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瓶梅》:西门庆死前声音短如牛吼,留下的3个启示却意味深长

《金瓶梅》横空出世后,就一直备受争议。不过,有争议就有流量,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没忘记《金瓶梅》,也一直没忘记书中创造的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等人。

很多人读完《金瓶梅》后,深受启发,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比如,曹雪芹就是其中一个,《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判词等方面,就是受到了《金瓶梅》的启发。

被称为“古典小说发展最高峰”的《红楼梦》,都受过《金瓶梅》的影响,可见它的艺术价值之高。那么,为何它迟迟难被主流接受呢?

主要还是和西门庆有关。

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反派人物是不能当主角的,因为他会给读者或观众,错误的引导。然而,西门庆这个男主角,却是一个“无恶不作”、“奢靡纵欲”的大反派。

这样的标签一出现,结局很难逃出“一命呜呼”的厄运。然而,兰陵笑笑生写西门庆,却不光是为了写他的自作自受,而是为了透过西门庆的死,告诉我们三个重要的人生道理。

①无论你为了什么,透支身体都是在玩命

现在有很多人,信奉的是:“没有值不值,只有愿不愿意。”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也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们不惜用身体在玩命。

“正月二十一日,五更时分。相火挠身,变了出来,声音若牛吼一般,喘息了半夜,族到已牌时分,呜呼哀裁断气而亡。”

由此,西门庆“领盒饭”,告别了金、瓶、梅。

西门庆妻妾成群、不问男女,日日恣意纵情在绣花枕头上,油枯灯灭,髓竭人亡本就是早晚的事。对于这样的结局,有些读过《金瓶梅》的朋友,可能会不解:西门庆一生追求的是“富贵”,为何又会执着于床笫之欢呢?

起初我也不解,兰陵笑笑生是有多闲,才会特意用几十万字,去写西门庆的“纵欲”。直到我联系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才恍然大悟。

《金瓶梅》的故事,发生在明朝晚期。彼时,正处于封建礼教枷锁下的男权社会。那时的男人们,不光在外要肩负着“为臣”的重任,回家还要履行好“为子”的义务,做好传宗接代。

在这样的枷锁下,男人的压力无处释放,也毫无自由可言。而通过占有女人,他们却可以体验到“强者战败弱者”的胜利之欢。

西门庆就是如此,他父亲西门达是开生药铺的,算不上实力雄厚。西门庆接手后,一边扩大药铺,一边又经营起了盐业,和绸缎业。他死后,共留下了白银87740两,当之无愧是当地显赫的商人。

迅速积累下的财富,确实满足了西门庆对“富贵”的追求,但是也给他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压力。因为这些财富,都是西门庆借势换来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西门庆绞尽脑汁去结交权贵,左右逢源。

在这种情况下,西门庆所承受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于是,西门庆赚得钱越多,他的压力也就越大;压力越大,想要驾驭女人的欲望,也就越强烈。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无论他有多大的野心,都终究逃不过“因果”。而西门庆的死,也同样在警示我们:任何时候,透支身体都是在玩命。

也许你觉得《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很可笑,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很多年轻人,为了快乐,常常通宵玩乐;有些中年人,为了赚钱,常常熬夜工作;部分老年人,为了给儿女减压,常常连轴转地照顾孙子孙女。

结果,往往是输了健康。

其实,无论何时、无论何事,都不值得我们用健康去换,而这既是西门庆用生命,送给我们的启示,亦是现实留给我们的真相。

②懂得赚钱的人,学不会花钱也是白搭

有些人觉得“赚钱”是一门学问,你必须要有很多的理论基础;有些人却认为,“赚钱”是一门玄学,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理论学得再多也是徒劳。

诚然,赚钱确实不容易。但西门庆却凭借商业头脑,为自己编织了一道关系网,从而赚取了不少财富。

《金瓶梅》第六十九回写道:县门前西门大老爷,如今见在提刑院做掌刑千户,家中放官吏债,开四五处铺面:缎子铺、生药铺、绸绢铺、绒线铺、外边江湖又走标船、杨州兴贩盐引、东平府上纳香蜡,伙计主管约有几十。东京蔡太师是他干爷,朱太尉是他卫主,翟管家是他亲家,巡抚、巡按多与他相交,知府、知县不消说。

西门庆的确是个会赚钱的人,他用了几年的时间,从一个“破落户”,变成了清河县的首富。根据统计,包括流动资金、不动产等资产在内,西门庆当时的资产有9万多两。

9万多两在当时能买什么呢?

