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流原著 一流影视;一流原著 难有影视?

网剧《隐秘的角落》大热,在带红了“爬山”梗、“《小白船》”梗的同时,还制造了“紫金陈文笔有多差”的话题——作为《隐秘的角落》的原著作者,紫金陈的文笔差成为网友们欢乐热嘲的对象。

这也让“只有二三流的文学作品才能改编成一流的影视作品”的说法再度被人们所关注。对一部小说来说,文笔和故事,哪一个更重要?是不是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来自水平一般的原著,而真正杰出的原著,反倒很难被改编为影视?

最差的文笔、最好的故事?

就是因为《隐秘的角落》实在是太火了,所以原著《坏小孩》这部小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可是不关注还好,一关注才发现,这部被网友们热捧的剧作,其原型作品居然出奇的“差”。

        欢乐(惊悚)三人组

豆瓣上很快就有了“紫金陈文笔真的差吗”的讨论,网友们的跟帖五花八门,但价值判断几乎完全一致:

差,几乎是正经出版物里最差的那一波。

差到几次都要合上书缓一缓再接着看的程度。

他的作品读起来,没有一句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不同意说他文笔差,因为那至少还得有文笔。

紫金陈本人注册了豆瓣ID,蒙圈地表示:好多人说我文笔差,让我别写书了,我得罪谁了?

对于本尊的委屈,网友们的反应是:“文笔是不好,但不写书过分了啊!”不知道是安慰还是补刀!

在一片黑作者的氛围里,也有人给出了看似更客观些的评价:“虽然文笔还不如故事会,但故事强、脑洞大、逻辑好,特别适合剧本。”“看《坏小孩》第一章的时候就想说这个人的文笔好差啊,不会再看这个人的书了,结果看完全书以后,发现故事精彩到可以忽略文笔。”

 紫金陈大概真有点懵:所以你们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我的作品啊?

当大家带着读东野圭吾的心情去读原著,却发现小说的语言结构、遣词造句、细节描写,等等,几乎一无是处,“生硬得像中学生作文”;再加上“眼泪像兰州拉面般滚了出来”这样的神比喻,难怪大家心理落差有点大。

文笔重要还是故事重要,在网络上也是个跟“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一样的不解之谜,大家各持己见互不相容争论不休。

拥文笔派认为,这个问题类似厨艺重要还是食材重要,手艺差的厨师,给你一份鱼翅也可能烧糊;而手艺好的大厨,一份叉烧饭也可能直达你灵魂深处。没有好文笔只有一个故事的作品,没有人会想看第二遍。

当然站故事的人也很多。和菜头有篇文章叫《忘掉文笔这件事》,说文笔是个绝大的误解,当一个人在没有能力评判作品价值的时候,就会开始聊文笔。这一派认为好文笔只是给故事贴一层金,说到底故事才是核心。

当然也有人表示这和讨论地基重要、还是承重墙重要一样,两样缺一不可,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品不可能荒废一端。

小编觉得,二者兼得当然是上品,但如果真要比较这两项的重要性,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看你写的是什么。如果写篇论文,还要什么文笔?字句通顺表达清晰就足矣,需要跟爱因斯坦讲文笔吗?要写文学作品,自然还是文笔好者更胜一筹,所谓“莎士比亚之后没有新鲜的故事”,所有的故事类型都几乎被说尽了,区别只在于如何表达。《红楼梦》的故事两分钟就可以讲完,为什么还要一遍遍地读原著,还不是要去体验曹雪芹的文字境界?

但是在网络时代,非要一较高下的话,故事要领先文笔数个身位。这也是为什么《隐秘的角落》能够成功。因为快餐时代的读者,大部分都没有心情去体会感受什么文笔,能听完一个故事已经算有耐心,毕竟大家都要忙着去刷抖音。

好影视来自差小说 好小说难有好改编?

