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葛亮和鲁肃都有各自的隆中对和榻上对,世人为何认为诸葛亮的战略目光要高于鲁肃呢?

诸葛亮和鲁肃都有各自的隆中对和榻上对,世人为何认为诸葛亮的战略目光要高于鲁肃呢?

说起这个问题,其实是几个方面促成的。

一是陈寿的《三国志》突出诸葛亮,压制别人

陈寿著《三国志》时,遵从西晋王朝的懿旨,突出了诸葛亮的光辉形象,故意压制了三国别的人物,比如曹操、孙权手下的那些谋士的能力和智谋。其中也包括东吴的杰出战略家鲁肃。

那么,陈寿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1,大家都知道,司马家族建立的西晋王朝,是从曹家篡夺来的;曹家的魏国,是从东汉王朝篡夺来的。因此,西晋王朝一立国,司马炎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个现实问题,他非常担心别人也效法曹家、司马家的做法,便急需要树立一个既忠诚、又有治国能力的高智商人才作为典型,说愚弄人民也行,说教育人民也罢。反正这时候司马家族最害怕的,就是像曹家和他司马家族这样的不忠者、反叛者。

2,个人猜测,司马炎还有一个原因,他心里非常感谢诸葛亮。我们知道,在曹魏时期,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一直接触不到军权,即使司马懿偶尔带兵出征,回来后马上就被解除了兵权。可见,曹魏对于兵权管理还是很严格谨慎的。诸葛亮六次北伐,前三次都是大将曹真在带兵抵御。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曹真病逝,西线郭淮抵挡不了,曹家无奈,只好派出司马懿常驻西线。这就给司马家族掌握曹魏军权创造了绝佳条件。这也是后来司马家族得以篡夺曹魏天下最有力的基础。

3,诸葛亮在司马炎的头脑里,是最合适的人选。诸葛亮一生忠诚于刘家,刘备去世,又受托孤之重辅佐刘禅;文可安邦,武能定国,又毫无野心。这是司马炎最看重的忠臣形象。司马炎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是有诸葛亮那样的人辅佐,我就不用每天这么辛苦了。”

因此,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把许多人的智慧、能力都加在了诸葛亮的身上,也就不奇怪了。

二,宋元话本,是从半真半假的传说里吸取营养

宋朝开始的那些话本,大多都是按照陈寿《三国志》的精髓创作、改编的,因此,《三国志.鲁肃传》尽管叙述上比较接近于鲁肃的事迹,但又写的平淡无味,不适合跌宕起伏、生动有趣的话本人物形象,不容易引发听众共鸣。这也是鲁肃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的一个原因。

三,《三国演义》小说的推波助澜

1,《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先生在撰写小说时,依据《三国志》原意、宋元以来的话本,以及人们头脑里已经形成的固有思维,大家都喜爱诸葛亮这个形象,在小说中也只能故意夸大诸葛亮的能力,约束了鲁肃的历史功绩和能力。甚至把孙刘联军联合抗曹时鲁肃的谋划作用,强加在了诸葛亮身上。

2,《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西蜀是延续了东汉王朝正统,诸葛亮是西蜀军师、丞相,自然会大书特书。而鲁肃服务的对象是东吴,既不属于篡汉,又不是正统。因此在《三国演义》里,把鲁肃描绘成了一个忠厚老实、唯唯诺诺的长者形象,作一个边缘化处理,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实,在整个三国演义历史的进程中,真正促成并一生维护孙刘联盟的人,正是这位东吴的战略家、社会活动家、外交家鲁肃。

四,鲁肃简历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出生于豪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可见,鲁肃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人。他能文能武,武术里最擅长的是骑马射箭,还能带兵打仗。在文的方面,鲁肃擅长的是战略方面的构想。

五,豪侠仗义的鲁肃

鲁肃一生生活富裕,又豪侠仗义。在东汉末年乱世之中,他不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以周济穷困,结交贤者。为此,他深受乡民拥戴。

