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湘云:我需要很多很多爱

长久以来,读者们对史湘云一直有种错觉,认为她受史家的虐待,日子过的又拮据又不自在,比不上贾府的众千金。

这种错觉,真是很荒谬!

这印象,主要来自于湘云的几次抱怨,还有薛宝钗跟袭人的一段对话,说 “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

可是要断定一桩事或一个人,不能仅凭几句话吧!她的行为呢,她的命运呢,不应该是更有力的证据吗??

01 任性妄为

以当时大家闺秀的标准,史湘云简直叛逆到了极致。即便按现代标准,她也是个娇宠无度的熊孩子!

1、31回她到贾府,午间贾母建议她把外衣脱了,湘云不耐烦的说:

“都是二婶子叫穿的,谁愿意穿这些!”

我们知道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这恰恰是史家婶娘对她的关爱。湘云不理解无妨,在外人家直接抱怨,这作风可是妥妥的没心没肺。

现代孩子都这样,不足为奇。但在那时候,抱怨长辈是大不孝!

也就是说,湘云这句话可不仅仅的没礼仪、缺教养的问题,可以直接上纲到政治角度了。

全书里这么多孩子,只有她敢这样,且经常语出抱怨。难道其他人过的都如意吗?爹不疼娘不爱的人,不计其数,谁敢抱怨?即便是被宠上天的宝玉,无论和林妹妹怎样煎熬生命,心愿难偿,又何曾敢抱怨一句?

当读者对湘云同情心大爆发时,有没有反向思维过,她自称的“委屈”,真算委屈吗?她的抱怨正常吗?

2、57回湘云拿着当票,忽然到众人面前说:

“我见你令弟媳的丫头篆儿悄悄的递与莺儿。莺儿便随手夹在书里,只当我没看见。我等他们出去了,我偷着看,竟不认得。”

岫烟当棉衣,无疑是很丢面子的事儿。湘云也看到人家是“悄悄的”,就是不想让外人知道。客居的她若懂一点礼貌,就应该有分寸。

可她好奇心大爆发,偏要翻出来,还要拿给众人鉴定。这一咋呼,让莺儿失职、宝钗失信,岫烟面上无光,连迎春都被人指责——闯祸能力,妥妥的五颗星!

若说此前她不知原委,等宝钗解释清楚了,她也丝毫没感觉闯祸,还打算撸袖子去打一架呢!

此时的湘云15岁有余,不是小孩子了,一丝人情世故都不懂。说好听了是心大,说难听了真像智障啊!

在礼教森严、规矩繁多的时代里,乱翻乱嚷已经够奇葩了,竟然还妄想以武力解决问题,简直匪夷所思!

3、37回《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湘云一时兴起,便承诺自己作东。可她完全没计算其中花费,也没考虑各种操办细节。

这一回薛宝钗帮了她,许多读者也因此而同情湘云。可是,真正活的不自在的人,敢如此草率的开口吗?

就好比现在的碎钞机孩子,不管家中经济承受能力,见到新手机就要买。湘云什么都不想,就敢做东,证明平时在家任性惯了,总有人给她善后。

黛玉探春这些人,难道都是小气鬼,不肯做东?非也。人只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即便是宝玉,时常外出应酬,也是 “家里虽有钱不由我使”,何况女孩子?

湘云的所作所为,俨然是娇生惯养到极致的结果。宝玉跟她相比,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4、76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二人到凹晶馆赏月:

湘云笑道:“怎得这会子坐上船吃酒倒好。这要是我家里这样,我就立刻坐船了。”

黛玉笑道:“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偏要坐船起来。”

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

这段对话发生在最后一个中秋节,贾府最亲密的政治盟友甄家倒台了,政治风暴已经来临,贾府内部也一片混乱。

在这背景下,黛玉忧心忡忡,湘云却依然玩心不减。

“要是我家里这样,我就立刻坐船了。” 一句话就暴露她在家的状况,妥妥的一个熊孩子,想怎么耍就怎么耍,什么都不用顾及。

“得陇望蜀,人之常情。” 傲娇小公主的宣言,满满的有恃无恐。可黛玉却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哪里会生出这奢望?

