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延年之死:《资治通鉴》中的做人启示

汉昭帝和汉宣帝之间,曾经有一位非常年轻的皇帝,他仅仅在位27天,就被以霍光为首的大臣废掉。这个皇帝名字叫刘贺,史称昌邑王,后来被封为海昏侯,前几年在江西南昌附近挖掘出一个规格非常高的汉朝墓葬,就是刘贺的墓地。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在霍光废昌邑王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个叫做田延年的人物,他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首先,田延年就是给霍光出主意的人。昌邑王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大臣所废的皇帝,所以在当时,大臣废皇帝是要下很大决心的,风险也很大,而这件事就是田延年率先给霍光出的主意;第二,霍光废昌邑王,需要取得百官领袖,尤其是外廷大臣的支持,田延年就代表霍光,去和当时的宰相杨敝做沟通工作;第三,在废皇帝的当天,百官集议,是田延年挺身而出,迫使百官不得不同意霍光的意见,最终大家才齐心协力把刘贺废掉。也就是说,在霍光废昌邑王的过程中,田延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

霍光等废昌邑王事上太后疏

田延年从汉昭帝后期一直到汉宣帝的前期,一直担任着朝廷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职位——大司农(这个官职在整个汉朝的官僚体系中,有点像我们今天的财政部部长,因为汉朝最重要的税收来自于农业税,所以这个管税负的这个官员叫大司农),而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春天,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司农田延年居然畏罪自杀,那么此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呢?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皇帝的葬礼自然要十分隆重,但这就要牵涉到很多工程,既要雇佣劳动力,也要雇佣很多车辆,只靠官方的车辆运输各类物资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管理国家财政的大司农,田延年就分配到一个任务——向老百姓雇佣车辆。为了完成这件事情,田延年一共向民间雇佣了三万辆车,规模非常庞大。

汉昭帝画像

田延年先和百姓们讲好,汉朝政府每向百姓雇一辆车,车主就可以得到一千钱,但是田延年在向政府报帐的时候,他报了两千钱一辆车。也就是说,田延年靠着雇佣民间车辆这件事,从中获取利润三千万。

后来,此事被田延年的仇家告发,毕竟当时向民间足足雇佣了三万辆车,这牵扯到无数普通的老百姓家庭,他们一辆车拿到多少钱,一定会在各种场合下讨论出来,而田延年从政府里报出来的帐,那也是明明白白的事情,官员们肯定都知道,整个事情一对比,这个差额肯定存在,一定会被人发现,再加上田延年之前结的仇,被别人揭发出来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那么,田延年又是怎么跟别人结的仇,那些仇家为什么要在这件事情上盯住田延年呢?《汉书·酷吏传》中记载,汉昭帝去世之前,皇帝病重的消息已经在民间传开了,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就知道,皇帝虽然年纪很轻,但似乎身体不好,很有可能快逝世了。这个消息传开以后,在长安附近有两户富商,一家姓焦,一家姓贾,这两户人家很有生意头脑,一想到皇帝要去世,一定要用很多东西筹办葬礼,于是就开始悄悄储备那些葬礼必须要用到的物品,就等着皇帝有一天忽然病逝,官府要征集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们马上就能够批量供应,从正面角度来讲,其实是利用一些可靠的信息来给自己挣钱。

这件事后来被田延年知道了,等到汉昭帝去世以后,田延年就把此事翻出来,指责焦、贾两户人家,说他们在皇帝还在世的时候就开始准备葬礼所需的物品,这不是盼着皇帝死吗?简直大逆不道。于是他就建议朝廷把焦、贾两家筹备的东西全都没收,以儆效尤。

对于这两个富商而言,他们只是想借此机会赚取利润,结果却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遭到训斥,原来囤积的货物也被没收,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二人就非常生气,于是这两个富商就专门雇人打探田延年的负面消息,想要寻找机会反击。

没过多久,田延年通过雇佣车辆获利三千万的事情就被两个富商打探出来,两人就向政府告发了。《资治通鉴》中记载,“霍将军召问延年,欲为道地,”因为当时的辅政大臣是霍光,而田延年又是霍光的心腹,霍光就把田延年叫来询问,想要给他出个办法。

霍光就问田延年,这件事是否属实,田延年可能是过于恐慌,也可能是碍于面子,总之他并没有如实回答,而是抵赖说“无有是事”。霍光听后就十分生气,因为他本来是想替田延年解决这个问题的,却没想到田延年连自己都骗,于是便说,“即无事,当穷竟”,既然没有此事,那我就不管了,直接交给执法部门查个究竟吧。

御史大夫田广明得知此事后就说,“当废昌邑王时,非田子宾之言,大事不成,今县官出三千万自乞之,何哉?”意思就是说,田延年要真的贪污了三千万,霍将军您还是和皇帝商量商量,免了他的死罪吧。毕竟在废昌邑王、立汉宣帝的过程当中,他是有大功劳的。没有他前前后后地奔忙,汉宣帝怎么有机会上台呢?念在他这份功劳的情面上,您就当是汉宣帝感谢他,给他三千万的奖励,此事不就过去了吗?

霍光辅政

田广明的话自然有一定道理,但霍光回答,“诚然,实勇士也!当发大仪时,震动朝廷”,就是说,田延年确实是一个勇士,当时百官朝集,提出废掉皇帝之后,只有田延年站出来支持我霍光,百官听后面面相觑,满朝震惊。

可以想像,在当时的环境下,霍光是何等的紧张,一旦废皇帝不成功,自己面对的将是满门抄斩的罪行。于是霍光说完这些话,就“因举手自抚心曰:使我至今病悸”,拿起手来按着自己的胸膛说,当时田延年表态后,朝廷上紧张的局面我依旧记得,就因为他的那些话,导致我落下个心悸之症,心跳都时不时漏一拍。

说到这里,霍光的话外之音已经很清楚了,他拒绝了田广明的意见,让田延年“通往就狱,得公议之”。等到使者传唤田延年去接受审查的时候,他就持刀自杀了。

那么,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到什么?

第一,我们在批判、监管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先反省反省自己。我们要求别人的那些标准,自己做到了吗?田延年用很高的标准去要求那些商人,认为他们囤积丧葬用品,发皇帝的死亡财,因此差点让两个商人破产。但是他自己呢?同样是发皇帝的死亡财,而且所作所为更加恶劣。两个商人是预先囤积,通过合法买卖活动来套利,田延年则是直接虚增价码,贪污公款。

汉宣帝画像

第二,田延年为什么敢贪污三千万?十有八九就是居功自傲,田延年仗着自己曾经协助霍光废昌邑王、立汉宣帝,所以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可以,但是事实证明他的想法错了。所以得意以后不可过于忘形,立过一点功劳,做过一点好事的人,往往更加容易错误判断自己在别人心目当中的地位。古人经常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谓自知之明,很多时候不见得是说你对自己的特点有非常精确地把握,而是说你一定要非常清楚,自己在别人心目当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以史为鉴,从田延年这个人身上我们其实可以学到很多,至少可以借此反思两点,第一,自己平时对待周围的人是否过于苛刻?或者说要求别人的时候自己做到了吗?第二,得意忘形而不自知,实际上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治通鉴》读后感
海昏侯刘贺:一个荒唐又短命的皇帝
汉宣帝的阳谋,田延年的死局。
读《资治通鉴·汉纪十六》(七)
汉废帝刘贺当了多少天皇帝?他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海昏侯是谁?汉武帝之孙、27天的傀儡皇帝,败于权臣霍光之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