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安帝为何踢开亲儿子,把皇位传给外人?东汉皇嗣为何总闹幺蛾子?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东汉十四帝的皇位传承关系:

  • 1.刘秀,光武帝,开国皇帝,登基时30岁,62岁驾崩;

  • 2.刘庄,汉明帝,光武帝第五子,登基时29岁,47岁驾崩;

  • 3.刘炟,汉章帝,汉明帝第五子,登基时19岁,32岁驾崩;

  • 4.刘肇,汉和帝,汉章帝第四子,登基时9岁,27岁驾崩;

  • 5.刘隆,汉殇帝,汉和帝独子,登基时百天,11个月驾崩;

  • 6.刘祜,汉安帝,清河王之子,登基时12岁,31岁驾崩;

  • 7.刘懿,汉少帝,济北王之子,登基时1岁,2岁驾崩;

  • 8.刘保,汉顺帝,汉安帝独子,登基时10岁,29岁驾崩;

  • 9.刘炳,汉冲帝,汉顺帝独子,登基时2岁,2岁驾崩;

  • 10.刘缵,汉质帝,渤海王之子,登基时7岁,8岁驾崩;

  • 11.刘志,汉桓帝,蠡吾侯之子,登基时12岁,36岁驾崩;

  • 12.刘宏,汉灵帝,亵渎亭侯之子,登基时10岁,32岁驾崩;

  • 13.刘辩,汉废帝,汉灵帝长子,登基时13岁,当年被废,第二年被杀;

  • 14.刘协,汉献帝,汉灵帝次子,登基时8岁。

从以上列表明显得出一个结论:东汉皇位传承危机四伏!从第四代皇帝起,所有皇帝即位时都未成年,而且只有汉殇帝、汉冲帝、汉废帝三位皇帝,是按照“父死子继”的规则继位。

这其中,最离奇的就是汉安帝刘祜,在有一个亲儿子刘保的情况下,居然把皇位传给了宗室子弟刘懿。历史像是开了个玩笑,龙椅转了一圈,最终还是落到了刘保屁股下。

龙椅那可是天下最大的遗产,从来都是父子相传,像汉安帝这么“无私”的皇帝,历史上独一份。刘祜肯定不是白求恩,况且朝堂上还有一群坚守礼教的大臣,怎么就发生了这么离奇的事件呢?

刘保被废事件

刘保是汉安帝的独生子。东汉皇室子嗣不旺,再加上后宫女人之间的“辣手摧花”,导致要么生一个死一个,要么干脆不生。所以,宫里有个惯例,皇子出生后,都被秘密送到民间抚养。

刘保也是如此,他由一个叫王男的乳母,在宫外抚养。5岁时,刘保被册立为太子,三年后的一件事,改变了刘保的命运。

延光三年,皇后阎氏,联合汉安帝的乳母王圣、大长秋江京和中常侍樊丰,状告王男。告状的内容不清楚,结果导致王男被杀。刘保因为乳母无辜受害,心生不满,常常为之叹息。

告状团害怕了,将来太子即位,不得把我们剐了?于是再接再厉,又把刘保告了。告状的内容同样语焉不详,反正糊涂蛋汉安帝刘祜信了,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废刘保为济阴王。

刘祜只有刘保这么一个儿子,可见告状的内容是猛药。虽然我们不大清楚具体内容,但刘保那时候才8岁,他能犯下什么滔天大罪呢?所以,史书说这是冤案,应该是可信的。

问题来了,阎皇后等人,为什么要陷害太子?朝中那么大的势力,为何敌不过乳母、太监为主体的告状团呢?

刘保被废背后的政治斗争

其实状告刘保的有三股势力:

  • 第一股:阎氏后族

皇后告太子,那不是母子反目吗?还真不是,刘保不是阎皇后所生,他的生母姓李,是一名普通的宫女,阎皇后无子。

刘保出生后不久,或许出于嫉妒心,或许出于政治的需要,阎皇后毒杀了李氏。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早晚会被刘保知道,阎皇后担心未来会遭到清算。所以,她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废掉刘保,反正将来不管立谁做太子,都不会影响她的地位。

  • 第二股:佞幸势力

王圣、江京、樊丰,可以归为汉安帝个人的亲信势力,他们为何要搞掉太子爷呢?毕竟这么做风险太大。

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太子的亲信势力王男等人,与王圣等人矛盾激化。刘保有一次生病,王圣想把他接到自己府中,王男不同意,说不吉利。很显然,王圣很清楚,对一个小孩来说,相处时间长短,是培养感情的基础,她想从王男手中夺过太子爷。

强夺太子失败后,王圣等人对王男下毒手,又带来刘保对他们的怨恨,矛盾转嫁到他们与太子身上。

第二个原因让人冒冷汗,除了上述两股势力,还有第三股势力介入,并且他们互为表里。

  • 第三股:勋贵势力

这股势力里有条“大鱼”——耿宝。耿宝是东汉开国功臣耿弇的侄孙,汉安帝的舅舅。耿宝陷害刘保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涉及与外朝士大夫之间的矛盾。

耿宝虽然是国戚,由于汉安帝原本是藩王,所以在朝中势力并不强,他要想爬向权力顶峰,就必须干掉以杨震为首的外朝权力中心。勾结王圣、江京、樊丰,成了他必然的选择,因为这些人正是杨震的死对头。

杨震是弘农杨氏杰出的代表人物,隋文帝杨坚,和三国时期的杨修,都是他的后人。杨震时任太尉,以他为首的外朝官,对王圣、江京集团把持朝政的局面非常不满,多次上疏弹劾他们。