5、不受男女大防约束

书里黛钗湘跟外男的相处,原本都很不正常,严重违反男女规范。作者正是通过反常,来暗示贾府背后的权利运作。

黛玉进府,贾母竟然安排她跟宝玉同住碧纱橱。黛玉就算想躲,也躲不开宝玉。在严苛的男女礼仪下,只有家长才有开绿灯的权利。而家长这么做,绝不是闲的有病,故意招人唾骂,而是另有一番深意。


贾母把黛玉说成 “我家的四个丫头”,是为她铺路,铺一条不受礼法干涉的路。以亲兄妹相处,理论上至少能说过去。
可大家注意,黛玉即便如此被开绿灯,长大后也知道男女界限,湘云可比她放肆一万倍。

湘云可以偷穿表哥的衣服,可以跟宝玉亲兄弟似的满地打滚。还可以偷穿贾母的斗篷,一跤栽到沟里,弄一身泥水。

这哪是熊孩子那么简单,简直逆天了!背后的绿灯程度,可想而知。

红楼梦的双面的。湘云的每一个行为,都有豪爽、可爱的成分。但另一面,也都反映出她的恃宠而娇,反映出不正常的成长经历。

02 无理取闹,霸道伤人

行为乖张不算什么,湘云更令人闹心的,是喜欢使用语言暴力。

1、第22回贾母给薛宝钗做生日,叫了一帮戏班子。演出完毕,发生了小戏子事件。

贾母看到两个小戏子年幼失祜,触动心病(忧心黛玉),格外赏赐了她们。凤姐想点拨众人,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


脂砚斋对此批语【明明不叫人说出。】

凤姐的话说的很巧妙,没说“你们看看像谁?”,而是“你们再看不出来”, 就是不让人说出来。

她笃定,贾府上下没有蠢到揭不开锅的人,她们自然心领神会,谁也不会说出来。谁知千算万算,算漏了一个人:史湘云。

【注】详见《红楼梦细节解密:宝钗生日宴的小戏子事件》

人人看出都不肯说,不仅仅为了黛玉,也是为了贾母和凤姐。有些领导的心事,不能说到白处,否则就显得无趣,让领导也尴尬。

所以这件事里,既有做人的基本教养,也有场面人情,但湘云一概不知!(无怪乎此事后贾母就厌弃了湘云)

不知就罢了,还理直气壮狂怼宝玉。又怼宝玉,又骂黛玉......

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这事都是湘云的错。错到离谱,伤害了一堆人,却觉得自己被欺负了:

“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

对从中调和的宝玉,她大放醋意,甚至打算吐宝玉一脸唾沫:

“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

”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庚侧:此人为谁?】听去!别叫我啐你。”

蠢成了渣,还不许别人提醒。可怜宝玉两分钟。

脂砚斋忍不住批【此人为谁?】小性儿,行动爱恼人,恰恰就是湘云自己啊!

这件事后,湘云依旧处处放箭,果然再没人挡过她。说白了,她要的就是如此:我怎么做都有理,我不想知道人情事故,我只想知道,你们最宠最爱的那个,是否是我!

2、怼人没什么,只要怼的有理。问题是湘云每次放箭,都是毫无道理的人身攻击。

譬如49回,宝钗推宝琴笑道:“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曲着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 说话之间,宝玉黛玉都进来了,湘云就来了一句:

“宝姐姐,你这话虽是顽话,恰有人真心是这样想呢。

之后琥珀指人认证,指到宝玉,湘云赶快否认。指到黛玉,湘云不啃气默认。

因为薛家费尽心机钓金龟婿,黛玉对宝钗才有敌意,情有可原啊!贾母早已跟林家定下的儿女亲,否则干嘛接黛玉来贾府?

