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子不教,父之过”应出自《三字经》启蒙训导文章,对于少年儿童的“仁义礼智信”和“忠孝友悌”等道德修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原文为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此问题中稍改一字也无伤大雅——姑且以提问者“子不教,父之过”来贯穿全文回答此问题吧!

子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生养孩子却未尽到教育责任或者教育效果不好,这是父亲的过错。这在古代“三纲五常”中“父为子纲”情况下,绝对适用。因为在“纲常”礼教等严格约束下,一般都很遵守相关规定,对于违反道德文化规范的行为轻易不会逾越,从某种意义上讲,古人的规矩意识和自律意识还是很强的。在现代化时代,虽不再强调“纲常”理念,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受的教育以及言行举止、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等都与父亲的言传身教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子不教,父之过”此话依然没有过时。

一、父亲的言传身教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人的一生最早接触最多的是父母,父母无私的爱会让孩子有很强的依赖信任感,而母性的“如水之爱”绵绵不绝,使孩子融于心而历于行,父亲的“如山之爱”默默无闻,使孩子纳于思而敬于行。孩子虽然可以和母亲更加亲近,这是因为母亲柔和有加,但对于父亲却是亲而敬之,这是由于惧于父亲的威严(泛指普遍情况,不言个例)。同时,父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孩子从启蒙到青少年成长期的有形或无形教育尤为重要,可以说,对于孩子行为举止、谈吐素养、道德品行、思维方式、为人处世等都会影响。无论是有意无意的言传身教、熏陶引导,日复一日,“润物细无声”,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学会父亲的很多东西。如果一个父亲勤奋善良、积极向上、心态平和、谦虚谨慎、气度有加、道德修养很好,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即便不去主动教导,也会“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相反,如果一个父亲懒散凶暴、怨气冲天、思想极端、狂妄自大、心胸狭窄、品行不端,那么,会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让孩子“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影响个性及行为规范、言行举止及思想等。此外,一些生活细节,父亲自动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孩子。

二、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受父亲的影响会贯穿始终。

人在成长过程中受父亲熏陶定型占比不小,在后期漫长独立处世过程中,无论怎么改变,一生在骨子本性里都会随时流露出受父亲影响的一些或好或坏的理念、行为——这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很多人在考学或打工、成家立业之后,后面漫长人生中接受父亲熏陶教育不多,也在学习、工作、社会、实践环境中经历新的淬炼和成长平台,但言行、习惯中从小受到父亲影响的举止、思维时不时地会流露,这是不争的事实。比如,一个父亲待人真诚、热情有礼、语言得体,没有不良习惯,那么,孩子无论将来到哪里接触什么环境,这些良好的修养也会相伴到老;相反,如果一个父亲喜欢爆粗口、暴躁易怒、不讲究卫生、思维偏激爱怼别人,从小孩子在无意模仿中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以后尽管在良好环境中生活,但要想改变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确实是难上加难了!当然,也不可否认,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父亲有粗暴懒惰、酗酒滋事等很多恶习,但孩子在这样环境影响下,却与父亲截然不同——各方面都优秀——这或许有老师和其他亲人、同学等的教育、引导和交流以及孩子自身“免疫力”强、思想开阔等综合因素吧。

总之,“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依然没有过时——这是人性和成长环境所决定的。也希望天下的父亲都做好孩子的良好榜样,对孩子负责,以良好的心态、思想、境界、情怀、品行等以身作则、示范引导,教育孩子茁壮成长成才;也希望天下孩子也做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奋发进群,有所作为,成为社会栋梁。

谢谢大家!

2020.7.14即草于西安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俗话“猫来穷,狗来富”啥意思,有道理吗?
无德,何以从教
如何正确认识家庭教育
决定孩子有出息的关键,不是智商和情商,而是这个!
夫义妇德(上)
做智慧型父母的几条法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