周瑜因缺少军粮,听说鲁肃的名望后,来跟鲁肃借粮。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说出借粮二字,鲁肃毫不犹豫,用手一指其中一个圆仓:“这个仓里的粮食,给你了。”从此以后,周瑜和鲁肃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六,投奔孙权,提出“榻上对”和孙刘战略联盟

公元200年,周瑜把鲁肃推荐给孙权,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到孙权麾下。孙权见了鲁肃,十分欣赏,和鲁肃“和榻对饮”,这就是历史上具有战略意义、著名的“榻上对”

鲁肃向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使孙权对鲁肃顿时肃然起敬、刮目相看。可见,三国鼎立的最早提出者,就是鲁肃。这也就是后世称鲁肃为杰出战略家的依据。

直到建安12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至少比鲁肃提出“鼎足江东”的构想晚了七年。

当时,面对曹操大军即将赶到,东吴所有文官武将都认为应该学刘表儿子刘琮,投降曹操。

孙权不悦,问计于鲁肃。鲁肃回答:“我可以投降曹操,你不能。我投降了曹操,一无性命之忧,二可以封官。但你不能投降。你投降,连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没有了。”

孙权非常赞同鲁肃的意见,感动鲁肃的直率,认为鲁肃是上天给他孙权送来的大才子。

鲁肃乘机提出,曹操乃虎狼之师,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北方大部领土,兵多将广,如果仅凭东吴一家之力,无法应付,只能联合刘备,形成战略同盟,共抗曹操。并主动要求去荆州联络刘备。刘备派诸葛亮跟鲁肃去东吴见孙权。这就是孙刘联盟的经过。

七,赤壁大战前后

赤壁之战时,鲁肃担任参赞校尉,帮助周瑜运筹帷幄、出谋划策,终于在赤壁大败曹军。在赤壁之战后,鲁肃又提出把荆州借给刘备驻扎,以充分表达东吴对孙刘战略联盟的诚意。

周瑜去世前,鲁肃接替了周瑜的位置。

八,周旋在荆州

这时鲁肃与关羽邻界统兵,疆土犬牙交错,多次发生摩擦。鲁肃为顾全大局,减少摩擦,总是以友好的姿态安抚双方,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

后来,鲁肃为了彻底解决问题,主动邀请关羽见面,并提出各自将兵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将军们带着单刀参加会谈。鲁肃做出决定后,部下将领怕出变故,劝鲁肃不要轻蹈险地,担心关羽不讲信用,杀害鲁肃。鲁肃毫无畏惧地说:“事到今日,应该把话说清。刘备辜负国家,是非尚未论定。关羽又能怎么样呢?”毅然赴会。这就是《三国演义》“单刀赴会”的原型。但主角不是关羽,而是鲁肃。

后来,在鲁肃的促成下,吴蜀两家议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孙、刘休兵罢战,史称“湘水划界”。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孙权亲自为他筹办丧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诸葛亮也为他举哀。

这就是鲁肃的一生。即使是鲁肃去世以后,东吴的许多战略决策,都是按照鲁肃生前意愿执行的。

综上所述,鲁肃在后世人们的眼里,名望和战略眼光不如诸葛亮,是历史诸多原因造成的,并不是历史的真实。历史上真实的鲁肃,不仅是东吴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外交家,还是一位统兵作战的大将军,这可是三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人物,不管是从哪一方面说,鲁肃都不输于诸葛亮。以我个人愚见,鲁肃的文治武功,只可能在诸葛亮之上,不可能在诸葛亮之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榻上策、周瑜的天下二分之计,孰优孰劣?
三国:不把孙权当干部?从鲁肃《榻上策》看诸葛亮《隆中对》的一厢情愿
诸葛亮的隆中对,周瑜的二分天下,鲁肃的榻上策,究竟谁优谁劣?
鲁肃:智商堪比诸葛亮,出于两个原因,却被罗贯中描绘成老实人
精读《资治通鉴》细解谋略家鲁肃,纠偏“单刀赴会”的张冠李戴
被忽略的三国真智者,帮孙权定下比《隆中对》更实在的战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