除去这件人生大事,黛玉从未跟谁争过宠,何况是宝琴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湘云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想错了无所谓,问题是无凭无据的,就把帽子硬扣人家。硬扣也无妨,问题还要当众羞辱。

若是彼此争论中,还能论个长短,说个道理。她这样阴阳怪气的当众撒个结论,让当事人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哎,我嘞了个去,哪里找这么不讲理的人?黛玉得有多大的涵养,才能继续跟这种人做朋友。

03 厮配得才貌仙郎

如果说上面这么多事实,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命运,算是最好的证据了吧!

湘云在一群姑娘里,年龄偏小,但是她却最早订婚。她是唯一一个顺利得到好姻缘的人。

在那个时代,长辈对女儿最大的爱,就是操心她的婚姻大事,为她尽早选定一门好亲事。但在定亲的路上,未必能全心全意的站在儿女立场上,为之长远计。所以,书中众多女儿没有几个婚姻顺利,更难谈如意。

不负责任或无能无力的父母,会耽误女儿。比如:傅秋芳被家里待价而估,为了攀高枝而久久嫁不出去。这个小插曲,是影射薛家。宝钗要嫁宝玉,因为贾母拦路,只好等待(等贾母去世)。

迎春嫁的也比较晚,因为极度不受重视。黛玉是被王夫人蹩了马腿。元春探春都是政治牺牲品。这些人,不是命不好就是运不济。

只有史湘云婚事顺利,还“厮配得才貌仙郎”,这好命难道不是史家给予的吗?


七十一回南安太妃见了湘云说:

“你在这里,听见我来了,还不出来,还只等请去?我明儿和你叔叔算账。”

湘云跟太妃这么熟,说明这些隆重的场合她经常出席,黛玉、探春、宝钗都未有这待遇。足见史家对这姑娘有多重视。

曹雪芹的每一笔都不白写,都在透露真相。

04 需要很多很多爱

当拨开迷雾,看到真相后,在回头审视32回宝钗痛诉湘云家事,你就会明白,那不过是是宝钗拉拢湘云、组建统一战线的小技俩。

说穿了,湘云渴求很多很多的爱,而宝钗,知道如何投其所好!

让我们来看看她的索爱实证。

1、向贾母索爱

湘云对黛玉的敌意,主要因为贾母。因为黛玉进府后,贾母把大部分关心给了黛玉,她有被冷落的感觉。

对贾母,湘云无法发作,这股气就发在黛玉身上。所以她对黛玉各种怼,实质上都是在向贾母示威索爱。

作者大约怕读者看不懂,特意写她某次离府时,眼泪汪汪的不愿意走。宝玉送出来,她悄悄嘱咐宝玉:

“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时常提着打发人接我去”。

其实渴望贾母宠爱的何止她一人,太多了!谁不想啊,但谁好意思说出来呢? 只有她。

2、向宝玉索爱

湘云首次出场是20回,张口说的第一句话是:

“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

你看,这就是高超作者,湘云首秀,就是一句酸味十足的话。若是只为玩,直接拉二玉玩就是了,为什么要抱怨呢?

一副被冷落的样子,是因为心中太渴望被爱被宠。

小戏子事件她对宝玉大放醋意,这是同理。”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 赤裸裸的比较、自艾自怨,说明内心时刻都在跟黛玉较量。

3、向宝钗索爱

湘云跟宝钗的友谊,本质是畸形的,湘云把宝钗臆想成了妈。第三十二回她说:

“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没有父母的孩子,说的话怎不令人心酸。可是,我们需要理性辩证的来看问题。

闺密情在现代大行其道,但那个时代并不流行。国人的交际,讲究的是”礼“,就是理性的、有限的、物质层面的互动。亲故尚且如此,何况非亲非故?

