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蜀汉灭亡东吴趁火打劫?东吴已尽全力救援,围攻罗宪没什么错

蜀汉灭亡东吴趁火打劫?东吴已尽全力救援,围攻罗宪没什么错

三国时期,蜀汉于公元263年灭亡,邓艾行险招,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刘禅是没有太做思想抵抗的,被忠臣劝说着就去投降了,蜀汉就此灭亡,估计刘备的在地下都被气炸了,好歹抵抗一下啊。

相比于刘禅的快速投降,东吴的反应也是被后世质疑的,大多数的人印象里是,东吴没有不仅没有救援蜀汉,反而还趁机西进,想要拿下永安,侵夺原来蜀汉地盘,所以才有罗宪苦守永安的历史记载。

这么一看的话,东吴就是蠢蛋啊,当时的东吴君主是孙休,孙休连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不懂吗?还想着坐视魏蜀死磕,之后自己坐收渔利吗?显然是不能的,因为曹魏实力最为强大,是有能力灭蜀的,所以说东吴不会抱有这样的心理。

东吴没救蜀汉吗?人家派兵救了,而且还是快速做出军事部署,已经是东吴最快的速度了。

其实在钟会邓艾率大军讨伐蜀汉之前,在沓中屯田的姜维已经察觉到魏军可能的军事行动了,毕竟处在前线,得到的消息更灵通也更全面,所以姜维在魏军行动前就上书, 请求刘禅增兵。

只不过当时黄皓正打算除掉姜维,自然在刘禅身边说了不少姜维的坏话,既然魏军尚无确切行动,那么刘禅也就不想给姜维增兵,更不相信魏军要征讨蜀汉的说法, 他还想过几天安生的日子 ,而这也就让蜀汉错过了绝佳的救援时期。

《三国志.钟会传》文王敕青、徐、兗、豫、荆、扬诸州,并使作船,又令唐咨作浮海大船,外为将伐吴者。

当时曹魏虽然对外的展露的军事意图是要打东吴,但是只要吴蜀双方交换情报的话,就应该能够看透曹魏的真正意图,这是吴蜀两国的机会啊,只要双方积极备战,蜀汉将魏军西线主力牵扯在汉中腹地,而东吴则趁机在东线发动攻势,只要战事持久,魏军必然生乱。

加上当时司马氏当政,内部本来就不稳定,也是有反对势力的,那么当魏军陷入两线作战后,势必会出现不利于魏军的情况,那么吴蜀双方可操作的空间就很大,最起码蜀汉就不会灭亡了。

可是刘禅没理会姜维的提醒,一直到了魏军大举攻入汉中时,才意识到这是真的。

《资治通鉴.魏纪十》八月,军发洛阳,大赉将士,陈师誓众……汉人闻魏兵且至,乃遣廖化将兵诣沓中,为姜维继援,张翼、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为诸围外助。

《三国志.三嗣主传》冬十月,蜀以魏见伐来告。

当年八月曹魏就开始誓师出兵了,到了十月东吴才得到蜀汉求援的信息,毕竟东吴想救援的话也有蜀汉先提出来啊,毕竟你蜀汉不说,吴军怎么救援,边境线上的蜀军会给西进的吴军开门吗?

在得到蜀汉的求援信息后,东吴是快速做出反应的,别提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只一个理由就可以,对于东吴自身利益而言,蜀汉不能灭亡,就算蜀汉亡国,也只亡在东吴手里,不能是曹魏手里,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三国志.三嗣主传》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将军留平别诣施绩於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皆救蜀。

东吴快速调动了三支大军分三路支援蜀汉战场,将军丁奉堪称是吴军宿将了,多年前,雪中持短兵,于东兴之战大破魏军,他的名号还在,所以由他统领一支吴军北上,直取寿春(今安徽寿县)。

显然东吴的意思是想在东线给予曹魏一定压力,影响司马昭的决策,令其不敢让西线军队在战局不明朗时过于深入蜀地,减轻蜀汉所承受的军事压力。

在东线排除一支牵制兵力后,两路无论直接救援蜀汉,在江陵的施绩择机西进,将军丁封、孙异到沔中(汉水中游)救援蜀汉。

也就是施绩沿长江西进,进入益州腹地,帮助蜀汉巩固后方防线,而丁封、孙异两人率军沿着汉水西进,直接驰援汉中战场,同时也可以做出切断魏军后路的态势,架势已经摆好了,就等待战局的推进了。