根据《金瓶梅》的记载,当时的物价是:

四两银子买了一口猪、一口羊、五六坛金华酒和香烛纸札、鸡鸭案酒之物;三钱银子买一坛金华酒;二钱买一个猪首连四只蹄子;一两五钱买了一坛金华酒、两只烧鸭、两只鸡、一钱银子鲜鱼、一肘蹄子、二钱顶皮酥果馅饼儿、一钱银子的搽穰卷儿;六两五钱银子,能买一件青杭绢女袄、一条绿绸裙子、一件月白云绸衫儿、一件红绫袄子、一件白绸裙儿、一件鹅黄绫袄子、一件丁香色绸直身,和几件布草衣服。

可见,西门庆的资产,在当时那个社会,几辈子也花不完。然而,他去世后,为何会后继无人,事业中断、且家财散尽呢?

这是因为西门庆只懂赚钱,却花错了钱。

根据《金瓶梅》小说的记载,西门庆的钱和精力,大多放在了与妻妾们的吃喝玩乐上。比如,西门庆吃粥,会配十样小菜;西门庆的妆饰,多得令人眼花缭乱;西门庆的娱乐方式,包括打牌、下棋、赏戏剧、旅游等等多不胜数。

只会赚钱,却花不对钱的西门庆,最终还是输了命。

其实,西门庆这样的“花钱方式”在当时,并不是个例,而是一种常态。在明末商品经济发展初期,不光是西门庆这样的“暴发户”,普通百姓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生活方式。

根据《博平县志》的记载:“由嘉靖中叶以抵于今,流风愈趋愈下,惯习骄吝,互尚旎佚,以欢宴放饮为豁达,以珍味艳色为盛礼。其流至于市井贩青,厮隶走卒,亦多缨帽湘鞋,纱裙细裤,酒庐茶肆,异调新声,泊泊浸窟,糜焉勿振”。

当时的人们精神空虚,生活也没有方向,随即便陷入了纸醉金迷的颓废之中。于是,他们只想着眼下的玩乐,而忽略了长远的打算。

西门庆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如果将赚来的钱合理分配,一部分用来享受、一部分用来储蓄、一部分用来养生、再一部分继续投资,想必他也不会在而立之年,就辞别于世。

无论是什么时代,赚钱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回顾西门庆的一生,他却用生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赚钱不易,花错钱,人生会变得更难。

③多积善,福报才会接连不断

古语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可它却没有直接说,不积善之家,厄运将至。所以,西门庆不明白。

翻看《金瓶梅》,西门庆的一生都在忙着欺凌弱小、作威作福。家仆也好、妻妾也罢,他想打便打、想骂则骂,因为在西门庆看来,处置家仆和妻妾,是他的权力。

西门庆做商人时,是漂亮娘子的劫难。西门庆为了抢夺李瓶儿,叫来了鸡鸣狗盗之徒,去教训她的赘婿蒋竹山;为了抢夺潘金莲,他与王婆及潘金莲,用药铺里的砒霜,合伙毒害了武大郎。

西门庆做官时,他成了清河县百姓的噩梦。苗青陪家主赴京的过程中,勾结外人害死了家主,并侵吞了家主的全部财产。人证物证俱在,苗青本该被治罪,西门庆却为了自己的私利,放走了他。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做官前,清平县的百姓,就都“敬”着西门庆,因为他与官员觥筹交错、平起平坐;做官后,清平县的百姓更“敬”他,因为无人能与他分庭抗礼。但大家对他的“敬”,并非是发自内心的尊敬,而是来自于恐惧。

西门庆气焰嚣张,他以为自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忘记了厚德载物的道理。于是,钱还未花完,命就没了。

多积善,福报才会接连不断。真正聪明的人,常行善而少作恶。正所谓:“善恶是感,福祸是应”。纵观西门庆的结局,无非就是循了一个“因果”。

席勒在《强盗》中写道:“谁要是抱着摧毁罪恶的目的,… … 那么,他就必须把罪恶的一切丑态,在光天化日之下暴露出来,并且把罪恶的巨大形象,展示在人类的眼前”。

歌德说过:“艺术家身上要有颗勇敢的种子”。

西门庆是一个极其丑恶的“罪恶之人”,他本不配成为主角。兰陵笑笑生却通过暴露丑恶,来批判丑恶,从而将当时社会的丑态,展示在了读者面前。

不可否认,兰陵笑笑生是一个勇敢的人,他既恨当时社会的魑魅魍魉,又对人生充满了忧患与失望。

但是,他却没有因此而绝望,反而另辟蹊径,用几十万字,将反面人物西门庆,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所以,《金瓶梅》是一部很有深度,也很独特的作品。而西门庆的死,也带给了我们3个启示:即不要透支身体、要把赚来的钱花对地方,以及要多积福积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金瓶梅》,看明代白银的购买力
许建平|我眼中的西门庆(1)
《西门庆·金瓶梅》人物形象分析
《金瓶梅》系列:暴发户西门庆的吸金术
西门庆的发家史
《金瓶梅》西门庆形象新论(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