所谓自扫门前雪,尽管有些贬义,但却是事实,是国人交往的准则。

举个例子,螃蟹宴上李纨大概多吃了几杯酒,感叹道:“想当初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她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臂膀。”说着滴下泪来。

长期的孤独,让李纨难得有一次这样的倾诉,可大家怎么做的呢?

众人都道:“又何必伤心?不如散了倒好。” 说着,便都洗了手,大家约往贾母、王夫人处问安。

酒后吐真言,却没人接招,没得到一丝安慰。但大家都觉得这才是礼数。

贾府的亲姊妹间,也难以突破心灵壁垒,坦然面对,更无法彼此弥补爱的缺失。并非贾府无情,而是国情使然。

这样的背景下,湘云寄希望从非亲非故的宝姐姐那儿,得到父母之爱,解决感情匮乏,不是做春秋大梦吗?

况且,“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这话在古人看来,是标准的大不敬大不孝啊!

宝钗对湘云的好,根本不符合常理,违反当时的社会准则。事出蹊跷必有妖,作者要通过反常来暗示,商人的奸滑和牟利手段。到了后期,宝钗果然弃湘云如鄙履。

可是当代读者,多数有湘云的公主病,她们都盼着生活中出现个宝钗似的闺密。所以跟湘云一样高喊”我爱宝钗“。

可怜作者,晕死在墓里。

4、向袭人索爱

32回湘云对袭人说:

“你还说呢。那会子我们那么好,我家去住了一阵子,怎么回来就把你派给了二哥哥?我来了,你也不像先待我了”

一句话里就包含了太多内容:

“怎么回来就把你派给了二哥哥?”这是一句反诘,说明工作调整,并非单纯的领导意志,其中应该有袭人自己的主观努力。

”你还说呢 ......我来了,你也不像先待我了” 又是抱怨,又是赤裸裸的要求爱。

湘云和袭人曾为主仆,湘云跟她不见外,这很正常。但对一个仆人,也抱怨“不像先待了”,就太搞笑,哪像个小姐说的话?

尽管袭人是个见异思迁、不念旧恩的人。但身为贵族,只能做给予和宽恕的角色,怎么反过来变成了求取的角色?

可见,湘云的缺爱病已经病入膏肓!

05脂砚斋评语

22回宝玉听戏悟禅机,脂砚斋有一大段插评,其中有一句:

【湘云是自爱所误,袭人是好胜所误,皆不能跳出庄叟言外】

既然说所误,就是过分了。过份自爱,不就是过份求爱吗!

她对爱、对安全感的索求,不受理性控制,不顾身份教养,甚至连自己到底需要多少都弄不清。她向每一个人要求爱、要求宠,无论得到多少都不够。

湘云外在看上去神经大条,好似情感世界没发育似的,对什么都不在乎,实则内心比谁都更小心眼,比谁都更敏感。她非常在乎团宠地位,时刻跟他人较量受宠的程度。

这种内外反向,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自我保护机制,是人格严重不健全的反映。

06 缺爱病的成因

1、野蛮成长

从贾母的个性中,可以看出史家是相当开明、自由和有爱的环境。

湘云由叔婶抚养,她是兄长留在世上的唯一骨血,所以叔婶对她极尽娇纵,不肯让她受一点委屈,也没有用封建礼教规矩去束缚她,由着她野蛮成长。

来到贾府,既有贾母庇护,又是做客身份,更无人敢管,过的如天堂一般。

凤姐从小当儿子养,也是野蛮成长,但这儿子是干活用的,凤姐被培养出一万个心眼子。湘云呢?同样野蛮成长,却什么都不懂。

因为她的野蛮里只有娇宠,没有历练,没有承担,始终有人给她兜底。所以,当史家经济下滑,娘儿们一起做女红时,她就受不了了,只想逃到贾府去。

被宠坏的孩子难成熟,永远都渴求更多的爱。


2、父母双亡

有妈的孩子才是宝,只有父母给予的爱,才切实可靠,才能令灵魂安顿。没有父母的孩子,不安全感深入骨髓,这个实在无法解释,也无药可治,可能神仙也无能为力。

这是湘云心灵里最大的问题。

但书里有很多失去母亲的的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其实都一样,她们都有严重的缺爱病。