虽然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但《坏小孩》并不能算是好小说的评价基本可以盖章了。这让大家再度讨论起一个话题:

只有二三流的文学作品才能改编成一流的电影。——希区柯克

有很多“不得不看”“影史经典”“影人教科书”的电影作品名单,当然近些年也有了很多同类的电视剧甚至网剧,都改编自小说。同时人们也发现,这些一流的改编影视作品,其小说原著通常默默无闻、很不起眼。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教父》系列,在电影圈是大牛,但其原著只是一部二三流的小说;被无数人推上神坛的《肖申克的救赎》,虽然出自名作家之手,但原作只是一个关于越狱的小传奇故事,有一点儿似有似无的励志,没有什么救赎的意义,更没有对体制高墙的批判;其他还有《阿甘正传》、《美丽心灵》等等,都贵为奥斯卡最佳影片,但原著小说都非常一般。

人们通常所熟知的那些好电影,追溯原著的时候,它们基本都难以获得文学领域内的相匹配的评价。除了极少数的作品,比如《乱世佳人》或者《魔戒》,很少有哪部文学名著改编成电影之后,会获得和原著一样的地位。而且《魔戒》,至少在中国观众看来,电影和小说也难以并举,并没有多少观众有兴趣去读托尔金的原著。

为什么影视创作者不去染指一流小说?因为改编太难了。《百年孤独》、《追忆逝水年华》、《红楼梦》、福克纳、卡夫卡、沃尔夫,从未或者很少、或者并不成功被改编成电影。

      《追忆逝水年华》被改编成过电影

一方面,越是有群众基础或者文化地位的小说,其所附带的名声给予电影改编者的压力就越大,大多数人不敢轻易尝试。所以制片公司会倾向于选取那些并不畅销的优秀文学作品,或者容易改头换面的二流小说,作为电影的底本。设定的标杆低,自己的基准高,创作空间大,成功就比较容易。像姜文这样的“原著粉碎机”导演,恐怕原作者都认不出来是源于自己的作品。

——所以下次哪位大导演说要改编你的小说,先别高兴,很可能只是因为你的小说比较差而已!

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一流的小说,其中都包含了作家的叙事实验和文字风格,这往往给改编带来了比较大的难度——文笔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里。一部一流的小说,必然是内外兼修、故事与表达并举,很多时候,一部小说的内涵和价值并不在它所讲的故事里,而在于它讲述的方法和语言里。“书本上那些最细微的、触及灵魂的、让每个人毛细血管张开的文字,是无法用镜头和视觉语言表现的。”

艺术的悲欢是否相通?

奥斯卡历史上,从1929年第一届至今,获奖的88部最佳影片中,有明确记录改编自小说的有38部。无论是早期的《西线无战事》、《青山翠谷》,还是新近的《为奴十二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老无所依》,当然更有著名的《沉默的羔羊》、《辛德勒名单》等等,都改编自小说原著。另有统计说,全部奥斯卡获奖影片中,有文学改编背景的超过三分之二。

    小编非常喜欢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90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

电影作为艺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学,尤其是小说。有人说现代商业电影至少一半以上 取材自文学。因为小说和叙事电影有许多共同的元素,都运用背景、人物、情节、行为、主题和象征来讲述故事。二者之间长期存在着一种共生的关系。

但是二者之间似乎又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些偏好文学的人认为,小说是更高一级的艺术。希区柯克曾经想当作家没当成,所以作家苏童将他那句名言理解为:一部真正的好小说,电影对它是无能为力的。

英国作家、《云图》的作者大卫·米切尔则说:“观众电影接触的时间只有120分钟,但在小说营造的空间里,读者可以一住就是几天,而且在进入和离开这个空间的时候,你会成为一个新的人。”

 实际上,电影(包括电视)也未必离不开小说。一些优秀导演在拍电影伊始就用着电影的思维。王家卫从未改编过任何原著,即使改编,也是《东邪西毒》似的粉碎式改编;克里斯托弗·诺兰也不喜欢改编,《盗梦空间》、《星际穿越》都没有原著。大名鼎鼎的《第七封印》、《公民凯恩》、《生命之树》等等,都是纯粹为电影而生,完全没有小说的影子。

文学与影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又各执一端,各自精彩。这更解释了为什么差小说和好电影之间可以划等号。

它们或许冥冥中存在一些相通。现代人的生活中,由于电影相对简便、快捷、轻松,无疑更为人们所乐意选择,但阅读,更是不能被替代的体验。

因此,作家应该对自己提出点更高的要求。号称用数学写小说、对文科生颇有不屑的紫禁陈,应该尝试一下用真正的文学语言来创作,毕竟大家看他还有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电戏剧影视文学【剧作】面试真题示例
四本500万字以上的无限流小说,文笔风格皆是上佳,书荒自取
奥斯卡电影也逃不了“一流作品,二流电影”的命运
读书岛札记20:两股道上跑的两辆车
福建省莆田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重温经典!50部被改编成电影的好读小说,让我们过足小说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