耿宝曾经冒充汉安帝的口谕,要求杨震提拔中常侍李润的哥哥。杨震本来就讨厌宦官乱政,于是一口回绝,得罪了耿宝。

邓太后去世后,汉安帝靠宦官集团的支持,除掉了邓氏外戚,夺回了朝政控制权。所以,在汉安帝心目中,江京、樊丰等人最可信,而对外朝势力,特别是与邓氏有瓜葛的士大夫深恶痛绝。

由此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派系,一派是阎氏、王圣江京樊丰,以及耿宝等,另一派是杨震为首的外朝士大夫。汉安帝的屁股坐在阎氏王圣耿宝一边,杨震等人一点希望都看不到。我估计,他们多么希望汉安帝早点崩了,让太子刘保即位。

所以,刘保其实很无辜,他仅仅是因为太子身份,成了阎氏联盟的靶子,也成了两派政治斗争的夹心饼。

分析到这里,就可以明白,汉安帝为何要废掉自己唯一的儿子了——刘保损害了他的政治利益!

汉安帝在位十九年,实际亲政就三年。三年间,他几乎摧毁了邓太后执政期间的全部善政,把帝国搞得一团糟,让当初积极呼吁邓太后归政的大臣们颜面丧尽。他亲政后第一件事,不是感恩邓氏一族帮他度过了帝国最艰难的时期,而是对他们大肆杀戮。

可见,汉安帝是个无德无能的皇帝,在别人挑唆下,为了个人的私利,对儿子下手一点不足为奇。

刘保咸鱼翻身

刘保被废的第二年,31岁的汉安帝游幸宛城,结果死半路上了。秦始皇驾崩一幕重现,阎皇后、江京等人,隐瞒了汉安帝驾崩的消息,一路供食请安不停。好在宛城离洛阳近,也好在是春季,不需要劳驾臭鲍鱼。

回到宫中,阎皇后才对外宣布汉安帝驾崩,自尊为皇太后,临朝摄政,由她的哥哥阎显出任车骑将军,并迎立济北王刘寿之子,北乡侯刘懿为帝。刘保因为废废黜,连出席父亲葬礼的权利都被剥夺。

东汉的龙椅真不好坐,娃娃刘懿只坐了十个月,就因病“辞职”,乐享永年去了。阎后江京故技重施,隐瞒皇帝死讯,秘密征召济北王和河间王王子入京,准备再从两位娃娃中选一位继任者。

这种事瞒得了外面,瞒不过宫内,有个中黄门叫孙程,是江京、樊丰的死对头,他悄悄地把消息传递给刘保。刘保迅速被拥护势力保护起来,同时一场政变计划悄然展开。

刘懿去世后的第七天,就当江京等人垫脚翘望二位王子到来时,孙程联合了十九名宦官,突袭干掉了江京及其核心成员。刘保被护送进皇宫,当场宣布登基继位,并下旨立刻捕杀阎显、阎景、阎晏兄弟,软禁太后阎氏。

就这样,神奇宝宝刘保,靠宦官的帮助,竟然咸鱼翻身了!

东汉帝国之殇

看到这儿,估计有人会长舒一口气: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别急,让你倒胃口的事又来了。这位得位不易的宝宝汉顺帝,也不是什么明君。他为了感谢宦官们的帮助,将孙程等十九人全都封了侯,而且对他们委以重任,从此宦官专权愈演愈烈。

与宦官一同走向前台的,还有另一股势力——梁氏外戚。题干问,东汉皇嗣,为何总闹幺蛾子,外戚就是“主犯”之一。

一、外戚为了家族私利,故意迎立年幼的皇帝

东汉皇帝频频绝嗣,可是皇室子弟多如牛毛,找出一位成年的接替皇位,一点难度都没有。可是我们发现,居然没有一位当权的外戚,愿意找成年的王子即位,恨不得找一个永远长不大的怪胎才满意。

十四位皇帝,十一位未成年,其中还有三个奶娃娃,这种罕见的局面,空前绝后。

二、皇帝不理政事,安于享乐,大多无后早逝

东汉后宫有几个怪现象:皇后集体不育,皇帝集体早逝,皇嗣集体不旺,皇权集体瓜分。

以上四点,导致东汉皇帝基本形同傀儡,除了享乐无所事事。好容易熬到太后去世,自己也扛不住了,要么留下幼子,要么由外戚扶立幼主,又开始新一轮往复。

同时又因为后宫对下一轮外戚的争夺,暗箭不断,即便有皇子出生,往往又莫名其妙地被暗算,让皇嗣问题雪上加霜。

三、东汉开国,刘秀就种下了恶果

刘秀之所以能从一介平民登上皇位,跟他创建的,“皇权与豪门士族集团共治天下”的模式有关。因为这个模式,他得到了豪门士族集团的支持,被推上了皇位。

可正是这个模式,带来一个恶果:皇权孱弱。光武帝、汉明帝时期,他们以超强的个人能力,尚能驾驭得了时局,到汉章帝时,外戚势力明显抬头。汉章帝英年早逝,给外戚专权开了恶例,从此每一朝都按照这个规则运行。

豪门集团之间虽然也有内斗,他们都认可了外戚专政的模式,因为他们谁都有机会成为外戚,外戚本质上是他们“幸运大转盘”。

所以,东汉皇嗣乱局,早在东汉建国之初就已经决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安帝
因宦官被废黜太子之位的刘保,为何仅仅一年后便又重新登上皇位
外戚宦官乱斗——图文对比东汉中后期帝系传承
汉朝遭遇最曲折的太子,遭奸臣诬陷后被废,数年后却依靠太监称帝
汉安帝刘祜
恭陵——汉安帝刘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