每个人对待病症的方式都不同。有人沉默木纳,如迎春。有人孤僻清冷,如惜春。有人渴望一个知心人,如黛玉。

没有人像湘云那样,因缺爱,连基本的教养都不要,对世界真相视而不见,成了亲情世界里的残疾。

可是对比下这些人的命运,其他人是真可怜、真没人爱,湘云却是家有万金装乞丐。

07 海棠花签

海棠被称为解语花,是爱人之间的默契,是玲珑蕙心的象征。若问红楼里谁可称解语,黛玉为首,其他姑娘也都有那么点。

唯有湘云,一丁点都没有!她从不理解任何人。连基本人情都不懂,谈何解语?

可是63回宝玉生日夜宴,偏她抽到了海棠花。很多人试图解读其中奥秘,实际上,作者就是故意以此来暗示,众人所抽花签并非人物评价,不代表人物品格。

重点是花签上的诗句!那些诗是揭示命运的。

【注】详见《红楼梦细节解密:宝玉的生日夜宴》

湘云的花签,叫做【香梦沉酣】,诗句出自苏轼的《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所谓【香梦沉酣】,主要来源于第三句【只恐夜深花睡去】。这是唐玄宗说杨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整个故事反应了杨妃持宠而娇。

杨贵妃的人生就像一场美梦,华而不实,梦醒时一片苦楚。她没什么争权夺利的险恶,就像湘云是个好孩子,是个可爱的女性一样。但她没有大局观,没有头脑,没有承担力,寄希望靠娇宠度日,这也是湘云的悲剧。

湘云憨眠花中,就是杨妃的美梦一场,她们都是被自爱所误!这是作者选用此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读者不了解湘云一生误在何处,就无法理解这个典故跟湘云间的联系。

至于整个花签的解读,详见微头条《红楼梦细节解密:荼靡花事》

08 结语

不可否认,湘云是个豁达天真,又带男儿英气的女孩子,放在礼教森严的年代,她就像灰暗里的一抹炫彩,格外令人喜爱。

读者们对她有所偏爱不奇怪,但不能因此而抛开历史、颠倒真相,也不能因此而无限娇宠她。

实际上,史家勤俭持家才是正确的。把贵族女性的闲余能力转化成生产力,历史上任何朝代都大力提倡。湘云对史家的各种抱怨,无一站的住脚,作者要显示的,是她的不成熟,是她持宠而娇。


同样是娇生惯养长大,宝玉想呵护每一个美好的事物,湘云向每个人索取宠爱。这差别,大约只能用前世来解释了吧。

湘云和黛玉,两人都是真性情的女子。所不同的是,黛玉心神通明,慧眼如炬,看待问题一针见血。湘云却懵懂无知,对人虽一片赤诚,但好坏不分,是非不明。她只想活在孩童时代。

史家本来给湘云安排了上佳的婚姻未来,可最终她也活成了悲剧。这其中的奥秘和原因,我相信跟湘云的人格缺陷紧密相连着。

#话说四大名著# #史湘云# #红楼梦精解# #解语花# #缺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史湘云在贾府之中的地位如何?
林黛玉和史湘云:最好的感情,最开始也互相看不顺眼
她是《红楼梦》里最没有安全感的小姐,比黛玉的身世更可怜
红楼梦中史湘云真的是个小肚鸡肠的人吗?
史湘云:也宜墙角也宜盆,可惜难保惜花人(上)
《红楼梦》|只敢欺负湘云,不敢回怼妙玉,欺弱怕强的黛玉也是势利之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