问题了。在实际教学中,不加联系的现象是很多的,如,教一个合体字,不联系有关的部首和偏旁;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不联系上下文,也不联系有关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作文教学,不联系学过的、相关的阅读知识,等等。这样的教学,由于缺乏“搭桥”工作,使新旧知识之间,已知与未知之间,出现了一道鸿沟,学生难以逾越,虽费时不少,但收获不多。

12.不加巩固。

教学中的巩固实际是加深、稳定教学成果的过程,它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重要的。而实际教学中不加巩固的现象也是举目可见的。不少课堂根本没有巩固这一环节,课后作业又常常不着眼于所教内容的巩固。这样教,正如战争中只夺城而不守城一样,往往使到手的成果得而复失。

第三类、由于教学基本功的欠缺而造成的教学浪费。

13.知识性或观点性错误。

此类情况在教学中出现甚多。据有关调查,一所学校的教学,大约5%的课时,有或多或少的知识性或观点性错误。有的教师一节课共教四个生字,竟写错了三个;有的教师讲《给颜黎民的信》,说敌人所以恨鲁迅,因为鲁迅是五烈士的好朋友。有的教师讲《我的战友邱少云》,说邱少云所以是伟大的战士,因为他牺牲了。至于读错字音,写错字形等现象就更多了。知识性和观点性错误对学生影响极大,因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很有威信,一旦“先入为主”,造成错误,就会给学生以后学习带来损害,学生以后知错也难改。

14.教不得法。

比如,不少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只会提“这句话要用高兴的语气去读”,“这句话要用骄傲的语气去读”等等朗读要求,但“用高兴的语气读”读出来是什么样,“用骄傲的语气读”读出来是什么样,学生并不知道,教师也不做示范,所以,学生还是随心所欲地读,没有达到指导朗读的目的。

15.分析理解能力欠缺。

有些教师不能正确地理解教材,听不出学生发言中的正确与错误所在,看不出学生作业中的成绩与问题。因此也就不可能给予正确有力的指导。

教学浪费的现象危害极大,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这些现象有的出于教师知识的欠缺,有的来自教师能力的匮乏,还有的属于教师理论水平的不足。因此,要减少乃至消灭这种浪费现象,需要广大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驾驭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注:本文是根据相关资料编写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71-73)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B·A苏霍姆林斯基-1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古诗教学,有必要探究适合孩子的知识结构
老胡观点:与一名教师的选题对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