可是东吴没想到的是,蜀汉投降的投得太快了,当年十一月就投降了,这意味着什么,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你让东吴如何实施救援,那是古代,没有现在的远程空投能力,也没有强大的水运能力,无法立刻将兵力投放到魏蜀两国的正面战场。

同时古代大军出征,首要考虑的条件之一就是后勤补给,在短时间内,让东吴组建三支强大的后勤部队,才能支撑三路吴军的军事行动,在仓促之间毫无准备的前提下,东吴已经做了能做的了,不是他们不想救援蜀汉,而是蜀汉投降的太快,估计当时孙休也要口吐芬芳了,你这么快就投降了,让我怎么救?

多说一点就是,在蜀汉灭亡时期的吴蜀关系也是很脆弱的,说是联盟,但是本质上是迫于曹魏压力不得不联合在一起的世仇,襄樊之战东吴偷袭荆州,斩杀关羽,夷陵之战,重创了刘备带领的精锐部队,这两次战争令蜀汉成为三方之战最孱弱的。

单凭这一点,双方就无法真心合作,而且在蜀汉灭亡前几年,还发生了蜀汉影响东吴政权的事件。

《三国志.施绩传》太平二年,拜骠骑将军。孙綝秉政,大臣疑贰,绩恐吴必扰乱,而中国乘衅,乃密书结蜀,使为并兼之虑。蜀遣右将军阎宇将兵五千,增白帝守,以须绩之后命。

简单来说就是,施绩为了因为忌惮孙綝,害怕东吴会引起发生内乱,所以私下写信给蜀汉,结为外援,如果当时东吴真的大乱的话,那么已经增兵白帝城的蜀汉,也必然会趁机联合施绩东进,借扶持施绩之机,扩张领土。

所以说实话,吴蜀双方没有什么真心的联盟,就是为了抱团取暖不被曹魏各个击破而已。

再来说说东吴征讨永安,围攻罗宪这件事情,我觉得东吴没有做错,对于东吴来说,这就是最正确的事情。

大家要知道的是,东吴在得知刘禅投降后,三路救援蜀汉的吴军就撤军了,东吴可没有立刻就整兵西进去攻打罗宪。

东吴围攻罗宪发生在264年,也就是说在蜀汉灭亡的后一年,我个人认为,当时东吴可能希望一些蜀将能够投降于东吴,可是这种情况应该不多,毕竟正常人都能想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曹魏灭蜀汉后,实力更加强大,东吴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当然选择投降于曹魏更加有力。

《晋书.罗宪传》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脣齿,不恤我难,而邀其利,吾宁当为降虏乎!」乃归顺。

所以说在得不到想要的时候,东吴发动了对罗宪驻守的永安战事,这里罗宪说的就有些不合理了,他强调说,你们东吴怎么能趁蜀汉灭亡之际来抢便宜呢?其实对于东吴来说,吴军打的不是蜀汉啊,蜀汉已经亡了,当时的罗宪只是一个暂时不属于任何一方的地方实力而已。

而东吴为了在蜀汉灭亡后,争取到对抗曹魏的有利态势,拿下永安,将长江防线继续向西推进,这无可厚非,罗宪这个时候拿国家大义来嘲讽东吴有些过了,毕竟蜀汉已经亡国了。

总的来说,在蜀汉灭亡这件事上,东吴不是不想救援蜀汉,而是蜀汉朝堂的昏聩要比东吴还严重,自己屡屡错失机会,刘禅也是秀了一次投降的操作,让东吴有劲也没地方使,救援兵力尚未抵达战场,战争就结束了,至于后来围攻罗宪,还是那句话,处于东吴利益的角度考虑,这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决定,不趁着蜀汉灭亡,益州混乱之际,扩张势力,东吴难道要乖巧的直接向曹魏投降吗?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嗣主传》《三国志.施绩传》《三国志.丁奉传》《三国志.钟会传》《晋书.罗宪传》《资治通鉴.魏纪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蜀汉灭亡,东吴不仅不帮忙,还趁火打劫?别被骗了,其实另有隐情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张郃篇(下)
蜀汉兵制
蜀汉后期的一员大将,镇守一方,却选择依附黄皓!
蜀汉灭亡之际,东吴在干什么,为何最终趁火打劫呢?
他是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却被《三国演义》黑成了无用小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